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2022-11-22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桃园小学宋长志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家务劳动法治

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桃园小学 宋长志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这表明了社会经济发展中青年一代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昭示了我国社会后续发展的政策趋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教育的价值也越来越凸显。新课改广泛倡导道德法治教育,在教育中以道德法治课为核心。特别在小学教育中,尤为关注道德法治课程教学,设置此课程旨在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道德法治意识、良好的举止行为规范、基本的法律观念,以及可以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等。只有这样,才可以推动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建构稳定、有序的社会氛围。然而,当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依旧存在相应的问题,亟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鉴于此,探究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显得非常迫切和有意义。

一、应用提问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想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应以提问法开展教学,即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确保改进与完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说话要算数”内容时,可以在上课之前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思索问题:“你碰到过哪些说话算数的人,请你们一一列举出来?”此问题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索,提升师生间的良性互动程度。当学生说出很多说话算数的人的事例后,教师再提问学生:“为何有的人说话不算数呢?”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索和探究此问题的本质。当然,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说话算数的人是否给你留下了好的印象?”“说话不算数的人是否让你很难堪?”如此一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有关知识后明确说话算数的重要性以及懂得说话算数是一种非常高贵的品质。总之,教师结合提问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不断思考、持续探究问题的本质所在,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二、转变教学模式,突破教学的难点

虽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体系不是非常复杂,牵涉的理论内容比较少,图画与实践活动占据的篇幅也不少,但是关于道德与法治的一些概念依旧使学生形成畏惧心理。其中,《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了小学道德法治教育的一些规范和要求,要求教师深入分析,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举措。如要求学生认知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建构国籍、公民、国家等概念,以及具备相应的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等。一些教师应用比较诙谐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但也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索然无味,教学的整个过程都使用相同的腔调,且理论概念较为复杂和单调,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量转换角度思考问题,以学生为视角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的表情、作业信息等洞察自身教学进度的快慢,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对策,确保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时,如果只是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一系列交通信号指示灯或指示牌等,学生往往一脸迷茫,这显然远远不够,教师应以学生为视角,整理交通安全知识为儿歌,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比如,“民警叔叔顶呱呱,全心全意为大家,来往车辆听他话。红灯亮,要停下,绿灯亮,才能行,安全行车人人夸”。通过儿歌的形式演绎交通安全知识,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的难点知识。

三、通过互联网家校协作,优化教学的环境条件

在互联网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越来越频繁,非常方便学校开展家校合作。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互联网组织家校合作活动,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软件在家校协作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家长加强互动交流,如此不仅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而且可以使家长实时把握学生在学校的一些动态。结合此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例如,教师在讲解“这些事我来做”相关内容时,可以先借助班级网络调研学生在家做家务的具体现状,再结合调研的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倘若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做过家务,那么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做家务”比赛活动,找到班级中的家务能手,让他们跟学生、教师分享一些做家务的心得感受,使其他学生纷纷学习榜样的做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做家务习惯。倘若班级中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很少做家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收集一系列较易操作和完成的家务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模仿,再将做家务的任务发布至班级网络空间,倡导家长指导学生在家动手操作,同时注重激励学生,实时向教师反馈学生的表现,教师也可实时表扬和激励学生。总之,在家校协作交流中,能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了相应的家务操作能力,懂得了自己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逐步提升了家庭责任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

四、树立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劳动教育不但应激发学生的劳动情感体验,而且应讲解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使学生认可劳动的价值及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倘若教师单纯地理解文本中的劳动教育为提高劳动技能、讲解劳动方法,那么会类似于通用技术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劳动教育本质,从而难以凸显此课程的劳动教育本质和特色,最终难以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课程的性质,引导学生探究劳动的价值所在。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走近我们的老师”这一部分内容时,不能仅仅以“感恩和理解老师”作为启发学生情感态度培养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课堂会变成一种说教性质的德育课。尽管“感恩和理解老师”的教学目标也不容忽视,但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性质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即不但应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教师的劳动者身份,而且应认知劳动的价值、劳动的过程和方法等。其中,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结合课堂教学活动即可实现,启发学生分析和探讨教师的劳动内容(涵盖上课、批改作业、家访、备课、教研等),感受教师劳动的辛苦和繁琐。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重点让学生理解教师惩罚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等一些行为,可以组织班级辩论赛,以使学生明确教师这种职业的价值所在。而无论是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还是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都需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总之,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颇,否则劳动教育将浮于表面,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

五、建构开放性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开放性教学课堂是指立足于多样化教学模式,创设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气氛,进而让教师结合开放性的教学资源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实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素养的目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但应进一步挖掘和分析文本资源,同时应有效地发挥课外教学资源的作用,从而启发学生摆脱固有知识架构的束缚,真正走出文本渗透生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家乡物产养育我”这一部分内容时,要想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各自家乡的人文环境,可以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家乡或者做一个关于家乡的调研,掌握家乡的文化知识、物产知识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可以将一部分自己家乡的物产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综合性地了解一系列农作物,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思索喜欢自己家乡的哪种物产,并说出喜欢的原因,结合互动探讨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让学生形成为家乡作贡献的远大抱负。总之,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性特点非常强,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系列相关的开放性教学资源或内容。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素养,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效统一文本知识和实践活动,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把握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精髓以及实质,且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进而实现理想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家务劳动法治
做家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帮妈妈做家务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热爱劳动
这些家务活儿,你应该学会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