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探析

2022-11-22

黄河之声 2022年2期
关键词:声乐思政思想

王 磊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他要求在高校教育中,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的下发,不同的学科和课程都陆续积极投入了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声乐》课程本身就具有教化功能,而且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声乐》课程的思政元素,积极探索《声乐》而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既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和党中央指示精神的需要,也是发挥《声乐》课程思政功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需要。

一、声乐的内涵及课程思政的要素

《声乐》课程是音乐专业本科教育阶段的主干课程,通过声乐理论及出的讲授、发声技巧的训练和作品演唱的指导,是集技能技巧、舞台表演、声乐作品解读、诠释于一体的课程。

在以往的教学中,着力于对演唱技巧的训练和作品处理的讲解。传统声乐教学往往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对《声乐》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在新的历史阶段,社会更需要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品正爱国,能认真工作、努力奋斗且具有团结合作精神的高素质的优秀音乐人才。所以教学转向注重专业教学与的品德培养的同向同行势在必行。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声乐课程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声乐课程的教学中,怎样通过选取优秀的、反映时代主流价值取向的作品,运用价值渗透式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向主流价值靠拢;怎样借助歌曲的词曲情怀,提炼学生的爱国情怀、家国理念,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自信,塑造其高尚的人文精神,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是声乐课程思政化所要探索的主要内容。

二、声乐课程思政的天然优势

(一)教学内容方面

声乐课的教学内容具有作品海量可选、传播度广、题材丰富的强大优势,且在教学过程中,相对比较灵活,可以因人而异选择所要传授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既可以保留教学内容的知识性、艺术性,同时可兼顾思想性,将优秀作品中的健康、积极的要素转化为新形势下的价值观教育内容,使专业教学进一步发挥立德树人的双重功能。

(二)课程思政融入方面

声乐作品词曲相依、主题鲜明,体裁多样、题材丰富。诸多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可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十二个要点相对应,反映人类优秀文化与精神。因此也可以说,声乐课程教学内容本身的思政融入点多、覆盖面大,易于挖掘、利用,具有形成集群化案例体系和靶向育人机制的优势。

(三)教学方式方面

声乐课程具有思政目标实施自然、方便的优势:该课程以个别课为主,学生参与度高,师生关系近、密、互动性强。授课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密切接触和交流、谈话互动中,便于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思政目标与专业教学目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育人的实效性强,教育实施过程自然无痕。

(四)实践形式方面

《声乐》课程实践性强,具有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因此思政教育亦可依托此方面的优势展开,如思政要素系列音乐会、教学沙龙、成果汇报演出等,且实践场地丰富: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主题班会、社会演出舞台等。

三、《声乐》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施育者的思想认识

声乐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施育者,先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中的精神和理念,在思想上认识到声乐课思政化教学在塑造音乐专业学生品德、提升其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在当前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方面具有不可估量作用,才能去更好地利用课堂阵地地实施对学生有的放矢的培育,也才能促使自己更主动地去探索在声乐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的方法及模式。

(二)以课堂教学为抓手

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即在课程教学中一以贯之地实施思政教育。所以将每一节课、每一个作品都作为契机,才能达到持续、立体化渗透法育人的效果:教师先对每个作品的思政内容进行提炼,然后在对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时首先进行有的放矢地预设问题、引导学生先期进行思考、资料查询;第二步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作者简介、歌曲思想解读、音乐分析等环节,在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中融入思政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再渗透思政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精神和情感。最后在课后练习环节,通过总结、作业、线上观摩、课下实践等方式进行巩固,使教学的每个步骤中都能相照相托,课内外紧衔接、线上线下随时可行,环环相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人生观、价值观、文艺观充分融入,育人于无声处如在歌声艺术中漫步,如沐春风化秋雨、融盐于醇汤。

(三)以典型作品为案例,促进课程思政融合

通过案例式的课程设计,发挥具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题材价值的引导策略,把深植于同类声乐作品中的价值观与思政教育进行无缝对接。通过案例中的技术学习和审美引导方式,进行触类旁通式的教学有机互融,建立起专业教学与思政内容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做到“基因式”渗透。声乐因其教学内容丰富,创建案例进行教学比较易于切入和实施。如下案例:

(四)梳理曲目结构,充分挖掘思政融合点

遵循内容思政与专业相长的原则,构建思政版的声乐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中依据作品的词曲内容,前期以化整为零、分散推进的方法,对单个的声乐作品进行思政融入点的挖掘和整理,归纳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之间的关系,找出各思政元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用归类法,对曲目结构进行重新梳理,使教学内容集群、模块化,1.培养家国情怀的歌曲;如《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妈妈》、《我爱这土地》、《你是我的最爱》《归来的星光》等;2.爱党颂恩类的歌曲;如:《跟你走》、《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把一切献给党》、《江山》、《走进新时代》等;3.歌颂亲情天伦类的歌曲;如,《母亲》、《父亲》、《天伦歌》、《摇篮曲》、《疼爱妈妈》、《大哥》等;4.歌唱大美江山、故土乡音类的:如《乡音乡情》、《故园恋》、《美丽家园》、《南沙,我可爱的家》、《我爱你塞北的雪》、《故乡是北京》;5.传承传统文化神韵类的《青花瓷》、《兰亭序》、《梨花颂》、《大碗茶》、《春江秋月夜》、《枫桥夜泊》、《龙文》等;6.弘扬民族团结类的:《爱我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天路》、《大中国》、《青藏高原》、《翻身农奴把歌唱》、《长鼓敲起来》;7.颂扬奋斗创业、劳动创新的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献石油》、《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奋斗之歌》;8.描绘中国梦、复兴情类的歌曲:《中国梦》、《复兴之歌》、《中华复兴梦》、《共筑中国梦》《美丽的中国梦》、《复兴的力量》、《中国梦、复兴梦》等;鼓励自强自立、自信自爱民族风骨类的歌曲:如《男儿当自强》《我就是我》、《水手》、《我的未来不是梦》、《壮志雄心》等等。通过归类挖掘,使课程思政教学更加系统、全面地在声乐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融入

《声乐》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声乐教学要紧密结合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实践的方式可以创办思政示范课、举办教学沙龙、主旋律歌曲教学、主题晚会等,来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或教学研究成果转化。

在鲜活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师生的参与度高,直观性强,且歌唱者在实践中将自身放置于特定的角色背景中,充分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个体经过富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体验,深入探究所饰演角色的情感状态,体会人物的思想追求,寻找与作品联结的内在情感。

通过在实践过程中对作品语境的关注,对自身的体验感的加强,会对作品的理解更加到位、对其思想及音乐的诠释也会更加准确、自然和深刻,从而激发对作品中的价值认同,教育效果相对于单一的说教更加明显。

结 语

《声乐》课程思政融入实施要紧密结合声乐课程的特点,立足本学科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突出特色性;另外要以课堂为出发点,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声乐课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因势利导地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凸显持续性;最后还要按照国家对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及要求,根据各学院的实际情况,聚焦示范性,体现时效性。■

猜你喜欢

声乐思政思想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