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比较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022-11-22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贵溪洋小学李佐兰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贵溪洋小学 李佐兰
作为出色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一切思维和理解都可以和比较相互牵连,可以认作基础。比较法教学模式的特点鲜明且启发性很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加深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对逻辑与概念性的东西也可以深入理解,在整体上提高学生对学科课时的掌握。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课时的知识点呈现既有区别侧重又相互联系的局面,此时结合比较法为学生授课,可以将教学难点直接体现出来,并带领学生解决困难,学生在这种模式下,会乐于接受新的知识点,同样不会和以前学过的知识点混淆,可以增强对不同章节的掌握,将逻辑能力发挥出来。
一、新课导入时“比较”
从客观角度来看,小学数学中新知识和旧知识是相互牵连的,会显示出相近的特征,在这里教师要根据旧知识找出衔接点,让学生明白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让学生全面了解。教授数学新课时,运用比较法,通常情况下分为以下两种模式。(1)寻找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相似之处,快速解锁旧知识的本质,带动新知识的思想崛起。举例来说,在人教版教材中有“倍数”以及“分数认识”这两个章节,在高年级教学中会有几分之几与倍数的结合,因为上文中已经解释过,新旧知识掺杂混合为一道题目,在习题集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蜜桃味糖果有160颗,苹果味糖果有30颗,问苹果味糖果是蜜糖味糖果的几分之几?”在这里是先复习以前的知识点;然后又提出,数目与以上题目一样,问蜜桃味糖果是苹果味糖果的几倍。在这里可以看到,新的知识点与旧的知识点相互串联,当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时,会发现问题比较相似,与我们学到的相除有着直接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代入性较强,可以帮助学生再次巩固知识点,形成系统性,使得新旧知识结合。(2)寻找旧知识和新知识的异处,教师要在心中做好引导点的思路,在确定切入点以后,结合比较教学法,为学生展开数学授课。举例来说,在学习分数相关的课时期间,习题集上有这样一道题目:“果园中有桃树1200棵,占所有果树的3/5,问果园中一共有多少棵果树?”此类题目重点在于里面的数字,可通过乘除法求得,学生会在脑海中想象画面,然后比较问题,分析出不同的点在哪里,可以知道的是整体为“1”,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便能寻找到解决思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看似使用比较法为学生解决问题,但深入的剖析是结合了新课标理念,因为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强调的是主动性、思维型、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而上文中提出的问题,经教师的一番提醒,学生会想到分数和倍数是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只是两者融合起来,难度增加,或者说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动画,以此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这种模式下,可以看到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是慢慢由简到难的,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这个特点,为学生展开授课。值得注意的是,比较策略教学是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避免应试教学模式进入课堂,应试教育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另外,学生在小学阶段是有一定特性的,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做到寓教于乐,既提升了师生关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谓一举两得。
二、新课教学中“比较”
根据育人经验来看,不同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点时,会产生不一样的见解和思维,这种现象非常常见,作为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因为从不同角度认识事情是长远发展的具体表现,而不同方式解决问题,是思想多样化的表现,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也要学会择优录取。举例来说,在学习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中“统计”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统计的含义,可以让学生亲身实践,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场课外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后,教师提出任务:a组学生观察并记录操场白天的垃圾生产量以及垃圾分类;b组学生观察并记录教室白天产生的垃圾量以及垃圾分类;c组学生观察并记录楼层内走廊的白天垃圾生产量以及垃圾分类等。当学生合作完成收集后,将情况汇报给教师,教师再结合垃圾的分类和量进行统计,让学生对统计有全新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转化,通过不同地方的垃圾比较,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总体来说,统计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经历的知识点,因为在未来的学习中,还有更难的统计理论等着他们,所以在刚接触阶段,需要教师结合比较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旨在为其后期的学习打下基础。再者,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慢慢引导学生,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让学生自主探索,这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
从上文举例中可以看到,高年级的数学题讲究的是激发学生思维,作为教师要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重点是引导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学生的不断比较中,使其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三、拓展训练时“比较”
比较教学法,可以从多个角度整合,可以是相同、相似、相异等,然后通过对比,发现其中的连接点和异同点。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天马行空,是比较策略应用的最佳时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正确把握数学知识点和公式。举例来说,在学习过程中要避免“题海战术”,但要为学生设计练习题,让这些知识点系统化。举例来说,在学习人教版教材四年级“观察物体”这一章节期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制作正方体,数量适当即可,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摆出教材中的样子,并询问学生从前面、上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样子,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安排两名学生上台将正方体分别摆出不同的形状,在讲台下的学生分别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画面,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有利于烘托学习氛围。
通过以上举例,可以看出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是灵活多变的,而且“观察物体”这一章节本就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才可以落实知识点的学习,通过台上学生的不同摆放,运用比较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两名学生同时在讲台上便会思考怎样才能让摆放更有难度,在不断的比较中,让学生寓教于乐。
四、课堂小结时“比较”
从客观角度来看,课堂小结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学的最后环节,身为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点,明白知识点内在联系的奇妙,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质量明显提高。举例来说,在学习人教版教材中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节期间,课本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特征,在最后要结课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和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在不同的见解中,学生的思想相互交流,可以让班级更加透彻地了解所学知识点,也是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这里可以看到,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但也和评论环节相接,在完成课时知识点教学后,带领学生总结,在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要提出自己的评价,评价要乐观向上,不能过分指责学生,因为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很强,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五、结语
以上是对运用比较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简要分析。鉴于以上论述,可见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想天马行空,是培养思维的关键阶段,教师结合比较策略可以事半功倍,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掌握方式方法,需要在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基础后,才能正式开课。强调运用比较法进行授课,同时加入新的元素,如结合多媒体、增加氛围、小组合作等,旨在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新元素提高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