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亭

2022-11-22

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观赏性兰亭实用性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讲:“亭,停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一直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

春秋战国时期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地的小堡垒,称为亭障、亭燧,为“伺候望敌之所”。后来秦汉中央集权政府把它扩大到各地,成了维持地方治安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也是职司的所在地。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纵情山水、投身自然成为时尚,亭的性质也逐渐跟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供人游览和观赏的亭。

隋唐以后,亭便成了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

到了宋代,亭的建造更为普遍,功能和用途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工造园,园中置亭颇多,并运用“对景”“借景”等手法,把亭和人工山池相结合。由此可见,此间筑亭,已经不再是晋唐那样纯粹的因借自然山水形胜,而是把人的主观意念,把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纳入建亭的构思之中,开始寻求寓情于物的人工景观了。

亭发展到明清时期,造型、性质和使用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前大为发展,不仅在形式上极尽变化,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即便是同一平面形式,由于建筑意匠和处理手法的不同,也会从艺术形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风貌。在重视亭的造型的同时,古人对建亭的位置选择,以及周围环境的配置也都十分讲究,非常注意亭与其他建筑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风景区和园林中,亭的意境的创造,已成为刻意追求的目标。

→ 意象点金 ←

亭是体现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代表形式。它造型丰富,玲珑多姿,富有诗情画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蕴的一个缩影。亭的发展,经历了由实用性到观赏性的转变。亭的观赏性能的一个重要例证是著名的会稽山阴兰亭。它最初是一座带有邮驿性质的路亭,为了能够更好地观赏四周的湖光山色,它曾被太守移到了湖滨,后又被起筑在山巅,以便极高尽眺。这样兰亭由实用性的亭转向了观赏性的亭。

之后,人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寓情于物,移情入境,把主观的情感融汇在客观的筑亭造景之中。在建筑的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亭榭的发展都经历了成熟鼎盛阶段。

猜你喜欢

观赏性兰亭实用性
向明月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2019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创同档期新高,《流浪地球》观赏性居历史调查影片第一位
凤凰精选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兰亭烧烤记
“天价片酬”与“明星烂片”缘何相伴而生
Bondage and Feminist Consciousness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怀念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