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特征与实效性路径分析

2022-11-22陈曦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人才

陈曦艳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引言

在新的时代实行劳动教育,主要是利用劳动思想指导学生学习,结合劳动技能知识进行培训,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劳动教育属于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之一。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不但是对教育理念的补充,而且还是切实落实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劳动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应推进的重点内容。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生产劳动和人类的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政治和道德层面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生活发展的历史源头便是生产劳动。只有进行劳动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将劳动教育和劳动生产概念相融合,可以有效地提升社会生产,对社会改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劳动教育包含德智体美劳等内容,它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热爱劳动,成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共同发展的全面型人才。道德的培养是教育实行的主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中进行的重要内容。国家在推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件中表示,对人才的道德培养和技能的培训是需要结合实现的,让思想的政治教育和相关技能进行深度的融合。在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教师利用课堂对学生传递相关的理论知识,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最终,成为劳动与技能相融合的时代人才。

二、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特征

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特征是整体性,具体体现在劳动教育承接的任务,具有统一的性质,它全面地概括了整个过程,对整个过程的某一个阶段实现设计,对每一个阶段设立目标,并在学期和学年进行目标的设立,结合整体的课程,最后进行统一的规划,实现与每个细节过程相互连接。整体性的另一种理解是针对教育的本身,教育本身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劳动教育的学习是需要对观念的正确培养,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劳动精神和能力,进而形成习惯和良好的品质。因此,这些过程是互相连接的,学校将每一个过程充分发挥出作用,利用它们之间的连接,从而完成劳动教育。

2.协同性特征

教育的正确实施,从根本上来讲,是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合作来完成整体的学习。劳动教育是教育内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具有的特点是协同性。在高职院校中,实行劳动教育需要将学校的整体实行规范,对每一科的老师和有关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严格要求,确保他们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合作,共同去完成学习内容。除此之外,还应该将学校和学生的家庭连接起来,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需要他们一起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的重担,通过共同的力量,将劳动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以及劳动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而奋斗[1]。

3.创造性特征

根据国家的意见要求,目前教育要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符合现代化的发展形式,在科技发展方面和产业的换代过程中实现工作的衔接,了解新时代的劳动形态,利用新兴技术作为教育的基础,适应目前社会教育理念的变化,将生产和教育紧密联合在一起。对原始的劳动教育方式进行改进,将科学精神融入劳动教育理念中,发挥劳动教育中的创造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这些工作的实施不仅要求劳动教育任课老师发扬创新的教育思想,还要能够运用当前网络的新媒体方式,将教育内容结合创造性的思维进行课程的学习,利用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除此之外,还要提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让他们可以自己进行创新型的设计,动手操作,并通过劳动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时效性路径

1.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对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确定,制定规范教学的文件。根据新时代的发展形式,将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为优化状态,在进行课程教学的同时,引入劳动教育相关知识,培养应用型人才,将课程内容融入劳动教育内容。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劳动教育,第一,学校应该对于劳动教育内容做好规划,设立该课程为公共必修课,并做好相关教育的课时以及时间的安排,将劳动教育内容加入学校开展的基础课程内容中,设立明确目标,坚持培养技能型的人才,所实行课程的内容需要和当前发展中的企业生产息息相关,为学生带来实践型的活动,令学生从劳动实践过程中深刻了解到社会的服务性劳动。另外,在开设相关课程时,需要将劳动的精神融入教育内容中,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不断地培养劳动精神,课程与课程之间做好公共必修课和基础课程的界限,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实现劳动素养的培养。明确对学生传授的内容,针对劳动教育的历史进行讲解,分析劳动的本质和含义,最后带领学生研究出劳动意义的相关知识,对专业技能课程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劳动技能,使他们成为一个能够吃苦并且诚实的人才[2]。实行双创的思想,有针对性地对人才进行培养,搭建劳动教育与创新型创业相结合的平台,建设人才队伍。

2.课外校外进行劳动实践

高职院校会开展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入劳动教育的内容。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职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学生的思维当中。实习实训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岗位现状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技能要求,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属于劳动教育的,所以,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更加对教育内容有所帮助。高职院校要对实训教学进行设计,有效地和劳动教育相融合。除此之外,在社会实践方面,通过这样的融合思想,能够以实践的方式培育人才,让学生在社会的实践中强化自我,从而进行知识的提升,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具体实行的路径为:第一步,学校成立劳动实践的组织,了解校内的资源,并对劳动教育资源进行挖掘,成立具有教育意义的劳动组织,将校外的活动场所利用起来,建立综合方向发展的实践基地,也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志愿者服务的基地。对劳动实践的过程进行创新形式的管理,通过劳动成果进行分析,找到提升管理效率的方法。建立起实践和服务相结合的劳动教育理念课程,课程内容确保创新形式,具有逻辑性,并且成立课程的评价体系。例如,通过“服务育人”的理念,促进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劳动。教师针对家庭情况设立服务岗位,通过班级的团建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加入2项劳动,回家情况下进行清洁劳动,制作美食给家人,对家里设施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美化,进行家务劳动。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孝道文化,还能够对劳动的精神进行传承,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劳动获得技能,有利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3]。

3.校园文化构建中强化劳动教育

学生的精神培养主要是依赖于校园的文化,因此,丰富校园文化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将劳动的价值观和劳动的精神引入到劳动文化中,从而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有效地促进劳动教育的实施,让劳动教育的相关思想带领学校的精神发展。在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当中,可以借助校园的历史文化,挖掘出那些具有艰苦奋斗、顽强意志的人物,尽可能地用实际将历史还原,展现给学生,让老师和同学能够感受到劳动教育的真谛。校训是每一个学校通过历史文化总结出来的名言,对于劳动教育开展具有指导作用。校歌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带动人的情感,并且容易学习和传唱。另外,劳动教育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宣传栏或者是文化墙来进行,教育知识可以在学生和老师生活或者学习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置,可以选择图片或者剪辑成视频,将我国的劳动模范事迹进行编辑,让老师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学习到劳动教育的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热爱[4]。

4.培养劳动教育理念,改革职教体系

高职院校在进行劳动教育内容的改革时,不仅仅是需要将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升,还要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创新,大胆尝试创新型人才策略,重点推动劳动教育有关的课程内容的探究,以及对于劳动教育应用层面的开发,通过对劳动教育内容理论的不断学习,结合实践的引导,为高职院校培养出多方面应用型人才[5]。另外,还可以通过校外企业的支持,建立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关系,互相学习职业教育内容,做到知识共享。通过校内创新组织与校外企业实践相结合,实现劳动教育模式的丰富。对于教育体系不断的改进,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实践性,并且能够将知识理论真正运用到实践操作当中的人才,通过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6]。

5.增强校企合作,培养新时代劳动型人才。

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制定好教育的计划,同时也需要社会的支持。高职院校应该与社会的企业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对于劳动教育内容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大学时期学生学习到的也仅仅是一些理论知识,如果要培养专业的技能技术,高职院校还是需要介入与企业的合作,对人才实行培养[7]。比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单位建立一些合作项目,在学校内建设实训的基地,实现与校企的有效沟通,创建进行实训的工作教室,有效地和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并发挥优势,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态度共同去研究劳动教育改革的内容,紧跟新时代的发展,了解企业的真正需要,培养学生成为技能型的劳动人才。

6.掌握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布局和方向

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的设置时,会随着时期的不同而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来的是时代精神的改变。高职院校改革的主要外部因素有很多,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国家提出的战略布局也会对教育改革产生影响[8]。因此,在进行专业的设置时,高职院校会紧跟时代的步伐,以社会的需要作为调整的依据。例如,有的高职院校设置了小龙虾专业,该专业主要有两个方向,一种是沿着烹饪行业进行发展,另一种是对于市场进行策划和营销。通过这两个方向对相关人才进行技能培养。这就说明了依照社会的需求,职业院校会进行相关专业的设置。目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发展方向,因此职业院校也会提供很多实践的劳动机会,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设置专业时,可以结合社会行业的发展需要,根据相关企业设立的岗位作为指导方向,划分专门的专业,再将一些部分细化为小专业,带动劳动教育体系的发展,为学生建立新的发展道路[9-10]。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劳动教育的内容,将劳动教育的含义深刻理解,建立以人才教育为主要核心的内容,依据目前教育发展的形式,对学生实行职业教育,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职业技能型的人才,发挥劳动精神,成为国家人才的储备力量,充分利用劳动教育知识,构建合理的教育体系,促进我国教育体系实现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人才
人才云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