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威市凉州区清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效
2022-11-22刘雪萍
刘雪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源水利管理所,甘肃 武威 733000)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也是甘肃省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中人口密度最高、人均水量最少、水资源最匮乏的地区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700 m3,仅为全省的1/2、全国的1/3,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220 m3,仅为全省的1/3、全国的1/9,是河西内陆河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最脆弱、用水矛盾最突出、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清源灌区是石羊河流域凉州属区纯井水灌溉区之一,借助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为实行农业终端水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灌区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构建了水资源管理机制。
1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1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要求,建立健全农民用水户协会章程、规章和各项管理制度,完成农民用水户协会独立办公场所的建设和更新改造,配备和配齐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人员,对协会管理办公系统软件、硬件设施设备配套和末级渠系节水技术进行改造,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建立科学合理的终端农业水价制度,形成良性的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2 基本原则
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治水思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水资源消耗双控目标,明确用水总量和强度指标,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机制,合理配置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坚持以人为本、以水惠民,准确测算农田灌溉供用水成本,科学制定水价,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切实减轻农民用水户用水成本和用水负担,优化用水结构,实现水资源二次优化配置,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用水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整体效益。
1.3 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加快建立健全适宜凉州区的水价机制,加快末级渠系节水技术改造,推进农业用水终端水价改革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规范灌区末级渠系水价,准确测算农业终端水价,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民主”的末级渠系工程管理产权制度,将农民用水户协会切实打造成为末级渠系工程的产权主体、改造主体和运营主体,全面实现用水自管自治、工程良性运行、水资源高效利用。
2 项目区基本情况
2.1 用水户协会基本职责
清源灌区按照行政村行政区划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65个,其中:一类协会2个,二类协会7个,三类协会56个。协会管理对象为所在行政村各灌水小组及全体用水户,主要职责是制定辖区内农田灌溉用水计划、工程维修养护计划,种植结构调整计划,自觉参与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农田灌溉用水管理,指导各用水户妥善管理水利工程设施设备,严格执行落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相关政策,协助基层水管站做好农田灌溉抗旱应急和水旱灾害防御等各项工作,配合灌区水管单位协调处理好灌溉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类水事矛盾纠纷,确保辖区内农田灌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2 用水户协会管理现状
2.2.1 协会运行经费管理 目前灌区供用水管理范围内的吴家井镇、长城镇、清源镇、清水镇、发放镇、大柳镇等6个镇65个行政村,先后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65个,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经费来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民政部门按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级划分和实际农田灌溉面积确定的日常办公经费,农民用水户协会年底考核合格后,一次性拨付到用水户协会专用账户;另一方面是由农民用水户协会全体会员缴纳的年度会员费,由用水户会员按实有法定农田灌溉面积缴纳,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经费来源。
2.2.2 协会管理人员现状 灌区内绝大多数用水户协会与村委会仍然维持“两块牌子、一班人马”的管理现状,协会管理人员中基本无专职的工作人员,即使有个别兼职的工作人员也大多是侧重于村委会内部的其他工作,对协会日常业务工作只能起到协调沟通的辅助作用,不能全身心投入独立自主的完成协会日常工作,用水户协会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2.2.3 协会办公场所现状 用水户协会只是设置在基层的管水服务组织,无行政属性,无固定的经费来源渠道,无固定收入的管理工作人员,协会基本依附于村委会开展日常工作,办公场所大多为村委会现有办公用房中进行临时安置解决,绝大多数只能配备简单的办公用品,办公场所大多面积狭小、办公设施设备简陋,用水户协会章程、规章和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不健全。
2.3 末级渠系工程运行现状
清源灌区属纯井水灌溉区,借助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节水增效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项目的实施,建成U型农井渠2272条、1036.14 km,配套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77万hm2,其中:大田滴灌面积0.73万hm2,管灌面积0.04万hm2,通过田间节水改造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大力实施,使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效益得到稳步提高。
3 综合改革举措
3.1 末级渠系节水改造
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是实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所必须的工程措施,只有对项目受益区末级渠系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田间节水技术改造渠道工程配套率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灌溉面积覆盖率,逐步降低末级渠系土渠输水灌溉所占比例,有效减少输水损失,提高灌溉用水效率,才能达到项目区农业灌溉少用水、少耗电,切实减轻用水户生产成本的目的。
3.2 用水户协会能力建设
3.2.1 稳步提升人员素质 农民用水户协会是经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合法基层管水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扶持用水户协会开展各项工作,基层水管单位负责对辖区内协会组成人员、灌水小组组长及各用水户,在工程建设管理、灌溉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维修养护等方面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使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人员和广大用水户彻底转变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抵触情绪,在自觉自愿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渠道工程运行管理及渠系建筑物等的操作规程和操作要点,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管水组织和用水户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积极性,稳步提升灌区管理水平,维护灌区良好的管水用水秩序。
3.2.2 逐步完善规章制度 结合灌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用水户协会自身特点、运行现状、建设需求等,对用水户协会章程、供水服务管理、工程维修养护、水费收缴核算、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进一步明确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3.2.3 明确工程管理主体 对辖区内末级渠系工程设施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末级渠系工程管理台帐,明确职责,明晰产权,向工程所在地用水户协会移交水利工程资产和产权,促使用水户协会灌前做好破损渠道维修和附属设施设备更换,渠道渠堤加固,渠道淤积清除,确保灌溉期间输水渠道畅通;灌中做到跟水作业,对渠道内的淤积物进行随淤随清,防止输水渠道堵水溢渠,冲毁渠堤,坚决杜绝水利工程输水设施设备“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小渗漏损失和输水损失;灌后做好渠道淤积或拦水坝的清除工作,输水管道内部余水的排放,防止输水渠道和管道工程冻胀和破裂,并对破损的渠道工程和输水管道工程进行及时维修养护,确保水利工程效益得到长效发挥。
3.2.4 提高灌溉服务水平 根据凉州区人民政府年度水资源使用权配置和用水总量控制方案确定的水权面积、灌溉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按照“区政府—灌区水管单位—所在镇政府—农民用水户协会—灌水小组”分级负责的五级水权水量分配落实机制,将配置灌区水管单位的年度水权水量逐级分配到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农民用水户协会、灌水小组、机井、具体用水户和地块,并逐户核发实名制水权证。灌溉期间,做到先申请、后审批,先缴费、再供水,逐步规范取用水行为,形成由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制定轮次配水计划,灌水小组按轮次提出用水申请,农民用水户协会审核,所在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审批,镇水管站核对进行分轮次刷卡充值的取用水审批程序,用水户刷卡充值后,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组织用水户进行有序、规范、合理灌溉,并及时解决灌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
4 综合改革成效
4.1 切实减轻了用水户经济负担
农民用水户协会全面参与灌区供用水管理后,进一步明确了各方责任,建立了透明的水费收缴渠道,避免了水费收缴不规范、多头收费、搭车收费等现象的发生。通过基层水管人员和协会工作人员共同入户宣传收费标准及收费依据,收费对象逐步精准到用水户,使用水户真正用上了“明白水”,交上了“放心钱”,用水户缴费意识不断增强,缴费负担大大减轻。
4.2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综合改革以前,辖区内作物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大田玉米、马铃薯、小麦等常规的高耗水、低产出、低效益作物为主,作物种植结构不科学,农业效益增长缓慢。综合改革后,用水户协会加大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政策的宣传力度,倡导用水户进行规模化、区域化发展种植低耗水、高产出、高效益的经济作物,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试点发展红枣、枸杞、皇冠梨等特色林果业和制种玉米等特色经济产业,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4.3 工程设施管护水平逐步增强
灌区末级渠系点多、线长、面广,因水管单位与用水对象职责不明,权责不清,用水户认为水利工程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水利工程管护维修是水管单位的职责,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对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行为视而不见,致使水利工程设施运行中出现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无人修的尴尬局面。综合改革以后,项目区充分借助价格杠杆撬动末级渠系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用水户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切实破解了水利工程设施维修难、管护难的问题。
4.4 农田灌溉用水秩序逐步规范
综合改革后,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灌溉管理、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等管理制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在灌溉工作开始前,由灌水小组提出轮次用水申请,用水户协会适时制定轮次供用水计划,通过用水户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切实提高了辖区内水资源利用效率,理顺了项目区供水用水关系,维护了正常的灌水秩序。
4.5 供水用水关系得到有效缓解
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切实做到水权面积公开、配水总量公开、供水时间公开和用水问题公开的“四公开”公示制度。同时,严格落实用水户轮次使用水量、收费标准、水费额度等“三公示”管理制度,各行业用水收费对象逐步精准细化到各用水户,有效避免了水费收缴过程中各种违规情况的发生,充分调动了用水户协会用水管水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用水户水资源稀缺意识、忧患意识逐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