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江姐》中江姐唱段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处理
2022-11-22王小桃
王小桃
一、民族歌剧《江姐》中江姐唱段的创作特征
(一)民族歌剧《江姐》创作背景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由革命小说《红岩》改编而成,记录的是解放前夕重庆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之间的斗争纪实。江姐是地下党组织中的重要人物,被捕后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在敌人的酷刑下英勇牺牲。江姐原名江竹筠,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重庆担任通讯联络工作,丈夫是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在婚后第三年的川东起义中,彭松涛不幸牺牲,江姐也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国民党军统的渣滓洞监狱中,江姐面对酷刑守口如瓶、毫不动摇,拒绝向敌人透露任何党内情报,最终在重庆解放前夕,在狱中英勇就义。
民族歌剧《江姐》是在中国歌剧第二次创作高峰中产生的经典音乐作品,极为生动的展现了中国歌剧的民族化特色。在这部民族歌剧创作中不仅融入了传统戏曲元素,而且与西方歌剧创作体裁进行了新的融合之后,创作出了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歌剧新形式,成功地塑造了江姐的英雄人物形象。民族歌剧《江姐》中江姐的经典唱段有:《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等。在每一个唱段中,唱腔技巧不同,情感层次鲜明,塑造了江姐的人物个性和一切为了革命的英雄形象。例如,在唱段《革命到底志如钢》中讲述了江姐听闻丈夫彭松涛牺牲的消息,她内心无比悲痛,回忆起与丈夫并肩作战的情景,十年的革命情谊,将悲痛化为力量,体现了江姐坚定的革命意志。该唱段采用传统戏曲的板式变化,结合民族乐器伴奏,通过音乐的丰富色彩刻画了江姐的革命形象,同时运用传统戏曲的演唱技巧塑造了江姐的角色特征,升华了该部歌剧所要传递的革命精神。
(二)民族歌剧《江姐》人物形象分析
江姐不仅是歌剧中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也是真实存在的英雄人物。她是我党在重庆的地下工作人员,与丈夫彭松涛共同战斗。民族做歌剧《江姐》所塑造的江姐的形象特征是坚定的革命者,对党忠诚,对敌人痛恨的爱国将士。江姐以党的任务为重,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临危不乱,是一个情感充沛、情感细腻的革命女性。因而在民族歌剧《江姐》中,所塑造的江姐艺术形象和个性特征非常的显著。江姐的外在形象具有四川女性的典型特征,娃娃脸,外表看起来是柔弱的知识女性。但是,她的内心充满理想,执著、坚韧以及深情。是一位好母亲、一位好妻子,也是一位革命信念坚定的好同志。
在这部歌剧创作中,江姐的人物形象进行了丰富的塑造。例如,在《革命到底志如钢》的唱段中,江姐的情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变化。第一,是因为爱人的牺牲,内心伤感悲痛,回忆了共同革命的点滴;第二则是爱人的牺牲,更坚定了她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所以,从不同的情感层次塑造了人物形象。该段唱词对江姐作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的刚强意志进行表现,以丰富的民族乐器伴奏所创造出来的紧张的舞台氛围,体现江姐意识到革命的残酷性,同时也表达了江姐的理性。同时该段唱词如泣如诉,也把江姐作为女性的柔弱表现得淋漓尽致。紧接着江姐将对失去丈夫的悲痛化为继续战斗的动力,描写了一位女性在经历爱人牺牲的打击后重新振作起来的刚毅个性。
(三)民族歌剧《江姐》主要唱段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中江姐的唱段,对于表现歌剧主题和江姐个性、形象特点起着主要作用。江姐的唱段内容经过一再创作、二度创新,以极具艺术价值的唱段,既歌颂了革命事业的伟大,也唱出了这位女英雄在经历丈夫牺牲的巨大悲痛之后,内心仍不失革命斗志的精神。民族歌剧《江姐》中的《红梅赞》将江姐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女性形象生动的描写了出来,所以歌剧中江姐唱段的内容直接体现了江姐的角色特点,也让江姐的形象更加立体化和丰满性。例如,《巴山蜀水要解放》这是江姐第一次亮相时的唱段,表达了江姐的高远志向和她内心对革命事业的热情,以及革命终将胜利的信心;《青松林内红旗扬》唱段是江姐和战友的对唱,体现了革命者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到了《革命到底志如钢》唱段,描写的是江姐意外发现丈夫被杀害,内心悲痛万分,但是情感却极度压抑,最后化悲痛为力量,“昂起头挺起胸奔向战场”;《相对无言难开口》唱段是双枪老太婆和江姐的对唱,是两个人都知道彭松涛牺牲了,内心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却不忍心将这痛苦告知对方。细腻的情感表达让大家看到了革命同志之间的深厚情感,还有他们伟大的英雄品格。后面还有表达江姐革命智慧的一些唱段,如《看来他是毒蛇》、《眼前形势多险恶》等;江姐因叛徒出卖被捕,她在面对敌人时的刚强意志在很多唱段中有所体现,如《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笑声中埋葬你蒋家王朝》,使江姐坚定高尚的革命者形象得以丰满。随后的唱段是江姐在狱中与难有的故事,经典唱段《绣红旗》是领唱、合唱的形式,是身处监狱的黑暗中仍对新中国充满了希望;《孩子啊,快接过红旗打天下》是江姐对革命后代的殷切希望,也是她对儿子的思念。临刑绝唱《五洲四海齐欢笑》更是将江姐这位无产阶级战士对新中国的热爱和为革命不惜一切的豪迈表达的淋漓尽致。
(四)民族歌剧《江姐》唱段特点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的创作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因而在唱段的创作中非常的重视艺术效果。相对于原著而言,对于人物和情节进行了很多的删减,旨在突出塑造江姐的英雄形象。对于江姐的唱段无论从唱词,还是音乐方面都经过了很多次的斟酌和改编。关于民族歌剧《江姐》的唱段特征,羊鸣、姜春阳在《人民音乐》上发表文章,对于《江姐》唱段的音乐创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从创作观念和音乐唱腔设计方面都给出了详尽的介绍,甚至对音乐唱腔所引用的戏曲曲调和演唱方法都进行了说明,对于演唱者对江姐唱段的音乐特点把握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此外,在民族歌剧《江姐》唱段中融入了很多川剧音乐、川东民歌的元素体现,还引用了江南戏曲音乐的融合,如越剧、沪剧等。除了民族化音乐特点,还使用了很多民间音乐语汇,如川剧中的帮腔、打击乐、川江号子等,不仅使唱腔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特征,还使地方音乐魅力得以发挥,为民族歌剧奠定了更扎实的群众基础。因为,要考虑到观众的音乐审美和对音乐的欣赏习惯,这部歌剧中的唱段没有过多使用复杂的和声、伴奏,主要吸取和借鉴戏曲的表演形式,运用了板腔体等民族音乐元素,并且也采取了民族唱法,真正的打造了一部极具艺术魅力的民族歌剧。
二、民族歌剧《江姐》中江姐唱段的演唱处理
(一)唱段曲式分析
歌剧中《红梅赞》作为民族歌剧《江姐》的主题曲,是由江姐唱段《革命到底志如钢》的主题由此衍变而来,使用了我国传统音乐常见的曲式发展形式板式变奏,变奏原则是“散-慢-中-快-散”,该段乐曲中结尾的散改为了原板。该唱段有七个乐段,前六个乐段调式变化相同,最后一个乐段的连接部分调式由降B 宫七声转为降E 宫七声。乐曲音乐发展的根本是板式变奏,本着对本唱段中讲解的情绪转变,板式变奏承接了情绪的转换。前面因丈夫牺牲,江姐的情绪是悲伤的,乐曲的板式结构为散板,接着便是江姐对丈夫的怀念,转为“慢板—中板”,慢板表现的情绪很复杂,主要用于抒情。在唱词“你在何方”拖腔和帮腔的重复将情感推向了高潮,也放慢了乐曲的速度。到了中板,则更注重表达叙述性,使用一系列排比句将两人的感情经历和革命情感叙述出来,画面感较强。江姐唱词:“只说并肩战斗应解放,谁知你壮志未酬身先亡”中一板三眼的慢三拍配合拖腔表达了江姐内心的无奈和深深的哀伤。该段的第二个高潮乐段板式变为流水板,唱句节奏紧凑,用以表达激昂的情绪,体现了江姐刚毅的个性,还有在危难面前的乐观精神,结尾唱句“誓把这血海深仇记心上,昂起头来挺起胸奔向战场”帮腔的运用让结尾部分以表述心情的板式风格营造音乐氛围,也推动了接下来的剧情发展。
(二)唱腔特征分析
在民族歌剧《江姐》中,江姐唱段的唱腔中引入了丰富的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如帮腔、苦音等,增加了歌剧的戏剧性,使音乐色彩更加的丰富。尤其是拖腔的多次使用,在不同的剧情下,对于江姐的情感呈现起到了深化作用。比如,在《革命到底志如钢》唱段中的:“曾记得长江岸边高山上,红旗下是你介绍我入党。曾记得工运学潮卷巨浪,浪涛中你昂首挺立最前方。”这是一个稍慢的中板唱段,兼具叙事性和抒情性,丰富的拖腔应用将江姐的无奈、绝望的情绪推向了高潮。此外,帮腔中也经常会应用拖腔,来推动剧情发展。例如,江姐演唱的“我怎能在这里”之后由合唱的“痛苦悲伤”,承接江姐悲愤的心情,剧情从悲伤的回忆转为革命的决心。
此外,“帮腔”是川剧高腔曲牌中重要的音乐元素,它的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同时在角色外部给予新的补充,为剧情的发展提供帮助,烘托剧情的氛围,将人物的内心通过音乐表现在观众面前。例如,彭松涛的牺牲,江姐内心是崩溃的,这时候歌曲开头的“啊,天昏昏野茫茫,高山古城暗悲伤”,运用引子为江姐接下来的人物情感色彩做铺垫。江姐唱段中的帮腔有很多形式,除了合唱形式,还有用锣鼓等民族打击乐器演奏来增强气势,用锣鼓声推动剧情的气氛。川剧声腔中的“弹戏”演唱还保留了梆子戏中的“花音”和“苦音”,感情色彩偏向于悲苦,多用于表现悲伤的情绪特点。例如,唱句“你的话依然在我耳边响,一字字一句句从未遗忘。华蓥山胜利消息传遍四方,同志们颗颗心常把你想望。”由“花音”变“苦音”的唱腔表现了江姐的希望与悲苦,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对比色彩。
(三)演唱技巧分析
江姐唱段的演唱技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首先是人物情感的表达,这是歌剧创作的重点。除了深入了解江姐作为革命女性的性格特征,还要抓住每个唱段的情感特点,将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状态时江姐的情感变化,从各个方面塑造革命女英雄的伟大形象。例如,《青松林内红旗场》的唱段中江姐的唱词并不多,但是重在表现江姐革命斗争的信念之坚定,英勇果敢的个性和对革命的热情;而《革命到底志如钢》中则要体现作为一位女性,当失去爱人,失去最亲密的革命伴侣和曾经给过她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持的同志时,内心的悲痛和情绪的崩溃。她是孤独的,是痛苦的,让观众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女性革命者形象。随后,将悲痛化为力量的唱词则让人们看到了一位女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在这部歌剧中,演唱技巧是不可忽略的实践内容,那就是在表达情感的同时要吐字清晰,能够准确掌握我国传统唱词中的音韵。歌唱时气息的运用,口鼻呼吸的方法要根据演唱效果的呈现有所调整。例如,《青松林内红旗场》中江姐的唱句要将气息下沉,气息要饱满,口型扩张发音要有力量,体现江姐英姿飒爽的革命战士形象。气息、口腔、鼻腔、舌头与牙齿或上颚的着力,要根据所要表达情感的需求,或圆润,或通达。再如,《革命到底志如钢》中有唱句运用了“江阳辙”其中“ang”的发音为开口呼,着力点在喉部,后鼻音“ng”归韵时要明显。整体音色处于中间,不能太过洪亮,也不能太轻柔。
除此之外,声乐演唱的音乐风格各有特色,多元化的演唱技巧的运用是实现音乐风格多样化的关键,每个唱段要根据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来确定演唱声音的色彩,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找到演唱时身体内部受力和发力点的均衡,然后在演唱时将高音、低音集中在支点上,声音的辐射和音柱也以支点为根基,控制声音和气息,保持音柱稳定,从而才能达到声音的圆润,音色的明亮,将传统民歌的演唱风格体现出来。
结 语
总而言之,民族歌剧《江姐》是一部体现了我国歌剧极高创作价值的音乐作品。尤其是对江姐艺术形象的塑造深入人心,成为了经典。在这部歌剧中,江姐的唱段也是非常经典的,每一首都各有特点。因而。对江姐唱段的深入分析,能够让我们在演唱实践中更加精准的把握江姐唱段的风格特征和情感内涵,从而进一步彰显民族歌剧《江姐》的艺术价值和隽永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