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
2022-11-22王会
王 会
(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甘肃 武威 733399)
林业生态环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能作为满足经济需要的源头也能作为必要基础和保障。然而,过于频繁的社会经济活动促使林业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也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由此可见,重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合理保护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因
1.1 重视程度较低
林业生态环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也是各类社会活动的保障。然而,人们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关注仍然以满足经济需求为主,即使已经对林业资源采取保护措施,却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方法,难以保证具备科学性。此时,采取的保护措施不仅收效甚微,也无法起到更有效的保护作用,从而导致无法持续形成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也难以对自然环境中的污染问题予以有效抑制。
1.2 需求总量过高
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活动,只是在各类频繁的社会活动中,往往为达到满足经济需要的目的,对林业资源采取大量获取和利用的方式,导致林业资源总量消耗过大,难以与林木的生长周期相契合,林业生态环境也会遭到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林木资源在生长周期内既无法满足市场对林木资源的较高需求,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给予生态环境更多保护,自然不能形成更加完善的林业生态环境。由此可见,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若不能予以充足保护,不仅无法为社会活动提供支持,也会加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3 环境恶化加剧
环境恶化问题也是开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在大量化工企业肆意排放、乱砍滥伐等社会活动促使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也在持续加剧,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遏制。此时,通过利用多样性的林业资源形成合理的林业生态环境能够起到保障经济需要的同时,也能对上述问题予以合理地控制,避免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受毁灭性破坏。毕竟合理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更具针对性的保护,并非只是进行直接套用,才能做到以充分契合当地林木资源为基础,形成符合实际需要的林业生态环境。
1.4 资源存活率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已经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得到显著提升。但是,由于受到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培育和管理林业资源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并不高,整体存活率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构成的林业生态环境也无法将自身的作用予以充分发挥,而且资源浪费问题也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林业资源的培育和管理过程也会受到多重阻碍,不利于运用更多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消除此类影响。
1.5 措施方法陈旧
针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离不开各类措施的运用,实际上,由于在思想认知和理念方面缺乏重视,许多地区开展林业生态环境时采用的保护措施比较陈旧,无法与发展步伐相契合,例如,选择的林业资源品种不具备多样性特征,无法为形成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创造充足的便利条件。或者过于注重与经济活动建立联系,种植适用性较差的林木,促使无法以当地情况为核心形成合理的林业生态环境,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经济与社会效益较低。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2.1 重视合理规划,提升保护意识
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中,合理规划是应当率先予以关注的方面,只有将各类林业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才能在保证满足社会活动需要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从而形成能够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林业生态环境。因此,开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时,应当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林业资源进行充分规划,确保能够从源头给予林业生态环境更多保护。例如,民勤县通过制定《2020年森林乡村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对薛白镇宋和村、重兴镇红旗村、蔡旗镇金家庄村共计3个森林乡村的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在提升绿化水平、加大绿化宣传以及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对村庄历史树种、古树名树等资源的管护水平,促进更好地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与此同时,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合理规划期间,还应当注重提升保护意识,也就是应当加大对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平台面向社会进行大范围宣传,促使提高人们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例如,甘肃省民勤县于《森林法》正式实施后,不断加大学习宣传力度,通过集中授课、悬挂展板20余幅、印发资料1000份等方式对新《森林法》的立法宗旨、基本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宣传和深入解读。同时,为了确保能够进一步提升宣传力度,民勤县还通过扩大对媒体手段的运用力度,并结合进村社、农户、林区和企业等实现在县区内更大范围进行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和相关人员、干部的了解程度,便于更加规范地开展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2.2 加大资源投入,增强保护水平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应当从多方面入手,才能为各项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保障。由此可知,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当中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多。想要满足实际需要,加大资源投入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甘肃省民勤县为了更好地扩大对林业资源保护力度,于2020年2月28日开展乡村绿化苗木采购项目,投入预算资金300万元,采购苗木共计113.72万株,该项目通过增加乡村苗木的采购促进改善乡村绿化环境,提高绿化水平的同时,也能不断扩大对林业资源的投入力度,助力不断调整对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同时,随着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也应当加大先进技术的投入,比如,为了更好地了解民勤县绿洲防护带植被变化情况,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通过运用Landdsat TM/OLI遥感卫星等措施,实现了全面分析1996-2016年之间的民勤绿洲防护林带植被变化情况,为不断增加防风固沙面积、提高天然林保护力度等提供了充分参考依据。在不断投入更多用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资源时,也应当做好管控工作,确保各类资源均能够用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环节中。比如,甘肃省出台省级林业草原资源保护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现对林业草原保护恢复、林业改革发展等方面支出的充分管理,增强对林业资金的管控力度,便于更好地为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提供更多保障。
3.完善法律法规,形成合理机制
3.1 完善各项法规
尽管法律法规是实现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但是,由于缺乏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导致相关法律法规仍然处于尚不完善的阶段,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针对此类情况,应当加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保证林业资源在能够得到合理运用的同时,也能拥有良好的生态价值。例如,甘肃民勤县不断推进对《森林法》的宣传力度的同时,也专门成立行动工作小组,主要对禁牧区放牧、野外防火、乱砍滥伐等行为开展重点、集中治理,也针对公路沿线通道绿化区、经济林果栽培区、风沙治理区和森林等林业资源重点区域进行了严密监控,严厉查处破坏植被、毁坏林木案件,也对焚烧秸秆、乱采乱伐野生林业资源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确保能够运用法律的手段有效推动“五禁”家喻户晓,对于从事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人员,也应当能够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即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规,能够进一步对各级人员进行管控。例如,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推动党政工作与生态保护同责,实现既明确各级部门和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责,也助力顺利落地环保奖惩制度,提高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力度。
3.2 制定合理机制
通过利用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强化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建立合理的机制,便于既能利用“看得见的手”,也能从更多角度提升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以采伐活动为例,可根据采伐活动中的具体行为施行奖惩机制,也就是严厉处罚乱砍滥伐,积极奖励合理的采伐活动,便于更好地规范人们在林业生态环境中的行为。或者,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生态效益补偿,还应当通过合理机制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落实。例如,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就民勤连古城管理局2019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开展省级监察,专项工作组通过查阅档案资料、随机访谈护林员、实地查看等方式,全面检查了公益林管理组织和制度建立、实施方案批复、宣传和管护责任等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还包括了资金支付、劳务费兑现等方面。
4.调整经营策略,促进良性循环
由于林业生态环境的形成与林业资源有着直接联系,林业资源又需要较长的生长周期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所以,为了避免在林业资源生长过程中遭受各类因素影响,调整经营策略,施行保护性经营建设,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最佳手段。例如,尽管截至2020年甘肃民勤先经济林面积已经达到3270hm2以上,但是,由于民勤县所处地理位置的限制,整体交通运输条件仍然有待提升,发展经济林仍然需要在经营策略方面做出积极调整。也就是想要达到提高经济林管护水平的目的,可以通过推进规模化林地建设,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负责承包、租赁,并进行升级改造,不断提升经济林品种的合理性与适应性,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或者在推动林果产品方面,也应当以优化产品基地为主,通过在相关部门的有效扶持下,开展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环节,不断促进林果产品的科学种植和管理,加快农业防治技术的充分运用,减少化学药剂对林业资源产生的危害,保证增产增收的同时,也能提高对林业资源的合理管护。还应当注重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林业资源品种,比如,甘肃民勤县的地形结构复杂,地貌和地形结构比较特殊,山桃、刺槐、侧柏和桧柏等为适合生长的林业资源,这些林木的适应能力强,可以与当地环境相契合,保证资源存活率的同时,也能弥补本地林业资源多样性不足的短板,提高资源投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5.推动全面结合,助力全面保护
5.1 构建生态保护区
由于林业生态环境中除了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外,还拥有许多的自然条件和动物资源,因此,想要达到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目的,构建生态保护区则是最佳方法。例如,将林区内多种珍稀动物的活动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并设置相应的保护区域,有利于实现对林业资源与动物的双重保护。利用人工建设的方式也可以达到构建生态保护区的目的。比如,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依托中央财政事业补贴项目资金700万元,先后开展建设54公里的湿地巡护道路,其中包含机械围栏、瞭望塔、界碑等各类设施。还在湿地公园保育区河道冲刷严重区域内营造生态植物护岸带66.7公顷,外围生物隔离带66.7公顷。2015年,于民武公路48.3-53.5公里西侧建设胡杨林培育基地5000亩,成活率已经达到90%以上。
5.2 结合土地荒漠化治理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经济活动不仅严重破坏林业生态环境,也促使生态系统发生不同程度改变,其中土地荒漠化持续加剧便是最直接体现。可以将土地荒漠化的治理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有利于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上,提高对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力度,降低水土流失等问题,例如,甘肃民勤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使曾经荒漠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经过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现代化林业生态保护模式,截至2018年,权限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9.86万亩,森林覆盖面积已经从曾经的3%增长至17.91%,土地荒漠化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5.3 发展林业经济
发展林业经济也能作为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之一,该方法属于对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保障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比如,甘肃民勤县经过不断探索,已经发展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这种股份合作方式能够更好地打破村域间的限制,充分展现资源聚集效应,如今三雷镇三桃村的苹果、泉山镇的西红柿、辣椒等新鲜水果蔬菜不断销往全国各地。促使人民不断朝着增收致富方向迈进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林业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6.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林业生态环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遭受严重破坏,已经成为阻碍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因素,所以,既要对开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因拥有正确认知,也要将重视合理规划、加大资源投入、完善法律法规、调整经营策略、推动全面结合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进行有机结合,确保能够给予林业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基础,助力我国经济向着更高水平方向持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