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浙江省温州市高考适应性测试作文解析

2022-11-22浙江省泰顺中学蔡灵智

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卷尺书生层面

浙江省泰顺中学 蔡灵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宋代邵博在《闻见后录》中说:“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后多借书生之见来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然而若书生不见,或书生无见,也未必是时代之福。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名师解题】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关。只有正确解读作文材料,才能做到准确审题,而不至于偏题或离题。

这则材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语段。“然而”之前陈述的是人们对“书生之见”的负面判定。对这种看法,我们需要理性辨析。“书生之见”不可用,因为读书人发表“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这类书生恐怕只会死读书,或读死书,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其迂腐陈旧的见解注定是不可用的。但并非所有的“书生之见”都是如此。从古至今,有不少书生饱读诗书,洞察世事,卓有见识,他们发表的见解常常是时代所需的预见、远见。这是对“书生之见”的正面认知。所以,“然而”之后就讲到“若书生不见,或书生无见,也未必是时代之福”。什么是“书生不见”呢?就是书生逃避责任,躲进书斋,有“见”也不发。什么是“书生无见”呢?就是书生的棱角被磨平了,锋芒被掩盖了,沦为平庸之辈,或因某种原因直接“躺平”,不再有自己的见解。若要深究“书生不见”或“书生无见”背后的原因,除了书生自身的因素,一定还跟时代、社会相关联。“也未必是时代之福”,即不一定是时代之福,含有不确定的意味。如果“书生不见”或“书生无见”,可能是时代之祸,可能是时代的损失,也可能福祸兼有。

基于以上解读,我们可以明确“书生之见”是这道作文题的核心概念,写作时必须围绕这一关键词。“书生”,就是读书人或写书人。如果学生的作文论述的人物对象不是“书生”,即为离题。如果没有围绕“书生”与“见”的关系来写,就有偏题之嫌。这也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必须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写作。

这道作文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书生的责任和使命,思考“书生之见”的意义和价值,思考“书生之见”与时代的关系。写作时要分析“书生之见”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原因,更要思考书生面对他人的评判时,如何认知自己的“见”,如何发表自己的“见”。也可以联系当下时代,当如何对待“书生之见”。立意的角度可以有多个方面,如从社会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科技发展层面、群体特征层面等思考分析“书生之见”的意义和价值,对“书生不见”或“书生无见”进行有理有据的剖析和批判。

另外,因文体不限,学生既可以写记叙类的作文,也可以写论述类的作文。如果写记叙类的作文,要求言之有物,感情真挚,细节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写论述类的作文,则要求对核心概念“书生之见”的认识有辩证的思考和深刻的理解,论述思路要清晰,要层层深入,体现逻辑严密的特点。

佳作示范

摒弃狂狷,勇抒己见

◎浙江省泰顺中学 林伊若

宋代邵博于《闻见后录》中有言:“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哉!”看似否定了“书生之见”的意义,实则只是对那些不切实际、天马行空的“痴念”的批评,并不是全盘抹杀其存在意义。而要如何做到在高度发达的现实社会中合理看待和利用“书生之见”呢?我认为,应当摒弃狂狷,勇抒己见。

“狂”“狷”均来自圣人孔子。前者“狂”指志存高远而不切实际。“狂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眼中只有所谓的“阳春白雪”,恶意揣测和攻击社会上的一切不符合他心中“绝对理想”的现象,只为构建自己心目中的“乌托邦”。明明心怀清风与明月,却固执地不肯让自己的双脚落地,深嗅泥土的吐息;抑或是无法忍受现实的污浊,消极避世,却又在网络上发表自己“高人一等”的见解,以“书生”之名,行“伐异”之实。倘若“狂者”走向极端,必然跌入虚无主义的泥潭,沦为地底的蛆虫。所以,我们应以高远的志向为明灯,脚踏坚实的土地,将“书生之见”化为实际的行动。

后者“狷”指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如若我们人人都不发表“书生之见”,那社会就失去了一把划定是非的卷尺,失去了一台称量价值的杆秤,人性的封闭与沉默将会引起更加汹涌的波涛。尽管浮于上空的云不能直接触碰地面,但它也给地上的人们带来一片阴凉。就如十九世纪的各个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以及英国的欧文,他们提出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无疑是不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但这些超前的幻想中却孕育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不必孤介自守,而应当勇敢地发出时代的声音,努力在历史的回音墙上叩出声响。

在如今这个道德真空的时代,“迈达斯的祸害”到处弥漫,金钱至上,物欲横流,所有人都尽量缩小自己的身躯,向利益的金字塔涌去。我们不能做置身事外的看客,在网上无畏地宣泄不切实际的声音;亦不应当懦弱地沉默,助长社会的不良风气。我们应该发“书生之见”,做“社会之眼”,洞察本质,观其所由,仰望月亮,也不忘拾起脚边的六便士,以“书生之见”画现在,以“书生之见”摹未来。同时,须时刻警惕“狂”“狷”的偏离,敢于抒发有利于社会与人民的见解。

脚踏实地,则万物自鉴;心存高远,则德慧自成。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就体现了思辨的特点,“看似否定……实则只是……”,进而结合现实,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行文构思最为巧妙的是围绕“书生之见”,并结合孔子关于“狂狷”的认知——“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展开辩证的分析论述。“狂者”志存高远而不切实际,“狷者”孤介自守而不肯发声,各有缺陷,均有偏离,需要警惕。可见作者论述“书生之见”时,处处联系时代。

文章语言也十分精彩,准确、简洁、形象,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如若我们人人都不发表‘书生之见’,那社会就失去了一把划定是非的卷尺,失去了一台称量价值的杆秤。”这一句中“卷尺”和“杆秤”就是社会准则的生动表述。又如“所有人都尽量缩小自己的身躯,向利益的金字塔涌去”,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特点。

总之,这篇文章切合题意,文体明确,立意深刻,没有材料的堆砌,却闪烁着思辨的光芒。

猜你喜欢

卷尺书生层面
为大树量身商
钢卷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报告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因为一首诗,记住一个人 你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却又“为谁风露立中宵”
带铅笔芯的卷尺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为什么总是书生遇女妖?
人皮
人皮
带显示器的卷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