乡村振兴战略下菏泽市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2022-11-22钱莹
钱 莹
(菏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菏泽 250001)
1.乡风文明建设对于实施乡村经济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1.1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是加快实现我国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保障
乡风文明建设是促进现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建设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点和源泉,同时也是加快实现现代乡村经济振兴发展战略的有力保障。
尽快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兴旺,这就要依靠本地稳定的人才培养计划给乡村产业兴旺吃个“定心丸”,加快建设健全的农业科学生产技术体系和形成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培养人才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只有在思想上树立起尊重科学、重视教育、讲究传统美德并且能够更加热爱家乡的传统文明优良乡风,才能顺利建立健全一套属于自己的农业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才能够加快构建具有现代化的乡村农业机械生产技术体系、经营管理体系以及稳步发展探索的农村自主创新发展农业模式,实现产业兴旺的目标,进而达到乡村振兴的目标。
1.2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重要保障
具体来说,生态宜居主要包含乡村地区村容村貌的整洁、村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处于完善状态,以及免费的义务教育、新农合以及新农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够得到及时改善。还包括在农村生态环境文明建设治理中所倡导的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能够尽可能地保护乡土气息、保存优秀乡村自然风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减轻农村生态压力,最终真正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与相处。例如,我国广大农村有着优秀的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等诸多朴素的道理。有相关专家将农耕文化总结成“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四个词语,亦是对我国农耕文化最具代表性观点的阐述。这四个词语简单来说即是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地制宜地劳作,并且要遵守自然规律,达到与其和谐相处的目的,充分体现了天、地、人的和谐共存理念。
在当今我国生态环境依然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要坚持继续弘扬、传承良好农耕生态文化,就需要弘扬其核心价值。在推进宜居乡村建设过程中,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深入考虑,就必然需要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实现乡村宜居的重要保障。
1.3 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保障
乡村治理有效体制主要是指建立健全乡村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直接负责、社会主体协同、公众自愿参与、法制监督保障的一个全方位推进乡村综合治理有效体制,同时还需要始终坚持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辅相成相结合来确保推进乡村治理充满活力、和谐的氛围。在现实的乡村治理当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治理人才、组织力量以及新生力量,使得乡村治理创新能力日渐减弱。因此,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融入我国传统乡村文化体系中的现代乡贤传统文化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乡贤传统文化即是作为推进乡村现代居民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现代乡村经济治理发展过程中,智慧的精神结晶,也是现代乡村地区能够达到持续和谐安定的精神基础。现阶段,现代乡村乡贤文化建设有着新的历史使命,具体包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促进现代乡村经济发展、维护现代乡村和谐稳定、保障现代村民安居乐业等为主要工作宗旨,在推进乡村基层自治、淳化乡村民风、激发现代乡村居民内在精神凝聚力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现代乡贤传统文化在现代乡村的全新转化以及全新应用就是为了继续传承现代乡村的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和重新建设现代文明乡风。因此,乡风文明建设是为了重新培育和激发新的乡村基层自治文化传统、健全“三合一”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从而成为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保障。
1.4 乡风文明建设是加快实现我国乡村人民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根本,生活富裕的目的就是最终将我们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的新家园。这里的“幸福”不仅仅是为了农民在物质生活上更加富裕,同时也是为了使农民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得到切实满足。而“美丽”不仅仅是指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物质生活配套能够呈现美丽的一面,更是对乡村人民在精神风貌塑造层面的美好精神体现。而“新家园”一方面,是为了让乡村地区的生活基础配套设施水平得到逐步更新和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要让乡村的全体人民群众能够增强对自己家乡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实现乡村生活富裕不仅仅要努力建设整个乡村地区的物质文明,更要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同等重视。
2.菏泽市乡风文明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菏泽市乡风文明建设初见成效,强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但对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更好地推行乡风文明建设来说,尚需要深入研究与探索。
2.1 部分乡村地区正确价值观念缺失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同时也可能存在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出现滑坡现象,少数人的道德观念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下,出现了善恶、荣辱、是非观念的扭曲。如,农闲时期,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春节回乡才能和街坊邻里见面,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减少,集体观念意识淡薄,影响了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此外,还存在部分人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方式赚钱或者谋取私利的现象(如电信诈骗等);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养成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尤其在婚丧嫁娶等事情上大操大办并且互相攀比;还有些人法治观念缺失,不能够尊老爱幼,对需要赡养的老人找出各种理由,斤斤计较,相互指责推诿责任。诸如此类,错误的价值观念带来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乡风文明建设的进展。
2.2 乡村传统历史文化习俗逐渐衰落
菏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城市,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但随着现代工业化高速发展,传统的历史文化正处于无人问津和缺失的困境中,尤其是传统民俗文化聚集的乡村地区,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传承缺失的现象更为严重。前些年,由于菏泽的经济发展总体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政府将经济发展和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乡村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民风民俗建设等缺乏重视。近年来,政府逐渐意识到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历史上尧舜禹都曾长期生活在黄河一带,其历史价值本身就能够带来一些经济效益,此时政府通过一些招商引资或者一些旅游项目开发等方式对其价值进行变现,但是这种只从经济效益考虑其价值,忽略了从历史民俗文化遗产的传承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给乡村地区的历史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困难。这种阻碍不仅直接体现在乡村民俗文化遗产的遗失方面,更是体现在对农村乡土民俗文化遗产传统的解体方面。当丧失文化传统的农村乡土民俗文化一旦彻底解体,和谐质朴的风俗民风就可能会彻底失去其文化根基,更不利于当地的乡风文明建设。
2.3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缺乏软性支撑
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有效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通过各级政府部门主导、社会本身的参与、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性的文化服务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总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出版物、互联网、演出、文物、社会图书等多个领域。长期以来,政府重视经济效益,缺乏公共服务意识,忽略了对公共综合文化服务的建设。目前,在菏泽市的部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以及文化基础服务设施依然比较落后,群众对其使用率比较低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
3.菏泽市乡风文明建设的研究策略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需求。特别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就显得更为重要,也更为迫切。理论上,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软件基础,这个软件不能软;实践上,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难点,这个难点要突破。
3.1 通过教育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对于深入文明乡风建设工作来说,每一个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升都是重中之重,提升他们的素质能够激活良好的乡风氛围。因为在广大乡村地区,农民依然是重要的主体,也就是说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主要是针对乡村农民。因此,必须经过多种多样的教育以及培训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首先,通过乡村地区农民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使其更多地去了解和热爱自己家乡和国家,还要逐步形成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热爱创新、诚实守信的良好文明乡风。其次,还要不断加强农民的科学知识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不同形式开展与农民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如组织农民开展专项的水产养殖农业技术培训、外出服务劳动技能素质培训等;另一方面,在农业技术素质教育培训开展过程中,还要注重使其养成相信科学的文化道德素养,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的不良风俗。最后,还要通过守法教育等方式不断加强农民对法制知识的了解,让更多的农民能够真正学会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律武器抵制侵害或有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明辨是非有理性的现代新型农民。
3.2 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民俗传统文化是具有当地人文关怀并且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遗产,具有发扬和传承的重要内涵,主要包含农村的传统婚俗生活礼仪、民间民俗艺术、节庆习俗、民间精神、民俗建筑等,文明的乡风建设需要传承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菏泽市的民俗文化,具有“崇文尚德”的人文历史特色、“刚正勇为”的民风民俗特色、“诚信共赢”的陶朱公商业经营文化以及“爱家孝悌”的善文化等等,这些都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亟待传承。除此之外,菏泽还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民间传统音乐以及表演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传统戏曲之乡,这些优秀的农村乡土传统民俗文化以及传统习俗,也是加快实现乡风文明以及贯彻弘扬文明乡风的重要文化核心,是加快实施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应当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培养文化传承人,通过组织举办开馆受赠以及捐款捐资办学、免费设馆举办文化学堂、文艺表演艺术教育汇演等各类文化教育活动形式,加强乡村地区文化教育宣传,以此实现传承菏泽市优秀的传统乡土民俗文化的目标。
此外,“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相适应,充分尊重当地习俗,考虑当地群众习惯和接受程度,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发挥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同时,还需充分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当地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3.3 提升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现阶段,菏泽的乡村地区相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仍然主要由各个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直接主导,这样一来就可能使得全地区普遍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下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而且,目前由于受一些社会客观因素等严重制约,政府单一直接主导的这种服务体系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迫切利益需求,因此需要对这种模式进行优化。例如,地方政府在政策安排和服务上作为提供者,社会化的主体可以对政府的安排负责具体执行和落实;地方政府作为主体可以通过科学调研进行合理配置资金,再提供各种资金措施等保障,而社会化主体可以通过政府的公开招标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投入到整个建设过程中,以此完成整个公共社会文化服务的体系建设;最后,地方政府再次通过收集人民群众的反馈意见完成对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评估。通过以上措施,提升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也更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4.总结
综上所述,乡风文明建设不仅是加快推进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灵魂,也是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的重要保障。菏泽市作为经济欠发达但其乡土文化资源丰富的大市,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从突破创新大局来看,加强研究乡风文明的建设都具有前瞻性以及突破性的意义。把促进乡村经济振兴和推进乡风文明乡村建设更好地结合,两者互相促进,才能不断深化和促进乡村经济振兴发展理念的落实,成为加快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前进动力和发展活力,为菏泽市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这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系列重要讲话更好地解读和响应,在进入新发展阶段,亦可以更好地推动菏泽市乡村文明内生式发展,寻觅乡土的根脉;更加充分地挖掘民俗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创新融合,融入菏泽精神元素,体现出菏泽的乡土特色,用文明乡风为菏泽市乡村振兴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