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

2022-11-22涛,张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6期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农业

张 涛,张 鑫

(甘肃省崇信县农业项目服务中心,甘肃 崇信 744200)

农村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被重视,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密切,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农村经济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建设高标准农田成为必经之路。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提升农业产出效益,可以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但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仍存在较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1 高标准农田建设概述

高标准农田是指在固定期限内,通过整理土地形成集中连片、高产稳产、抗灾能力较强、配套设施完善、生态效果良好、科技水平较高的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时,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强化规划引导,坚持因地制宜、差别化治理,尊重当地自然环境,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保护生态环境。早期的农田侧重产能提升而对农田生态环境重视不够,在项目设计及施工各环节未能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存在简单硬化沟渠道路等影响生态环境的现象。高标准农田对周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通过平田整地、沟塘清淤、配套路桥涵闸灌排设施、建设农田林网,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美化农田生态环境。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于提升农田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确保粮食的产量。高标准农田能在减少生产投入的同时增加收益。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增加土地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减少其他物质投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农业科技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用于农田建设之中,能确保粮食产量。另外,高标准农田与普通农田相比,不仅方便机械化耕作,降低成本,粮食单产也能增加,农业收益也就随之提高。

第三,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各种新型技术的应用会推动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有助于促进各种农业技术的更新换代,进而使得农业产业链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2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不足

2.1 推进生态型高标准农田的重视不足

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农业生产中不注重保护环境,过量、违规使用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高标准农田的重视程度不够,绿色和全面发展的观念不强,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便忽视了“边建设、边保护”的准则。再者,工作人员拘泥于已经熟悉的经验,没有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农田建设,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短时间内无法完成,一味地追求农田建设数量,并不重视农田建设质量和农田自身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导致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难以提升。

2.2 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系统性规划缺乏

我国农业水利工程以大中型灌区水利工程为主,缺乏小中型农田水利工程,而高标准农田必须配备水利设施,有些地区在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时过量使用混凝土,在安装水利设施时忽视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破坏农田生态环境。另外,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普遍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等有形实体工程建设,从规划设计到实施,均精心布置。与田间工程相比,土壤改良、培肥地力等措施略显不足,没有真正达到综合配套的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只能算是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投资效益的发挥,没有真正体现高标准农田的目标。

2.3 重视农田建设,忽视管理保护

首先,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管理养护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设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注意养护,损毁设备得不到及时修复,使用寿命缩短;还有一些设施设备原本的寿命就短,但却没有及时更新换代。其次,农田的水利工程灌溉和排水缺乏科学管理,造成了过分灌溉甚至是洪涝灾害,影响农田的经济效益及生态环境健康。再次,相关部门的管理目标不明确,没有做好设施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也不重视挖掘高标准农田的潜力,农业产量难以提高,整个农田生态保护质量难以提升。除此之外,没有设置高标准农田管理的具体标准,如生态环境管理标准、设施设备管护标准等,轻视相应的监管制度致使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不理想。

2.4 缺乏新技术推广意识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仍然使用传统技术,未认识到新技术的优越性,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积极性不高,仍然以老做法、老思想来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缺乏创新精神。例如,在现代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农业已经成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备项目,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农田种植质量。为此,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信息技术的加持,可以将卫星定位技术、智能导航技术、大数据种植技术等应用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通过技术力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放弃传统不适合或者阻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技术。

3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策

3.1 加强系统性规划指导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各地需要根据自身区域特点制定科学系统的农田建设规划方案,确定最佳治理顺序与治理重点,科学指导高标准农田分期、分步实现。第一,对全区域进行规划管理,结合不同区域特点出台有针对性的方案,在规划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第二,加强县域规划。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组织者与管理者,县级政府是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关键,为此需要以县域政府为主导,细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第三,做好项目规划,项目规划也就是针对不同项目制定计划,要长期、中期、短期规划相结合,以统一建设为标准,科学规范地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1]。

3.2 建设生态型灌溉排水工程

首先,建设生态输水渠道。扩建原有渠道,避免大范围重建与开挖支渠,尽可能避免永久性硬化,采取装配式预制砌块。其次,在灌溉工程施工中使用绿色材料,包括生态混凝土等有机材料,建立多功能排水系统。对于使用井点灌溉的地区要使用水泵、机井及排水管网,积极完善配套设施,保证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再次,改善排水沟的设计。对于中沟以上规模的排水沟可以使用原生态土质,对于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或者容易出现塌方的部分要采取硬质设施实现岸坡保护,而对于中沟规模以下的排水沟要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采用生态材料加以防护,尽量不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最后,为了提升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可以建设生态型护坡,根据沟渠形态、河道情况以及地区水位情况等采取分层式护坡,结合使用混凝土护坡,建设生态廊道、阶梯式跳板、鱼虾躲藏空间等,为原生态生物提供生存空间。

3.3 建设生态型农田道路

农田道路建设要与美丽乡村建设及人文居住环境整治相结合,充分应用生态环保新材料、新技术,实现农田道路建设的科学开展。首先,转变混凝土浇筑道路的传统思想,在保证交通与农田作业基础上,对于偏僻农田道路可采取土质道路或者砂石道路。其次,采取一半生态路面、一半水泥形式的道路设计方案,采取多孔质设计,在道路边缘尽量留有生态廊道,为其他生物的通行及生存提供空间。对于可以发展农村旅游的区域可以采取木栈道,为游客提供观光便利。

3.4 推广应用生态农艺

为了实现高生态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农村可以持续推动土地平整工作,包括田埂、田地等区域的土地平整工作,对原有废弃水渠加以治理,对荒地恢复开垦等,为机械化生产及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2]。其次,以示范区形式推广新技术与新品种。对于新品种,要保证高标准农田的良种率超过95%。在技术方面,当地村民可以积极应用新技术,例如免耕技术等。当地村民可以利用时间差开展不同农作物间套复种,积极推广高效施肥技术,最大程度使用有机肥。在防治病虫害之时,当地可以采取灯诱、色诱等物理防治手段,以此替代化学农药,从而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田建设经济效益。

3.5 推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最重要的形式就是生态循环农业,以农牧结合、种与养结合的形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第一,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相结合,建设大农业循环体系,将种植与养殖充分结合,采取立体种植方法,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与产量。第二,加强秸秆还田技术的充分应用,将秸秆堆积发酵为有机肥[3]。第三,实现对农作物废弃物的充分利用,例如建设堆肥池、田头窖等,对农田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包装残留物加以回收,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达到实现90%以上的农田废弃物回收标准。

3.6 建设农田防护林网

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对于改善农田气候、防风固沙具有显著效果。在建设农田防护林时,工作人员采取灌木与乔木的综合配置,避免防护林树木的单一[4]。防护林建设要同时兼具景观效果,在保护农田生产水平不受影响的同时搭配一些花卉或者观赏性树木,例如香樟树、红叶石楠、紫薇花等植物。防护林建设还需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邀请专家到农田防护林实地调研,同时还要听取当地农户的意见,确定适合当地的防护林建设规划。

4 结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既要有系统性的规划指导,又要有科学性的实践方案,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落地措施,因地制宜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建设质量,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

高标准农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农田创意秀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