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三重逻辑
2022-11-22高世鹰蔡满孙婷婷
□高世鹰 蔡满 孙婷婷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总结了“十个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百年历史经验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作为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胸怀天下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把握好这三重逻辑,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从而为今后继续取得成功提供宝贵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逻辑
《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
1.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1]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之源。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提供了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指出,联系具有普遍性,当对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进行考察时,“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要与其他事物发生相互作用,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本国命运与世界命运联系在一起。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先生便指出:“我们庆祝,不是为哪一国或哪一国的一部分人庆祝,是为全世界的庶民庆祝。”[3]这充分体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世界意识。
其次,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提供了实践方法。《共产党宣言》指出:“被压迫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的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必然要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联系到一起,才能实现全面而又彻底的解放,才能推翻一切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指出“联合第三国际”“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深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的革命事业看成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
最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指明了价值旨归。马克思主义指出,未来社会将是一个联合体,人类社会最终会走向共产主义,这是必然趋势。《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无产阶级是要“造成将来的世界”,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价值旨归。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精神土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4]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精神土壤,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胸怀天下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周易·乾·彖》指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中国古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推陈出新,从而使各国祥和安宁。儒家提倡“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蕴含着在全天下建立公平、公正秩序的思想。《吕氏春秋·贵公》指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明确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还有《尚书·尧典》提出“协和万邦”、《尚书·虞书·皋陶谟》提出“和衷共济”、《荀子·议兵》提出“四海一家”等,无一不体现出中国哲学蕴含着深刻的世界大同思想。
胸怀天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具有厚重的底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长河中,中国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既提倡拥护本国的团结统一,又提倡在国际交往中爱好和平,既胸怀我们自己的天下,又胸怀世界各国的天下,这充分体现出胸怀天下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要价值取向。
胸怀天下是中国传统道德追求的重要内容。《大学》将人的目标定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的前提条件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是道德规范的最高追求。《吕氏春秋》指出“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揭示了要以公平公正的品德对待天下之事的朴素道理。《墨子》指出:“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表达了追求天下公平的道德理想。《孟子》指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人心系天下的崇高道德追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每一项重大成果无一不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崇高情怀。
毛泽东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三个世界”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提供了重要方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国际局势朝着有利于和平与稳定的方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毛泽东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积极发展同其他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改革开放和国际关系的论述,充分把握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平稳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本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主动融入世界,为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经济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发展观包含着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内容。在相关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积极承担国际事务、努力承办世界性活动,为促进人类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外交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站在人类道义的制高点,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崇高情怀。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逻辑
《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均践行着胸怀天下的崇高情怀,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一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先进分子以世界眼光借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领导了意义非凡的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发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其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便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发展趋势与格局。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从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积极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以世界眼光推动孙中山确立了联俄的政策,为中国的国民革命运动注入了国际力量。“宁汉合流”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既充分借鉴苏俄革命成功的经验,又充分关注本国的现实情况,在统筹国际革命发展局势和国内革命现实情况的基础上,逐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着眼全局,旗帜鲜明地指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牵制了大部分的日本帝国主义陆军兵力,成功阻止了日本法西斯势力与其他法西斯势力会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全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实现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便强调:“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眼光。新中国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党中央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权衡各种利弊之后,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并取得了伟大胜利,充分展示出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心。从1951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农业、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最终确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中国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不称霸,积极发展同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支持各民族的解放斗争,在外交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重要准则,推动了全人类和平事业的进步。苏共二十大召开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巨大波折。在分析世界问题和中国自身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确立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军队建设正式转入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中共中央还做出了减少军队员额100万的决策,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积极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朝着纵深方向发展,领导中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为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经济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在2008年由资本主义世界引起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度过了危机,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界博览会,为世界经济稳定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勇向前,积极顺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潮流,在外交上紧扣民族复兴、促进全人类进步的主线,不仅密切关注本国的发展,而且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充分遵循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国际关系准则,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推动了沿线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中国不仅及时控制住了国内疫情,而且主动向世界共享了新冠病毒研究的相关信息、积极为其他国家提供疫苗援助,为全人类防疫抗疫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促进亚洲区域建设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除上述内容外,中国对外铁路援建、中国为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做出的种种努力,无一不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的崇高情怀。
三、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现实逻辑
《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党成立时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今天已成为拥有九千五百多万名党员、领导着十四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发展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胸怀天下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必然选择。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现实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夯实执政之基的必然要求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作为领导着十四亿多人口大国的执政党,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葆先进性是党执政全国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标志着中国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又意味着中国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要想永葆先锋队属性,就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既要胸怀中国,又要胸怀世界,既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要积极吸收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最终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夯实执政之基的必然要求。
2.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目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是基于我国历史发展状况、基于世界历史发展状况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国内国际两方面情况的伟大抉择。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要想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就必然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国际两方面情况,积极同其他国家保持良好的国际关系。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胸怀天下,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3.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大变局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表现出了明显的大变革、大调整特征。在科技方面,科技更新周期逐步变短、新一轮的科技革命重塑世界的效率不断加快,科技产业的垄断特征更加突出;在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同时也引起了部分国家财政赤字、市场遭受冲击的负面效应;在政治方面,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美国独掌国际局势的不平衡局面受到削弱,美国为维护其地位而加紧了对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面,中国共产党要想正确处理好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就必然要坚持胸怀天下。
4.坚持胸怀天下是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必然要求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全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要想实现自身的共同利益,国与国之间就必然要建立起携手共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各国的外交应牢固树立胸怀天下意识,不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与反恐行动,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刻彰显出坚持胸怀天下是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必然要求。
四、结语
《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总结出“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三重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纵观百年奋斗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的崇高情怀,这是我们党永葆自身先进属性的重要历史经验。全面掌握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现实逻辑,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