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川县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做法、成效及建议

2022-11-22张国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6期
关键词:张家水土保持生态

张国艳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水土保持站,甘肃 张家川 741500)

长期以来,受人们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高强度降雨、土质疏松、地面坡度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负面影响,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阻碍了区域内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社会各界多措并举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甘肃省张家川县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1-2],切实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水土保持强监管、补短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域内水土流失得以有效控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

1 主要做法

1.1 强化机制创新,提升行业能力

一是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先后制定印发了《张家川县水务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的通知》《张家川县水务局关于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对机构改革后预防监督工作“谁来管、怎么管、管什么”等进行了明确。为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行业能力水平,修改完善了张家川县水土保持站工作制度、预防监督执法监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9项制度,制作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汇编》《水土保持规章制度及规范性文件选编》等,并基于县域实际情况,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有关规定完善了《张家川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办事指南》,坚持做到用法制观念工作,用规章制度管人管事。二是在工学互助上添措施。基于工作人员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张家川县提出了在一线工作中学政策、通思想、提水平的现场学习法,充分发挥老同志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年轻人理论水平好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搭班子、结对子”“老带少工作、少带老学习”,基本实现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双提升的目标。三是在宣传引导上求实效。2020年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发布宣传标语100余条,利用“6·5世界环境日”,以“水土保持,与你同行”为主题,制作宣传展板10副,印制宣传画册100余册、宣传单500余份。

1.2 严格执法监管

2020年以来,严格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始终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对人为水土流失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预防监督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一是联合执法格局初步形成。水土保持执法与水政执法的有机融合,达到了水事执法一个拳头对外的目的。与天水市环境保护局张家川县分局、张家川县自然资源局等执法主体建立了案件线索移交、联合调查和同步执法的联动执法机制,有效提高了办案效率。二是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县域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和实施率均比往年有所提高,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率、违法案件查处率也有所提高。

1.3 强化系统治理

张家川县坚持把水土流失治理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紧密结合,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面貌[3]。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因地制宜规划,2020年共规划各类水土保持治理项目4项,总投资2256万元,实施后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8.62 km2。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张家川县毛家峡项目,总投资316.5万元,可年增保土能力6.3万t以上,年增蓄水能力31.58万m3以上。

2 成效

2.1 宣传教育有突破

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手册、张贴标语及广播电视等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树立了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

2.2 综合治理有进展

2016—2020 年,实施了3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9.62万km2,治理程度达81.7%;实施坡耕地改造693.33 hm2,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13.58万t,林草覆盖率提高了28.13%,年均增产粮食63.94万kg。现有封育成果得到巩固,重点治理区全面实施封禁保护,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了项目建设科学、规范、有序进行,实现了工程建设规范化、正规化,规划设计科学化、系统化。

2.3 执法监管有加强

通过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办事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效率,水土保持强监管态势正在逐步形成。实现了监督机构、监督人员、规章制度、监督行为四落实,形成了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抓的水土保持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流程[4]。

3 建议

3.1 强化项目带动

结合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重点治理工程投资增加的重大机遇,积极申请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通过项目有效改善全县水土流失严重、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滞后的局面。

3.2 加强预防监督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划定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深入开展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科学预判水土流失变化趋势,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构建公开公正、职权法定、程序正当、便民高效的水土保持监督体系[5]。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要在充分勘察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合理可行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方案。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地点及工程量的变化较大时,须补充或修改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方案,并报原审批单位批准。为了从源头上遏制生产建设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须加强监督管理,将水土保持监测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及时对各施工时段、地段存在的水土保持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最大限度地保护水土资源。为了促使生产建设单位将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方案落实到位,须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对建设单位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6]。

3.3 持续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集预防、治理、开发于一体,旨在构建全面、高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要求在流域内统筹规划山水田林路,因地制宜地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张家川县要基于县域水土资源及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以治理坡耕地和防治沟道侵蚀为基础,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突破口,配套实施退耕还林、封禁治理、雨水集流设施及淤地坝建设,在预防人为水土流失的同时,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

3.4 突出制度建设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基层水利单位应该顺应新时代改革发展之大势,借机构改革职能优化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东风,探索建立一套适应新时代、符合县情实际、系统完备的水土保持制度体系,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7]。

3.5 强化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及监测设施设备,对水土流失的原因、规模、强度、危害程度和范围及综合治理效果进行长期不间断地观测分析,旨在摸清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效果,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相关标准规范制定、重大工程实施、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8]。要积极争取资金,加快监测设施建设,高质量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定量分析水土流失对区域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生态多样性、洪涝灾害及饮水安全的影响,为张家川县制定水土保持方案、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要完善水土保持监督机制,建立水土保持信息服务体系,确保水土保持相关信息公开透明,满足人们对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增强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9]。

3.6 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

张家川县水土流失面广量大、成因复杂、影响恶劣,为了提升水土保持成效及水平,要在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的基础上,采取严格的水土保持管理措施。但目前张家川县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不高,水土保持相关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完成,难以满足现代水利的发展需求,亟需综合应用遥感、GIS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建立健全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县域全境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实现对水土流失及综合治理成效的动态监测与预报,充实水土保持数据库,提高水土保持监测数据采集能力及相关数据的运算效率、准确性。

4 结束语

水土保持是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修复、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基础,须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的要求,重视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建设,巩固水土保持成效,全面制止人为因素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促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猜你喜欢

张家水土保持生态
说话算话的我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生态养生”娱晚年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张家塬村村歌
水土保持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张家贵 藏石欣赏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