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2-11-22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张慧洁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 张慧洁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与夸张来编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通常具有语言通俗生动,情节引人入胜、离奇曲折的特点;它还喜欢使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生命,使之拥有人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教师需高度重视童话教学,结合具体问题制定策略,帮助学生突破童话学习的困境,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缺乏考虑学生认知心理
童话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一类文学作品,它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编写,通过丰富的幻想、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塑造形象,适于儿童阅读。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对小学生心理水平的认知,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形式等选择方面均有较为强烈的成人化色彩,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过于强硬,没有真正发挥出童话教学所具备的唤醒与启蒙作用,影响到小学生对童话的正常学习,不利于整体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过于注重认知水平提高
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假如教师能以情感教育的方式设计教学,通常可以引发学生的内心共鸣,这是培养他们对童话故事乃至社会事件形成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不过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采用的童话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以致他们虽然能全面认识童话故事,逐字逐句地解读和剖析故事内容,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过于局限,学生的认知能力很难发挥出来,他们很难形成主动体验和感悟的意识,无法形成心理认知。
(三)童话教学过程太过理性
在眼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理性分析式教学的情况,即为结合童话故事的具体内容展开分析,逐句逐段地讲解,从中发掘相应的生活现象,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他们只能被动接受,没能引发感性认知,与童话教学的初衷相悖。通过教师太过理性的分析,童话故事会丧失幻想的价值,学生被教师的主观意见导引,个人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无法在童话学习中形成个人价值观念与意志,感性思维很难得到培养。
(四)学生缺少童话参与体验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较为严重,即使在故事类的童话教学中表现得也十分明显,以“独角戏”、自说自话、自导自演等为主,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要求相悖,学生只是被动听讲,就如同舞台外的观众一样,缺少对童话的参与和体验。一旦如此,小学生就很难深刻体会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心理世界与内心情感,无法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更谈不上对童话内涵及哲理的领会,这就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童话,而是变为成人声音与价值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五)知识灌输超过引导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知识传授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童话是一类较为特殊的文学体裁,产生初期最大的功能并非在知识与语言方面,而是人文方面。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关注知识方面的灌输与传授,通过课文学习学生能掌握哪些生字、生词等,在人文方面则很少涉及,没有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难以真正发挥出童话教学的育人价值,导致学生智育有所发展,德育水平很难提升。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改进策略
(一)树立正确教学理念,侧重童话感性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要想有效解决童话教学中的问题,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童话教学理念,不能再以成人视角强调理性教育,而是要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童话故事的主要阅读对象也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应当摒弃常态落后的教学理念,将侧重点放在童话故事的感性教育方面,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重新看待童话故事,把童话理念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童话学习的乐趣所在。
比如,在开展《棉花姑娘》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个谜语“像云不是云,地上开白花,像雪不是雪,越冷越爱它”,搭配导语:小朋友们喜欢谜语吗?猜猜它是谁?经过提示引领学生顺利猜测出谜底是“棉花”,然后在课件中展示棉花的图片,使其自由谈论对棉花的了解,顺势引出课题,激起他们阅读这篇童话的兴趣。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这篇童话故事,初步了解整体内容,讲述:多么好看的棉花姑娘啊,可是,有一天她却变成这个样子(课件中出示一张生蚜虫的棉花),小朋友们想对棉花姑娘说些什么?学生将会产生进一步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之后,教师询问:大家观察一下棉花姑娘身上有什么?这些小黑点是怎么回事?想一想棉花姑娘此时的心情怎样?让学生发现棉花姑娘生病了,找出相应的语句,读出棉花姑娘难受、急切希望治好病的心情,随后指导学生探讨棉花姑娘是如何治好病的,使其形成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感受童话深刻内涵
在通常情况下,小学生是比较喜欢听童话故事的,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受限于教师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氛围沉闷、学习任务繁重等多个因素,其学习积极性并未达到预期,只能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其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其极力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主动学习童话的意识,让他们自主体验童话意境,表达童话思想与传递童话精神,最终感受到童话的深刻内涵。
例如,在展开《狐狸分奶酪》教学时,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想一想自己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说一说书里的狐狸都干些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可能说到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等故事,指出狐狸给人以“狡猾”的印象,然后出示故事题目,让他们对新故事的阅读充满期待。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交流在这个故事中狐狸干了一件什么事,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使学生发现狐狸的狡猾、聪明、奸诈与善辩,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具体语句,提升说服力。之后,教师着重带领学生走进故事,感悟道理,使其意识到小朋友在面对物资分配的时候要有团队信任意识,要相信自己的伙伴,过分斤斤计较反而会失去更多,由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感受童话的深刻内涵。
(三)借助信息技术优势,优化童话教学形式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既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冲击,也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契机。具体到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根据童话故事内容搭配图片、音乐、歌曲、视频或动画等,将文字性的文本以图文并茂或声文并茂的方式来展现,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助推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比如,在进行《纸船和风筝》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大声齐读课题,在课件中展示纸船、风筝、小松鼠、小熊的图片,由学生讨论自己想知道些什么,读完课题后,使其产生质疑,刻意培养学生提问、口语表达、发现问题等基本能力,正所谓“学贵于疑”,这对整节课的教学来说具有积极意义。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初读课文,获得整体感知,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内容,并思考:纸船和风筝是怎么使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到小熊的家门口”,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故事内容直观化地呈现出来,使其结合画面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讨论“漂呀漂”这个词用得好不好,能不能省?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到作者用词的严谨。之后,教师过渡:小熊得到纸船开心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结合原文内容讨论和作答,使其结合生活实际探讨怎样交朋友,让学生深度谈论如何交朋友与维护友谊。
(四)积极打造互动课堂,学生主动参与童话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打造互动式课堂,通过提问、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等方式为学生制作互动的契机,增进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其思维发生摩擦与碰撞,增强学生参与童话学习的程度。
例如,在《蜘蛛开店》教学中,教师先在大屏幕上出示河马、长颈鹿与蜈蚣的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去发现动物的外形特点,即河马嘴特别大,长颈鹿脖子长,蜈蚣腿多,设计衔接语:这三个动物长得可真有特点,它们三个陆续光临蜘蛛开的商店,到后来把蜘蛛都吓得逃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正式导入新课,激活学生的思维。接着,教师提问:蜘蛛为什么要开店?是如何开店的?开的什么店?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使其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厘清故事情节。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聚焦故事内容,讨论蜘蛛在口罩编织店、围巾编织店、袜子编织店中的开店情况,使其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讲得生动,说得有趣。随后教师带领学生探讨这则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在互动中切实意识到不要因为遇到困难就放弃,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
(五)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而言,教师可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结合实物道具、角色扮演、图像等方式创设真实的童话情境,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强化学生对童话学习的体验,使其感悟更深。
比如,在《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实践中,教师先在课件中出示几张小壁虎的图片,简单介绍壁虎的特征与能力,要求学生齐读课文标题,并提问: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向谁借尾巴?怎样借?最后借到没有?使其带着这些问题倾听课文录音,提示他们运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让他们初步感知故事内容。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分角色表演故事,分别扮演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和壁虎妈妈等角色,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些道具,体现角色形象,并搭配相应的动作与表情,通过表演顺利还原文中的场景,实现情境的创设,使其深入体验这篇童话故事。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借助插图由扶到放,使其通过朗读、演示、讨论等多种形式,理解讲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并了解它们尾巴的功能,最后引导学生弄懂壁虎尾巴能帮助爬行和保护自己的功能,以及可以再生的特点。
(六)适当拓展教学范围,增强学生童话认知
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童话教学中应该适当拓展教学范围,以完成课内教学任务为前提,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围绕相关主题阅读一些课外童话故事,并定期举办交流会,使其分析各自的收获,从而增强学生的童话认知。
在这里,以《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为例,本文的体裁是一篇科普童话,主要讲述蟋蟀红头被牛吃进肚子里,它的好朋友青头鼓励它抓住机会,在牛反刍的时候逃了出来,红头在青头的鼓励下坚持不放弃,终于在牛打喷嚏的时候逃出来。学生通过学习除掌握大量的字词、写作技巧、构思思路、谋篇布局等基础性知识及技能外,还学会真诚关心朋友,遇事冷静、临危不惧、知识丰富、机智勇敢、幽默风趣等种种优秀品质。之后,在课外阅读环节,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适当拓展教学范围,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如阅读一些张之路的其他作品,像《傻鸭子欧巴儿》《我和我的影子》《奇怪的纸牌》《野猫的首领》《老爱哭和不在乎》等,以及其他经典童话故事集,如《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中国经典童话故事》、郑渊洁创作的童话故事等,使其课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深层次认知童话内涵。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活动中,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格外关注与认真对待,追本溯源地寻求问题成因,结合实际情况改进教学策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不断创新与优化教学手段,通过多样化的策略为童话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其全身心参与童话学习,内心受到熏陶,提升人文素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童话的魅力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