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部痤疮瘢痕的光电治疗进展

2022-11-22关琳琳刘宏伟

中国医疗美容 2022年5期
关键词:胶原激光治疗萎缩性

关琳琳,王 珏,刘宏伟

(1.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510630;2.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美容科,北京,102208)

局部皮肤炎症所致的痤疮,在消退过程中,胶原合成不足导致萎缩性瘢痕,胶原合成过度导致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萎缩性瘢痕最常见,按形态可分为冰锥型(Ⅰce pick scar )、箱车型(Boxcar scar )、滚动型(Rolling scar )。增生性瘢痕指界限不超过组织原损伤范围,后可逐渐变扁平,充血、瘙痒等症状可消退;瘢痕疙瘩则超过原范围,且持续生长,不能自行变平、症状消退。

近年,科技迅猛发展,激光、射频、强脉冲光等光电技术作为治疗痤疮瘢痕的非侵入性方法,成为关注热点。本文就目前痤疮瘢痕的光电治疗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1 萎缩性痤疮瘢痕

1.1 激光治疗

依据光热效能,激光可分为剥脱型激光(Ablative Laser )和非剥脱型激光(Non-Ablative Laser )。

激光治疗主要依据“特异性光热解原理”和“局灶性光热解原理”两个工作原理,由此根据激光的热效能和水对光吸收能力的强弱,又可分为:①非剥脱性点阵激光(Non-Ablative Fractional Laser,NAF),如1550 nm Er-doped 点阵激光(EDL)、1440nm Nd:YAG,Er:glass 1540nm、1550nm、1565nm和1927nm 非剥脱性激光等;②剥脱性点阵激光(Ablative Fractional Laser,AFR),如10600nm CO2点阵激光、2940nm Er:YAG 点阵激光等;③剥脱性非点阵激光(Ablative Non-Fractional Laser,ANFR),如2790nm Er:YGSS 激光等;④非剥脱性非点阵激光(Non-Ablative Non-Fractional Laser,NANFR),如Q开关Nd:YAG 激光1320nm、1064 nm、脉冲染料585nm、595nm、755nm 皮秒脉冲激光等。

1.1.1 剥脱型点阵激光

常用的剥脱型点阵激光包括:10600nm CO2点阵激光、2940nm Er:YAG 点阵激光。

浅表的普通瘢痕和萎缩性瘢痕,采用CO2点阵激光疗效较好,一项[1]对107名亚洲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结论表明,此类激光对滚动型瘢痕的临床疗效与其他类型瘢痕相比较差,因而有研究者[2]建议在点阵激光治疗前,先行激光皮下分离术,尤其对滚动型瘢痕疗效更好。单独CO2点阵激光也对大部分的增生性瘢痕和(或)瘢痕疙瘩有效。

2940 nm Er:YAG 点阵激光的波长约为CO2点阵激光的1/3,作用深度亦不及,但水对前者的吸收却达后者的10倍以上,有研究[3]证实,就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而言,Er:YAG 激光优于CO2激光,且炎症后色素沉着(Post-Ⅰ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PⅠH)及疼痛的发生率更低。研究[4]显示相比比冰锥型和重度厢车型,Er:YAG 激光对滚动型和轻度厢车型的疗效更为理想。研究[5,22]发现,短脉冲Er 激光对真皮的热刺激有限,且无止血功能,长脉冲以及不同模式联合治疗,如短长脉冲双重模式、Er:YAGO2激光等,可传导更多热量,提高热刺激,并有较好止血作用,对痤疮瘢痕的治疗效果更佳。

1.1.2 非剥脱型点阵激光

非剥脱型点阵激光是利用激光的中波长段(1550nm、1440nm 和1927nm )的热效应刺激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增生,以修复皮肤,对痤疮遗留瘢痕有不同程度改善。

研究[9,10]发现,Ⅱ-Ⅳ型皮肤(Fitzpatrick 皮肤分型)的亚洲患者经过Er:glass 激光治疗后,2/3的萎缩性瘢痕改善了50%,未出现持续的不良事件,且Er:glass 激光对厢车型瘢痕的改善效果优于滚动型与冰锥型。有文献[6]证据表明,1550 nm Er-doped 点阵激光在4-5个疗程后,可改善痤疮瘢痕外观高达50%。这一激光较剥脱性激光对治疗深色肤色(Ⅳ-V型)更为安全,但仍需依据皮肤类型谨慎选择。

剥脱性与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对治疗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总疗程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13]。但有学者[8]证实,严重的痤疮瘢痕采用非剥脱型点阵激光治疗,治疗次数多但疗效并不理想。因此,明显的痤疮瘢痕仍建议首选剥脱性激光治疗,再可联合点阵激光治疗,以促进真皮的胶原再生,缩短愈合时间,增加疗效。

1.1.3 剥脱性非点阵激光

以2790 nm Er:YSGG 激光为例,水对其吸收性介于Er激光和CO2激光之间,可达到微剥脱的效果,且术后较2940nm Er:YAG 点阵激光出血少,胶原增生却更明显,可即刻收缩皮肤,保持较长期的皮肤紧致,此外,PⅠH、瘢痕等副作用较CO2点阵激光少。

针对深肤色人群的萎缩性痤疮瘢痕,YSGG激光安全有效。Kim等[14]对20名亚洲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采用2次2790nm YSGG 激光治疗,3个月后约70%患者的皮肤改善率为50%~89%,仅30%患者出现了轻微红斑,但均在5天内完全消褪。一项日本研究中[7]对5名面部痤疮瘢痕患者进行了1次Er:YSGG 激光治疗,治疗区域的皮肤水分、皮脂分泌可分别在术后第1周、第4周回到基线水平,术后第3日皮肤弹性仍处于基线水平,而在研究结束时增加了至少30%,所有患者都感觉治疗区域的皮肤紧致。

1.1.4 非剥脱性非点阵激光

1064nm Q 开关Nd:YAG 激光以血红蛋白、黑色素为作用靶点,同时对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形成起抑制作用,并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从而明显改善瘢痕的颜色及质地。有研究[11]对痤疮萎缩性瘢痕患者分别采用1次/月1320nm Nd:YAG 激光和微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完成3次治疗,6个月后,Nd:YAG 激光组瘢痕评分下降值低于微针治疗组(7.65分<7.95分),其中冰锥型(1分)<滚动型(3.72分)<箱车型(4.095分)。

Nouri 等[15,16]分别研究了不同波长(585nm、595nm )、不同脉宽(0.5ms、1.0ms )的脉冲染料激光(PDL ),发现总体疗效大致相同,但低脉宽组对瘢痕大小和柔软度的改善效果,优于高脉宽组。钟珊等[17]研究证实两种脉宽(0.45ms、1.5ms )的595nm PDL 的疗效相当,温哥华瘢痕量表中血管分布和柔软度两项,评分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755nm 皮秒激光的高能量脉冲间隔均匀,能量分配使每一发激光表面积更大、密度更精准,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常用于修复萎缩性痤疮瘢痕。755nm绿宝石皮秒激光针对肤色较深患者的痤疮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更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仅仅是红斑和PⅠH,且均可自行消退[18],但这一观点仍需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数据来进一步验证。

1.2 射频(Radio Frequency,RF )

射频(RF )利用高频率(300KHz~30GHz )电磁波的热能,接触皮肤,加热真皮,导致胶原蛋白收缩,激活成纤维细胞,增加胶原合成,填补凹陷区域。Simmons[22]发现RF治疗3-4个疗程后,痤疮瘢痕改善25%-75%,最常见的副作用为短暂的红斑样改变、水肿,以及烧灼感和疼痛。然而PⅠH在独立RF治疗中并不常见。RF 依据电极配置,分为单极、双极以及点阵。单极穿透度深,疼痛明显;双极的穿透度局限,为两电极间距的一半,穿透深度可控,疼痛较轻。

1.2.1 点阵射频(Fractional Radio Frequency,FRF)

点阵射频(FRF )可降低治疗不适感,作用原理类似激光的点阵模式。针对亚洲患者,有研究者[19]采用FRF 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瘢痕评分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增加,PⅠH 的发生风险低,仅有疼痛、红斑和皮肤干燥等短暂性的副作用。对轻度痤疮瘢痕采用双极FRF 比中重度的疗效更佳[20],治疗后真皮毛囊和血管周围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真皮中弹性蛋白增加,胶原沉积。有研究[21]比较FRF与CO2点阵激光的疗效,两组的平均视觉模拟评分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5),且副作用相似,但CO2点阵激光组副作用持续时间更长。与剥脱性激光相比,FRF的PⅠH和焦痂发生风险低,可用于治疗所有皮肤类型的瘢痕,或可成为萎缩性痤疮瘢痕替代疗法,临床应用上值得探讨。

1.2.2 微等离子体射频(Microplasma Radio Frequency )

微等离子体射频不依赖皮肤靶色基,而是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的高能量等离子体,精确可控地将热能传至乳头状真皮,促进胶原蛋白重塑,是一种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新手段。有研究[23,24]发现对面部痤疮瘢痕采用微等离子体治疗后,红斑的平均持续时间远远低于以往文献报道的点阵CO2激光治疗后的红斑持续时间,且微等离子体的临床疗效优于Er点阵激光,并发症较少。

1.2.3 微针射频(Microneedle radiofrequency,MRF )

微针射频(MRF )是利用多根阵列排列的微针在预先设定的组织深度提供射频能量,传递至皮下一定深度,诱导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生成和透明质酸沉积,从而促进真皮重塑。

有临床试验[25]证实对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MRF和微等离子体射频均能达到较好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微等离子体射频不仅对瘢痕本身尤其是滚动型瘢痕改善显著,还可改善皮肤光滑度,适合于皮肤粗糙、毛孔粗大的病例;MRF 不良反应相对更少,治疗时疼痛更轻微,舒适度更好,术后红斑时间更短,恢复期更快。

1.3 光电协同技术(Electro-Optical Synergy,ELOS)

光电协同技术,又称E光技术(ELOS),结合了射频和脉冲强光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二者优势互补,皮肤靶组织选择性吸收光热,与周围组织形成温度阻抗差,射频在低阻抗的靶组织精准作用,获得更好疗效,同时降低能量、减少并发症以及缩短恢复时间。Cameli 等[26]对比CO2点阵激光射频联合以及单独CO2点阵激光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联合治疗组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

2 增生性痤疮瘢痕和瘢痕疙瘩

早期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内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使其外观呈红色。PDL 以血红蛋白为靶色基,使其变性、凝固和坏死,同时损伤血管内皮,导致瘢痕的血管闭塞、退化。Li[27]等在回顾性对照研究中,观察22例未成熟增生性瘢痕经PDL治疗3个月后的血管形成、色素沉着、颜色、厚度总体评分显著下降(P<0.01)。因此早期(短于1年)应用PDL可控制瘢痕血管形成,进一步限制瘢痕增厚并促进其成熟。

Nd:YAG 激光利用光热作用,诱导真皮胶原新生和重塑,改善瘢痕质地。一项Meta分析[28]显示调Q Er:YAG 激光疗效不及CO2激光。但新的可变脉冲技术(Variable Square Pulse,VSP )对其进行了优化,有研究[29]显示80例深色皮肤(ⅠV-V型)的痤疮瘢痕经VSP Nd:YAG 激光治疗4个疗程后,四级痤疮瘢痕(Goodman and Baron 定性瘢痕分级系统)减少了14例(16例到2例),三级者减少了18例(47例到29例);50/80例在4次疗程结束时皮肤改善率超过50%。8例患者满意度为优(> 75%改善),42例为良好(51-75%改善)。副作用仅为红斑消退延迟(2例)、脱痂延迟(1例)和PⅠH(1例)。

有研究[30]表明PDL和Nd:YAG 激光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疗效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疗效且为较好的防治手段。有学者[31]推荐在临床治疗增生性瘢痕时联合使用PDL和Nd:YAG 激光,可以明显改善皮肤弹性以及血管情况,但建议先进行PDL,后进行Nd:YAG 激光治疗,操作时注意避免光斑重叠。

光动力疗法(PDT )主要依靠光敏剂的细胞毒性,引起细胞凋亡,诱导瘢痕组织坏死,其高组织特异性、不良反应少,临床用于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目前临床广泛以5-氨基乙酰丙酸(ALA)作PDT 的光敏剂,Yin 等[32]发现ALA-PDT 疗法r:YAG 激光联合治疗可显著临床改善痤疮病变,提出用于治疗严重痤疮,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现有的萎缩性瘢痕同时有效防止新瘢痕形成。

推荐采用“人工点阵技术(Manual Fractional Technique,MFT)”治疗较厚的(>10mm)增生性瘢痕。雷颖[33]等采用MFTeep FX/Scar FX 联合治疗面颈部增生性瘢痕得到了显著疗效,总患者满意率高达92%,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动物及临床研究[34]证实,人工点阵模式通过减小治疗密度,增加治疗深度,刺激瘢痕全层,诱导胶原重塑,总治疗率可高达84%,且患者满意度高。激光的人工点阵模式治疗瘢痕,尤其针对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已得到确切的临床证实,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3 结语

面部痤疮的瘢痕发生率高,不仅影响患者容貌,还易导致抑郁等身心疾病,因此早期的预防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随着科技日益更新,光电设备不断改良以及临床研究愈发深入,光电技术在治疗面部痤疮瘢痕中得到了更多关注。尽管光电技术治疗痤疮瘢痕优势明显,由于瘢痕生成的复杂性,以及光电设备作用机制的局限性,单一的光电治疗效果常常不能同时满足修复瘢痕和减少副反应。因此,同一光源不同释放模式或多种光电技术联合治疗痤疮瘢痕,也正在成为新的研究趋势。但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必须了解的是,痤疮瘢痕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治疗需要联合、多次且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更不可急于求成。

猜你喜欢

胶原激光治疗萎缩性
鱼皮胶原肽的制备及其品质分析
激光治疗牙体牙髓牙周病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点阵铒激光治疗痤疮疤痕临床疗效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胶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分析与机制研究
微等离子体与点阵Er:YAG激光(2940nm)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比较
卡姿兰金致胶原美芯唇膏
OPT与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色素沉着的对比分析
胃宁和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7例临床观察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