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夏州大棚香菇栽培技术

2022-11-22鲁鸿卫马回真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6期
关键词:杂菌多菌灵出菇

鲁鸿卫,马回真

(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 临夏 731100)

香菇起源于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菇,也是我国著名的药用菌[1]。香菇作为一种特色经济作物,在临夏州各县(市)均有种植,大棚种植可提高香菇产量和品质,进而提升经济效益。临夏州香菇大棚栽培多选择早熟和中熟品种,如939、868等,大棚栽培时间一般为7月下旬至9月下旬,宜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菌丝活力强、无虫害、无杂菌的菌种。

1 菌棒制作

1.1 拌料

制作菌棒的主料是木屑,配料有麦麸、杨木屑、多菌灵、石膏、粉碎成蚕豆粒大小的玉米芯、玉米面、石灰粉。最适合的配方为木屑78%~80%、麦麸18%~20%、石膏1%、糖1%。麦麸是最佳单一氮源,要确保干燥、新鲜、无虫蛀、无霉变、无杂质。适量添加玉米面对发菌、转色有促进作用,还具有增产效果。最好选用半年以上陈木屑,也可选用锯木屑。选择晴朗天气的清晨拌料,先把麦麸、木屑、石膏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再把石灰和多菌灵放在水中搅拌均匀后喷洒在配料上,一边喷洒一边搅拌配料,直至培养料水分含量约为60%。拌料一般在6 h内完成,尽量避免高温天气导致菌棒变酸,影响产量[2]。

1.2 装袋

装袋材料通常选用聚乙烯膜,但采用高压灭菌时选用聚丙烯膜。拌料、装袋和灭菌在同一天进行。装料前把塑料袋一端封死,确保不漏气。

1.3 灭菌

常压灭菌时温度保持在100℃左右,温度低会导致拌料变酸。温度过高时要加入适量热水,但不能添加凉水,否则会导致灭菌不彻底。通常情况下灭菌12 h,灭菌完成后直接进入接种室,避免杂菌感染。

2 接种

接种过程要求无菌化操作,接种室、接种工具及接种人员都要进行严格消毒,对菌种、接种人员的衣帽和口罩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同时喷洒专用气雾消毒剂,也可点燃硫磺熏蒸接种室。料袋温度降到30℃时开始接种,最好在早晚接种[3]。接种室内的温度要适宜,可在周围墙壁覆盖薄膜保温,菌袋放入接种室后第二天需开门通风。可用木棒或手持砂轮机和螺旋接种转头进行人工简易接种,也可用固体自动接种机进行全自动工厂化流水线接种。

3 发菌

发菌场所要求弱光、通风、调温排湿性好,因此要保持室内暗光,室温控制在25℃左右。接种穴菌丝圈直径达8 cm左右时进行第一次扎孔,用铁钉或竹签在接种穴菌丝圈外2 cm处扎4~6个深度1.5 cm左右的孔。第二次扎孔时用毛衣针,扎20~30个孔。第三次扎40~50个孔。为了防止烧菌烂袋,扎孔后要及时控制温度,环境温度最好是恒温。扎孔后2~3 d,呼吸代谢明显加快,菌袋温度上升较快,为了促使菌丝发菌,发菌棚温度控制在20~23℃,湿度控制为40%~70%,同时要注意换气通风。培育菌丝的过程中要定时观察,及时处理被杂菌污染的菌袋,以免扩大污染范围。满袋前黑暗培养,湿度控制为60%~70%。

4 转色管理

春栽香菇和秋栽香菇均采用袋内自然转色,室温达到20~30℃时可用石灰水浸泡菌筒进行脱袋。为了转色均匀可创造适当的光照条件。

5 出菇管理

5.1 注意温差

香菇出菇后的管理工作非常关键,临夏州在正常栽培时间下出菇期多在秋末,此时温度逐渐降低,特别是晚上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因此,须注意昼夜温差。白天要盖好地膜,确保膜内温度高于膜外温度;晚上要适时揭开地膜,降低温度,促使菇蕾形成。

5.2 控制湿度

转色后空气湿度控制为80%左右,香菇逐渐分化出菇盖后适当降低湿度。秋季香菇有一定的存水量,可适当减少浇水量。香菇采收后不要浇水,揭开地膜通风2 d左右,然后提高温度促进菌丝生长。采收后的香菇穴出现菌丝后进行浇水,促进新菇生长。

5.3 及时通风

出菇后要及时通风,根据温度变化控制通风次数。温度高于22℃时每天至少通风3次,防止香菇发生热害;温度低于16℃时可将通风次数减少至1次/d。通风的目的是保证香菇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新鲜空气与适宜的温度[4]。

5.4 保证光照

光照是保证香菇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但提供光照时不能让阳光直射到香菇上,要及时采取遮阴措施,确保香菇吸收的光照是散射光且不能太强烈。直接接受太阳光照照射会对香菇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轻则抑制香菇生长,重则导致香菇死亡[5-6]。

5.5 预防杂菌

香菇本身是一种真菌,管理不善易受其他真菌、细菌等杂菌感染,进而发生各种病虫害,出现烂菇、软菇等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香菇出菇后菇房内要适当喷洒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防止杂菌危害香菇生长。

5.6 变温催菇

大棚种植香菇时为了刺激菇蕾形成,需将昼夜温差控制为10℃以上,棚内湿度调整为85%左右。

6 病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是香菇栽培技术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6.1 毛霉

毛霉又叫黑霉,发病后菌丝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白直至黑色,病菌主要潜伏在培养原料上,高温高湿、通风不佳的环境下发病率较高。发生毛霉的原因主要有基质中使用了霉变原料,栽培场所不通风、湿度过大,菌袋内培养基含水量过高等[7-8]。霉菌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香菇菌丝。防治方法:加大接种量,形成香菇菌种优势。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控制好湿度。培养基发生污染时及时用75%酒精注射患处,也可用石灰水涂刷。发生毛霉为害时立即通风降湿,抑制毛霉菌扩展。处于发菌阶段的培养料感病后,常用防治药液有5%石碳酸、50%多菌灵200倍液、2%甲醛、75%甲基托布津及pH值为10的石灰水。

6.2 木霉

木霉又叫绿霉菌,是绿色木霉和康氏木霉的俗称,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残体,是香菇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竞争性杂菌之一。温度为20~35℃时,木霉最初呈淡黄色棉絮状,后变成深绿色,在通风不良和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迅速。绿霉菌属强寄生菌,感染后菌丝由白色变为黄褐色或深绿色。绿霉菌以孢子形式传播,可通过空气、昆虫、培养原料及管理人员进行传播,是危害香菇最严重的病害,适应性极强,在4~42℃的环境都能生存且繁殖极快,侵染后2~3 d即可布满整个基质,还能分泌毒素抑制香菇生长,导致香菇菌种报废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9-10]。防治方法:保持生产环境清洁,不堆放废料,培养料灭菌要彻底,严格接种操作,避免在多年的菇场和老菇房进行接种操作。菇房和接种室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消毒。为了杜绝人为传播病毒,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制做菌棒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塑料袋破裂,一定要轻放轻拿、随时检查、及时处理受污染的菌种,禁止播种带病菌种。发现木霉时要及时通风,保持干燥,将室温控制为20~22℃。发生木霉危害时要及时采取措施抑制木霉菌扩散,发菌阶段培养料感病后,可注射5%石碳酸、50%多菌灵200倍液、2%甲醛、75%甲基托布津、pH值为10的石灰水等。此外,往污染处撒白灰面,防治效果也较好[11]。

6.3 螨类

螨类包括红蜘蛛、菌虱,主要潜伏在栽培房内及培养料内。螨类体型极小,栽培房内光线不强烈的地方不易被发现。螨类在香菇生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生危害,常取食菌丝体及子实体,导致菌丝萎缩,严重时将菌丝全部吃光,导致栽培失败。防治方法:首先要搞好栽培环境的卫生,定期进行杀螨处理,可用敌敌畏等药物熏蒸杀螨,也可喷洒稀释三氯杀螨醇,但在子实体生长期间不宜用药,否则易导致香菇产生药害[12-14]。用药后3 d内禁止采菇。

7 采收

为了实现优质高产,香菇采收应坚持先熟先采的原则。子实体长至菌膜已破,菌盖还未完全伸展、边缘内卷,菌褶全部伸长并由白色转为褐色时,子实体达到八成熟,为最佳采收期。幼菇生长过密时需适当摘除一些,保持较均匀的距离,保证其他菇健康生长。

采收时一手扶住菌柱,另一手用拇指和食指紧握菇柄,左右旋转使柄蒂与基质脱离,不要用力往上拔,以避免将整块基质带起。采收时手只能接触菇柄,不能擦伤菌褶、菌伞及其边缘,避免菇脚残留在菌筒上霉烂影响后期出菇。鲜菇采下后用箩筐或篮子盛放,下衬纱布或塑料,并及时分级[15]。

采摘需选择适宜天气,晴天采摘有利于加工,阴雨天采摘时含水量过高,难以干燥,影响品质。香菇采收后既可鲜销,也可以制成干品再出售。

猜你喜欢

杂菌多菌灵出菇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生产食用菌 石灰用途广
交换生的计谋
双孢菇出菇过程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
灰树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
多菌灵在酸化黑土中迁移性能的抑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瓜及其种植土壤中多菌灵残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