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22蒋晶晶
蒋晶晶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江苏溧阳 213300)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识读文字,更要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立足阅读教学,推动学生深度思考问题,积极创新表达,为学生自身语言思维和文化审美能力的综合发展有效助力。如何从浅表化阅读向思辨性阅读有效推进,是教学中教师需要思考的一项重点。
一、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分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辨性阅读教学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识读,更是一种选择性的吸收和内化。思辨是学生主体性参与的重要表现,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学生个人的主体经验做支撑,有了思辨性筛选、整合和分析,这是学生思维的内化,对学生思维发展、理解辨识及自身人格发展都会产生多元影响[1]。因此,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要体现出学生学习品质的发散性,及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特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新颖深刻的观点表达
教师想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深度推动学生思维能力有效发展,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见解和表达意识,必须要立足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思考、评价、质疑,并进行恰当预测。新颖深刻的观点表达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地求新,而是要在丰富学生阅读实践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可以对读过的内容有效消化,整合纳入已有认知,在后续阅读碰到相关片段时,可以进一步提取和运用。以此为基础,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可以打开阅读视角,提出个性化观点,让学生积极的去探索文本的结构、意蕴及价值表达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摆脱对文本观点的机械总结,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者,从作者的观点表达中学会说理方式,并为学生自身整合提炼奠定良好基础。
2.理性确凿的论点论据
思辨性阅读是推动学生由感性思考向理性逻辑有效迈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语文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理性分析能力,一般以群文阅读、专题学习、整本书阅读等形式来有效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学生真正读进去且有了自己的思考之后,才能获得理性确凿的论点论据。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自身与文本表达的相互契合,教师要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确凿的证据,学会比较和分析不同文本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学会更好地阅读和思辨,从而为学生自身论证能力的发展提供有效助力。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落实不仅要围绕一个具体的论点展开,更要培养学生从文本材料中提取论据,学会整合表达的独立学习意识,让学生从文本理解向自主表达有效迈进。
3.严密的论证与逻辑
思辨性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认知事物的属性及特点,又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这个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自身思维不断完善,推动学生进行建构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思辨性阅读的推进包含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个层面。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理性的分析,有效的综合,抽象的概括,适当的联想,基本的比较和分类。立足阅读让学生学会把握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在具有相似特点的一些语言形式中学会分析、辩证、抽象和概括,形成一些系统化的观点和论据。思辨性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自身逻辑推理能力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提升能同步带动学生在阅读、逻辑、思辨、分析等多个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
4.独特而有力的表达
思辨性阅读教学之所以会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它是推动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思辨性阅读的开展还能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效发展、创新整合,使学生在写作表达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思辨性阅读不是单纯让学生围绕一个论点罗列论据、尝试思辨,而是要提升学生自身的思维层次性,让他们学会严密而有逻辑的辩论,助力学生求真意识养成。学生在思辨性阅读开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与文本表达方式有机契合,另一方面要学会表达与反驳的方式和方法。以阅读为出发点,推动学生读写能力获得综合发展,最后让学生具备灵活而缜密的个性表达能力,为学生自身语言运用奠定良好基础。
二、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落实的基本原则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落实,不仅要让学生积极进行阅读和提炼,同时还蕴含了阅读方法技巧运用、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价值观教育、行为意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服务学生多项技能发展,可以更好地理实结合,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融洽和谐师生关系。
1.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是限制学生质疑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首要因素。为了推动学生有效阅读、积极思辨,教师要更好地尊重学生自身的主体性价值,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让他们结合文本去提炼观点,学会论据运用的有效方式,并对文本中呈现的信息及作者观点表达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自主思辨,积极建构。在语文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阅读与思辨过程,指引学生相互学习有效借鉴。
2.任务导向性原则
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价值,不是单纯让学生来自主把控阅读过程,也不是将课堂完全放手交给学生。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落实既要尊重学生自身的主体性价值,又要以教师科学的任务设计为导向,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行动执行意识,围绕需要解决的目标循序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在师生互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方法的变通及多种阅读方式的灵活应用。思辨性阅读要以事实为依据,结合不同的文本,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阅读思考工作,正确看待文本自身对学生学习发展的助力价值,以任务为导向,推动学生质疑创新学习发展,使学生综合思辨能力不断完善。
3.方法指引性原则
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思路僵化,质疑意识不强等问题。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以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引,使学生更好地投入阅读过程创新阅读发现。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提示,围绕标题、段首、结尾等为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学会有效比较、科学的分析及尝试归纳。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围绕一些观点进行有效的讨论、思辨和推理,给学生营造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引领更多学生沉浸阅读思辨过程[2]。通过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逻辑思辨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意识。
三、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落实的积极对策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推进已经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网络上也有很多优秀备课资源、名师优质课、教学导读课等可供教师教学借鉴。但是在具体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并没有哪个案例完全契合,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基础来设计问题推进学生自主阅读,围绕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有层次有深度地进行思辨与表达,同时还要以丰富的阅读活动释放学生学习潜力。
1.丰富阅读,提升学生思辨意识
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既要立足课内,更要立足课外。首先,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依托丰富的阅读资源提升学生整合归纳能力。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课内,为学生推荐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指引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有效思辨,积极提升。例如,在《短歌行》这节课学习的过程中,其中涉及了大量的用典、比喻、借代等艺术手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同步推送《诗经》《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等多篇文章,让学生同步开展阅读活动,推进学生对课内文本的有效认知,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使学生对于曹操的认知可以更加完善。对于一些丰富的历史典故可以全面了解,提升学生文化审美意识。
在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结合文本来汇总资料,提出观点,并尝试对作者的观点进行驳斥和进一步的论证。这是引领学生从单纯阅读向有效思辨积极迈进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每一篇资料,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更要说出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你对这一观点是否支持?支持的话,你能想到哪些论据?如果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反驳,你又能够提出什么观点?支持自己观点的例证有哪些?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和思辨,更好地提升学生自我观点表达的能力。例如,在《师说》这一课中,涉及了一句“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对于这一观点,你是否认同?如果认同,请说出你的论据。如果不认同,请提出你的观点,并论证。围绕具体的文本,让学生尝试分析作者论证的严谨性,并提出自己的一些个性化观点,这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实证分析能力,引领学生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一些个性认知。
2.立足课堂,推动学生阅读思考
学生逻辑能力的增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能更好地优化问题设计,为学生能力发展提供有效台阶。首先,教师要能够设计有效的问题,指引学生更好地投入阅读过程中,以问题串联整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思考更具指向性。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分析烛之武劝说秦王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材料来进行劝说,这些材料是如何说明“亡郑而不利于秦”的。通过层次性的逻辑问题引领学生对观点、论据、论证方法有效分析,可以指向学生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引领学生积极投入阅读过程。
阅读同时还要进行逻辑方法的学习借鉴。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大量逻辑推理方法,如因果例证、引证、例证、反证、归纳论证、类比推理等,这些都是作者严密逻辑推理的有效方式。在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有效认知,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借鉴,将作者的论证方法有效运用到自身表达过程中,加深学生学习理解。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为例,让学生分析这是何种论证方式。从一般到特殊,它是一种归纳性的推理,这种认证方式是否严谨。以此为契机,引领学生对文章中的其他论证方式进一步分析,并帮助学生进行借鉴性学习,推动学生自身逻辑思维不断发展。
3.丰富活动,提升阅读思辨能力
教师可以当堂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阅读思辨活动,并在阅读同时恰当地引出观点,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辩论,鼓励学生将阅读文本中学到的思辨方法进行运用。以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节课的学习为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思辨和表达,分别从文中寻找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并借鉴作者的表达方式有效思辨,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加上一些个人的创新性观点,使整个思辨过程更加激烈,推动学生自身思辨意识有效发展。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热点问题引领学生开展丰富思考,如“刷抖音是一种科学消遣方式吗”,结合学生喜爱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效思辨。课堂的开放性越强、灵活度越高,学生自身思辨能力的发展就会愈加完善。
高中语文思辨性课堂要想充满活力,不仅要推进多元阅读活动,同时更要形成丰富评价指标,以引领学生进一步完善学习过程。课堂评价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学习,可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与创新[3]。如在《六国论》学习的过程中,作为一篇经典议论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其中论证是否完善,还有哪些可以进一步扩充的地方。让学生结合历史课堂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创新性观点,同时引领学生对作者的辩论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再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一步评价。这种集说理、思辨与互动于一体的学习评价过程,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使学习思维进一步完善。
总之,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围绕文本有效思辨,积极表达,同时还要更好地指引学生学习借鉴,学会结合文本提出自己的一些个性化观点,提升学生文字运用能力,使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思辨性阅读要真正让学生融入其中,鲜活呈现,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