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视域下高校钢琴教学融入德育的路径
2022-11-22韦茜
□韦茜
(韦茜/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
礼乐教化,是中国古代儒家提倡的音乐德育方法,体现了音乐对德育的重要影响。随着国家日益繁荣昌盛,全面育人与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对高校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故而,相关人员应对高校钢琴教育融入德育展开深入探索及思考。本文基于全面育人的思政视域,明确“思政”视域下艺术教育融入德育的内在机理,提出二者融合的意义,并总结出具体融合路径,以供参考。
高校德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而音乐德育是培育高素养、高品质人才的最佳方式,其依靠音乐特有的表达模式,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层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钢琴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高校要注重掌握好钢琴教育和德育融合的方法及技巧。只有这样,才可充分发挥出二者的功效和优势,才能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德育工作成效。新时代下对高校钢琴课程教学实际进行了解,加快钢琴教学和德育的有机融合,是现代钢琴教育人员需要积极探索的热点问题。
一、“思政”视域下艺术教育融入德育的内在机理
(一)德育的内在需求
德育的本质就是渗透于各个学科中,根据情感、理论与实践等渠道发挥自身作用。在新时代发展视域下,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社会考验。全球经济化发展促使人们的价值追求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由此出现了个体信仰和社会道德追求存在的迷茫及困惑。而大学生正处于特殊发展阶段,受其年龄特点与心理因素影响,极易对“三观”追求产生怀疑。此外,主流价值追求与道德标准并未统一,各种思潮相互碰撞融合,而互联网的发展再一次推动了多元化思潮的诞生与发展,使功利主义和金钱至上等原则冲击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理论的根基,并成为一些人的“行为标准”。如果此种思潮进入艺术教育领域,就会使审美艺术与道德思想相脱离,使艺术工作人员与专业学生缺少情感及道德洗礼,缺少人生信念与理想精神,进而对其日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真善美的共同追求
文艺必须能够发挥在价值层面塑造人、精神层面引导人、审美层面启发人的作用。由此,文艺工作人员要提升自身道德水平、业务能力与审美能力,把自己定位成“真善美”的主要传播者。从本质角度而言,艺术自诞生后就与道德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道德与艺术均是人类精神生命的主要内源动力。从审美角度来讲,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对善的理解与定位,而审美则决定着人类对“美”的理解与定位。“善”与“美”是生命美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二者的内在逻辑主要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其中道德约束并决定着人类的社会行为,而艺术与审美又将现实生活作为土壤。如果脱离实际生活,审美就像无根之水,无法充分满足人类对现实生活各层面的需求。因此,唯有创建在基础道德认知层面的艺术,才可呈现出人生命的本质和内涵,呈现出人之所以为人的意蕴和价值追求。
二、“思政”视域下高校钢琴教学融入德育的原则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融入德育,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作用。为了保证德育和高校钢琴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大胆突破原则。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既影响钢琴教学的创新性和高效性,也会对学生的德育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及时优化和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将德育与教学实践融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其次,增强实践演练原则。高校钢琴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且对教师教学的综合要求较高。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肩负起责任,更要给予学生更多走向舞台进行表演的机会,加大学生实践演练的训练力度,使学生可以提前适应舞台。在增强实践演练中,教师可以融入德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舞台表演和实践。再次,明确差异化教学原则。由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其钢琴理论、实践基础、性格与兴趣存在较大差异性,教师需要转变传统集体教学观念,通过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德育的融合和开展营造良好环境,提升高校钢琴教学水平。最后,坚持优化教学模式原则。思政教育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师要不断优化理念和观念,结合各种新教学模式,提升德育融入效果,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在教学模式的优化与选择中,教师可以结合网络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德育知识贯穿于高校钢琴教学全过程。
三、“思政”视域下高校钢琴教学融入德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高校教育承担着为现代社会培育高素养、高品质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大学生身为未来国家发展建设的中流砥柱,其道德培育与知识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在高校钢琴教育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又要重视引导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与其他德育方法相比较,借助音乐教学进行德育,本身就具有独特价值。大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良好氛围中,可以有效吸收音乐作品蕴藏的精神内涵,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传达出的“真善美”,这对现代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非常重要且关键的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在钢琴实际弹奏中,弹奏者对音乐的了解和感受会对演奏质量及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演奏者如果未能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深入了解,那么所演奏的作品难以打动人心。基于此,当高校钢琴教学和德育活动有机融合时,教师深度挖掘作品的内涵和创作背景,有利于更好地感染与熏陶大学生,对充分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与参与热情非常有效。譬如,在教授波兰钢琴作曲家肖邦的《c 小调革命练习曲》时,钢琴教师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对这首作品进行赏析。此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技术性和思想性,前八个小节是引子,整个作品以激励氛围为开场。随着极具爆发力的不协和和弦号角式出场,整个篇章十六分音符迅速更迭,给观众带来十分震撼的听觉冲击。随着演奏持续进行,作品所传达的情绪也更加激烈与紧张。此时,为了有效引导大学生对作品进行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应让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查阅相关资料。《c 小调革命练习曲》的创作者在震惊、愤怒下创作出这首传世之作。肖邦将音乐作为武器,对侵略者实施的暴行进行反抗,迎接祖国解放。由此可见,学生唯有深刻了解作品后,才能被作品蕴藏的革命情怀感染、吸引,这对学生日后的练习和演奏发挥着较好的推动作用。基于此,将钢琴教学和德育有机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
四、“思政”视域下高校钢琴教学融入德育的路径
(一)明确高校钢琴教学理念
将德育与高校钢琴教学融合,根本途径就是内容融合。钢琴教师应理清德育与钢琴教学在内容方面的一致性,并以此为基准总结出钢琴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创新型教育模式。从理论角度而言,德育复杂烦琐,内容丰富多样,不但囊括现代人文理念和伦理道德,而且包含我国传统道德文化。高校钢琴教学与之同理,亦是由复杂多样的知识构成的教育体系,具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因此,要想有机融合两种教育体制,教师应当从创新教学观念入手。从本质角度来讲,教学观念是指导各种教学行为的重要思想基础。当前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必须明确“理念先行”,唯有明确理念创新的意义,才可真正摆脱以往教育模式的限制,突破学科孤立思维的束缚,构成“融学科观念”,注重各学科相互间的影响渗透。此外,钢琴教学观念的革新需要任职教师对高校钢琴课程教学形成全新认识,将其定位成集知识、技能与素养于一体的整体,在实际教学中强化理论教学、提高文化教学与审美教学,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从而推动学生塑造更好的美德。
(二)创新钢琴课堂教学方法
德育与钢琴教学的有机融合应做到手段创新,充分发挥德育特有的教学性质,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学基础,扩展课堂教育时间及空间范畴,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首先,重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钢琴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德育内容具备很强的引导性与感染性,可触动学生的内心,使其产生情感共鸣。在高校钢琴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主要是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将抽象晦涩的道德意识呈现出来,挖掘大学生内心深处的道德探究与内心反思。譬如,在讲解钢琴音乐作品背景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特定时代历史,充分调动学生的综合感官,强化学生的思维认知,使学生能够跨越时代限制与作曲家展开“对话”,体会钢琴作曲家所处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其次,重视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教师以往钢琴课堂的教学手段相对固定单一,未能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在高校钢琴教育教学中融入德育,强化钢琴课程教学的柔性,可以呈现出艺术与德育特有的人文关怀。另外,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全面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对其展开分层次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结合大学生的能力基础、个人特点与学习需求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将各种手段进行有机结合,防止出现单一化教学,针对不同教育内容选取对应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钢琴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钢琴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三)注重钢琴教学实践演练
在高等院校钢琴课堂教育教学中,钢琴教师应始终秉承高度负责、认真谨慎的态度,牢记自身职责,重视和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和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高校钢琴教学来讲,大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尤为重要,然而强化学生实践演练亦是必不可少的。在高校教学条件允许的状况下,钢琴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入舞台,而这亦是钢琴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基于此,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激励学生抓紧现有的机会与条件,积极参与各类钢琴表演与竞赛,让学生在多次的舞台实践历练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和临场反应能力。众所周知,自信是所有表演者最耀眼、最明媚的素养。长时间的舞台实践表演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钢琴表演热情与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钢琴提供帮助。此外,在舞台实践中,学生亦会产生各种失误与问题,这是学生成长、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经历。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看待舞台实践临场问题,并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地对学生展开训练,最终使学生获得成功和进步,而这一过程恰好是渗透德育的最佳途径。此外,在学生日常弹奏训练中,教师也需要鞭策学生养成严谨周密的习惯,将所有练习均作为舞台实践表演,提高学生的舞台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学生在舞台中呈现出最完美的表演。
综上所述,基于思政背景下,钢琴教师要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高素养优质人才为基准,明确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将德育与钢琴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继而推动学生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