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基于Web前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2022-11-22董欣
董 欣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运用与发展,Web前端技术开发速度得以进一步提升,相应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升级。在此背景下,互联网行业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但传统Web界面已经无法充分满足现代用户个性化需求,必须不断研发全新的Web前端开发技术,因此对相关技术人才需求量不断攀升,标准日渐增多。基于此,各大院校在培养相关人才时,要以前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基准,重新定位人才培育目标,完善人才培育方案,革新教育模式,既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又要强化学生创新精神,从而为社会相关行业提供高质量人才资源。
一、Web前端开发技术含义
所谓Web前端开发,即指根据具体应用需求,有意识、有针对性、有方向性的利用HTML、Java等技术,对网站展开合理布局,提高用户满意度以及体验感的工作内容。对于运用此项技术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来讲,前端开发技术人员已属于独立系统,而且为其专门构建了对应开发群体。但是,从整体情况来讲,国内还未构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前端开发技术队伍。随着web2.0技术的创新推广与普及,国内社会行业对其技术人员提出更多需求,亟须各大院校培育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人才,有效弥补社会前端开发技术人才的缺口。与此同时,各大院校在培养前端开发技术人才时,要注重对人才培养手段和形式进行革新,以时代客观需求为基准,强化人才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以此真正满足各行业对此类人才提出的迫切需求。
二、软件技术专业基于Web前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素养薄弱
近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新兴产业,伴随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广泛运用,社会对WAP前端开发优质人才提出更大、更高需求[1]。为适应这种形势,各大院校逐渐加大了对软件专业人才的培育,既要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职业能力,又要培育学生创新精神,软件创新型人才整体数量与质量均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此基础上,各大院校为提高相关专业教学质量和成效,选用诸多优质专业软件人才加入教学团队,为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开展打下扎实人才基础。然而,因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差异性较大,特别是随着软件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致使软件师资教学水平和能力无法有效衔接前沿技术,更何况达到职业技术等级证书人才培育标准。
(二)课程设置落后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特别是针对计算机软件行业来讲,技术和知识更新速度要远超于其他行业,专门从事开发各类软件的企业也会被现代新技术、新应用、新理念带着跑,并且教育要往往比社会市场发展慢半拍。在此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如若想紧跟社会市场发展需求,就要及时开发课程。但课程开发要通过知识点选择、项目开发与教材编制等一系列环节才可运用到现实教学中。整个流程需要耗费诸多时间,致使课程内容更新周期长,发展缓慢,如此必然会产生教育内容落后于技术发展的现象。为改变此种情况,很多学校均选用校企合作,但是二者合作缺少深度和广度,培育的软件人才无法真正达到现代社会市场发展要求。并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由市场所决定,利用相对落后的体系来培育软件技术专业Web前端开发创新型人才,会对课程教学和考证等方面实施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不利于学生日后更好的进入工作岗位[2]。
(三)实践教学不足
基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下Web前端开发对教学实践环节提出更高层次要求。但是,软件专业教学,特别是实践教育内容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存有很大差距,尽管现代各大院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培育,因学校教育资源与师资水平限制,使得学生Web前端开发实践教育效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例如,一些学生在校未能有效掌握Web前端开发技能和创新精神,难以真正参与到实际项目开发中,很多学生均停滞在基础项目练习和理论知识学习层面,未能对相关知识和技术展开深度探究。软件技术专业web前端课程教学以理论知识讲解为基准,更加重视实践操作,如若前端开发实操训练未能得到有效保证,其技术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便难以通过[3]。
三、软件技术专业基于Web前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夯实学生发展基础
课程体系设置,关乎着学生是否能满足现代人才市场发展需求。因此,软件技术专业教育工作者,在设定人才培育方案时,要将专业课程体系与Web前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相结合,深化CSS3和HTML等模块知识,适当调整PHP技术与应用以及数据库应用等内容。另外,基于Web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下,要想充分发挥证书的效用和价值,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夯实学生持续发展基础。随着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和变迁,职业技能和内容在不断发生变化,所有员工均要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完善来提高自己,更好适应工作岗位新变化与新发展[4]。因此,在前端知识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学习HTML5和CSS3等知识,既要掌握扎实,又要深刻理解,做到学以致用。前端框架变化莫测,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借助这部分框架合理交付应用,但却不可过于依赖框架。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设置框架学习所占课时,鼓励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尝试现场编写或是调试代码,以加深学生对框架实现原理及方法的掌握。
(二)优化教学资源平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注重完善教学平台,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应用同教学特点及职业技能证书相契合的多媒体教育模式,精心挑选优质教材,引进现代化教学思路与方法。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充实自身教育内容,及时更新与调整,利用国际化手段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人才与国际化人才标准的接轨。另外,学校还应当根据自身教学现状,构建完备的自主学习平台,搭建项目资源开发及程序设计案例库,完善学生课外知识学习层次,保证课内外教学完美结合,以培育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前端开发技术优质人才。基于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下,若想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使其成为高质量技术人才,则要依托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特点,创建与其相对应的网络工作室,与此同时,还要与网络型企业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打造综合性实践基地,既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又要强化学生创新素养,满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取要求。在具体就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还要引导学生进入基地内部,参与到项目开发与实践中,以此进一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助推向“职场”过渡。
(三)改变人才培养观念,重构人才培育方案
根据Web前端职业技能证书人才培育定位标准,软件技术专业在进行创新型人才培育时,要转变传统将Java开发作为主导的人才培育方案,变成以“Web前端开发”为主,依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调整软件技术,专业教育方案和目标,制定“Web前端开发”专业课程标准。依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对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育目标、规格、课程体系以及毕业要求等要素展开重新梳理与定位,完善人才培育方案。首先,修订人才培育方案,尤其是培育方向及技能目标,遵循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具体鉴定标准要求,明确创新型人才培育规格,随后依托人才培育方案与课程标准,规范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不同课程教学计划与授课教案,坚持将职业能力作为主导的课程教学理念,将职业标准落实到专业教学全程。其次,在原有课程中融入与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相关的课程。在软件技术教学活动开展中,既要在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中增添Html5和Java、前后端交互技术等一系列课程,又要在实践训练环节适当增添前端开发项目实战课程,利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中,要适当增添理实一体化和实训等课程所占比重,实训学时不可小于50%,创建将实践作为主导的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5]。最后,明确提出此专业学生在完成学校规定课程获得相应学历证书后,还要参加“1+X证书”考试,获得以Web前端开发为主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且,学校还要在具体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真正满足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标准。
(四)改革课程考核制度,改进实训室的功能
针对软件技术专业而言,课程考核制度变革主要探究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和课程考试之间的融合,二者同步开展,既能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又能得到学历证书。从本质角度而言,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获取与Web前端开发有关的职业等级证书。在此背景下,课证融合考核制度可以更好满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要求,将课程考核同证书鉴定相结合,课程学习结束后,便要按照相应等级证书鉴定标准展开考核,只有通过鉴定的学生才可获得成绩与学分。所以,应将Web前端开发岗位所需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作为具体考核内容,充分反映软件行业与互联网企业对此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应用多元化考核模式,侧重考核学生任务完成能力与创新水平,考核学生是否能在面对具体项目时发挥自身想法和智慧进行深度思考,是否能利用创新能力更好完成项目任务[6]。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重改变学校原有考核模式,运用企业参与或自主考核的形式,贯彻落实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此外,为更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活动中,学校还要重视实践教学,创建完备的实验实训室。然而事实上,多数学校的实训室基本上均定位成教学实训或是一体化教学。伴随证书制度的推进,实训室功能逐渐演变成实训教学、技能鉴定和对外开放等多功能型实训室。由此,软件技术专业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有效开发线上和线下的培训资源,提高实训室效用和价值,从而为学生学习更多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大院校要想有效培育前端开发技术创新型人才,要以市场岗位现实需求为依托,明确市场及相关技术发展规律,将助力学生更好就业作为目标,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与综合素养。在此背景下,学校还要根据前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改革课程考核制度,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从而提高人才培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