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寿菊栽培技术

2022-11-22李春飞

乡村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万寿菊苗床田间

李春飞

(成县陈院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成县 742500)

0 引言

万寿菊花艳叶绿,属于环保类花卉,用其打造绿化景观,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因此,万寿菊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万寿菊生长对于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选择排灌便利的沙质土种植即可,但需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以提高万寿菊的栽培质量。

1 选地与整地

万寿菊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中生长,通常需选择保肥和保水能力较强,土层厚度大于30 cm,有机质含量超过1%,土壤湿度60%~70%,pH 值在6 ~8,且排灌便利、没有内涝问题的沙壤土地块。同时,应选择地势平坦的川地或山地梯田,并要确保地块运输便利。另外,前茬作物是玉米、高粱、小麦、大豆及番茄等的地块更适合栽培万寿菊,切勿选择前茬作物是药材或者菊科花卉的地块栽培万寿菊。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选择有除草剂残留的地块。

整地阶段,需注意将前茬作物的残枝败叶、农田杂草和残留地膜逐一清除。如果种植在“一膜两年用”的地块中,需在万寿菊移栽之前,向地表喷50%多菌灵1 500 倍液或40%辛硫磷2 000 倍液或80%代森锰锌5 000 倍液或45%毒死蜱2 000 倍液,将地表或者残枝落叶上方存在的病原菌、害虫等消灭。在土壤春翻、秋翻过程中,可施加有机肥30 t/hm2,配施钾肥150 kg/hm2、磷酸二铵450 kg/hm2。注意不可大量使用氮肥,在施肥过程还可掺加土壤菌虫必杀、辛硫磷等杀虫剂,通过旋耕入土的方式,消灭地下害虫。整地时需按照整齐、平整、松散、干净等原则进行。

2 选种与种子处理

选择种子时,应保证种子净度超过98%,发芽率在95%以上。每667 m2苗床用种量为25 ~30 g。万寿菊播种之前,为预防立枯病,可选择种子质量5倍的50%多菌灵250 ~300 倍液浸泡种子15 min 左右,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再将处理后的万寿菊种子倒入温水中浸泡6 ~8 h,之后捞出晾干。播种前还需使用细沙对种子进行搅拌,细沙添加量为种子质量的 10 ~ 15 倍。

3 育苗

3.1 制作苗床

如果大田面积为1 hm2,应制作200 ~300 m2的苗床,苗床土可选择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的腐殖土,不可选择残留除草剂地块的土壤作为苗床土。之后将选好的苗床土与腐熟的有机肥充分混合并过筛。苗床土中腐殖土占比50%、有机肥料占比30%、河沙占比20%,或者腐殖土占比50%、河沙占比25%、田园土占比25%。建立大棚或采取扣膜种植技术能充分利用早春积温。扣膜前,需利用50%多菌灵进行苗床消毒,用药量为4 g/m2,还可选择70%敌克松100 倍液均匀喷洒在苗床上,喷药后快速覆盖地膜,对苗床土密封消毒,持续3 d,之后揭膜通风。此外,还可以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喷洒苗床土,对鼠害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整理好的苗床长度为4.0 m,宽度为1.5 m,基质厚度为3.0 cm 左右,将苗床整理成待播状态[1]。

3.2 科学播种

幼苗质量对于单位面积花朵收获数量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幼苗培育影响着万寿菊的产量。为保证万寿菊高产,通常使用大棚育苗方式,配合大田移栽种植模式栽培。该技术的运用能延长万寿菊生育期,确保幼苗品质。可在3 月下旬进行育苗。播种育苗时,可使用锯末与种子均匀搅拌。将苗床浇透水,用细土将苗床填平,将种子均匀撒于苗床上。播种后,在种子上方覆盖基质或者细土,覆盖厚度1 cm,在细土上方覆盖适量细沙,在苗床上方覆膜保温增湿。育苗持续40 d左右,即可培育出健壮幼苗。

3.3 苗期管理

首先,播种后随时观察苗床种子的发芽情况,幼苗拱土后及时揭膜。当幼苗高度达5 cm 时,即可将拱棚揭开,通风换气。幼苗高度在15 ~20 cm,移栽时需要“打顶”,以加速幼苗提早分枝,同时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萌发更多侧枝。在万寿菊第1 节和第2节之间的长度达5 cm 时,幼苗木质化程度能达到移栽要求,应快速移栽,注意及时浇灌,提高幼苗成活率。其次,应合理控制苗棚内温度,白天苗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5 ~30 ℃。同时,需控制昼夜温差,如果白天温度超过30 ℃,应及时通风,避免温度持续升高;夜晚棚内温度需控制在18 ℃左右。当幼苗长至4 ~5 cm时,可适当降低棚内温度,白天棚内温度保持在20 ~25 ℃为宜。此外,移栽前7 d 不能浇水,避免幼苗徒长,并增加放风量,进行炼苗,以提高幼苗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再次,幼苗出齐后需观察苗床的干旱程度,如果发现苗床缺水,则需采取浇灌措施。整个育苗阶段需浇水四五次,每次间隔7 d 左右。当万寿菊出现两三对真叶时,需要对其进行根外追肥,10 m2苗圃可用磷酸二铵肥料30 g 兑水10 kg 浇灌苗床,灌溉后还需使用清水清洗苗床。可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作为叶面肥,闭棚前对叶面喷施。通过合理施肥,能使万寿菊叶片翠绿、节间距离变短、茎秆粗壮[2]。最后,万寿菊育苗阶段的常见病害为立枯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000 倍液或10%立枯灵水悬剂300 倍液或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 900 倍液,每 7 d 用药 1 次,连续用药 2 次,防治效果良好。

此外,万寿菊育苗还可采用扦插育苗技术。可在5—6 月万寿菊生长期将健壮嫩梢剪下,保证嫩梢长度在6 ~10 cm,置于荫棚下进行扦插育苗。育苗基质选择经过消毒清洗的园土,也可选择河沙。注意扦插深度在3 cm,土壤湿润度充足。14 d 以后,扦插苗即可生根,21 d 后可出圃定植,30 d 左右开花。如果选择大量扦插育苗方式,还可选择珍珠岩基质,并使用全光照和喷雾方法进行管理,提高空气湿度。

4 移栽

万寿菊栽培要获得高产,就要保证收获株数。因此,移栽时株距应控制在35 ~40 cm,行距应控制在55 ~65 cm。万寿菊定植可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控制宽行宽度为100 cm,窄行宽度为50 cm,株距约为45 cm 左右,每667 m2保苗量在2 100 株左右。可根据土壤实际肥力情况,适当调整栽培密度。通常,土壤肥力强的,预留株距可相对较大;土壤肥力弱的,株距可相对缩小,栽培密度控制在4.0 万~5.5 万株/hm2。此外,移栽时需注意幼苗质量控制,保证开沟培土流程规范,有效预防地老虎类害虫,防止造成地块缺苗而导致万寿菊减产。

移栽前需合理确认时间,如果移栽万寿菊小苗,可选择在5 月中旬进行,保证移栽时苗高15 cm 左右、叶片4 对。移栽前1 d,需浇透苗床,保证起苗顺利。当万寿菊苗龄达到40 d 后,选择苗高15 cm、长出8对真叶的健壮幼苗,在晴朗天气的傍晚或阴雨天气进行移栽。移栽完成后,及时灌溉定植水,有利于万寿菊缓苗,促使其早生根[3]。

5 田间管理

5.1 补苗培土

万寿菊移栽后4 d 左右,种植人员应及时巡视田间情况,检查是否存在缺苗问题,如果存在,应及时补苗,保证田间苗情良好。万寿菊移栽后至花蕾出现之前,需中耕3 次。通常,万寿菊移栽成活后,需要尽快进行第1 次中耕培土,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证土壤质地疏松,加速幼苗生长。当苗高20 ~25 cm 时,需进行第2 次培土。当苗高38 cm 左右时,苗分杈封垄前进行第3 次中耕除草并高培土,以增加侧根,防止幼苗倒伏。在中耕过程,应遵循小苗深耕、大苗浅耕,远苗深耕、近苗浅耕等原则。

在开沟培土方面,待万寿菊被打顶后,会萌发大量的侧芽,分枝随之增多,植株上方整体质量也会增大。部分栽培地区风力大,可能导致万寿菊底部被折断,影响产量。因此,为保证万寿菊高产,苗高25 cm左右时需采取培土措施,通过“开大沟”的方式来“高培土”,预防植株因受到环境影响出现倒伏问题。同时,需注意开沟时间不可过晚,以免植株被风折断。另外,培土阶段注意“折枝”和“挂苗”问题发生,可田间浇灌1 次,中耕松土1 次,预防出现折断和倒伏等问题。

5.2 肥水管理

万寿菊整个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为确保万寿菊健康生长,提高经济效益,需做好追肥和灌溉工作。由于万寿菊属于喜水类植物,因此移栽后需要及时浇灌“返苗水”,共计灌溉2 次,配合中耕培土,加速幼苗快速扎根和生长。万寿菊开花前14 d,需每天灌水1 次,使田间土壤始终处于见干见湿的状态。在万寿菊孕蕾期,可以灌溉发棵水1 次,之后间隔10 d 左右浇灌1 次即可。在万寿菊盛花期,为了提高单花鲜质量,可按照土壤墒情,7 d 左右灌溉1 次。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前期浇水次数过多、后期浇水次数不足。如果移栽后连续浇水,土壤湿度大,可能导致地块出现板结问题,影响万寿菊幼苗生长;后期灌溉时间间隔的合理控制,可保证植株能及时得到水分,预防万寿菊出现早衰而导致成花数量少、单花质量和总产量降低。因此,栽培过程中做到适时适量灌溉,才能促进万寿菊健康生长。

在田间施肥方面,万寿菊移栽成活后,应叶面追肥一两次,追肥和防治地老虎结合进行,保证万寿菊幼苗能获得充足的养分。同时,为了植株在生长中期和后期能保持稳定的生长状态,增加单株的开花数量,可在万寿菊现蕾期667 m2人工追施复合肥150 ~200 kg。万寿菊开花后,每次采收鲜花后均应浇灌1 次,同时每667 m2追施磷酸二铵10 kg、复合肥10 kg,保证植株健康生长,提升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促使其尽早开花成熟,增加采花次数,以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在万寿菊开花期,每开1 次花,向田间喷洒尿素、磷酸二铵混合肥料1 次,为其开花提供养分,保证单花质量不降低,实现万寿菊高产。

5.3 病虫害防治

万寿菊常见的病害有枯萎病、根枯病等,可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40%多硫悬浮剂1 000 倍液,对植株进行灌根处理。还需根据田间病害的发生情况,合理控制病害防治频率,通常将药物防治次数控制在3 次左右。

万寿菊常见虫害种类较多,如蛴螬、蝼蛄、红蜘蛛等。针对蛴螬、蝼蛄等虫害,可选择50%辛硫磷乳油800 ~1 000 倍液进行防治,间隔7 d 用药1 次,持续用药2 次。对于红蜘蛛,可选择20%哒螨灵粉剂3 000 ~4 000 倍液、20%螨克乳油1 000 ~1 5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间隔7 d 用药1 次,持续用药2 次。干旱环境对防治红蜘蛛较为不利。因此,如果万寿菊栽培阶段出现此类虫害,应先进行灌水,再利用药剂防治,不可全面喷药,避免对红蜘蛛天敌造成影响[4]。此外,万寿菊在苗期和孕蕾期易受到地老虎类害虫的危害,可在5 月中旬利用聚酯类农药防治地老虎,如速灭杀丁450 g/hm2,效果良好。还可在5 月下旬选择敌百虫与油渣拌匀配制毒饵,傍晚将其施撒在植株根部,防治地老虎。

5.4 及时采收

当万寿菊的花瓣全部伸展开且花朵色泽鲜艳时即可采摘。通常,万寿菊采摘期在7 月中旬至9 月下旬,每10 d 采摘1 次。若为万寿菊盛花期,可3 ~5 d 采摘1 次。整个生育期共计采摘15 茬左右。如果单花质量在6 ~7 g,代表产量较高。如果万寿菊植株上方开花时间相对较长,则花体易出现老化和失水等现象,导致单花质量降低,同时其会抢夺下一茬花养分,抑制植株后期生长。因此,在采摘过程中,可以观察花瓣特点,待花瓣、花心等还未完全开放时进行采摘。注意不能在雨天或者雾天进行采摘,避免因植株受损、环境湿度过大诱发病虫害问题[5]。此外,采摘后应将万寿菊及时运送至销售点,不能在田间暴晒或在农民家过夜。

6 结语

万寿菊栽种前需做好地块整理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化栽培技术指标及时向大田移栽,移栽后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注意病虫害防治,合理确认采收时间,确保万寿菊的栽培品质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万寿菊苗床田间
陕西黄龙:春来好时节 田间农事忙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一份从田间地头到人民大会堂的报告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咏万寿菊庆七十华诞
金色梦幻之花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
种上“发财花” 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