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湖北省非物质文化溯源和发展前景研究*
——以楚剧为例

2022-11-22刘雯魏彩

智库时代 2022年35期
关键词:湖北省物质文化

刘雯 魏彩

(武汉商学院)

非物质文化作为社会文明的载体,是历朝历代人们知识和智慧的结晶。从我国进行非物质文化梳理和保护以来,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手工艺术和医药、民俗等丰富的种类,这些文化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以及价值取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更迭,战乱和新事物的冲击,越来越多历史留下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正在慢慢消亡。在近代历史中,因为时局动乱,战火纷飞,列强侵略,内忧外患,我们的非物质文化经受了剧烈的冲击和生死存亡;而在现代社会,互联网不断发展,在给信息的传递和普及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使得许多传统的非物质文化正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消亡于时代的舞台上。因此,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湖北省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成为了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栉风沐雨,历经变迁,孕育出了极其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例如楚剧是我国地方戏曲具有代表性的一大剧种,对于戏曲的完整性和发展的研究以及对湖北省民俗习惯和地方特色的展示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以非物质文化大省湖北省为例,攫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楚剧为切入点,分析其起源和历史,并对于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楚剧为例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进行剖析,提出保护和发扬湖北省非物质文化的建议和措施。

一、湖北省非物质文化简介

日前,据统计,湖北省已收集了七万多项非物质文化资源,涉及门类众多,有独特的民间文学如屈原传说、汉族传统音乐如武当山宫观道乐、韵味丰厚的楚剧,还有湖北评书、武当武术、湖北大鼓、湖北小曲、荆州花鼓戏等。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是我们祖先创造并薪火相传至今的。本文以楚剧为例,楚剧对于我国戏曲的研究,对于湖北民间特色和历史的研究,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戏曲无论是创作主题、表演形式,还是艺术鉴赏态度,和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等都迥然不同,独一无二。实际上,关于戏曲最早的起源学术界虽未达成统一,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我国戏曲艺术最早产生于12-13世纪的南戏和北杂剧,可见我国戏曲起源和成熟相对较晚,且吸纳了许多种艺术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戏曲已成为我国艺术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楚剧积淀着这个地域和民族的智慧,在岁月的磨砺和馈赠下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文化。而今,楚剧作为具有浓郁楚风特色的优秀传统地方戏剧,是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多年的发展和交流碰撞中,与其他地方戏曲有融合有借鉴,成为了中国戏曲特色的缩影,同时也保留了鲜明的湖北地方特色和原汁原味的民俗色彩。本文主要研究楚剧作为湖北非物质文化之一的起源、现状、困境和发展建议,以期为地方戏曲艺术以及整个湖北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辨价值与参照。

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楚剧溯源

楚剧在湖北地区数十类地方剧种中最为杰出,也是我国现存的颇有影响力的地方剧种之一。楚剧形成于1900年(光绪年间),扎根农村的戏班成功进入城镇,首次在沙口镇和水口镇的茶园清唱。1912后辛亥革命之后,租界内开始慢慢出现戏园子,楚剧得以演出。1922年,楚剧演变成故事连贯、情节曲折、剧情完整的台戏。楚剧随着演出县域的扩大,影响也一步步扩大。

楚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美学色彩。楚剧依托民间质朴的生活题材创作,主要受众为当时的楚地民众,因此唱词多为楚地白话,剧目多以民风民俗、生活婚恋等为题材,内容趋向直白通俗,服饰布景、舞台表演等也都简洁明了。楚剧唱腔因其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和包容性,能真实地表现出湖北地区普通民众的生活,故而题材灵活多样,创作的剧本也以惩恶扬善、弘扬正义的精神内涵广受好评。楚剧既包含不同视角下丰富多彩的审美特色,又蕴涵着独特的地域性特色。唱腔各不相同,且灵活多变、极富表现力。板腔在实际演出中占据主要地位,而高腔曾在湖北襄阳、荆州、孝感等地区较为盛行,但现在舞台上已经越来越少见,一度消失于舞台,直到改革开放后武汉楚剧团整理挖掘了高腔有关曲目,加以改编和融入现代历史剧中才得以重现。

三、大数据时代下湖北省非物质文化的现状和困境分析——以楚剧为例

不同的艺术体系、文化内核会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碰撞、冲击。大数据时代具有其固有的特点,例如海量数据、多样化态势、高效便捷、准确度和数据的广度深度较高等。

因此,随着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快速,人们接触的信息多且冗杂,生活节奏日渐加快,越来越少的人能够安安静静坐下来,用一个下午的时光去细品那些传统的、优秀的、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与全国其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一样,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楚剧也正遭受极大的冲击,处境不容乐观。总体而言,楚剧作为源远流长的传统戏曲之一,正面临着消失、濒危、破坏、过度保护、传承人不足等困难。

(1)开发不力造成破坏。随着社会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湖北省对楚剧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也越来越大。相伴而来的,是不少因为当地开发不当而引起的对原汁原味的楚剧文化的破坏和变异。例如单一地跟随潮流,给楚剧加上不协调的现代乐器,或是盲目修改原汁原味的唱腔,或是将一些未经打磨的新剧本仓促搬上舞台。一些本是创新的好思路,却因为开发者的过度热情和急于求成,以及对传统非遗文化内涵的不了解,而失去了应有的韵味,变得不伦不类。同时,也存在一些经济价值上的不合理开发,或为了博眼球吸引注意力用力过度,脱离楚剧本身的文化底蕴等,使楚剧产生变异,造成破坏。

(2)过度保护造成桎梏。与过度开发相反,过度的保护现象也有存在,“闭关锁国”对于非物质文化尤其是楚剧这种流动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也是非常不利的。不同于房屋建筑等固定资产,楚剧这种活态的文化遗产,需要代代相传,强调动态的演绎,需要不停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活力。如若因害怕对其造成破坏,而按照遗产保护的工作规范,机械地教条地进行保护,不结合实际与时俱进,不善于利用先进的手段进行革新,只会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反而限制了楚剧的传播与进步。

(3)传承人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不同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有特点,传承环境复杂,对于传承人的要求和培养等也各有不同,同时传承人自身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境况。就像活态艺术的楚剧,对于传承人的要求更高更灵活,且基数要求大。目前,楚剧在传承人的问题上,有以下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楚剧作为地方性戏剧,不及京剧,传播度和知名度都较低,传承人数量少且挑选空间少,培养成本高。楚剧的演员培养需要投注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精力培养;二是投入精力培养后也并不是所有继承人都会专注在这一行发展,不少年轻人步入社会后面对纷繁的世界,会有更多不一样的选择,能选择初心耐住寂寞几十年如一日钻研奉献于楚剧的,只占一部分。三是部分文化遗产因各种原因继承人少,现有的继承人身体状况欠佳或年岁已高,年轻的后备力量不足。四是受现代大数据时代信息冲击较大,容易被各种现代化传媒所取代,一些十分脆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像是楚剧,市场尚未对楚剧形成市场性保护,导致楚剧传承人在生产生活上要面临更多的考验和要求。

(4)目前,非物质文化数据库建设还存在不足。得益于时代特性,大数据在楚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搜集、存储和传输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在科学应对数据化存储、建立数据库等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①数据库功能简单。因为楚剧在艺术和文化上的特殊性,其数据保存往往也较为特殊及复杂,湖北省现存的数据库具备的功能模块往往表现得较为单一、局促,整体页面的设计和功能菜单等往往也偏向简单,不太符合当下潮流的审美。同时因为该方面发展较晚,使用系统的功能整体而言存在滞后、缓慢、效率不高的弊端,共享功能发展也较为滞后,不利于非遗推广和实际应用。②数据库现存的文化内容不够丰富。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多样性明显,且每个类目都较为复杂。楚剧就有数百计的剧目,不同唱腔,不同服饰,不同角色等等,而湖北省现有的数据库体系,在楚剧文化乃至其他非物质文化的内容上都比较简单,不够面面俱到,这也需要一定的积累和极大的采集工作。③数量较少。随着我们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对于数据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湖北省现在的数据库相对来说数量整体较少,与实际的非物质文化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补充空间,在资源储备和传承等工作上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四、大数据时代对于以楚剧为代表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建议

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对非物质文化的冲击和挑战,也为我们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我们要结合时代特色,与时俱进,利用大数据时代这一特殊的社会背景与便利,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从不同角色出发,保护和继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针对以楚剧为代表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存在的困境,对于其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发扬有如下建议。

(1)结合大数据时代特色,需要在充分了解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尊重其发展规律,合理开发,达到1+1>2的效果。首先,湖北省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门别类,因材施教,不同的非遗采取不同的方法。其次,因许多非遗例如楚剧等,来源于民间,且生活化和表演艺术风格明显,但在剧目和表演形式上不符合当下流行的审美。为增加传播力度,加大宣传,在保持文化内核和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加入现代化元素,增强剧本吸引力和舞台效果等,为商业演出和旅游开发增加知名度和受众群体。

(2)政府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的长效传承、高效保护机制。政府层面,可以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大数据方面的官方标准,同时在数据储备、收集、存储基数等方面进行革新,形成一个固定的机制。其次,完善数据整理的制度,对于大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行保障和优化。最后,湖北省政府可以以点带面,在省级、地市级、区级、镇级等建立数字化博物馆和主题性较强的数字博物馆,加大群众吸引度和普及度,做好数据储备和展出相结合的联合机制。

(3)借助新媒体的载体,进行技术革新,以大数据为技术支撑,通过科学的方式保护并动态传承非遗文化。目前湖北不少地区的非物质文化存在一种现象,便是他们很多来自于相对传统、生产力不发达的民族和农村,气氛浓郁,原汁原味,但在现代化冲击下,大家思考的是生存,向先进生产力靠近,摆脱落后文化和生产力的束缚,从而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习以为常,缺乏关注。而等到物质充足后回过头来想缅怀传统,却发现它们已经销声匿迹,再也找不到了。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我们无法人为阻止,那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科学记录方式,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通过新形式、新工具、新载体记录下来,妥善保存,要多角度考虑,提前做好规划。

同时,还可利用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革新表达方式,以全新的方式进行传播宣传。例如近期备受好评的《国乐大典》和《国家宝藏》等。

(4)加大宣传力度,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来自于民间,深化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也深深地植根于民间。因此,人民是最大的基础,也是传播和保护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的中坚力量。大隐隐于市,人民往往是最了解这些生活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就像楚剧,湖北地区的人们,尤其是民间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很多都是老戏迷,对经典剧目如数家珍,对故事和内涵了如指掌,也对很多细节洞若观火。因此,要加大宣传,借助民众的力量,众志成城。

(5)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非物质文化,增加对它们的了解,并以此为豪,以此为骄傲,树立正确的非物质文化观念,重视其地位与意义。我们当代年轻人,不仅要追赶潮流,也要继承传统,增加对非物质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我们要在自身加强了解的基础上,也要带动周围的人加入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积极宣传,扩大影响力。比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可以通过积极举办非物质文化的相关活动、宣讲会、文化沙龙、知识竞赛、专题展览等等,组织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扩大非物质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我们除了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尽一份力以外,如若有对该非物质文化本身感兴趣或有天赋的,也可以积极加入学习和传承。随着我们国家对这一领域越来越重视,传承人面临的一些困境也将渐渐改善,作为传承人,我们也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五、结语

神州大地不同民族与区域的发展与积淀,在年年岁岁悠久漫长的时光磨砺下,为世世代代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增添了绚丽多彩的动力支撑。楚剧不仅充分体现了浓郁的楚风汉韵,是湖北省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精神食粮。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不论是我们个人还是国家、政府,都有义务肩负起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的使命和责任。大数据时代既是冲击也是机遇,我们要立足传统,与时俱进,革新技术,充分利用工具,做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猜你喜欢

湖北省物质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物质至简,精神至盈
谁远谁近?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文化之间的摇摆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