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篇

2022-11-22

工友 2022年1期
关键词:律诗千字文平仄

【编者语】

国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它不仅存在于典籍之中,也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意识、言行举止、道德标准,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掌握基本的国学常识非常必要。从本期开始,我们采用问答的形式,分门别类地带领大家走进 “身边的国学”。

今天我们谈起“八股文”,大家都会很鄙视它,觉得是一种桎梏人思想,又臭又长的坏东西,甚至我们觉得某个人食古不化的时候,也会说“这个人很八股”。究竟什么是八股文?

答:八股文是明清两朝科举考试时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这种文体有着非常严格的写作规范:文章的题目必须要引用四书五经中的原句;内容中解释儒家经典的部分,必须依照理学家朱熹的注释,不允许个人发挥;格式上必须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部分组成;字数上也有限制,清朝康熙时要求550字,乾隆要求700字。在明清两代,八股文成为所有官私学校的必修课。不会写八股文,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也就无法做官。众多学子为了应付科举考试,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钻研苦读规定的考试书目,因此很多人对此深恶痛绝。

当然,八股文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真正能够写好八股文的人,也是综合能力很强的人,经过八股文考验的士子如果多读其他类的书籍,潜心学问,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家里的孩子上学了,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发现古诗词的比例明显增加了,检查背诵的时候,孩子突然问我:“什么是律诗?什么是绝句?”这一下可把我问住了。

答:律诗是近体诗的代表,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朝。因其押韵、平仄、对仗要求严格,格律很严,故名律诗。律诗一般有八句,分为首颔颈尾四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偶数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也有特殊的在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按每句字数进行划分,律诗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绝句有古绝和律绝两类,也有五言和七言之分,一般为四句,因此字数比律诗少一半。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可以用仄韵,即使是押平声韵的,也可以不遵守近体诗平仄的规则。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它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不但要押平声韵,而且要遵守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律绝可以看作是半首律诗。

现在很多的兴趣班都开设了国学启蒙,这些课程无一例外都使用了《三字经》作为开蒙的教程,《三字经》为什么能成为“蒙学之冠”?

答:《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书籍,据说是南宋王应麟所作,其后历朝历代均略有增改,但整篇文字的大体结构和内容都没有大的变动,只是在历史朝代更迭部分有增添,由最初的结束于宋之前变为如今的结束于清亡。

它以“人之初”开篇,三字成句,虽说内容只有短短的千余字,却包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与识字蒙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内容浅显易懂,行文流畅,小朋友们读起来朗朗上口。

《千字文》是一千个字吗?《唐诗三百首》有三百首诗吗?

答:《千字文》是由一千字组成的韵文。出自南北朝梁武帝时期的才子周兴嗣之手,原本是应皇帝诏而编纂的一篇命题文字。据说,梁武帝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学习书法,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碑帖中拓出一千个不重复的字来,但这些字杂乱无章,梁武帝即命周兴嗣将这一千个字编成韵文,于是便有了这篇《千字文》。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它编成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编选者仅署名“蘅塘退士”,后经现代学者的考证,才确定为孙洙。该集共选诗人七十七家,收录诗作三百一十余首。从所选的诗人和诗作来看,此书主要选取了盛唐和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的代表作。从编排体例来看,此书按诗体分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大类,并单列乐府诗于每类之后,囊括了唐代诗歌的全部体裁。

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分别指谁?

答:“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末时期的七名文士,即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他们志趣相投、寄情山水,放荡不羁,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三曹”指的是汉魏年间的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他们均为伟大的诗人。“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王粲、孔融、陈琳、阮瑀、刘桢、徐干、应玚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初唐四杰”是初唐时期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学家的合称,他们是初唐文坛除旧布新的领导者。“诗仙”指的是唐朝诗人李白,“诗圣”是杜甫。“唐宋八大家”指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这八位文人,这八个人的作品风格各异,但理念相同。“三苏”指的是北宋时期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苏门四学士”是北宋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元曲四大家”元朝时期极具盛名的剧作家,分别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猜你喜欢

律诗千字文平仄
孙 宝
《真草千字文》
律诗的开合结构
工而能变方有味——浅谈律诗的对仗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何诗铭?《千字文》等
千字文
春天的马蹄声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
律诗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