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儿童年鉴》的内容、特点及其启示

2022-11-22徐佳佳

广西地方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童子军年鉴民国

徐佳佳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20世纪30年代是民国年鉴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年鉴的出版数量快速增加,出版的种类也日益多样化,专门类年鉴不断涌现。1937年出版的《民国廿六年儿童年鉴》(以下简称民国《儿童年鉴》)就是以儿童为目标读者的一部专门年鉴[1]。作为民国时期唯一一部儿童年鉴,也是中国第一部儿童年鉴,该年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尽量符合儿童的阅读需要,具有当时儿童科普刊物的普遍特征。因此,对该年鉴的出版背景、内容和特点进行研究,对于了解民国时期的年鉴尤其是专门年鉴在属性、特征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丰富我们对中国年鉴发展史的认知,充分发挥年鉴的社会价值,促进年鉴产品的多样化等都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民国《儿童年鉴》编辑出版的背景

(一)民国儿童教育的现代化及现代儿童读物的兴起

清末民初,社会急剧变化,民族危机加重,有识之士纷纷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一些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挽救中国应当从儿童抓起,并积极呼吁全社会重视儿童教育发展。为此,新文化运动期间,先进知识分子对忠君重道的传统教育思想进行了严厉批判,并广泛引进和传播儿童本位主义等西式教育观念,力求改变国人的传统儿童教育观念,提高儿童教育水平,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响应民众呼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制定了较为系统的新式教育目标、方针和体系,并在各地设立教育馆,成立儿童幸福会、中华儿童教育社、中华慈幼协会等政府和民间儿童教育组织等,促进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同时,为了表达对儿童事业的重视,国民政府还在1935年8月1日至次年7月31日举行了儿童年活动,并颁布了《中国儿童年实施法》,对儿童年期间举办的“儿童读物展览会”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该办法有11条,规定“展览会以改良儿童读物为目的”,要求参加展览的图书“内容优良、字句适度、字体适当、行间疏密合适、有插图、装订和纸张牢固适用”[2]。这些办法对促进当时儿童读物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引导作用。

而在官方大力发展儿童现代教育的同时,大量具有现代思想的儿童读物也陆续问世。一方面,20世纪30年代,丹麦的安徒生童话、英国的《阿丽斯漫游奇境记》《王尔德童话》和德国的格林童话等[3]等儿童文学作品逐渐被翻译引入到中国;另一方面,冰心、叶圣陶、郑振铎等作家创作了大量本土儿童文学作品,《申报》等出版商出版了《儿童周刊》《儿童晨报》《儿童文艺杂志》等传播现代教育理念的报纸和期刊。

在这种背景下,民国《儿童年鉴》不仅吸收了众多当时儿童教育的现代理念,还在内容和出版包装上与时俱进,既大量收录了1935—1936年儿童年活动的具体情况及儿童年期间创作和传播的大量现代儿童歌曲,还在借鉴出版市场中的众多优秀儿童读物的装帧特色及《中国儿童年实施法》中关于儿童读物的装帧标准的情况下精心设计了该年鉴的样式,从而使得该年鉴成为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儿童年鉴。

(二)民国年鉴的发展

清末民初,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年鉴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形式逐渐传入中国并被广泛使用。20世纪30年代,民国年鉴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从1930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1937年,年鉴出版数量大增,共出版年鉴70余种[4],形成了由全国或地方性综合年鉴、专门年鉴构成的中文年鉴系统[5]。其中,1934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所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的出版还为民国《儿童年鉴》提供了童子军、文献古物保存等内容参考和现代年鉴的体例参照。

(三)战争迫近与社会动员的需要

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中国已经处于战争威胁之中。因此,这一时期的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呼吁民众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并在社会各界广泛进行战争自救知识的普及和战争动员。为此,国民政府在中小学校增加了《战时常识》《国防算术》等教材,并要求各地广泛开展时政教育,“唤起儿童留心时事”。同时,各地童子军的训练也日益加强,不仅要求广泛开展以战时需要为主的日常训练,还增加了对战争动态、武器和各类军事知识的教育。因此,这一环境之下出版的民国《儿童年鉴》不仅收录了大量国内外时政和军事常识、战时救护知识、童子军起源和个案故事等与战争相关的内容,还自觉承担了文化抗战的责任。

二、民国《儿童年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民国《儿童年鉴》正文共342页,16开本,1937年由时代图书公司出版。设置了常务政治、国防军备、史地常识、名人像传、体育卫生、童子军、儿童科学、儿童歌曲、儿童艺术、儿童便览和附录11章,并配有彩图目次。各章下面设有各国国旗、八段锦图解、科学把戏、科学趣闻等小节,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历史、儿童教育等内容,是一部供民国少年儿童使用的百科年鉴。

(一)对西方年鉴体例的借鉴与局限

一是采用大事记。民国《儿童年鉴》“史地常识”章设置了“二十五年中国大事记”“二十五年世界大事记”。两个大事记都是选取国内外一些重要事件,按照月份进行编排。“二十五年中国大事记”记录了1935年1—10月中国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大事,每个月的主要事件都用一句话简述。二是记录天文历法。西方年鉴尤其是一些西方综合年鉴一直保留着对天文历法等内容的记录,并成为一些西方经典年鉴的特色和传统。受此影响,民国《儿童年鉴》的“儿童便览”章也有“太阳系行星比较图”“二十四节气月日表”“阳历月建记录法”“二十六年日历表”等介绍天文历法的小节。三是大量使用统计表格。19世纪西方学术研究中大量使用统计表格,随后年鉴也广泛采用统计数据。20世纪初中国学者引进的年鉴大多是统计类年鉴,因此早期中国年鉴都广泛采用统计表,尤其是官方编辑的一些年鉴,如民国《广西年鉴》(1934)、《江西年鉴》(1936)等大篇幅采用统计图表。民国《儿童年鉴》也不例外,书中各兵种编制表、士官登记表等统计表占了较多篇幅。四是标题式写法。民国《儿童年鉴》在每部分内容标题下设置每一节的小标题,用来概括每部分内容,这与西方年鉴及目前我国年鉴的条目写法较为接近,与民国时期的官修年鉴有较大不同。民国时期的官修年鉴在体例上借鉴了一些旧史志的体例,普遍采用篇章节目的设置,较少设置特色鲜明的小标题。

不过,民国《儿童年鉴》也有一些体例不够完备的地方,如与同期西方年鉴比较,民国《儿童年鉴》没有设置索引,但这不是个例,民国时期的《申报年鉴》《铁道年鉴》《世界年鉴》等普遍都没有设置索引。而索引作为现代工具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8世纪以后的西方年鉴中广泛使用,并随着19世纪后期欧美出版业的现代化成为西方年鉴的必备体例。清末民初年鉴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年鉴事业进步很快,但一直存在索引、目录等体例不完善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及年鉴事业发展的停滞长期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

二是回溯内容较多,年度属性不强。这是相对于我国当代年鉴而言的,当代年鉴一般要求在记录上一年事情的时候上下限尽量在年度范围内,只有在需要对事件起因进行解释等特殊情况下才收录一些回溯性内容,小范围突破时间限制。而民国《儿童年鉴》虽然有对年鉴内容设置上下限的意识,如书中“二十五年中国大事记”“二十五年世界大事记”选取的就是1935年1—10月的内容,但这种设置时间上下限的意识并不强,导致民国《儿童年鉴》回溯性内容偏多。如民国《儿童年鉴》“体育卫生”一章收录的历届远东运动会田径赛游泳成绩最高成绩表(1927—1934)就大幅度突破了资料的年度限制。而民国《儿童年鉴》对回溯内容收录过多并导致年鉴年度属性不强这一问题的形成,与西方年鉴并不刻意强调年鉴收录内容的年度上下限有一定关系。比如《纽约年鉴(1858)》不仅收录了1857年的信息,还记载了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直至1856年的美国大事、各州人口普查数据、美国历届总统的名录等内容[6]。这种情况在目前国外年鉴中仍普遍存在,比如《惠特克年鉴(2008)》(Whitaker’s Almanack 2008)鲜有2007年的统计数据,但其中有关世界各国简介的内容及其他回溯性内容却占年鉴篇幅的24%。

(二)内容编辑的可读性

民国时期的儿童读物都比较注重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民国《儿童年鉴》在这方面也做了较多尝试。

1.广泛选用图片

一方面在内文大量使用插图。民国《儿童年鉴》在介绍中外名人时,给每位历史人物都配了画像,介绍八段锦时绘制了动作示意图,介绍童子军的露营生活和圣诞节时也绘制了插图。这些插图直观生动,容易吸引小读者。另一方面设置彩图专辑,该专辑选取了各国国旗、中国全图、中国物产分布图、国际信号旗、各种防毒用具共20多张大幅彩图,以时政常识、军事知识、生物科学知识为主。图片专辑与目前中国年鉴卷首彩页的作用比较类似,都是用图片来概括年鉴主要内容,可读性较强。

2.内容通俗易懂

为适应小读者的阅读能力,民国《儿童年鉴》的内容较为通俗易懂。一是简化内容。民国《儿童年鉴》在介绍政治、军事等内容时反复强调年鉴的目标读者是14岁以下儿童,因此只介绍一些常识。正因如此,虽然该年鉴内容涵盖比较广,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年鉴,但总体容量并不大,阅读难度较小。二是语言通俗易懂。该年鉴采用现代白话文,一些内容还有较多口语化的表达,较少使用文言文,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年鉴介绍了许多儿童科学知识,比如“水中生火”“蜡鱼游泳”“铁刀变铜”等,都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科学原理。三是框架简单、层级少。相较于当代年鉴四到五级的框架层级,该年鉴的框架只有篇章两个层级,章下设各内容标题,所有内容标题都可以在目录中找到,使用简单,阅读方便。

3.互动性较强

民国《儿童年鉴》设置了互动栏目“儿童年鉴测验问题”和“测验问题答案悬赏”,以此提高小读者对年鉴内容的研读和对知识的把握。同时该年鉴还设置了“春秋季课程表”“姓名录”“记事用表纸”等,既可以被儿童用来记录课程,还可以用来做年鉴阅读笔记,加深对内容的学习。这种做法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教科书年鉴、当今的美国《国家地理儿童年鉴》及其他儿童类年鉴相似。

(三)内容选材的时代性

民国《儿童年鉴》的选材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实用性,这些特点与当时战争逼近和民族危机加深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1.收录战时防护、军事常识。年鉴中有“各种防毒用具”“各种防空用具”“防空避难常识正误图”“空袭后的消防与救护图”和各类外伤救治要点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收录旨在增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儿童在战争中受到伤害。

2.关注体育卫生。该年鉴有徒手游戏说明、八段锦具体示意图、传染病及其预防、夏季卫生常识、普通急救常识、常用药品使用等知识,这些知识分点撰写,易学易用,具有较强的实操性。这些内容与社会呼吁要提高中国人身体素质并做好战争准备密切相关。

3.收录大量本土儿童歌曲。儿童年前后,大量的儿童歌曲被创作出来,该年鉴不仅收录了赵元任作曲的《儿童年》、沈秉廉作曲的《儿童节》等应节歌曲,还收录了《复兴民族新基础 未来种种譬如今日生》《救中国》《大家起来》《自强歌》《前进》等歌曲,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艺术天分,对于激发儿童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也有一定作用。

4.收录中国传统文化。该年鉴收录了中国字体、中国印章、国画、中国度量衡和中国学制系统表等内容,文中对这些传统文化大加赞赏,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儿童的民族自豪感。

5.收录国外社会发展情况。近代以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一直希望打破闭关锁国的状况,在民众中宣传西方现代文化,挽救民族危亡。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是普及西方现代文化的重要对象。受此影响,民国《儿童年鉴》大量收录国外历史和科技成果,希望儿童从小睁眼看世界,增强儿童对世界时局的了解。民国《儿童年鉴》涉及的国外知识主要包括:一是国外历史名人。在“名人像传”中介绍了牛顿、瓦特、富兰克林、华盛顿、林肯、达尔文、俾斯麦等。二是国外逸闻趣事。在“童子军”部分,介绍了两个国外童子军的露营故事。三是国外科学发明。在“科学趣闻”中,介绍了国外收音机、保险柜、影戏院等最新发明。

6.收入童子军有关内容。南京国民政府高度重视童子军,1927—1937年童子军迅速发展壮大。该年鉴对童子军进行了较大篇幅的介绍,包括童子军起源、露营故事,以此突出童子军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些内容与年鉴作者胡祖荫对童子军有较多研究有关。作者出版了《贝登堡传记》一书,书中对童子军的作用持肯定态度,并大力呼吁积极发展童子军。不过该年鉴的这部分内容虽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内容比较简单,具有图解政策的意味。如年鉴中收录的《中国童子军歌》,歌曲中有“我是三民主义后备军”的唱词,宣传功能大于文化普及,党化教育色彩较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该年鉴对当时的社会需求和热点非常关注,编者对年鉴赋予了较强的社会功能。而这一点与西方年鉴强调实用性,关注民众对年鉴的接受和使用是一致的。

三、民国《儿童年鉴》的启示

(一)重视发挥儿童类年鉴的社会价值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儿童专门年鉴,民国《儿童年鉴》的编辑出版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价值。首先是科学普及。《儿童年鉴》介绍的“儿童科学”,包括科学把戏、科学趣闻、科学发明表以及植物系统树图、动物系统树图、营养料分析图等科普知识,容易引起教育界和儿童家长对现代科普的重视,引导现代科学成为主流教育内容。其次是弘扬传统文化。民国《儿童年鉴》积极向儿童介绍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儿童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增强儿童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而目前我国对于年鉴功能的探索并不深入,大部分局限在存史、资政等方面,对于年鉴在科普、教育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探索较少,年鉴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借鉴民国《儿童年鉴》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更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年鉴在科学普及、育人等方面的价值。

(二)丰富年鉴种类,开拓年鉴市场

20世纪30年代,官修年鉴并没有一家独大,相反各类专门年鉴均得到了充分发展,并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年鉴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年鉴的重视和年鉴、方志工作机构的并轨,官修年鉴数量快速增长,并成为年鉴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相反,各类专门年鉴却没有被充分重视,不仅出版的数量少,影响力也很弱。因此,当前年鉴市场出现了品类发展不平衡、内容同质化等问题,阻碍了我国年鉴事业的长远发展。为此,汲取民国《儿童年鉴》积极拓展阅读群众,编纂出版高质量专业年鉴的历史经验,对于当前年鉴工作者编纂出覆盖各个群体的专业年鉴,丰富年鉴市场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年鉴基础理论研究

当前许多年鉴工作者对年鉴的编纂、出版和未来发展都有许多困惑。比如年鉴在框架体例、内容书写等方面是否需要继续借鉴方志的特点,官修地方综合年鉴是否要市场化,目前官修年鉴为主的年鉴出版格局是否要改变,如何改变,年鉴未来将朝着工具书还是史书的方向发展等。这些困惑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当前我国对年鉴史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对于改革开放前年鉴发展的历史轨迹、经验以及年鉴在中国本土化演进过程中的特征和属性等问题都缺乏深入探讨,难以从年鉴历史的发展经验中寻找答案。而通过分析民国《儿童年鉴》,不仅清楚看到民国年鉴对于西方年鉴体例的借鉴,还可以发现我国年鉴内容的年度属性的确立具有一个演变过程,更能了解到民国时期中国年鉴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本土化探索。因此,加强对民国《儿童年鉴》等我国近现代早期年鉴的研究,系统梳理我国年鉴的发展历史,对解决我国年鉴发展问题,进一步夯实我国年鉴发展理论基础,促进当代年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童子军年鉴民国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美国童子军组织因丑闻申请破产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美国童子军只有男孩才能加入吗?(答读者问)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童子军:百年历史,强悍依旧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