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区水利建设及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优化建议

2022-11-22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区农田水利节水

苏 剑

(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由于我国目前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农业水利建设进程,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开发效率较低,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关要求,必须加强对水利建设管理问题的重视。我国水利建设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是设施老化、水利建设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虽然采取了不少针对水利建设管理问题的措施,但是仍旧无法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必须提高农区水利建设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1]。

1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应正确看待工程的积极效应。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资源,水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当前社会迅速发展,用水量持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损耗不断加重,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农业生产灌溉中,水资源浪费情况较多,需要增强节水意识,合理运用节水灌溉技术,提升农业灌溉中的水资源利用率,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传统的农田灌溉主要是井、坝和渠自流灌溉方式为主,尽管可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但是水资源浪费明显,背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尤其是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农业种植区域缺水严重,必须通过充分灌溉来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以期创造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

2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内容

2.1 农田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主要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为目标。通过水利工程来调节农业生产情况,可以有效增强灾害防控能力,在为农作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有效的灌溉排水,调节区域水情,便于改善农田水分情况,进而实现农业稳产。

2.2 灌溉作业

灌溉是通过配套的水利设施,将水资源输送到田地,为土壤补充水分,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提升农业生产水平。通常情况下,灌溉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耕作性能,稀释土壤中的盐分。从灌溉水源来看,包含地表水灌溉、地下水灌溉以及调蓄水灌溉等;灌溉技术方面,包括地滴灌、喷灌、微灌等方式。为了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应多方考量土壤水分和作物需求,构建完善的灌溉机制,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3 我国灌区水利建设及管理常见的问题

结合目前我国灌区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来看,尽管工作成效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工程效应的积极发挥。

3.1 水环境破坏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了步伐,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区的水资源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农村的生活污水量,而且农村企业的工业废水也在不断增多,农业生产对农药化肥的进一步使用也加重了农区水环境破坏的情况,导致农区水质降低,很多河流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了富营养化的情况,农区的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3.2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农区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完善的农区水利建设制度可以有效保证农区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有助于规范农区水利建设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根据调查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区水利建设管理制度都不健全,而且一些地区水利机制保障和人员配备不健全,大部分乡(镇)把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交给个人,管理机构没有完整的编制,缺乏专业的水利建设管理人员,大部分水利管理人员基本是由当地的村主任担任,无法进行有效的农区水利建设管理工作。我国的水利机构运作比较复杂,大多数地区的水利设施比较分散,更缺乏完善的维修和维护机制,相关的防汛责任很难落实到个人[2]。与此同时,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缺乏合理的规划,后期工程建设管理难度较大。为了灌溉技术起到应有的效果,应该根据工程特性合理规划,以此来提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使用效能。但实际上,一些工程是依据设计经验进行规划,未能真正调查区域实际情况,工程建设效果不佳,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田水利灌溉效果,加之灌溉系统缺乏维修,极大地降低了工程经济效益。

3.3 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技术被应用到了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中,但是,我国大部分农区水利建设管理理念落后,仍旧采用传统的农区水利管理方式,无法有效提高农区水利建设管理的质量。为了有效加强农区水利建设管理水平,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积极学习先进的水利管理理念,运用先进的水利建设管理技术。在水利管理方面,还存在权责不清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农区水利建设的发展。

3.4 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

我国的农区水利建设管理缺乏具体的执法手段,无法有效制止在农区水利建设管理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主要的执法手段是以口头教育为主,而且执法人员较少,执法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导致一些违规、违法行为屡教不改,阻碍农区水利建设管理的发展[3]。

3.5 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农区水利建设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但是政府对水利工程的资金支持较少,导致农区水利建设资金不足,资金缺口大。农区水利建设由于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多、见效收益慢、自然风险较大等原因,导致社会层面对水利建设缺乏投资动力。

3.6 缺乏高效的节水灌溉模式

现阶段我国农区灌溉主要是采用硬渠道的防渗漏技术,大部分农区没有采取高效节水灌溉的模式,导致水资源浪费,缺少足够的节水措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慢,应用地区较少,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而且农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3.7 缺乏水利建设人才

由于相关部门对农区水利建设人才的培养工作不重视,导致农区水利建设专业人才匮乏。在农区水利建设中,技术人员水平较低,无法有效保证农区水利建设的质量。农区水利建设主要服务地区是农村,施工人员主要是来自于农村,文化知识有限,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较低,容易导致农区水利建设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因此,要加强施工人员在水利建设中的施工规范,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保证农区水利建设的质量。

4 灌区水利建设及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灌区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多角度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水资源合理化配置与利用。

4.1 完善农区水利建设的制度

我国相关部门要针对农区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的问题,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区水利建设管理作出明确的要求,避免农区水利建设管理出现违规行为。面对新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水利灌溉管理机制,为农业灌溉提供坚实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实现水资源合理化配置与利用,循序渐进,在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农田水利灌溉需求,形成合理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

4.2 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保证资金在农区水利建设中的合理运用,要结合农区水利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禁止挪用建设资金,建立完善的水利建设工程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分部分级使用资金,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明确划分。水利工程的资金要由当地的水利管理部门负责,切实保证资金在水利工程中的合理运用[4]。

4.3 建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

建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提高对喷灌、滴灌、渠道防冻防渗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促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建设,推动现代化节水农区灌溉体系的发展,保证农区的灌溉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入市场调查,了解农业生产需求,整合资源,制定合理的水利灌溉计划,在增强农户节水意识同时,助力农业灌溉工作有序展开。通过灌溉技术的合理应用,在满足农田灌溉需求的同时,实现水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减少农民用水成本,促进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4.4 建立长期管理机制

推动建立长期水利建设管理机制,明确水利工程建设的责任,落实水利建设主体的管理责任,推动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的落实。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多样,在推广应用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时,应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充分考察土地情况,因地制宜使用灌溉技术。在推广灌溉技术时,要深入分析当地的地貌类型,了解区域水资源储量情况,水资源较为充足的地区不需要从外界引水;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要合理调度其他区域的水源,合理运用节水灌溉技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无论是水资源是否丰富,都要对农业用水进行全方位监测,探明区域水储量,保证农业生产用水需求。部分区域超出了预估用水量,则要深入调查分析,纠正不当用水情况,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4.5 改善水环境

为了更好地开展水利建设管理工作,要不断改善水环境,提高对水环境的保护力度,对水环境严重破坏的地区进行治理,保证水利建设可持续利用。规范农村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政府要加强对农区水环境的监管力度,相关部门要做好农区废水的净化管理工作,对农村企业排放废水达不到相关要求的企业责令其整改,要求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做好废水净化治理工作,否则便不允许生产;对农区的养殖业也要加强规范,保证农区养殖业在不影响农区水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养殖效益,大量减少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保证农区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5]。

5 结语

我国水利建设存在着较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我国农业发展,更有利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际的改善措施,严格督促相关部门进行落实和监督,做好农区水利建设的长期维护工作,保证水利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猜你喜欢

农区农田水利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西藏农区奶牛异食癖的诊治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节水妙想
西藏农区奶牛乳房炎的抽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