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RTK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2022-11-22萧钊炜
萧钊炜
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通过设备来确定控制点后开展测定,在传统水利工程测绘工作中,要求控制点之间能够通视,实际执行中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测绘结果的精准度不高,现已不满足发展建设的要求。GPS-RTK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了测绘领域,测量的应用现如今已逐渐成熟,已延伸出实时动态测量技术,进而帮助水利工程测绘工作不断完善。
1 GPS-RTK测量技术概述
1.1 技术简介
就传统的GPS测量工作来说,在数据获取后计算得到精度较高结果,差分定位可以在获取数据的同时,得到实时的厘米级精度的数据,以流动信息处理站接收GPS数据,结果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避免数据传递出现困难和误差。RTK是实时测量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以载波相位为传播介质,由接收站、数据流、移动接收站等三大部分组成,以此接受由基站传输的坐标数据,将三维坐标和运动姿态实时传递,提高移动站点的计算精度。为了解决技术应用问题,将RTK测绘技术与GPS技术相结合,通过GPS系统得到准确传递,解决RTK技术传输数据这一致命缺陷,保证GPS-RTK测量技术合理应用。
1.2 技术特点
GPS-RTK技术在应用程序及流程上非常方便简便,在测绘中具有高效率、高精准度等优点,且RTK技术不需要多人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其分为静态处理、动态处理等类型,避免因数据精准度不达标出现返工的情况。GPS-RTK技术根本上还是一种定位技术,水利工程建设中,利用传统技术进行测绘会延误工程施工期限,在发生障碍物失锁障碍时快速重新获取卫星数据,现已被广泛应用在水利工程测绘中。同时,测绘结合GPS-RTK技术则可以保证数据精确到毫米级与厘米级,在处理数据之后可以实时校对,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所有测绘工作,且可以避免数据出现误差,有效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1.3 技术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测绘现已逐渐转变,在复杂的水文及气候条件下正常进行,结合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接收GPS信号,实现实时的人机交互,使我国水利测绘精度不断提高。同时,现如今水利工程测绘现已应用了航空遥感、GPS等现代化仪器,保证GPS-RTK技术核心在于载波相位技术,通过基准点接收卫星测绘数据,能够精准到毫米级和厘米级,将被测目标的三维坐标一次性的确定下来,使相关技术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利用GPS-RTK技术可大大缩短获取数据的时间,进而避免因数据测量不准确而出现返工的情况。
2 GPS-RTK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优势
2.1 作业要求低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通过用户端内置组件接收数据,应用传统测绘技术完成工作,结合GPS-RTK技术高效完成相关工作,最终计算出精度非常高的三维坐标。GPS-RTK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业要求较低,对数据实时修正处理建立起GPS基准网,从而实时完成动态测量检测,有效降低工作的难度和成本,最终达到较高的精确度,整体实施效果才能够更加理想。
2.2 定位精度高
利用RTK技术所获得的测绘数据,在完成测绘工作时要申请受监管的区域CORS服务,独立测量并采集控制点数据,通过CORS网络发送差分信息,而测绘资质单位需要向当地相关部门申请。RTK是基于VRS理论的系统技术,可以在区域内建立网状覆盖GPS基准站,通过控制点实测在作业范围内完成工作,从而不断信息提高测绘准确度,根据周围参考站了解虚拟观测值,提高测绘的精准度。
2.3 自动化程度高
多年来,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让各类测绘技术应运而生,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前所未有的提升。基准站会通过GPS接收机获取数据信号,采用网络RTK技术的CORS服务完成垂直定位,实现“傻瓜式”操作,对公路的地形图进行测量和设计,避免因为人工失误而导致的计算误差,非专业测绘人员也很容易上手。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将资源合理利用,全面了解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快速完成数据导入,降低测绘成本。
2.4 作业效率高
利用RTK技术能够完成数据勘测工作,可全面对比分析几项测绘技术,利用先进设备技术完成测绘,明确规划工作核心要点及发展方向,随着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控制网精度为达到预期目标,要求运用关键技术进行创新,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合理应用,有效落实规划与管理,使点与点之间通视,GPS-RTK系统可以实时基线进行解算,最后转换形成流动站格网坐标,减少测量仪器应用的次数,体现出该技术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准确避免测绘失误耽误进度。
3 水利工程测绘工作的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开工前要全面了解各类条件,但传统的水利测绘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测绘体系较为复杂,在测绘工程中测绘质量得不到保证,而大力推行GPS-RTK 技术有着精度高、工程周期短、劳动强度低的优点,确定一个合理的水利资源利用方案,保证信息的观赏性与直观性,这对水利工程顺利竣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测绘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需要将GPS-RTK技术与网络技术联合使用,借助终端设备完成相关操作与记录数据,不仅要降低测绘工作组织协调难度,且需要降低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本,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升测绘质量与效率,以此作为水利工程生产安全的基础。
GPS-RTK 技术对于工程建设有着基础性的指导作用,且在水利工程测绘中发挥着显著优势,工程测绘建设时必须了解水利工程开采时的地质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前编制好说明书,利用电子设备完成数据分析,从制度和流程上简化工作,获得精准测绘信息数据,将编制好的地质说明书提供给地质部门,促进工程整体效益提升,从根本上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在测绘过程中也需要贯穿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及生产全过程,不断提高工程水利工程质量,用实际数据对比各种测绘的优势与劣势,以此提供给相关部门数据参考,为后续生产施工提供意见,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率,从而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4 工程测绘中影响GPS-RTK技术的因素
GPS-RTK技术的测量结果符合标准,但由于受到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电离层的一些外界因素干扰,为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4.1 受卫星状况影响
GPS-RTK的核心在于全球定位系统,但系统的研发时间较早,测量出现信号可能出现延迟,为了降低卫星信号情况测量影响,在盲区时段需要了解区域的卫星信号,以此进一步加快信号接收速度。
4.2 受电离层影响
GPS-RTK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受到电离层影响,在12:00~13:40时间段要避开辐射最强的时间段,在受到外界干扰后测量精度整体较低。在选择控制点时,要求视野应当足够广阔,施工区位置的相关点位要尽可能选择易施工处,以此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4.3 受外部条件影响
水利工程测量通视条件取决于外部信号,如存在干扰情况则GPS-RTK测量数据会不断降低,为了减小通视条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需要选择较为空旷的区域,以免对信号产生干扰,否则就得不偿失了。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获得工程测量结果,需要收集计算的坐标系转换参数,从而提高施工测量坐标的测量精度。
5 GPS-RTK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要点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测量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和简便,GPS-RTK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以此获得高精准度的位置信息。
5.1 优化测量精度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建立的国家基础控制点,在进行水利工程测量作业时,应用GPS-RTK技术可以提高三维坐标精度,有效提高测量的精准度,决绝通视的问题,以此使工程顺利实施得到保障。应用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可以省略地网中的传算点、过渡点的测量工作,最终提高测量的精度,为测绘发展奠定基础。
5.2 扩大测量范围
当前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使GPS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融入红外测距仪有效减少工作量,且可以将其应用在沿基准站较少的地区,进而提高技术的应用效果。如每台流动站只需要一人,需要将每个环节连接为地勘测量节省时间,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从而使结果更加可靠。
5.3 结合情况测量
GPS-RTK技术的误差处理可以因地制宜,且有着高度集成的特性,在基准站建立时应选择在位置较高的地方,要求发射天线架设在GPS接收机的北方,以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为基础,避免测绘受到高频信号的干扰。为防止数据链丢失,需要确认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并将南北极卫星空洞区加以考虑,且发射距离不宜超过10 km,且由于其多为窄带状结构,从而保证工程后续能够顺利实施。
5.4 合理选择测点
在水利工程测绘的前期阶段,实际应用中要求参与计算的已知点的距离应适当,保证点距越小观测的有效区域就越小,在基准站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单人操作,必须根据卫星星历和作业实践,适当延长观测时间和观测次数,改善传统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模式的不足,将误差范围缩小。同时,应考虑与传统的作业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量,应用中需要确定四个精度均等的已知点,有效解决水下地形测量的难点,从而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果。
6 GPS-RTK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策略
6.1 在水利测量中的应用
6.1.1 加密控制点测量
水下地形测量较为困难,为将GPS-RTK技术合理应用,需要借助六分仪、三杆分度仪进行完善,保证加密控制点测量的准确性,同时需要配合全站仪进行优化,避免出现测绘数据误差问题。
6.1.2 水下地形测量
随着GPS-RTK技术的良好发展,为快速完成测绘地形图,通过计算机和探测设备的有效结合,在水下地形测量中合理应用GPS技术,有效解决地形测量的难点,为后续水利施工奠定基础。同时,需要建立地理信息系统,以此不断减少水下地形的工作量,为后续深度数据的获取提供更多可能性。
6.1.3 施工放样测量
RTK应用在水利工程的测绘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GIS平台的需求完成施工放样,以流动站所在的坐标为基准,最终完成施工放量测量工作,根据现场地形的实际情况实时测量,高效完成施工放量工作。同时,需要利用地形图对目标点进行确定,将“三防”设置的属性融入,在采集地形图过程中选择相关模型,最终完成水利工程施工测绘数据处理的相关工作。
6.2 测量参数采集
6.2.1 高速测绘
水利工程测绘中需要顺利完成整个测量工作,在明确测绘位置后可以保证参数采集的准确度,如利用GPS-RTK技术开展相关工作,则可以避免测量过程中出现误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借助设备测量完善卫星信号调节,以此不断提升测量速度与质量,利用这类方式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6.2.2 快速采集
GPS-RTK技术需要根据计算机系统完成采集,根据地形情况构建完整的地理信息模型,充分利用该项技术强大的输出功能,最终将测绘出来的结果绘制地图,提高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同时,测绘区域的监控柯通过遥感技术来完成,测量时需要做好工程数据采集工作,通过分析后将采集到的数据合理应用。
6.2.3 高效分析
GPS-RTK技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收集到的数据根据特点进行分类,在应用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参数与周边环境保持高度一致,将交通、环境等因素充分考虑,根据分类数据完成相应数据的分析,从而为下一步的施工提供依据。
6.3 水利测绘质量管理
6.3.1 设备质量管理
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十分重要,要合理考虑设备工作环境,针对处理突发设备故障处理方案,定期开展演练工作及时控制设备,针对各类突发故障设定应急措施,从而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同时,制度是发挥各类技术效果的基础,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质量管理加大关注,以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隐患预案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整体运行质量。
6.3.2 现场安全管理
水利工程测绘时需要优化现场安全管理,全面落实监管人与监管措施,做好设备批准后避免出现偏差,建设中各类参数必须由监理单位进行相应的备案处理,从而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需要合理运用PDCA循环模式,改善传统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模式,具体落实过程中要对各类参数及时纠偏,从而不断提升现场管理质量,以此避免出现水利工程测绘问题。
6.3.3 组织控制工作
水利工程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技术要求,严格参照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工作,且在审核过程中需要及时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组织管理工作,施工过程中对相关问题妥善处理,最终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进行优化,通过规范化控制保证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且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控制,特殊位置施工则需要进一步加大关注力度,避免建设后出现问题。
6.4 河道地形工作应用
在水利测绘工作内容中,河道地形图测量中可借助测深仪等设备对水下情况进行测绘,在指定位置不断移动,对加密点地选择获取数据,绘制出将区域的地形图。同时,需要设置地高等级三角点,最终得出水利工程的相关参数。
6.5 水利土地规划与管理
6.5.1 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能够绘制农业土地地形图,进一步完善附属信息,结合土地的位置信息掌握实际情况,实现对农业和管理的人力物力,将遥感技术应用到调查中,对农业土地的相关信息进行确定,避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情况。
6.5.2 规划设计
运用GPS 可获取农业土地电子地图,GPS-RTK技术能够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提供数据资料,通过遥感技术获得信息数据资料,改变现阶段工程测绘工作的格局,解决测绘工作中的难题。水利区域土地管理的重要工作,GPS-RTK技术能够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准确获取土地相关信息,保证规划设计的适用性。
6.6 数字地形图测量技术
GPS-RTK作为新兴的一种测绘技术,在数字化测绘下需要融入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可使用信号中继站保证数据传递,不断完善GPS-RTK技术,在相关测绘工作开展中要反哺数字化测绘工作,必须确保GPSRTK测绘技术的作业具体和覆盖范围,将移动基站的作业半径控制在10km内,为后续地形测量提供思路和方法,有效降低了测绘成本。为了能够提高测绘精度,需要进一步提高GPS-RTK技术的数据的流通性,尽可能保证天线呈垂直状态的精度,借助数据库对所有信息统筹应用,以此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7 结语
水利设施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必须要结合区域情况合理规划,而将GPS-RTK技术融入水利工程中则可以提高各类参数获取的准确度,了解当前建设区域的地下水位、地质情况、环境情况等,通过水利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提高测绘效率和测绘质量,推动我国测量行业快速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能够提高工程测量质量与效率,需要结合多种测绘技术辅助手段开展相关工作,积极吸取前人的经验,以GPS-RTK测绘技术等先进技术为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减少测绘误差,不断加强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保证相关人员能够合理应用该技术,为后续水利工程竣工提供数据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