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2022-11-22行青罗布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素养思维

行青罗布

(西藏札达县九年一贯制学校 西藏阿里 859600)

从具体要求来分析,“核心素养”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多维能力素养增长,而不是单一的成绩提升或者“读死书”。因此,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数学教学发展以及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而言意义非凡。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不科学

多年来,教育改革的口号一直在喊,素质教育改革和贯彻落实看似已经有一些成绩,小学教育体系似乎也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面貌,成效稍显,但是,这与“核心素养”所要求的“立德树人”还差距甚远。并且。当前教育体系中,“唯成绩论”“升学率”“重智轻德”“应试教学”等依旧十分突出,且势头丝毫未减,甚至愈演愈烈。在这种环境下,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其他什么能力素养,就只是单纯地“应对考试”,数学教学的目标就是“成绩”,教师和学生的追求就是如何保证学生考出好成绩,给学生、家长、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种教学思维下,导致师生全体都普遍形成了一种只重视学习成绩、不关注能力素养的理念,创新精神、思维能力等的培养被忽视。

(二)对学生认知能力不足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因为自己的原因,以及教育要求、教学进度规划等原因,忽视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差异等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表现比较吃力,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抽象性等,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其年龄阶段比较小,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自律性较弱,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动机等都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如果缺乏科学的引导,或者在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的引导中有所缺失,就会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固、基础薄弱,后续的学习将会难以展开,自主思考能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弱、思维逻辑混乱、思维能力不足,都会导致数学学习发展受到巨大的阻碍。

(三)思维定式严重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教师的固有印象就是在讲台上讲课,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教学设计、教学规划、教学评价、作业布置等,都是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工作,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种思维定式已经在多年来的教育发展中,形成了一代代人的固有理念。尤其是这一代教师,虽然均已经接受了高等教育,接受了科学的教育思想与现今的技术理念,但是,其小学、中学等阶段,都是在亲自体验的师生定式教育模式中度过的,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对其影响十分深刻。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探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核心素养理念要求下,小学数学教育必须要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把过去那种“只重视成绩”的观念转变为“注重学生的能力素养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综合提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发展规律,科学规划教学培养方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从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同时,还需要从教师个人的思想观念上做出改变,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地对课堂模式进行改革,从思想到行为,全方位地实现数学教学的创新变革,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意识到学生的能力提升需求,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构建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学学习探索和实践体验,发现数学的奥妙。在数学思考和求知在过程中,接纳数学,喜欢上数学,并真正地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进而为学生思维能力等的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测量》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让学生结合课本展开关于“测量”的学习,去理解什么是厘米、毫米、分米,学生会比较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教师转变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自己去量一量,利用身边的物体,用尺子自己去测量,感受这结果度量单位之间的差别,如此,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就会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会形象地感知到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差异。相比于局限于教材的教育,学生对于度量单位只是想象、记忆,两者的教育效果差异显而易见。

(二)活跃课堂气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是“听众”,是“旁观者”,学生的思考、实践、探索等的机会比较少,课堂节奏非常紧凑,教师会根据进度安排,将课堂安排得满满当当。如此一来,学生缺乏实践和思考的机会,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受到局限。加之,长期以来,课堂氛围比较严肃,不够活跃,数学教师的形象也是非常严厉,导致学生的质疑精神等不敢表现出来;甚至不敢表达,不敢回答问题,怕说错被嘲笑、被批评。这种格局下,导致学生的数学思考积极性和思维能力被严重地限制。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年龄、认知、社会经验都还不太成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更热情。对此,数学教师从这一点入手,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中的一些趣味元素,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游戏、故事、活动等都可以,或引入一些教学工具、模型等,打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在内在动机的驱使下,展开学习了解和思考探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剪纸游戏,自己做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剪纸,通过剪纸,制作图形学习模型。如此,学生在剪纸过程中,会对将要学习的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的兴趣达到一个高潮,课堂气氛也会真正地活跃起来。如此,学生的主体性被凸显出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借助于实践,学生的数学学习会在抽象和形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参考自己的剪纸模型,轻松理解数学知识。如此,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再来开展一些面积、周长等的教学,相信学生会非常感兴趣,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会积极地根据所学的基础知识,开展关于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的探索活动。这一项策略,是从兴趣、动机等角度,为思维训练和思维能力拓展提升打下铺垫。

(三)注重思维拓展方面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奠基环节。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一步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定式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打破舒服、走出藩篱,在思维拓展、思维发散等的训练中,真正地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从思维能力培养的解读来看,让学生能够借助于自主思考,获得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体现;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探索、思考、总结等的过程中,发现数学解题方法策略,这也是一种思维能力的体现;让学生不走寻常路,在学习掌握了常规的解题方法后,自己创新和思考,发现更多的解题策略,这叫创新思维;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新旧知识迁移,借助于思维脑图等方式,来推理得出新结论、新的问题解决思路,这种思维能力是逻辑思维……不难看出,思维能力的涵盖范围比较广泛,且每一种思维能力,都是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不小的考验。单就基础的新旧知识迁移而言,很多小学生就难以做到。从小学数学教材来看,关于“小数”,就被分为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与《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等几节,从目录来看,这几节并不是连贯性的,中间还穿插有其他知识,如《位置》《三角形》《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等知识点,与“小数”的关联性不大。因此,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学习后边新知识的时候,很难保证还能记得之前的旧知识,导致教师需要再次重复,以保证学生能够自主迁移。或者在创新思维培养中,很多学生本来就已经养成了等待教师“教”的学习习惯,缺乏自主思考的习惯,也没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在创新中,往往会受限于教材,难以有其他的思维发散。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构建过程中,需要深度解读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的角度,深度思考教学的规划,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要求与策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课堂,并适当地采取一些其他辅助性策略,如在情境教学引导中,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的环节,插入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探讨,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交流,寻求创新。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鼓励学生合作思考,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自己使用课前所制作好的模型,来引导学生自己裁一裁、剪一剪,在实验中,观察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变为哪些图形。如此,在问题引导中,学生的实践、探索等都会相继展开,并且,借助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会得到非常有效的锻炼。如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你们会如何用之前的知识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甚至,教师还可以反向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四条边平行的就是平行四边形吗?”启发学生展开关于相关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发现,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在这个话题中,对学生进行“一题多问”,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同一个知识点,利用不同的问题设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元化思考问题,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这对于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十分有效。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观念上,很多教师都会下意识地“大包大揽”,担心学生学不会,担心学生自己没有自律性,对学生的能力不够信任,过于关心学生,导致学生的学习逐渐养成了依赖性心理,不再主动学习,等着被教师“投喂”。对此,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观念上改变,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方式,为学生打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兴趣和内在动机的驱使下,在教师多元化的思维拓展训练中,真正地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转变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展开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被管理、被驱动的“学习机器”变身为学习的“主人”,从“让我学”“必须学”“完成学习任务”等变为了“我要学”“我想学”。

对于这一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课堂教学引导中,适当地“隐身”,让学生冲在前面,让学生去学习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告诉”“传授”。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时候,对于如何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以及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悬疑,让学生自己去测量长方形的书本的周长、桌子的周长等,去想办法计算出来,去总结规律,然后得出公式。而不是教师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让学生用套公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此,相比之下,前一种学生自己实践求得的知识经验,不仅印象更深刻,理解更彻底,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都会得到训练。相反,后一种办法学生当时或许记得,时间久了还会出现遗忘等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科学构建数学课堂,引导学生的能力素养全面发展,使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素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