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2-11-22耿皓琦

艺术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跨学科优质人文

□耿皓琦

(耿皓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是以各种数字化技术为依托,进行各种艺术处理和艺术创作的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现状,发现其存在艺术创作缺乏创新理念、艺术创作缺乏人文底蕴、对技术工具过于依赖等问题;指出了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困境,如生产模式流水线化、缺乏应有的跨学科交流、缺乏综合型优质人才等;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趋势,即加强技术和人文的有机结合,注重跨学科知识间的融通,加强艺术作品的优化创新,创设更好的艺术媒体发展环境,构建开放包容的企业发展理念和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现状

(一)艺术创作缺乏创新理念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相对年轻的领域,当前,越来越多年轻人对这个专业产生兴趣。但是,从目前大量现有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来看,很多相关从业者在艺术创作上明显缺乏新意。与国外数字媒体艺术十分发达、技术水平先进,且作品富有创新色彩的状况相比,我国的数字媒体从业人员在作品创作上很难展现出全新的色彩。不少作品都是对他人已有的理念的模仿或者照搬,其中并没有体现个人的独创思维。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艺术作品创作,会产生很多潜在问题,这也是阻碍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绊脚石。

(二)艺术创作缺乏人文底蕴

数字媒体艺术虽然是新颖的艺术形态,但是,要想创作优质的作品,其中必须有扎实的内容,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融入人文色彩,彰显人文底蕴。但是,目前很多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明显缺乏这一点。不少数字媒体作品并没有明确的创作主题,作品通常是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表现出创作者的独立思考。此外,数字媒体以大量技术手段为依托,很多创作者会进行简单的技术叠用,在技术上炫技,但是作品的内核完全经不起推敲。这种缺乏人文积累和人文底蕴的创作方式,会让创作出的数字媒体作品淡薄乏味。

(三)对技术工具过于依赖

对于广大青年艺术家来说,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手段应用起来非常方便,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他们对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手段产生了依赖心理,进而丧失了创作的灵感。长此以往,不利于艺术家群体创新意识的提升,难以使其精神境界达到预期的高度,这对艺术作品质量的提高非常不利。在平时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大量实用的技术,如在“数字色彩体系”的学习中,会认识到Lab 色彩、GB 色彩等各种色系,不少创作者在制作作品时会过度依赖技术方法,但是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的表达。这使作品很难具备深层次的含义,直接影响到作品主题的表达。

二、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困境

(一)生产模式流水线化

当前,数字化媒体在快速发展,整个产业在规模逐渐增大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典型的发展困境。这些问题首先体现为生产模式的流水线化,很多产品明显缺乏艺术性。与国外很多国家相比,我国图片产业的起步较晚,这也随之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图片素材网站还在发展的过程中,素材数据库的建设并不完善。在当前各大主流素材网站中可以看到,在一个具体的关键字下进行搜寻,得到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同质化,平台能够提供的模板极为有限。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数字媒体作品,大部分按照有迹可循的套路照搬,一个很直观的例子就是目前国内产生了大量同质化影视作品,尤其是在一个主题或一个类型的作品成功后,随之会出现大量同类型的模仿作品。这些作品仿佛都是来自同一条流水线,并没有任何独立思考的表达,严重缺乏艺术性。

(二)缺乏应有的跨学科交流

优质的数字媒体作品必然需要依赖多方面的技术,需要应用到各种跨学科知识。但是,目前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明显缺乏这些应有的跨学科交流。比如,近年来产生了很多国产动画片,这些作品被搬到大荧幕上后有了更大的受众群体,同时,也会受到来自观众的各种审视与质疑。这些数字媒体作品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各种技术应用不够娴熟,尤其是缺乏跨学科技术的交流和融合。缺乏必要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会让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受到阻碍,直接影响优质作品的创作。

(三)缺乏综合型优质人才

数字媒体艺术需要更多具备专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且其要对各相关领域的知识有较深的涉猎,这样才能推动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现有的数字媒体艺术从业人员不仅专业技术不够精深,大部分人员还不具备必要的综合型知识。以影视后期行业为例,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工科背景,对相关技术有较好的掌握,但是内在的艺术涵养明显不足。这样的后期团队在作品制作时很难将作品想要表达的艺术性和思辨性展示出来,使作品的质量大打折扣。

三、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趋势研究

(一)加强技术和人文的有机结合

我们有必要将传统文化和优秀的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有机结合,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更多的优秀元素,结合听觉和视觉等各种要素,丰富数字媒体艺术的内涵,使民间文化更加鲜明、生动。将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结合在一起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艺术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数字技术,提高数字技术水平。课本中有很多好的学习内容,如“传统与民俗的理解与融合”就很好地为我们呈现了如何在数字作品的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民俗元素得到更好的展示。我们不仅要对课内的学习资源有很好的掌握,还应有意识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课外学习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素材,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为创作提供更多知识储备和人文积淀。

(二)注重跨学科知识间的融通

优质的数字媒体作品需要各门学科之间进行良好融合,并且要用到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因此,注重跨学科之间的融通就显得很重要,这会让作品的整体质量更高。在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过程中,团队之间的协作将会越来越紧密,数字媒体技术也将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加大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使相关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融合更多相关学科知识,实现学科人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课本中的学习内容也能够体现出数字媒体创作对不同学科知识的依赖。比如,“色彩的心理感应”这一节内容,就很好地融入了美术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数字媒体的创作者很有必要让自身的知识范畴更宽广,有更强的跨学科知识融通的能力,进而更好地进行创作。

(三)加强艺术作品的优化创新

想要让数字媒体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很有必要在作品创作时融入更多创新思维和理念。数字媒体作品并不是简单地依赖技术手段完成基础的重复操作,优质的作品应体现出创作者的思维和理念,并且有创新意识的表达和呈现。我们首先可以在课内学习中从多方面吸收灵感,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比如,“大自然的色彩启示”就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素材。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可以基于这部分内容从自然环境这个调色板中吸收很多创意和能量。不仅如此,在平时的作品设计中,我们也应多做思考,尝试进行更多创新思维的表达,融入自己的独创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数字媒体艺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也才能看到越来越多优质的数字媒体作品,让我国数字媒体艺术迈向新的台阶。

(四)营造更好的艺术媒体发展环境

想要让数字媒体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需要营造更加理想的外部环境。首先,国家各职能部门应加大对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的扶持力度,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为数字媒体艺术行业产业链的迅速建立和完善打下坚实的政策基础。其次,加大对行业内部从业人员艺术素养的培训,提高产品的艺术水平。再次,相关部门要探索出一套数字媒体艺术各行业艺术产品规范和标准,确保数字媒体艺术产品不断走向成熟。相关部门要充分肯定艺术媒体产业的价值,了解这个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这样才能够在各方面投入更充沛的资源,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五)构建开放包容的企业发展理念

从现有的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情况来看,整个产业本质上依赖的是先进的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有很多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完全是利用计算机程序自主生成的,其中,来自个体的创意和思维表达非常有限。这是造成产业中产生大量同质化作品,且作品的艺术性极为匮乏,质量明显不高的原因。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产业发展理念,并不断推进整个产业朝着更加合适的方向转型。首先,数字媒体艺术相关行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对相关消费市场进行全面调研和了解,摸清市场需求,实现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个性化定制。其次,企业要广泛地吸纳艺术界的养分,注重企业员工艺术素养的培养与熏陶,将每位员工的全面发展摆到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再次,企业要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广大高校即将产生的行业从业者提供更多好的实习机会,让从业人员的视野更加开阔,受到更多来自艺术的熏陶,为这个产业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培养更多优质的综合型人才。

(六)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和很多数字媒体艺术行业十分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这个领域的起步较晚,并且优质人才明显十分匮乏。要想推动这个产业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优质人才的培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实践课程,换言之,没有真枪实弹的操练,多样化庞杂的知识就无法真正找到着力点,这就犹如纸上谈兵。在本科阶段,如果高校能够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就业单位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多样、个性化的实践机会,学生就会更加清晰地了解当前市场需求,能够认识到自己需要探索的空间,有意识地提升自己,加强学习。优质人才的形成能够为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在动力,这也是产生更多好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依托。

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相关作品不断出现,整个产业在运行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显现出来。要想让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取得更加长足稳健的发展,我们不仅需要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让企业树立更加开放包容的理念,还需要充分关注对优质人才的培养。我们只有培养出更多不但懂技术,而且有着良好的审美感受力和艺术涵养的综合型人才,才能够创作更多有内在价值的作品,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跨学科优质人文
发酵工艺为获得优质沙棘酒提供基础
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体系研究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