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开展路径研究*

2022-11-22郭明敬王洪春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生命大学生课程

王 虹 黄 娜 康 静 郭明敬 王洪春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一、我国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路径的研究现状

2010年7月,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首次将生命教育有关内容写入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纲领文件中,这为生命教育在高校中生根发芽提供了基础。新时代下,我国高校都越来越重视生命教育路径的研究,把生命教育路径研究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希望能探索出一个科学的体系,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生命,开发学生生命潜力与价值。尤其是在疫情时期,各学校更要加强生命教育,教育学生要珍视生命[1]。

现如今,我国有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将生命教育课程化,但相对于在校大学生数量和高校生命教育发展规模来看,这样的教育深度和普及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总的来说还在起步研究阶段,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校、家庭、社会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仍不够重视,导致生命教育路径的探索受限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为数甚多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自杀的高发群体;青少年轻视、摧残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犯罪也如雨后春笋,与日俱增。

由此看出目前的高校生命教育的成效不明显,少数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轻生现象时有发生。如今由于在高校教育中生命教育并没有全面系统的体系做指导,还停留在心理课程中的指引,实践中的生命教育较少,流于形式和表面。同时生命教育在大学中只是一种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生命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没有落到实处,更没有尽可能多地投注一些教育资源。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竞争压力成为一种常态,成绩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对于学生能力的衡量标准,这也导致各方面对学生在思想和精神方面缺乏关注,因此缺乏对生命教育路径的研究。而学生也在这种氛围中越来越忽视自身的思想及心理问题,追根究底还是由于高校、家庭、社会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仍不够重视,导致生命教育路径的探索受限,大学开展生命教育课程,运用家校沟通方式教育[2]。

2.生命教育方面师资力量薄弱,无法保证生命教育路径探索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教育实践以教师为主体。一直以来,因为缺乏完善的生命教育的制度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并未成立生命教育的机构负责这方面的师资配置﹑师资培训﹑教学科研﹑课程设计,长期导致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停滞不前,教学效果同样难以得到科学评估。

目前高校对于生命教育路径的研究开展有很多掣肘,首先高校在安排大学生生命教育时,大多采用自愿报名、名额调配等方式来征集,这导致在生命教育方面的教师队伍大多是由很多身兼数职的老师组成,而且职务不一;人员配置、教学资源无法有效整合、调配,生命教育资质参差不齐,这些老师往往在这生命教育方面的工作能力、工作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也就无法保证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质量,无法保证生命教育路径研究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3.生命教育实施的路径较少,提供的可研究方向不可控,难度大

由于学术界没有明确的界定生命教育的内涵,因此,高校往往简单地在教育过程中将预防自杀事件的发生作为生命教育的唯一标准,也极少有高校将生命教育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去教学,构建生命教育体系更是泛泛之谈。这就极易导致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最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这也就很容易解释当今时代为何自杀率逐年上升。

据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命教育大多依附于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所含范围甚广,无法准确地落实到生命教育。实际上,生命教育由三个重要的内容组成,分别是爱、审美和死亡教育。这三个内容在人生中看似无关紧要,实则重中之重。教师如果仅仅依靠有限的教材和课时无法有效完成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任务,为此,很多高校面对广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专题的讲座,但缺少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缺少实践的机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如今宽松安全的生活环境和丰富便捷的生活方式,使得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加充满活力,思想也更加活泛,独立意识愈发强烈,单纯依靠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和讲座,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和参与感也就没有使学生真真正正领略生命的内涵,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的教育影响非常有限。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平地起高楼”的研究精神[3]。

二、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路径研究的意义

正所谓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当代青年肩负时代重任,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更要树立健康的生命观。

生命教育宗旨在让老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其中,如何重视生命是生命教育路径研究的核心,而如何明确并实现自我价值是生命教育路径研究的目的。通俗来说,生命教育路径可以解释为依托于“为什么要活着、怎么才能活得更好、怎么才能活得有意义?”的生命教育而衍生的教育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来实现每个大学生对自我、他人、社会的和谐统一。“为什么要活着?怎么才能活得更好?怎么才能活得有意义?”这是一个人生的终极拷问,正确地引导学生认知这个问题,对于大学生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意义。这其实就是通过路径使学生树立生命观和价值观的过程,有目标、有意义的生活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生命的内涵。

通俗来讲,生命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是教你如何更好地活着,也是生命教育路径研究的意义所在。在价值观方面,生命教育的路径就是从身边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之处,从而影响自身认知。在生命观方面,学生通过在生命教育的路径中不断摄取知识,使学生更加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学生在了解其他生命的发展过程后,辩证地看待自己生命的发展,特别是发展生命的纵深和价值,而不只是看待生命的表象[4]。

简单来说,生命教育主要在于研究如何打破单一学科或专业的壁垒,建构知识体系,创新知识传播路径,联动生活与科学前沿,让学生在体验与思考中体会生命的意义,为今后规划和实现人生目标提供思想引领,从而获得行动指南。

三、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开展路径

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将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归纳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但事实上,学校承担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学校层面概述生命教育实施的途径。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有关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途径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对高校生命教育的途径进行了各种探索,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在实践层面,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主要以课程开设和团体辅导形式进行。

1.提高高校、家庭、社会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使生命教育体系化、课程化

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开展的。首先,学校应为生命教育提供生存发展的“土壤”,为之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展开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据相关专家表示,生命教育是偏向于认识生命本身的一门课程,而数、理、化、生等是更偏向于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课程。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倾注资源编著与新时代大学生心理相适应的大学教育课程教材,并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检测评估机制,将生命教育考核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评定挂钩[5]。

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主要是根据大学生生命认知情况为依据而设立的。新时代大学生对于生命的态度和看法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多元化态势。在生命教育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中,研究者发现,“不了解生命教育”的学生占59.7%,“从未与亲人、朋友讨论过死亡问题”的学生有59.5%,“认为很有必要在高校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的学生近70%。这表明我国学生缺乏对生命的认知,同时学生对于生命教育存在刚性需求。因此,高校可以将暑假实践、寒假实践定制成“特殊学期”,在实践中夯实教育成果,例如:参与志愿抗疫、讲述身边抗疫逆行者、宣传抗疫知识等。这对于高校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这方面看,这门课程甚至比许多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课程更为重要。其次,家庭方面应该尽早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生命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家长可在家中进行一些“挫折教育”,让孩子在挫折中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与意义。此外,社会上也要营造一种“生命第一”的氛围,在生命教育方面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实践的平台。同时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三位一体地为大学生生命教育蓬勃发展提供“营养”[6]。

2.加强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训,提升生命教育工作者的生命素养

目前,由于我国生命教育起步较晚,生命教育方面的教师资源严重匮乏,而教师对促进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的教育水平、知识储备、实施方式等方面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成效。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想方设法地去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专职生命教育讲师,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首先要固定生命教育专题老师的任职,保证做到“专题、专人、专教”。高校可以整合资源,合理进行人员配置,同时设立生命教育教学研究基地,聘任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通过积极地开展一些教师的生命教育专题培训,使经验少的生命教育工作者掌握有关生命教育的多方面知识,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学、思政”等全方位的知识,并积极展开教研,深入研究如何让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生命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教师资质,从而使教师能胜任大学生生命教育教学。其次,其他学科的教师也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生命教育知识,可以通过与生命教育专职老师进行,进行相关知识的汲取和掌握,使其他学科老师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对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价值观的重要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3.积极开辟大学生生命教育多元化的路径

生命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依托新时代特色,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前提条件,积极开辟大学生生命教育多元化的路径。勇于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例如:云家长会、将学生、家庭、校园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多方形成合力,全方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教育。其次,要把大学生生命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渗透到各个课程教学当中。这就需要其他课程教学老师对于上课教案的认真构思和合理安排。同时要将生命教育融入实践活动当中。学生通过实践体悟到的生命“深度”远比上课时教授的知识来得更加深刻,效果也更加显著。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关爱志愿、纪念日等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开展生命主题活动和专题教育。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主题活动和专题教育形式,因为这不仅仅是单一的生命教育,同时可以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锻炼学生各项能力,一举夺得。例如:开展各种以生命为主题的故事会、读书交流会、作品创作比赛、演讲比赛等团体活动,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7]。

结语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这句话深刻地表明,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是发展生命、完善生命,并最终使个体生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获得幸福人生的伟大事业。因此,新时代生命教育路径的研究是重中之重的,生命教育也必将成为教育的永恒目标。

猜你喜欢

生命大学生课程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