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农村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2022-11-22孙徳飞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村干部农村经济

孙徳飞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而乡村治理问题也由来已久,只是在不同时期,乡村问题也有所不同。而今中国又进入新时代,中国各方面的情况已作出重大的调整,随着各地方机构的改革和调整,过去的农村问题有的已得到解决,但新的问题也已经出现,为了更好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国通过精准扶贫和产业政策扶持等措施来解决中国的经济不平等等问题。由于各地方农村发展情况不一样,在因地制宜的过程中,则会发展出不同的乡村治理方案。笔者想通过梳理近些年来关于乡村治理方面的文章,以便能够对中国乡村的发展状况以及具体解决措施有所了解。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乡村问题

默菲·罗兹认为,由于季风气候中国的灌溉业相对发达。这种气候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家庭组成的小型农民经济,而高人口密度形成的小村庄是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2004)。

当村落形成之后,村民便会形成一个能够维护当地基本生活秩序的组织,这就会产生乡村治理问题。贺雪峰认为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农民的流动性比较小,而那些超出了家庭的公共事务,大多是与地理有关,因此村庄已成为重要的基本身份单位(2007)。贺雪峰,董磊明根据该村的独立生产能力和该村是否有资源,可将其分为三类:强乡弱村,乡强村和弱乡弱村(2005)。耿国阶,王亚群从城乡关系的角度,认为有必要先稳定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9.6)。

陈锡文认为目前的中国它的农业自然资源稀缺的国情资源很难改变,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有很多人长期生活在农村的现象(2012)。袁忠、刘雯雯认为乡镇政府一般按照它的“策略主义”选择已成为乡镇政府生存的主要逻辑,村民自治组织的“权力上移、事务下移”管理倾向引起了突出的农村治理问题(2019)。李冠鹏在研究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重视经济发展,却忽略党建在引领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2019)。

1.2 如何解决

徐勇就乡村治理的结构性从“散”“统”“分” “合”四个特点提出了建立农村治理体系的基本结构性转变也就是“县政、乡派、村治”三级结构治理方法(2002)。印子在探讨政府治理方式时指出,在压力系统的环境下,乡镇政府将规范市场化后农村社会的治理需求,动员农村社会,帮助发展产业平台,规范小规模项目指标资源,重点是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重点是当地的寄宿家庭行业(2019)。刘利利、杨英姿,认为在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政府越位、企业错位、农民缺位”等层次不同的问题应建立“政府搭台、企业支持、村主体演戏”的良好治理模式(2019)。

笔者通过梳理近年来关于乡村问题文献的梳理发现,关于乡村基层问题主要存在几下几点:发现乡村主要存在乡村经济产业落后,没有特色产业、乡村关系紧张,无法形成有效的治理体系以及乡村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的几个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通过利用乡村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经济,和以产业经济带动乡村关系发展,然后注重乡贤文化的发展,以突出农村发展的主体地位等几个方面的解决措施。

2 乡村问题的由来和原因

2.1 乡村经济产业落后,没有特色产业

目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很多的乡村空心化,大部分的农村人向城市靠拢,这些搬向城市的人,大都为青壮年,他们在城市落户之后便在城市生存发展。而乡村则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不能构成主要劳动力,因此,乡村的产业依然靠农业为主,而这些农业只能维持个体户的生存和发展,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和经济特色。而一个乡村的资源无论再好再多,也得靠人集思广路,才能将资源变宝,而人才的缺失,则是乡村资源无法形成资金的最大问题,再者,乡村干部的不作为则会让国家的政策无法惠及农民,即使村民有心想发展产业,也无政策和资金的利用。

2.2 乡村关系紧张,无法形成有效的治理体系

根据贺雪峰的乡村类型分析,可知由于当地乡村没有形成特色产业,当地乡村关系由于没有很强的自主生产价值而容易让村干部形成“撞钟者”,或者形成次生秩序的强乡弱村关系,由此,乡干部就会想方设法向村干部施加压力,让他不得不成为乡干部的代理人,从而有悖于村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这不仅会形成寡头治理,也极易于乡干部和村干部合谋村民的合法利益。让本来没有经济基础和劳动力的农村,更缺乏发展的延续性,从而让村民对村干部形成怀疑态度,而村干部由于不敢得罪乡干部,又怕村民的上访,由此不得不尽力收拢村里精英人才与村干部一起把控政治资源,从而损害其它弱势群体的利益,由此,更容易加强村民对政府的敌意和不信任。让他们不敢相信政府的政策和利民用意,从而容易引发乡村关系紧张状态。

2.3 乡村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

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消解尤其是新一代农民工已经完全适应城市里的生活,他们对于乡村的感情已经淡化,甚至于不愿意回乡村发展,这就让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和人才逐渐往城市迁移,而不是回乡发展产业或者借助政策扶持发展经济,导致乡村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有效的重视,形成一种城市帮扶乡村的惯性思维,将乡村看做是被扶持和帮助的对象,而不是应该看重乡村自身的优势,从而将乡村的自然资源转化成经济优势。让乡村自身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让村民增加自身优越感的信心,才能保证国家的政策与乡村的资源有效结合,从而才能实现乡村经济产业优势。因此,乡村主体地位的确定是最主要的问题。

3 解决措施

3.1 利用乡村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经济

无论一个乡村的价值文化有多强,在现在化的冲击下,各种乡村文化已经受到冲击,呈现所谓的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原子化家庭,不再具有原先的乡村共同体单位的概念。因此,应发挥乡干部以国家的产业政策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有意识的培养农民集体意识和产业意识,让他们摆脱先前的小农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生存和经济发展问题。当产业经济给农民带来好处的时候,农民就会增加对政府和产业经济的信任,这样,产业经济一旦发展起来,农村的各项机制就会自然而然得到解决。从而实现农村经济主体地位的发展,以增强在社会的话语权和经济发展权。

3.2 以产业经济带动乡村关系发展

一个乡村经济的发展,不仅要靠当地居民经济意识的提升,村民与村干部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官民一心,乡村经济才能快速发展。因此,在实际乡村关系中,居民要跟村干部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关系,我们既要理解村干部作为乡镇代言人的角色,也要明白他作为农村保护者的角色,村干部也要自身处理好这个角色,毕竟,只有乡村经济真正的发展起来,他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角色,以及增加收入,这是村干部应该处理的事情。

3.3 注重乡贤文化的发展,以突出农村发展的主体地位

对于乡镇而言,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它必须处理好上面指定的“事物”和下面的农村干部的要求。还必须充分调动和合理分配乡镇干部的人力资源,包括领导干部过度使用劳动力等问题,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和合理配置乡镇人力资源,有必要在治理机制上进行灵活创新,通过治理机制创新激活乡镇干部和人员,实现对“物联网”的有效治理。最有效的方法是发展乡镇圣人的文化,通过各种寻求家庭的文化活动,指导该领域的成功企业家返回该村进行投资和创业。它还可以帮助村干部提供合理的建议,并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成为村干部和农民之间的沟通的桥梁。

4 结语

笔者通过对中国农村乡村治理问题原因的分析,发现乡村主要存在乡村经济产业落后,没有特色产业、乡村关系紧张,无法形成有效的治理体系以及乡村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的几个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通过利用乡村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经济,和以产业经济带动乡村关系发展,然后注重乡贤文化的发展,以突出农村发展的主体地位等几个方面的解决措施。从梳理国内外关于乡村治理的文献,笔者觉得乡村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是通过人才战略发展,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同时乡村干部要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这样乡村经济才能发展,乡村治理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猜你喜欢

村干部农村经济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不让干部挂“空挡”——一名村干部的成长档案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驻村干部“唱主角”,村干部“跑龙套” 警惕脱贫攻坚主角错位
陕西脱贫攻坚形成大格局
——驻村干部已有3.71万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