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冬闲田油菜大面积种植栽培技术

2022-11-22赵继献戴祥来程国平程尚明

耕作与栽培 2022年2期
关键词:油菜贵州

江 兵, 赵继献, 戴祥来, 程国平, 程尚明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贵阳 550008)

油菜在世界上分布广泛、种植历史悠久[1],是中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2]。中国菜籽油占自产食用植物油的55%,而且比例逐年提高,食用植物油的供应量仅为其总消费量的40%,缺口较大[3-5]。中国油菜播种面积约占世界油菜播种面积的28%,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国家。近10年来(2010—2019),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95万hm2,平均产量为1 930.43 kg/hm2,总产1 340万t[6]。但传统的油菜栽培方式严重阻碍了我国油菜的产业化发展。近年来,由于国际上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一些国家油菜生产的规模机械化等使油菜籽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导致国际市场上油菜籽、菜油和菜饼的价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我国油菜生产分散、加之地理条件限制、机械化程度低,适合于机械化生产的品种较少和栽培研究严重滞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扩大油菜种植面积,降低油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确保食用油供给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3]。

1 贵州油菜生产地位

油菜是贵州省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超过46万hm2,对保障贵州省食用油供给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贵州是《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的长江上游油菜优势产区之一,在长江上游(四川、贵州、重庆、云南)36个优先发展县市中,贵州有10个县市。2008年以来,贵州省被列为全国17个油菜籽重要收购产区之一,油菜生产在全国排名第7位,一直以来是贵州省的优势产业,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助力全省乡村振兴。

2 冬闲田油菜种植的茬口安排

贵州农作物面积较大的是水稻和玉米,常年水稻种植面积67万hm2[7],稻田茬口后种植油菜具有较大的潜力。另一方面,贵州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常年种植面积73万hm2[8],收获期多在8月底,种植油菜作饲料有充足的时间(饲料油菜种植9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饲料油菜收获后种植玉米,因此玉米收获后种植饲料油菜和进行油菜生产,同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 冬闲田油菜栽培技术

通过贵州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的多年实施和油菜生产现状调查,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适宜扩大贵州冬闲田油菜种植面积的主要栽培技术有旋耕直播栽培技术、免耕移栽、油菜摘薹菜用栽培技术,这三项栽培技术能达到轻简化、节本增效、稳产增收。

3.1 油菜旋耕直播栽培技术

旋耕直播栽培指玉米、稻谷收后,在地上均匀撒施基肥后,及时用拖拉机或小型旋耕机旋耕、开好排水沟后(厢沟和围沟)人工撤播种子的轻简化种植模式。有别于地上施基肥后,开沟直接播种[9-20]和免耕移栽[21-27]。

贵州山多,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耕地少且分散,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地方“靠天吃饭”。发展农业规模化、现代化难度较大,导致农业单产低,效益差。贵州是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立体农业突出,大型拖拉机耕种只能在交通方便的坝区进行,手扶式的小型旋耕机轻巧、灵活,易于撤卸和安装搬运,可在有交通便道的坡地和不规整的地块上进行,同时不受地块大小限制。另一方面,地块经过旋耕后,能使所施的基肥,肥土拌匀,提高肥效。同时地块经过旋耕后,土壤颗粒大小均匀,疏松,利于油菜出苗整齐;人工直播,加大了播种量,增加密度,达到以密控草,为高产提供保障。同时油菜旋耕直播栽培,可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利于扩大贵州冬闲田油菜面积,促进油菜产业发展。因此,油菜旋耕直播栽培技术是贵州水稻和玉米(红薯、烤烟、辣椒)茬口的主要栽培技术。

3.2 油菜免耕移栽技术

大量研究统计表明,免耕移栽比翻耕移栽平均减产1.96%,减产不明显,投入成本比翻耕移栽节约19.75%[28-40]。油菜免耕移栽技术已推广多年[41],而且较为成熟,成为现阶段主要栽培技术的原因有:贵州油菜生产70%左右是育苗移栽,对育苗移栽技术撑握较为熟炼,习惯油菜育苗移栽;地理环境条件所限制,不适于机械耕翻;同时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日趋紧缺,养牛用于耕地的已经太少,畜力耕翻增加碎土的劳动力投入,费工费时;育苗移栽操作灵活,根据地块商情和气候,有空闲时间就移栽,移栽时间较长,苗龄可达40~50 d。

3.3 油菜摘薹菜用栽培技术

贵州油菜生产过程中花期和灌浆期,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造成减产。一方面花期雨水多、湿度大,油菜植株头重脚轻,易造成倒伏减产;另一方面,清明前后(灌浆期)大风大雨,导致油菜茎杆折断或倒伏、加重成熟期菌核病发生,造成减产严重、菜籽商品性差、出油率低。戴祥来等[42]研究表明,油菜摘薹对菜籽产量的影响有增减,平均减产2.57%,减产不明显。油菜摘薹降低株高,增加油菜的抗倒性,确保油菜稳产增收;贵州油菜育苗移栽面积较大,把传统的精耕细作栽培与油菜摘薹菜用栽培技术结合好,是提高油菜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旋耕直播油菜在适时早播,密度适中的情况下,同样可以摘菜薹用,充分利用油菜的多功能用途,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同时,对那些植株高、易倒伏和茎杆抗折性较差的品种,通过油菜摘薹菜用栽培技术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

4 油菜旋耕直播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选用长势强,株型紧凑,抗倒耐湿耐密植的高含油率高产油菜品种。

4.2 田土准备

稻田在水稻散籽下弯时理好排水沟,水稻收割时稻桩高度小于15 cm,稻草粉碎还田。前茬玉米地,清除作物秸杆、杂草、白色垃圾、岩石。

4.3 科学施肥,重施基肥

获得高产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1~13 kg/667 m2、4~6 kg/667 m2、7~9 kg/667 m2[43]。基肥是直播油菜获得高产的基础,施油菜专用复合肥50 kg/667 m2(有效含量25%,N∶P∶K=12∶5∶8),或西洋复合肥30 kg/667 m2(有效含量45%,N∶P∶K=15∶15∶15)+硼肥1.0 kg/667 m2,硼肥与有机肥混合作基肥均匀撒施在地面上。

4.4 适时耕整土面

前作收后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宜耕期及时用拖拉机或小型旋耕机旋耕稻田或土块,并开厢沟和围沟等排水沟。

4.5 适期播种

旋耕和开好沟后,及时撒播,每667 m2播种量在350~400 g,播时种子拌细土,均匀撒在土中。

4.6 及时追肥 、防除杂草

1) 两片真叶时,施6~8 kg/667 m2尿素;5~6叶时施11~13 kg/667 m2尿素。早施苗肥促幼苗生长,以苗压草。

2) 化学除草两次:播种后立即用乙草胺120 g/667 m2喷施土面封闭杂草;5~6叶时进行一次化除,用“高效盖草能”进行禾本科杂草防除;用“高特克”进行阔叶类杂草防除。

4.7 病虫害防治

苗期用虫杀净防治菜青虫、跳甲和蚜虫,春后用80%多菌灵超微粉100 g或20%使百克乳油50 mL兑水50 kg喷雾防治菌核病。

4.8 花期管理

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防治菌核病和油菜花而不实,喷施液体硼肥提高结实率;盛花后用竹杆将过道、田埂边的油菜扶向田间,便于收获,避免人畜过往踩踏造成损失。

4.9 成熟收获

人工收获:根据各地生产习惯,当全株80%角果呈黄绿色,主花序基部角果呈枇杷色,种皮呈品种固有色泽时,进行人工收获,割后5~7 d选晴天及时脱粒。

机械收获:油菜全田90%角果呈黄褐色、主花序角果籽粒全部呈褐色时,机械收割脱粒。

5 免耕移栽生产技术

5.1 免耕移栽对土质要求

油菜免耕移栽适宜于质地疏松、结构良好、不板结、耕层较深厚的中、高产田的土壤条件,例如砂泥田、潮砂泥田或轻粘肥沃等田块。

5.2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登计的优质双低高含油率、抗病、苗期长势强的油菜品种(包括杂交油菜和常规油菜)。

5.3 播种期

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海拔高度或积温,以及前作收获时间,播种期一般在9月5日—15日。

5.4 培育壮苗

精细整地: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的地块作苗床,播种前整地 2 ~3 次。每 677 m2移栽大田菜苗,苗床地施用腐熟农家肥 100~150 kg、普钙 3~5 kg、氯化钾1~2 kg,泥肥相拌,碎土作厢。厢宽1.33~1.5 m、沟宽0.4 m、沟深0.33 m,反复碎土,厢面平整,略呈“鱼脊背”型,土粒细匀。

精量播种:经过晒种,盐水选种洗净晾干后,将计划种子拌适量细土或草木灰,在2~3次重复内均匀播于床土上。

精心管理:播种后浇透清粪水,喷施杀虫、杀菌剂后覆盖稻草(玉米秸杆或遮阳网,用遮阳网最好,一次购买,多次使用)。出苗前保持床面湿润,种子破口插脚后,及时揭除覆盖物。苗床期追肥1~2次,每担清粪水兑尿素 100~150 g 轻泼洒苗床。一叶一心时及时间苗,疏理窝堆苗、拥挤苗。三叶一心时定苗,定苗时去除杂苗、弱苗、病苗,保留健苗,留苗密度 110~120 株/m2,喷施 0.1%硼砂溶液和50 ppm 烯效唑溶液促苗矮壮。苗龄控制在28~30 d。苗 5~7叶移栽大田前 2~3 d,每担清粪水兑尿素150 g 轻泼洒苗床作“送嫁肥”,结合施药防治病虫害。移栽前一天浇透水,起苗时做到带土、带肥、带药移栽到大田。苗床期要及时防治菜青虫、蚜虫、病毒病。

5.5 移栽前整地

排水晒田:在水稻穗子散籽勾腰时开沟排水,根据田块大小、地形开好边沟、背沟、破沟、十字沟或井字沟。排水通畅,利于落干,做到谷黄田干,水稻收割后排去边角余水晒好田。清除旱地前茬作物秸杆、杂草、白色垃圾、岩石,移栽前 1~2 d理好边沟、背沟、十字沟,井字沟,沟宽 30~40 cm,沟深30 cm,做到沟直底平,沟沟相通,雨停沟干,防止渍水造成湿害。

5.6 移 栽

油菜苗 5~7 叶即可移栽大田,移栽时间一般在 10 月10 日—25 日。移栽密度:根据不同的土壤肥力、不同品种、不同施肥管理水平,结合当地常规翻犁栽培的密度酌情增减。种植密度一般为4 000~6 000株/667 m2。

5.7 移栽方式

移栽器移栽,一孔放肥,一孔放苗移栽;开沟(打窝)移栽,在稻行间开沟(打窝)移栽,施基肥后肥土拌匀栽苗;畜力开沟移栽,畜力开沟,沟施基肥,肥土拌匀栽苗。

5.8 大田管理

及时查苗补苗,移栽返青成活后,及时查苗补齐,保证大田基本苗; 行间覆盖,用腐熟圈肥或稻草覆盖于油菜行间,保湿保温抑制杂草,增加有机质;免耕移栽油菜获得高产的纯氮肥施量为14~15 kg/667 m2,施油菜专用复合肥50 kg/667 m2(有效含量25%,N∶P∶K=12∶5∶8),或西洋复合肥30 kg/667 m2(有效含量45%,N∶P∶K=15∶15∶15)+硼肥1.0 kg/667 m2作底肥。 及时施用活棵肥:移栽后立即施尿素6~7 kg/667 m2兑清粪水35~40担浇施作活棵肥;早施苗肥:移栽后25~28 d,用尿素9~10 kg/667 m2兑清粪水(或水)35~40担浇施;元月中旬补施腊肥,施尿素5~6 kg/667 m2。 初花期喷施速效硼防止“花而不实”,喷施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防治菌核病;油菜生长期注意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保持良好的群体通透性能。花期水沟边、田硬边倒伏的油菜,人工扶向田间。

5.9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的国家规定,施用相应的农药防治病虫害。苗前期重点防治蚜虫、菜青虫、潜叶蝇、霜霉病。蕾苔期重点防治霜霉病;初花期重点防治菌核病;结荚期注意防治蚜虫。

5.10 成熟收获

当全株80% 的角果呈黄绿色,主花序基部角果呈枇杷色,种皮显品种成熟固有色,为适宜收获期,即“八成熟、十成收”。收获方式:根据各地生产习惯,可采取高茬摊放或堆垛后熟均可,5~7 d后抢晴脱粒。脱粒要求做到“四净”,即打净、扬净、筛净、扫净。晒干后,妥善贮藏。

6 油菜摘薹菜用栽培技术

双低甘蓝型油菜薹富含钙、硒、锌等营养元素及纤维素和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维生素[44],其中胡萝卜素含量>1 000 μg/100 g,维生素C含量>5 000 μg/100 g,钙含量>100 μg/100 g,其维生素A、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含量高于白菜薹和红菜薹。油菜对硒具有特殊富集功能,具有预防骨质疏松、改善便秘、增强男性生殖功能等多种功效[45],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男人产精量下降的问题。

油菜菜薹可爆炒、下火锅、凉拌、腌制、白灼等多种菜用方法[46],色泽翠绿,口感清脆、微甜、糯爽,风味品质独具特色,显著区别于白菜薹与红菜薹,越来越受市场的欢迎。

油菜摘薹菜用栽培强调品种选择,选择品质优(低芥酸、低硫苷)、含油率高、主茎叶片数多、再生能力强、叶面光滑细嫩的品种;在栽培上突出早播、早栽,使菜苗长势强、薹粗壮;在病虫害防治上,使用低毒、残效期短的农药;在施肥上,特别重视基肥施用,早施追肥。油菜摘薹降低株高,增加油菜的抗倒性,确保油菜稳产高产;油菜摘薹菜用栽培技术除了适用于传统精耕细作栽培油菜和免耕栽培的油菜外,直播油菜在适时早播,密度适中的情况下,同样可以摘薹菜用。油菜植株高度35~40 cm时,摘薹15 cm左右作蔬菜食用,摘薹后及时施尿素8~10 kg/667 m2,确保油菜稳产增收。

猜你喜欢

油菜贵州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春油菜主要害虫防治及栽培技术措施
油菜花开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贵州古驿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