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工程灌溉现状及节水措施
2022-11-22李斌
李 斌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3)
1 农业水利工程灌溉节水体系建立必要性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必须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与管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水利工程灌溉技术,必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构、节水灌溉工程等多方面不断完善灌溉体系建设,并且结合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提升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实现农作物生产的高产化管理,建设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增加农业灌溉范围,并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为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农业用水大多来自于地面水及地下水,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注重水资源的利用,建立农业水利工程灌溉节水体系,推动农业水利工程全面发展。
2 农业水利灌溉模式总结
2.1 喷灌技术
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喷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首先是固定管道喷灌,也就是在管道铺设之前确定喷点,将喷头设置为可拆卸模式,其他管道及设备都是固定的,不可移动。这种灌溉技术较为简单,有利于后期管理与操作,能够实现高效率喷淋。但是该模式前期投入较大,日常维护保养要求高;第二种为移动式管道喷灌,与固定式管道喷灌相反,这种喷灌体系中管道、喷头都是可移动的,设备利用效率大大提升,一套设备就能够供一块区域公用,投资成本较低,但是工作效率较低,管理统筹难度较大;最后一种为半固定式管道喷灌,该模式为前两种的结合,喷头、竖管及支管都是可拆卸的,它充分结合了固定喷灌与移动喷灌的优点,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2.2 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是近年应用最为广泛的灌溉技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节水,能够借助管道细孔将水直接送到农作物根部,有效提升了用水效率。滴灌技术在使用之前要先对地形进行考察,当满足滴灌要求之后才能进行网点布设,该模式要求管道整齐排列,并将其埋深于一米位置,管道材质一般为聚乙烯管,最关键的是保持管道内的压力平衡,才能够实现有序滴灌。
2.3 渠道灌溉技术
渠道灌溉来源于我国传统的灌溉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良,引入防渗透技术,有效降低了水量流失,使用混凝土修建,并且在渠道上覆盖塑料膜,有效防止水流失。当前该模式是农村地区应用最多的灌溉技术。
3 农业水利灌溉技术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农业水利灌溉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及经济水平也发生显著改善,小农经济已经不适用于我国当前的国情,为此对于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需求更大。我国水资源较为匮乏,水污染问题严重,水利灌溉工程的压力也相对较大,尤其是大型农田都依靠水利灌溉工程,若是工程质量及方案出现问题,农作物必然会受到直接影响,对于我国农业发展也是不利因素,影响粮食产量,带来粮食安全危机。当前,我国大型农田大多数已经覆盖了农业水利灌溉工程,但是小面积农田依然使用传统的灌溉模式,采取土质渠道灌溉,这种灌溉方式利用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也非常严重。
3.2 农业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
3.2.1 灌溉基础薄弱
我国对于农业水利灌溉的建设实际上起步较早,但是当时我国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导致前期农业水利工程规划不足,质量较差,很多工程都属于边勘察边施工,导致灌溉效果较差,为此我国已有的水利工程很多都是非常落后的,实用性不佳,急需升级改造。当前,我国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但是在工程改造方面,仍然存在较多困难,导致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突破及提升难度较大。
3.2.2 灌溉系统规划不科学
我国很多地区倡导建设农业水利灌溉体系,并且出台了补贴政策,为此很多地区都在大范围建设农业水利工程。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更多是为了获取补贴,实际建设缺乏合理规划,使用效果较差,有些工程建设完毕甚至未投入使用,这严重违背了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初衷,对于农业发展没有意义。
3.2.3 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水利灌溉体系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很多地区的水利部门资金匮乏,建设中为了节约资金而调整灌溉体系标准,使用质量较差的设备,导致水利工程使用中经常出现问题,后期维修保养压力大,资金需求也高,为此有些地区建设之后就不再管理,依然沿用传统的灌溉模式,灌溉效果未得到改善。
3.2.4 农民节水意识不强
当前很多农民仍然认为传统的灌溉模式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未认识到传统灌溉浪费水源的问题,并且大多数农民思想保守,无法积极接受新型灌溉模式,缺乏节水观念,虽然国家大力宣传节水灌溉,但仍然认为这是一件费钱又麻烦的事情,坚持使用传统灌溉模式,
4 提升农业水利灌溉工程中节水效果措施
4.1 加强统筹规划,建设合理的农业水利灌溉网络
想要在农业水利工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水资源的利用率,就必须要充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从技术层面入手,加强对各方面不稳定因素的综合考虑,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实现对水资源的全面整合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个地区的水利管理单位要担负起责任,做好农业水利工程的前期规划及方案的落实,与当地土壤特点及农作物生长规律相结合,选择最合理的灌溉技术。同时,引导农民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为灌溉技术的改革提供有利条件,实现水资源最大化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农民而言,要继续加强宣传推广,让广大农民认识到节水灌溉的重要性,理解其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只有保证了水资源的充沛才能够保证农业水利工程的充分灌溉,进而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升农作物产量。只有保证农民具备这种认识,才能够更好的转变观念,更好的引导农民改善农作物种植结构,贯彻落实灌溉节水措施。
另外,在建设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时,也要通过实践总结节水措施,对供需发展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对土壤作物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地质提出不同的节水灌溉措施。还可以与当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对农业水利灌溉网络体系进行改善,借助先进设备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动态监控,从而针对性的调整灌溉时间与灌溉流量,实现既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又能够最大限度节省水资源的目的。
最后,对于农业灌溉片区要进行合理划分。一般农业水利工程灌溉水源主要为地面水与地下水,通过合理片区规划,实现对灌溉水源的统一调度与利用,结合水流的均衡分析,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使用,确定地表水的补给量与补给区域,充分发挥农业水利灌溉片区的组织优势。
4.2 提升农民节水灌溉意识
当前农业灌溉中存在严重的浪费水资源的情况,最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农民群众节水意识落后,缺乏节水认知,对发展节水灌溉带来较大阻碍。为此,各地区水利管理部门要从区域实际情况入手,加强社会宣传,通过印发宣传手册、下乡宣传等措施,借助广播、多媒体等手段向农民宣传节水灌溉等相关技术措施,提升对节水的重视程度,将其积极主动融入到实际农业生产中,从根本上提升节水灌溉思想认识,进而推动节水灌溉工程的有序发展。
4.3 构建完善的农业水利节水灌溉体系
为了保证农业水利节水灌溉措施的合理利用及落实,应建立完善的节水灌溉体系,一反面加强对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力度,控制水资源浪费问题,如若发现则进行严格惩罚;另一方面,通过合理有效的监督促进先进灌溉技术等应用,通过机制改革、理念创新等方法引导节水设施的合理利用,为节水灌溉工作提供保障。
4.4 合理选择节水措施
节水措施的选择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农业水利灌溉的节水效果,由于节水工作受诸多客观条件及因素限制,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土质情况及农作物种类选择合理的节水措施,从而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促进水资源的优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4.5 加大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资金投入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做好节水措施,也要重视对水利工程的维护与维修工作。对此过程中所需资金,政府不能单纯依赖于财政资金,而应该不断拓展融资渠道,筹措社会资金,加强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维修,并且积极使用先进技术手段及设备,提升节水效果。特别对于节水灌溉技术,必须要加强创新,不仅要积极引入外部先进技术,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研发,构建创新型灌溉模式,更好的提升节水效果。
5 结语
当前我国水资源储备不断减少,同时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严重,对于我国整体经济与社会发展都是不利因素,而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淡水,为此必须要结合我国国情实行节水灌溉,最大程度上利用水资源,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