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兼顾科学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2022-11-22王锐萍韩存娥姚树良

云南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基地蔬菜生产

王锐萍,韩存娥,姚树良

(1.陆良县中枢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陆良 655600;2.陆良县板桥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陆良 655602;3.陆良县大莫古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陆良 655607)

陆良县是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坝,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生产以粮食、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及畜牧、水产养殖为主,现有耕地面积7.56万hm2(三调上报数),粮食及特色经济作物年播种面积10.67万hm2,粮食产量30万t以上,2019年实现农业产值38.78亿元。近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帮助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区、市)、州(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为重点,稳粮调经,深化种植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种植业结构现状

陆良县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工作两不误,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良好效果,粮食作物内部结构趋于合理,优质高效经作逐步增加,农业产业化基础初具规模。

(一)农作物总体结构趋于优化

2019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51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66万hm2,实现产量32.92万t,经济作物播种4.85万hm2,实现产量146.5万t。粮经作物结构比为53.82∶46.18。2020年计划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10.92万hm2,其中粮食作物5.67万hm2、经济作物5.25万hm2;粮食作物规模基本稳定,经济作物比上年增加4000 hm2,增8.24%,粮经结构比为51.89∶48.11。

(二)粮食作物内部结构趋于合理

2019年小春粮食作物种植1.47万hm2,实现产量6.67万t;大春粮食播种3.06万hm2,实现产量21.43万t;晚秋粮食作物播种1.13万hm2,实现产量4.82万t。其中种植水稻7247 hm2,稻谷产量6.49万t,占粮播面积的12.81%,产量占总产的19.71%;玉米播种1.64万hm2,总产12.97万t,占粮播面积的28.96%,占粮食总产的39.4%;种植3季马铃薯2.27万hm2,鲜薯总产56.26万t,折粮11.25万t,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41.17%,占粮食总产的34.17%;蚕豆4037 hm2,总产1.3万t;杂粮6140 hm2,总产1.58万t。

(三)优质高效经作逐步增加

陆良县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主体不断增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2019年陆良县积极申报并成功列入云南省“一县一业” 蔬菜产业示范县。陆良县以绿色发展为主要任务,重点从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提高绿色化生产水平、打造特色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等几个方面发力,在稳定设施蔬菜基地7200 hm2的基础上,逐步扩建山区、半山区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19年完成蔬菜种植面积4.4万hm2(含复种),实现产量135万t,实现产值20.25亿元。

(四)特色产业基地不断壮大

蔬菜产业建成了1.27万hm2规模化生产基地,形成了设施蔬菜、山地生态蔬菜和水生休闲观光蔬菜3个产业带,成为全省最大的叶菜类常年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和效益居全省前列。2019年秋冬马铃薯播种面积1.8万hm2,实现最高亩产5050.2 kg,创省内马铃薯高产记录,小百户、芳华等主产区可实现马铃薯亩产值4000元以上。玉米生产由单纯的籽粒玉米向制种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玉米多方位发展,目前依托县种子公司等玉米制种企业培育杂交玉米制种基地3333 hm2,依托雪兰牛场、奶牛养殖大户等主体形成了青贮玉米核心基地400 hm2,辐射带动4000 hm2,可实现亩产值2000元。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体会

(一)集中力量驱动结构调整

近年来陆良县始终把农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做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坚持不懈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地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合理规划各产业布局及发展重点,并分年度、分区域细化任务目标。县、乡(镇)各级各部门强化责任意识,高度重视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带头,分片包抓,逐级明确任务、夯实责任,真正把担子压实。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通力合作、共同联动,集中力量、合力攻坚,大力宣传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紧迫性,大力宣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好经验、好做法,全力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优化。

(二)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规模

按照农业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的要求,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整合各类资金,重点扶持发展蔬菜、花卉、水果、中药材等产业。首先注重增强规划意识,大力调整农业区域布局,对蔬菜、粮食、畜牧养殖等主要特色产业都做了科学谋划和规划,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坚持连片发展。其次紧紧围绕效益这个中心,通过抓产业规模示范,由点到线到面,辐射带动全县特色经作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绿色化和组织化全方位发展,不仅要带起来,还要能发展好。

(三)引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

近年来陆良县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路子,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台阶。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拓展,由数量、价格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由粗放经营管理向科学质量管理提升,并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的指导,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质量。先后扶持培育种植大户1825户、合作社23个、龙头企业25个(省级龙头企业7个,市级龙头企业11个,县级龙头企业3个)、家庭农场1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值占总产值的60%以上,形成“龙头”带动散户全面发展的局面,建立了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农村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带动了产业基地的规模提升,并反哺基地,为基地农户创造了增收途径,有效壮大了特色产业、提高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实效。

(四)调整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就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1.拓展销售市场。加强农超对接、农企对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实现农产品“订单化”生产。

2.完善流通体系。规划新建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水生蔬菜专业交易市场、马铃薯专业交易市场,改造提升冷链物流产能,加快构建“冷藏、运输、加工、集散销售”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3.强化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统一打造“陆良蔬菜”“爨乡绿品”区域性公共品牌,培育企业和产品品牌,提升区域品牌价值,提高市场占有率、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蔬菜产量大县向蔬菜质量强县转变,目前陆良蔬菜主要销往广东、郑州、武汉、北京等地,“陆良蔬菜”已成为当地客商的首选产品和放心产品,同时价格比其他产区高0.5元/kg,逐渐形成了“全国市场叶菜类数云南蔬菜最好,云南蔬菜数陆良蔬菜最好”的品牌效应。

(五)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强化管理,全面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引进、培养目前急需的专业人才,促进产业的链式发展。一是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使农民熟练掌握蔬菜等特色产业生产的专业技能,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和贡献率。二是加强精准施肥、施药技术的示范应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三是科学合理使用各类农业机械设备,示范应用全程机械化操作,推进精简化栽培。四是致力推广节水灌溉及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推行合理轮作休耕、增施有机肥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五是加强与科研院所(校)的联系与合作开发,积极抓好蔬菜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六是加强蔬菜产销信息服务,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全面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建立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稳定粮食生产,稳固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在投入成本上涨、比较效益低双重压力下,种植积极性大受影响,但粮食始终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农业结构调整首先必须稳定粮食生产,要继续统筹部署落实好粮食生产政策、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绿色发展方向、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工作。加大政策及资金支持,强化技术服务,稳定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稳固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产量稳定不滑坡。

(二)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扩基地、强主体,在“精、细、强、大”上做文章,让多的好起来,让好的特起来,让特的优起来,延长特色产业链条,提升农业附加值,健全完善结构调整的利益补偿机制,让农户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积极投入到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中。鼓励支持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创建品牌、项目投资等,对带动力较强的经营主体给予重点扶持和资金奖励,并给予贷款贴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联产联销,推广“订单模式”,推行“扶贫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入股分红、就业务工、订单生产、增加收入。

(三)推进标准化生产,增强产品竞争力

引导生产经营主体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强化投入品和生产过程的监管,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建立蔬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开展蔬菜农残企业自检及委托检验,对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品种、数量、销售渠道等进行登记,实现生产档案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溯。强化监督检查,将规模化种植基地、批发市场、城区农贸市场、超市、冷库、交易中心等纳入国家和省级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予以监管,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企业体系认证及产品认证奖补政策,引导各类蔬菜经营主体开展产品认证工作,重点引导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要求主导产品全认证。支持企业开展ISO、HACCP、GAP等体系认证,鼓励企业建设物联网示范基地。

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可追溯体系。建立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目录制度,以企业等经营主体为重点,示范带动全体种植户提升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加大新品种开发和示范的支持力度,引进“名、优、特、新”品种,逐步淘汰老品种,推动特色农作物品种更新。

(四)强化流通体系,拓宽市场渠道

多方招商引资,新建集专业批发市场、绿色食品加工、冷链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交易、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中国云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打造成国家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全国蔬菜集散中心。建设县级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包括物联网中心平台、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农业大数据地图、特色农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农业投入品监管平台等。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蔬菜等农特产品产后分拣、包装、保鲜储藏等商品化处理。推动订单农业发展,鼓励连锁配送的经营方式,减少流通环节,构建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型供应链。加大蔬菜产业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开展特色蔬菜展销会、推介会,吸引省内外客商实地考察、参观。加强国内外市场对接与交流合作,建立互利合作产销关系,支持蔬菜产品出口创汇。支持发展蔬菜运输、销售等中介服务组织,培育蔬菜营销队伍。

猜你喜欢

基地蔬菜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阿宽的生产小组
蔬菜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蔬菜也“疯狂”
蔬菜的哀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