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经验综述
2022-11-22谢丰
谢 丰
(甘肃省庄浪县水土保持站,甘肃 庄浪 744699)
庄浪县位于甘肃中东部,六盘山西麓,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人多地少,干旱多灾,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严酷。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条件,庄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1964年开始带领全县人民经过34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于1998年建成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磨砺出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全面改善生态流域治理的成功路子。实现梯田化后,庄浪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按照水土保持工作不变、力度不减的基本要求,适时提出了“三个转变”的水保工作新思路,积极推进工作目标由基本解决温饱向稳步脱贫奔小康转变,工作重点由梯田建设向全方位梯田综合开发转变,工作重心由主要追求粮食增产向突出解决农民增收转变。截至目前,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1.6 km2(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 127.7 km2),其中梯田6.43万 hm2,水保林1.36万hm2,种草0.68万 hm2,封育治理 0.55万 hm2,建成治沟淤地坝64 座,建成梯田产业道路8 400 km,治理程度达到79%。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山地梯田化,梯田产业化,沟道坝系化,流域生态化”的思路,确立了“建设梯田产业强县、打造文化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积极探索梯田深层次开发和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途径,着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梯田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山顶乔灌戴帽、山弯梯田缠腰、埂坎牧草锁边、沟台果树围裙、沟底坝库穿靴”的治理模式。
1 强基固本,全力推进“三个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淤地坝建设。坚持以支流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骨干坝为重点,大、中、小型淤地坝结合,蓄水、拦泥、生产、防洪兼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排淤结合、效益稳定的沟道坝系。从1991年开建堡子沟1号骨干坝以来,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先后在堡子沟、庙龙沟、榆林沟等10条重点小流域内的南湖等9个乡(镇)建成淤地坝64 座,坝控面积 168 km2,总库容 2 038万 m3,形成了庙龙沟、堡子沟、双堡子沟、榆林沟和乐正川坝系群,通过逐个小流域进行坝系建设,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最终实现改善生态、发展经济、减少入黄泥沙的目标,为推行淤地坝“四变”改革奠定了基础。二是扎实推进小流域治理建设。按照“生态立县”的思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庄浪县坚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由点到面、层层推进、滚动发展,并与县域经济发展、水源地保护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治理效果,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加剧的态势,为建设生态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坚持“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相继实施了堡子沟等小流域综合治理24条901.6 km2,进一步增强了公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基本建成了“以坝库绿化、封禁治理、水资源高效利用、梯田综合开发为一体”的生态清洁型示范流域模式,构筑出“乔權草结合、沟坡梁兼治、山水路并重”的新格局,为打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提供了遵循。三是强势推进梯田产业开发建设。近年来,依托梯田资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形成了“梯田+科技+节水+产业”的模式,促使农业总产值不断提高。组织实施了“南坪万亩梯田旱作农业示范区”和“万泉高邵坪梯田+果树+水窖高效农业开发示范区”等一批梯田旱作农业示范区,形成了以马铃薯、果品、草畜、劳务为主的4 大主导产业,建成产业基地5万hm2,基本形成了“调、蓄、用”相结合的水沙调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和梯田抗旱增产能力。
2多措并举,着力实现“三个提升”
一是科学规划,强化管理,着力提升工程质量。坚持“宜田则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规划原则,严把工程规划设计、审批(备案)、建设施工、分段验收、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等过程质量关口,逐步理顺了施工与监督的关系,解决了开工报告、阶段验收、申请报账等关键环节的具体问题,基本做到了规划、施工、监测“三统一”的规范化要求,有力地提高了工程技术含量,确保了工程质量,逐步使项目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联村连片,整流域推进,着力提升治理效果。多年来,始终坚持走整山整流域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路子,先后完成了堡子沟、庙龙沟、榆林沟、黑龙沟、双合沟等24条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实现了“土不下山,泥不出沟,就地拦蓄”的目标。三是产业跟进,种养结合,着力提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为充分发挥梯田优势,深挖资源潜力,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坚持走“产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全县种植马铃薯3.47万hm2,全膜玉米0.4万hm2,创建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hm2,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2万头,种植饲草0.33万hm2,扶持贫困户种植中药材0.07万多hm2,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3 科学发展,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在工作指导上,实现了由梯田建设向梯田综合开发利用的转变。在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的同时,创新发展,全力打造梯田人文生态旅游景观带,把梯田观光游逐步融入“天平风情旅游线”,着力打造独具梯田韵律的旅游新品牌。初步建成以赵墩沟梯田生态景区为主的梯田10 大景观旅游景点,实现了梯田资源向综合开发利用的转变。二是在工作方式上,实现由梯田建设向流域综合治理的转变。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沟、坡、梁、峁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科学配置,注重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三是在工作重心上,实现了由单一的治理措施向淤地坝建设、生态修复和沟道治理的转变。按照“主、支、毛沟同步治理,大、中、小工程合理搭配”的原则,完成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19 座,消除了工程安全隐患,提高了防洪标准,初步摸索出了“片带网+乔灌草+封育造+调蓄用+池沼渔+农林牧相结合”的生态建设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靠实责任,不断强化“三个监管”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强化水土保持执法监管。以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三权”和“三同时”制度为手段,狠抓“水保法规宣传、遥感平台监管、水保方案审批、项目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检查、验收监督管理”等项目监管关键环节,完成水保方案批复105 项,开展执法检查125次,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705.41万元,不断规范提升生产建设项目建管水平,有效巩固水保治理成果。二是全面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强化淤地坝安全度汛监管。积极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突出重点,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细化关键环节,以淤地坝安全度汛为重点,不断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全面靠实全县淤地坝防汛度汛责任,切实提高淤地坝运行管理水平。制订了淤地坝度汛方案和防汛应急预案47 份,落实了三级防汛人员254人,调整更新了73名“三个责任人”名单,购置了防汛物资,增强了应急处置能力。三是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强化水保重点项目“图斑精细化”监管。坚持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16 字治水方针引领和指导日常工作,充分认识治水主要矛盾发生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目标,以问责为抓手,认真做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将工作重心转到“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上来。累计核查疑似图斑128个,下达责令改正决定书22 份,全部整改完成。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全面纳入“图斑精细化”管理体系,借助无人机和移动终端等工具,核查工程实施情况,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
今后应抢抓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结合水土保持“十四五”专项规划,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加强项目监管,推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生态修复、梯田产业道路建设、监测和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梯田产业强县、打造文化旅游名县”、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优质水土资源保障。重点要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流域治理项目。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规划在南湖镇、卧龙镇、岳堡镇、杨河乡、柳梁镇、阳川镇葫芦河流域治理面积107 km2。万泉镇、大庄镇、水洛镇、南坪镇、盘安镇、朱店镇、韩店镇、郑河乡、良邑镇、永宁镇、通化镇水洛河流域治理面积87 km2,规划总投资2.6亿元。二是新建淤地坝工程。在岳堡、赵墩、卧龙、杨河等乡(镇)规划新建淤地坝11 座,“十四五”期间已下达批复新建张家沟、陈家新庄、蒋寺沟、槐树沟、魏家山、仇家沟、魏家咀、杨家沟、谢家庙湾、薛家沟、张家小庄等11 座淤地坝,总投资6 191万元。三是打造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求,以小流域为单元,跟进乡村振兴重点区、农业产业集中区、美丽乡村先进区、流域治理潜力区等进行建设布局,以水上公园、郑河上寨、通化陈堡、韩店石桥等为重点,规划概算总投资1亿元,其中新修梯田116 hm2,经果林 112 hm2,水保林 159 hm2,绿化工程62 hm2,封禁治理 257 hm2,护岸工程 32 处,谷坊 133座,排洪渠4 km,排水边沟9 km,游步道2 km,铺设涵管 80 处,名优树种 1 600 株,花卉 80 hm2,拱形桥8 座。四是庄浪县坡耕地项目。在韩店、通化、郑河、永宁、韩店、通化等15个乡(镇)实施坡改梯工程1 666.67 hm2,总投资5 000万元。五是打造榆林沟科技示范园。园区建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坝系工程开发利用示范区、梯田综合开发示范区、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宣传区和水土保持产业经济示范区5个功能区,展示水保措施成果、演示水土流失灾害等,打造水保科普体验馆。项目总投资3 520万元。六是庄浪县智慧水保项目。建成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中心1 处,监(管)测控制室1 处,购买无人机2 架,精密测量仪器3 套,覆盖县域的全天候监测设施1 套,高精度摄像机、照相机各2 套,采用区域遥感监管移动端等先进技术,对国家重点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等重点治理项目和水土保持开发建设项目进行系统的管理、查询、应用,总投资4 0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