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政治工作”传统,强化红七军的生命线
——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与传承红色基因研究之三

2022-11-22罗志发

百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红七军前委工农兵

罗志发,伍 炜

(1.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541006;2.百色学院,广西百色 533099)

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此乃中共中央1932年7月在《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中作出的一个重要总结。[1]94这一“红军的生命线”无疑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核心密码。百色起义期间,邓小平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实践探索推动了红七军政治工作和部队正规化建设,其成功经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思想。

一、发挥政治工作作为新型军队“生命线”的关键作用

邓小平注意发挥政治工作对红七军建设的作用,强调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认真打牢“党指挥枪”的基础,以提高战斗力为标准、强化战斗精神培育。

(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开展部队政治工作

宣传工作要从实际出发,适应时间、地点及革命任务的变化。邓小平认为解决问题一定要能抓着当地的情形,开展政治工作也不例外。百色起义前夕,他到广西工作,当时我党在南宁仅能半公开地活动,在俞作柏、李明瑞军队建立秘密党组织,“暂时利用他的线索去发动其下层群众工作”[2]124。率部到达百色第二天,邓小平立即召集党的委员会议,做出“公开在部队和群众中宣传我们党的主张”“整顿、补充部队”“组织和武装群众”等决定。[2]221百色起义成功后,红七军前委编制了《中国红军第七军目前实施政纲》,红七军政治部编印了《我们的主张》《打倒国民党》等材料,明确提出了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等主张。“到百色后,我们即公开坚决反国民党,号召工农兵组织政府,在十月革命纪念节那一天我们曾召集了盛大的纪念会。我们曾在这会中提出拥护苏联的口号,这是给反革命以很大的打击。”[2]117邓小平还特别提出:“我们为什么不在南宁动,是因为我们的力量还未准备好,且群众也没有起来……将来前途是很可乐观的”[2]1171930年9月,基于“中国革命高潮日益逼近”的认知,前委六号通告再次对红七军提出:“扩大党的政纲、反军阀混战的宣传,要在一切机会、一切集会中,有计划的来实现这一工作。”[2]188

组织工作要有利于部队的改造。邓小平认为红七军有两个方面亟须改造:“七军的基础是,一部分是转变过来的旧军队,一部分是斗争未深入的农民,这便是便利于立三路线发展之基础。”[2]20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政治工作以改变旧式军队的习气、作风,另一方面要加强政治文化训练以启发出身农民的士兵之阶级意识。红七军前委第二号通告强调:健全党的组织工作与红七军的前途“有莫大的关系”,各级党部要按“确定党组织系统”“注意中心工作”“健全支部生活”等12个“组织工作大纲”,以最大的努力来执行。[2]73-76邓小平还认为:红七军设营级党委“就目前我们那边的情形看来”很有必要;红七军成立之初实行薪饷制,“我们在初转变时,还不是立即废除”;受客观条件制约并有利于部队建设,“军队中差不多所有的工作都是自上而下的执行”,“如我们的军队在未转变前在南宁无饷如我们也自下而上的发动斗争,这根本是自己拆自己的烂污”。[2]122-123

(二)着眼于为“党指挥枪”打基础开展部队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要打牢官兵听党指挥的思想基础。“从旧式军队转变成为新型的革命军队,必须提高广大战士的革命觉悟。”[2]225在前委看来,政治工作有助于提高官兵听党指挥的自觉性。邓小平所提到的“红军转变前的准备工作”中,就有“开设政治军事短期训练班”“加紧了军中政治工作”“召集下级军官会议讨论政治行动问题”等重要方面;在提到“前委今后的工作”时,也把“扩大宣传”“加紧党内教育工作”等作为重要方面来强调。[2]114-115陈豪人认为部队到达右江地区后的政治工作更显成效:“在这一时期中,我们为要取得群众之同情,宣布了取消二三十种苛捐杂税,影响颇好。我们并在报纸上公开提出拥护苏联、反对军阀混战、拥护红军、反对国民党种种宣传,一般群众及士兵的心理为之一变,对于国民党留下的心理渐次销蚀了。……同时在党内开设培训部,更确定了同志的观念,党内更一致的热烈于转变工作,转变到了成熟的时期了。”[2]194

政治工作要有助于提高各级党部领导军队的能力。为实现党“加强对于红军之领导”,二号通告指出健全党的组织系统的迫切性,要求“各级党部以最大的努力来执行,以最大力量来注意党的组织问题”[2]73。一是要健全军队中党的组织系统。邓小平指出“军中党的组织系统,前委以下分队委、营委、连支、小组”[2]113,它们都是完成党的政治任务、实现党加强对于红军之领导的支点,必须高度重视它们的建设问题。百色起义期间,前委通过举行两次部队党的代表大会及多次整编活动,改选或充实了前委领导班子,各级党的组织系统也得到不断完善,党的工作也建立了相当基础。二是要培养骨干分子。军队党的组织系统健全之后,干部的素质就会成为决定因素。二号通告列出若干培训骨干分子的具体要求:“开办中坚同志训练班,在短期内施以基本理论之训练”“指导机关须经常与中坚同志谈话,分配以工作,特别注意检查之”“多提拔中坚同志入各种公开团体中……工作,并告以工作方法,在工作中训练之”。[2]74

(三)以提高战斗力为标准开展部队政治工作

部队的革命化改造必须紧盯战斗力标准。邓小平认为“红军本身的情绪非常之好,战斗力亦甚强,在隆安作战中充分表现出来”[2]6,但这支队伍需完成革命化改造,尤其要重视“在成分上改造”。陈豪人也认为“改造士兵成分(增加大批农民入军队中)”是我党掌握广西警备第四大队的策略之一。[2]191改造士兵成分就会涉及如何看待老兵(原第四大队的官兵)问题。1930年1月,针对“红军的本身应注意改善其成分,一定要注意新兵的工作,渐次淘汰无用的老兵”[2]121等模糊观点,邓小平在《对广西红军工作布置的讨论》中做了“说明”:“改造红军当然成为最重要的任务,我们为要保持我们的战斗力,也要使这个任务能够完成。老兵为要保全目前的实力,尚不能完全淘汰,还需要分到新兵队伍中去训练新兵,当然其十分不可靠的不可训练的,应该撤裁。”[2]123-124

部队的思想宣传必须强化战斗精神培育。前委组织编制的宣传材料很多含有“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倡导。《工农兵识字课本》就发出了这样的号召:“要解除痛苦,必须联合做革命”“工农兵同志们!团结,前进,向着敌人去拼命”等;课本还指出:“只有工农兵大联合,形成伟大的力量,才能推翻一切统治阶级的政权,打断他们的生命。”[3]136-142前委在进行纪律教育时,也十分注意战斗精神的培育。《红军纪律歌》提出:“为要发扬红军的强威,一切行动听指挥,上级的命令下级要服从,不论官兵不得违背”“无论战争时平时与行军,爱护群众保护工农,力量真正强大打得敌人怕,中国革命才得成功”。[3]151-152《工农兵识字课本》也提出纪律教育问题,如:“红军要有很好的军事政治训练和严格的纪律,战斗力很强,才不致侵犯群众的利益。”[3]146张云逸后来回忆:“我们部队里的党员,虽然有些是外省来的,有些是广西地方上来的,还有大部分是在部队中新发展的,但是大家非常团结,革命热情很高,都能自觉地服从组织的决定。”[2]224

二、重视政治工作内容的先进性和针对性

依照中央军委关于政治工作的内容“一定要从士兵群众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他现在所负担的任务”的要求[2]133,并紧密结合广西红军的斗争实际,邓小平十分强调政治工作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通过政治工作对广大官兵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筑牢官兵理想信念,提升官兵思想境界。

(一)以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主线

要重视对部队官兵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邓小平在《对广西红军工作布置的讨论》中指出:“组织宣传队”“开设政治军事短期训练班”“加紧了军中政治工作特别定期与士兵谈话、集合报告”等,是“转变”准备时期较有成效的策略。[2]115在红七军成立后不久,二号通告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在“创造干部分子”时要“短期内施以基本理论之训练”,为“健全支部生活”各支部小组会议要“多讨论党的基本理论问题”。[2]74有红军战士回忆:“早在红七军成立后不久,邓小平和张云逸就非常重视部队干部的培养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军部和各纵队都先后举办了教导队或培训班。”[2]262当时,红七军领导成员经常抽空给各种培训班上课,加深战士对党的革命理论与革命主张的认识。1930年7至8月,红七军集中在恩隆县平马镇进行整训,其间邓小平每隔几天就给战士上一次政治课,“讲授的内容有工农民主政权问题、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帝国主义等”[2]262。

要对部队官兵全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从现存有关红七军的教学笔记中,可窥见与当时“基本理论之训练”相关的主要课程。如开设“革命常识问答”,是为了帮助官兵增加社会主义常识、政党基本知识等;开设“经济教授提纲”,是为了帮助官兵弄清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开设“政治常识问答题”,是为了帮助官兵弄清楚中国共产党的使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等。《工农兵识字课本》第二册第三课是“革命”、第四课是“工农兵大联合”、第八课是“帝国主义”、第十课是“共产主义”等,可见它不仅是工农兵通用的识字工具,也是红七军开展“基本理论之训练”的重要载体。[3]141-144

(二)以筑牢理想信念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关键

红军战士要树立革命必胜信念。《中国红军第七军目前实施政纲》明确指出了红七军的奋斗目标,如“扩大反帝运动用民众革命力量驱逐帝国主义出华、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推翻乡村豪绅地主的统治,乡村政权交乡村苏维埃”“男女平等”“实行平民教育,发展识字运动”等。[2]67这些主张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最低纲领。但是,囿于“谷米的出产还不够吃”“经济流通是较各省困难”等实际困难,以及号称“钢军”的新桂系军队和民团的不停“围剿”,在广西及右江地区完全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是很不容易的,因此邓小平特别强调“还需得到我们艰苦的斗争”。[2]115-116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要求红七军官兵必须具备必胜的坚定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如《工农兵识字课本》所说的:“革命是为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所以革命必然达到最后的胜利。”[3]142正因为官兵树立了坚定信念,才完成了百色城保卫战,与桂军激战隆安、平马和亭泗,主动出击黔桂边,经历“小长征”后与中央红军会师,尽管付出巨大牺牲但为革命保存了基本力量;留守根据地的红二十一师官兵,顽强地开展了三次反“围剿”,最后在黄松坚、黄举平等带领下实现了“右江红旗不倒”。

共产党员要树立不怕牺牲精神。《工农兵识字课本》要求:“很忠诚、很勇敢、有阶级觉悟、能够牺牲一切决心革命的份子,才能加入共产党。”[3]145邓小平在苏联中山大学写的自传道出初心:“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地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4]19他在百色起义中很好地践行了这一诺言。韦拔群用“快乐事业,莫如革命”自我激励,“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解放的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5]55李明瑞在决定参加革命时明确表态:“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我心甘情愿和大家同甘共苦,我决不愿当国民党的高官,享受厚禄。”[6]33黄治峰于1932年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但其献身精神永存人间:“男儿立志出乡关,报答国家那肯还,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5]186总之,红七军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勇于牺牲,正如邓小平在《七军工作报告》所提到的:“前后发展同志虽不少,但每次作战死伤的大半是同志。”[2]14

(三)以提升思想境界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重点

红七军官兵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好好工作”[2]342,这是邓小平在百色起义中倡导的原则,用于激励广大官兵。《工农兵识字课本》对此从多方面给予强调,一是强调军队的红色本质,如强调“红军是代表工农劳苦群众谋利益的军队,他的任务是打倒一切压迫阶级,完成中国革命,求得被压迫阶级解放”;二是提出军队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如要求“游击战争中,要处处站在群众的利益上解决一切问题,不可丝毫侵犯群众的利益”。[3]146-150《中国红军第七军目前实施政纲》除了强调“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也提出实现工农兵利益的具体措施:“实行减少工人工作时间,增加工资,并制定劳动保护法”“没收一切地主阶级土地归乡苏维埃,分给农民,凡没收之土地不准买卖”“改良士兵生活,官兵待遇平等”。[2]67李明瑞认为自己参加革命“不是做官,而是替人民打工”。[5]37韦拔群则经常用“我为人民昼夜走,请你在家多操劳”劝慰妻子。这些话语突出彰显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情操。

红七军官兵要增强无私奉献的精神。邓小平曾指出:“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7]337这种奉献思想形成于他的早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国红军第七军目前实施政纲》多次使用作为集体概念的“苏维埃”,突出了对整体观念、集体利益的倡导,如“乡村政权交乡村苏维埃”“没收一切地主阶级土地归乡苏维埃”“没收反革命的财产,交苏维埃政府处理”等。韦拔群当年对即将北上的本地官兵的一席话,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顾全大局”:“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要无条件地执行党交给的一切任务;我们是工农红军,要无条件地为工农利益去战斗。我们的目的是解放全人类,革命者处处是家乡。现在你们是胜利地离开家乡,将来必定还会胜利地回到家乡来。”[8]同样在红军主力北上远征前夕,黄治峰在回老家提取一笔军费时,严肃地对认为应留下一些贴补家用的堂哥说:“这是红七军的军饷,一个铜板也不能动!”[5]189百色起义期间,这种“舍小家、顾大家”例子在广大官兵中真是不胜枚举。

三、为政治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并且形式多样

邓小平在推动红七军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既高度重视灌输先进内容,也十分重视健全组织系统、构筑平台以及改进方式等,为红七军更好开展政治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具体方法。

(一)把健全组织系统作为做好政治工作的前提

必须重视健全政治工作的专门机构。借鉴井冈山红军经验与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红七军前委对建设政治工作机构的认识十分到位并注意落到实处。《工农兵识字课本》强调:“红军中的各级政治委员,就是共产党派的代表。中国革命一定要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得到胜利。”[3]145我党率部队到达右江地区不久,“当时对于士兵政治教育亦曾有积极之工作,第四大队队部之内设有政治委员会,为政治工作最高机关”[2]193。百色起义成功举行后,广西前敌委员会改成红七军前敌委员会。从邓小平的相关总结来看,“前委成立时已将工作大纲议定”,此大纲把政治工作机构列入“军中党的最高组织系统”,并明确指出“政治部分军政治部、纵队政治部,团营连各设政治委员,另在各连营设兵委其职权为管理士兵的生活秩序”。[2]113当然,随着战事扩大和“干部同志死伤”增加,导致“政治工作干部甚少,政治部组织不健全。……因人才之缺乏,无法将政治委员制度普遍的建立起来”。[2]211因此在二号通告中,当前委指出使红军党部的组织工作健全起来“实为目前严重的问题”时,也包含着对完善政治部组织、政治委员制度等的思考。

应该发挥士兵委员会的政治教育功能。中共中央在《给广东省委转七军前委的指示》要求:“军队营连均应有士兵委员会的组织,这个组织的系统,系隶属于军中政治工作系统之下。”[2]157按照中共中央这一指示以及“朱毛红军的经验”,红七军各营连基本都建立士兵委员会的组织。在红七军前委看来,士兵委员会是人民军队独有的,是实行“官兵平等”“民主管理”的需要。《工农兵识字课本》第二册第十五课是“士兵委员会”,其中有这样的认识:“士兵委员会是士兵自己的组织”“只有工农兵自己的红军,才有士兵委员会”;该教材还明确指出了士兵委员会的政治教育功能,如“帮助教育官兵,大家都有很好的政治觉悟”“是教育群众”等。[3]1471930年6月,在红七军集中平马、田州、东兰整训期间,前委对士兵委员会制度进行了完善;1930年10月,中共红七军第一次代表大会还决定增设军部的士兵委员会,由陈豪人兼任书记。这些无疑都有助于健全“军中政治工作系统”。

(二)把选准平台载体作为做好政治工作的基础

政治工作离不开各种培训平台。我党在红七军“转变”前的准备阶段,就十分重视教导队、训练所、宣传队的作用。邓小平在《对广西红军工作布置的讨论》提到:“红军转变前的准备工作——这种准备工作的开始……第八,组织宣传队——这个特别组织的宣传队就是准备分配到各连组织宣传队的基础;……第十,开设政治军事短期训练班;……第十六,把原来的旧教导队曾遣散到农村去的设法收拢来,为改编新教导队;……”。[2]114-115在红七军成立之后,前委更重视强调教导队、干部训练所的作用。二号通告要求“在军队中须特别注意教导队、训练所及老兵队伍中组织之工作”“平马、百色、东兰即开办中坚同志训练班,在短期内施以基本理论之训练”。[2]74关于组织宣传队开展政治宣传的做法,红七军成立后也较多使用。据《在红七军军部教导队里》作者回忆:“在学习期间,我们还组织宣传队,敲锣打鼓,到圩场进行革命宣传,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扩大红军,巩固红色革命政权。……在宣传过程中,自己也受到很大的锻炼、教育和提高。”[2]263

政治工作要依托各种宣传资料开展。在红七军成立前后的部队建设中,前委都充分认识到各种宣传资料在政治宣传、干部培训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创办报刊、编制教材和发行各种小册子,加强革命宣传。邓小平在《对广西红军工作布置的讨论》提到:“红军转变前的准备工作——……第九,发行士兵之友,右江日报以及各种小册子标语……”[2]114-115一是创办了一些重要报刊,如1929年10月初进驻左右江地区的起义部队,创办了《右江日报》和《群众报》(龙州起义后改名《工农兵》报),它们是最早创办的红军报纸。[9]红七军进入赣南中央苏区后,政治部创办《火炉》杂志;1931年底,陈洪涛在东兰西山创办《红旗报》,主要介绍中央苏区红军的消息。二是编制了一些培训教材或教学资料,主要有《工农兵识字课本》(第一、第二册)、《教学笔记》(《革命常识问题》《经济教授提纲》《政治常识问答题(党员须知)》)以及《政治讨论提纲与政治名词解释》等。又如,邓小平率部队到达百色城后,立即指示袁任远等组织翻印中共六大文件、“十大纲领”等,在部队进行散发宣传;韦拔群等在开办东兰农讲所的时候,翻印不少从广州农讲所拿回的教材,如《社会发展史》《俄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概要》《军训知识》等。三是编制和发行了一些宣传小册子,如1929年12月红七军政治部组织编写的《工农兵丛书》,丛书包括《打倒国民党》《土地革命》等,用于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各种罪行。

(三)把方式方法形象多样作为做好政治工作的关键

政治工作的方法要形象多样。邓小平在总结红七军“政治工作仍有很多缺点”时,认为“工作方式不够更是主要原因”。[2]20基于这种认识,前委强调政治工作要有丰富多样的方式方法。比如,“红军转变前的准备工作”中就包含形式多样的政治工作:“……第十一,加紧了军中政治工作特别定期与士兵谈话、集合报告等;……第十八,开官兵讲演会,提出中心问题以发动士兵的自动讲演能力;第十九,召集下级军官会议讨论政治行动问题;……”[2]114-115前委还认识到,面对旧军队官兵、右江各族子弟的不同情况,必须有不同的政治工作方法。《七军工作总报告》在谈到“当时对于士兵政治教育亦曾有积极之工作”时,列举了很多有效的政治工作方法:“每周上政治讲堂一小时至二小时,则举行个别谈话,举行士兵会,唱革命歌曲,娱乐游戏,及率士兵到街道上、农村中向工农宣传等等。”[2]193红七军成立后,前委很重视发挥这些生动方法的作用。据《在红七军军部教导队里》的作者回忆:邓小平在给教导队授课时“能够照顾到学员的不同文化程度,深入浅出,讲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密切联系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2]262。

政治工作的方法要贴近生活。政治工作以士兵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才更容易走进士兵群众的心里。邓小平在《对广西红军工作布置的讨论》指出:要扩大我们党的宣传必须正视“人才上和材料供给上”多方面的实际,总之“一定要能抓着当地的情形”。[2]124比如,红七军政治工作注意在方法上贴近生活,经常“采用右江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粤曲、白话戏等形式,促进宣传鼓动工作蓬勃有效地开展”[10]。又如,前委参照井冈山红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编制了《红军纪律歌》。歌曲要求“红军纪律十分严明”,“爱护群众保卫工农,力量真强大打得敌人怕,中国革命才得成功。”《努力革命歌》要求红七军官兵“忘死灭敌人”“勇往向前进”“个个肯牺牲”。这些歌曲在红七军官兵中广为传唱,有力地促进了政治工作顺利开展。[3]151-154

猜你喜欢

红七军前委工农兵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赴贺州市开展《红七军北上“小长征”史料汇编》编纂工作调研
陈毅、毛泽东与古田会议
深化“红七军转战湖南”历史研究的当代价值
瑶岗:见证指挥渡江战役的那些日子
可亲可敬的工农兵
神秘洞穴 内藏红军遗迹
南昌起义军事领导指挥机构初探
从建设“工农兵”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崛起
工农兵大学生
石正是最早传达贯彻“群众路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