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鸡球虫病的分析与防治

2022-11-22刘建李广东付艳芳

北方牧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球虫盲肠球虫病

刘建,李广东,付艳芳

(1.唐县动物防疫监督站白合分站,河北行唐 050600;2.河北省畜牧总站,河北石家庄 050000)

肉鸡球虫病多发于雏鸡前期,根据发病日龄特点,肉鸡球虫第一波感染期是8~10日龄,第二波感染期是16~18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治疗痊愈的雏鸡生长发育受阻,而且多为隐性携带者,肉鸡在饲养过程中的增重也会受到影响。在现代肉鸡生产过程中,网养、笼养相对地面平养球虫发病率大大降低,但是饲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只有深入地了解,才能做到以预防为主,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 盲肠球虫

1.1 病例分析

病例1吴某笼养肉鸡5000只,7日龄接种新城疫疫苗,21日龄新城疫饮水免疫,24日龄出现血便,个别鸡死亡,30日龄死亡加剧。

临床症状表现为采食量明显下降,鲜红血便,多数粪水分离、两翅下垂、两脚麻痹或痉挛性伸缩、嗉囊充满液体。解剖后,可以看到两盲肠内出血、肿大,是原来盲肠的2~3倍,盲肠呈黑褐色,外壁有很多白色坏死点。盲肠肠腔内有鲜红色或紫黑色血液,肠壁有大量出血点。

通过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为盲肠球虫病。

病例2丁某2021年9月3日购进3000只1日龄肉仔鸡,利用原有的蛋鸡设备笼养到30日龄时,发现个别鸡只零星死亡,死亡鸡只又集中存在于靠门口的两三个笼内,接下来几天,死亡仍在继续。经问询得知,为了节约饲料,将肉鸡采食过程中从食槽散落于地的饲料进行打扫收集,添加在靠门的几个食槽内,分析发病原因可能与地面饲料有关。

临床上病鸡出现缩头,两翅下垂,驱赶精神亢奋,血便。剖检发现盲肠严重出血,内容物为黑、红色半固体样物。

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饲养管理分析可诊断为盲肠球虫病。

1.2 病原及流行病学特征

盲肠球虫病是由柔嫩艾美尔球虫引起的,多发生于3~6周龄的雏鸡,球虫寄生在盲肠及直肠黏膜内。雏鸡感染盲肠球虫后一般潜伏期为4天,第5天雏鸡会突然排泄大量鲜红血便,呈现明显贫血症状。发生该病的雏鸡群胆小,容易受惊吓乍群,有的雏鸡会不停地跑动,发出尖叫声,随着病程发展,病鸡会不爱动、呆立,甚至陷入昏迷状态。大多数病雏鸡在排血便后1~2天死亡。发病雏鸡表现为体温下降,嗜饮水,嗉囊胀满,没有食欲,排血便,肛门周围羽毛污秽,全身羽毛蓬乱,闭眼缩头,两翅下垂,麻痹痉挛等神经症状。肉鸡球虫病多发生在4~9月份,6~7月份最为严重,密闭式的集约化鸡舍则常年可以发生。鸡舍温度高、湿度大是诱发球虫病的主要因素,主要侵害3月龄以内的幼雏鸡。在饲养过程中雏鸡采食了被球虫污染的饲料、饮水,或者接触含有球虫虫卵的垫料通过消化道感染,造成肉鸡球虫的传播途径是直接或间接传播。

1.3 解决办法

很多养殖场在幼雏期,采用8~10日龄,16~18日龄2次给药进行预防治疗,效果很好,同时对环境消毒以免被球虫污染。

2 小肠球虫

2.1 病例分析

杨某2021年7月中旬进肉杂雏鸡4万只,密闭平养,因鸡舍水线老化,饮水器经常漏水,垫料潮湿,鸡舍内湿度大,22日龄时发现鸡群在采食过程中专一挑食料槽底部的碎小颗粒,采食量减少,出现酱色稀粪,按肠炎治疗效果不明显,出现零星死亡。经了解得知,18日龄换料没有过渡,由1号雏鸡料直接换成2号中鸡料,初步分析与换料有关,怀疑是小肠球虫病。

小肠球虫是由毒害艾美尔球虫引起的急性球虫病,潜伏期4~5天。临床上感染病鸡出现呆立、烂西红柿样酱色便,粪便恶臭,冠髯及可视黏膜苍白贫血等症状,鸡体消瘦,采食量骤减,仔细观察粪便中有不消化的饲料,有“过料”现象。剖检可以看到小肠黏膜增厚,并有大量出血或滞留干酪样坏死物。浆膜面肠黏膜有出血斑点和细点状灰白色坏死灶。感染该病病鸡的小肠长度与正常鸡肠道长度相比约缩短一半,而体积却增大2倍以上是肉鸡小肠球虫病的最大特征。

中鸡2号料颗粒偏硬、过长,突然换料对鸡消化道黏膜刺激,引起腺肌胃黏膜损伤,为球虫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

2.2 解决办法

减少换料应激,防止腺肌胃炎与球虫病相互交叉感染。从1号雏鸡料过渡到2号中鸡料恰好与第二波球虫发病期重叠,换料时第1天掺入1/32号料,第2天掺入1/22号料,第3天掺入2/32号料,第4天全部更换,使用3~5天2号料破碎料进行过渡,有的使用4个料号的饲料,1号a换1号b在12日龄进行,1号b换2号料在22~24日龄进行,能避开球虫的发病期。

3 球虫病的发展趋势

3.1 日龄超前化

球虫卵囊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以在土壤内存活4~9个月,在树荫下的土壤中可以存活一年以上。球虫卵囊在阴暗、潮湿的季节和地区发育很快,自然界气温在20℃~35℃时,只需18~36小时卵囊就可以孢子化。由于鸡舍内球虫卵囊很难被清除干净,从而雏鸡在进入鸡舍的第一天起,就有被感染的可能。随着肉鸡养殖环境的恶化,在生产中低于7~9日龄的雏鸡群就会暴发球虫病。低日龄发病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3.2 发病常年化

传统养殖中,肉鸡球虫病多发生于温暖潮湿的季节。但是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肉鸡养殖以密闭饲养为主,养殖环境温度较高、通风换气不足导致湿度过高,使球虫病发生的季节性不再明显。

4 防治措施

肉鸡球虫病对肉鸡产业的发展危害较大,从感染到发病需要一定的时间。当鸡群出现症状时,就已经感染了大量的鸡。因此,肉鸡球虫病防治的关键措施在于环境消毒和饲养管理。

4.1 加强空舍期消杀

鸡售出后要对整个鸡舍及其环境进行清扫,粪污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水线进行物理清洗,并洗刷干净。鸡舍顶棚、鸡笼、通风管、墙体、地面进行清洗。洗后进行消毒、熏蒸。最后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进鸡苗前对所有设备进行调试,以保证正常运转。

4.2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饲料和饮水清洁卫生。雏鸡的饲料营养要全面,必须要保证机体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营养需求。防止粪便等污物对饮水、饲料、场地环境的污染,每天坚持用消毒液或高锰酸钾液擦洗水槽或饮水器一次。有条件的养殖场,每天清粪、消毒。无论地面平养、笼养、网养,肉鸡舍的通风换气是重要的,特别是冬季不能只注重保暖,而忽视了通风。要解决通风和保暖这对矛盾,首先要保证鸡舍内的温度,其次再进行通风换气。保持舍内干燥,以减少球虫病的发生。

4.3 安全度过两段球虫感染期

肉鸡8~10日龄,16~18日龄是球虫感染的两个阶段,在饲喂过程中避免换料应激引起的腺肌胃炎症,从而避免激发球虫病的发生。如果没有肌腺胃的发生,网养、笼养鸡群完全可以不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4.4 控制合理饲养密度

鸡群饲养密度不宜过大,避免球虫虫卵的大量堆积,及时清理粪便,避免粪便污染感染球虫。

4.5 合理使用药物

根据鸡群状态合理使用药物,养殖场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用药方案,避免球虫耐药性的产生。比如抗球虫药物连续用药、轮换用药、穿梭用药、综合用药、联合用药等等,已达到治疗球虫病的效果好。

总之,肉鸡球虫病防大于治,对于肉鸡养殖户而言,肉鸡养殖过程中,最好事先做好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在以后的养殖过程中才能避免某种疾病的大规模暴发,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球虫盲肠球虫病
抗球虫药物耐药性产生原因与对策
肉鸡养殖中球虫疾病防治研究进展
林下养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鸡球虫病的防治研究
关于鸡球虫病的流行因素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新疆驴盲肠、腹结肠、背结肠固相食糜细菌多样性研究
治疗球虫能不能用多维,这个问题困惑了你多久?
浅谈牛球虫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
改性纱布防止兔盲肠、子宫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