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2022-11-22吴发平
吴发平
(长沙县农业农村局,湖南 长沙 410100)
近年来,长沙县畜禽养殖业正朝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1-2]。长沙县委、县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工作,以大型规模养殖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为重点,不断创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逐步解决养殖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滞后、种养脱节、养殖总量超载等问题,有力推动了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3-4],实现了养殖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1 畜禽养殖业现状
长沙县是农业生产大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据初步统计,长沙县有畜禽养殖场(户)约有250家,其中有规模化养殖场41家(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其他畜禽按生猪当量折算)。2021年出栏生猪70万头,肉牛0.8万头,肉羊2.1万头,家禽300万羽,规模场养殖量约占总出栏量的57.5%,每年产生的畜禽粪污约70.7万吨,其中粪渣28.3万吨,沼液42.4万吨。据了解,目前全县有10余家规模养殖场通过环评,治污设施基本到位,达到排放要求。大部分养殖场(户)现已新(改扩)建了相应的粪污治理设施,废水直排、养殖废弃物乱扔堆现象基本杜绝。
2 推进措施
2.1 注重创新试点,探索五种重点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通过创新试点,县域内重点探索并逐步推广了五种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一是粪污就近肥料化利用模式:统筹种植业与养殖业发展规模,以养定种,全县以“佳和农牧”为典型的21家(“鑫广安”为有机肥加工)规模养殖场实现种养结合,采用“猪-沼-苗(果、蔬、牧草)”种养平衡模式,肥料化利用面积4000多亩,每亩增收节支1000元以上。
二是粪污集中处理肥料化利用模式:已建成“广安生物”“隆广生态”等4个有机肥加工厂,年生产能力可达4万吨。
三是粪污能源化利用模式:已建成中小型沼气池6.41万个、500立方米以上大型沼气池6个,在路口建成连片供气再生能源利用示范片。
四是微生物发酵床模式:自成肉牛、瑞隆肉牛、航纬黑山羊、茂盛园生猪等企业建成异位发酵床零排放系统,充分处理养殖场固体粪污的同时,最大限度吸纳、利用养殖场的污水,使养殖场固、液污染物配套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
五是病死动物处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模式:已建成“1+5”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体系,即一个县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5个镇级病死动物收集暂存点(福临、路口、安沙、北山、高桥),实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全覆盖。2021年全县累计收集处理病死猪20652头、其他动物5940头,处理出厂油脂302.76吨,残渣303.35吨。
2.2 注重顶层设计,构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长效工作机制
长沙县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先行、散户跟进”的原则,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项目推进;县直各有关部门和镇街整体联动,切实加强养殖污染治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立了“一个政策”管到底(疏堵结合,设施治理和生态修复结合,近期治理和长效监管结合)、“两套网格”不遗漏(镇街、村干部和县、镇街动物防疫部门两套网格)、“三项制度”常态化(台账制度,通报制度,奖惩制度)、“四次检查”定奖惩的监管机制(全年四次检查);建立健全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并纳入县对镇街道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定期通报考核结果,严格与奖惩挂钩。近年来,相继印发了《长沙县畜禽养殖废弃物防治专项工作方案》《长沙县畜禽污染防治规划》《长沙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方案》《长沙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资金办法》等政策文件。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会议,分管县长要求各镇街、县直相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3 主要做法
3.1 加强组织领导
长沙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分管县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工作调度会,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工作开展。
3.2 突出精准施策
按照“种养平衡、因地制宜、生态循环、综合利用”的原则,强化项目实施指导的精准管理。
一是明确扶持重点。推行干清粪处理工艺,场内实行“三分离”(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建立粪便、尿污、臭气、噪声处理设施,配套建设节水设备、漏粪板、刮粪系统、沼气池、厌氧池、氧化塘、贮存池、种植消纳基地等必要的粪污收集、贮存、处理、运输、利用的设施装备并保持正常运行,或者委托第三方进行粪污处理,确保粪污资源化利用。
二是严把申报关口。项目建设地址必须在非禁养区之内,明确建设内容和投资预算,落实承诺的自筹资金,纳入粪污资源化利用服务与监管平台接受统一监管。
三是规范立项程序。项目严格按照公开申报、镇街审核、现场核查、县级审定、社会公示立项后实施。同时对项目实施全程监管,从申报前现场核查到项目实施中现场督查指导至最后实地验收层层把关,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四是严格考评验收。由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能源局)、市生态环境分局以及第三方造价评估进行现场联合验收,县财政局对项目进行监督抽查,同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审计事务所对项目进行了全面审计。
五是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滞留、挪用,纳入财政资金扶持的项目,补助标准控制在项目总投入的50%以内。项目申报实施单位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做到票据齐全,资料完整。
六是实行“一场一策”。所有项目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匹配建设相应的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所有实施项目做到“一户一档”,规模场项目信息录入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系统,项目实施内容和进展图片录入长沙市美丽家园网系统,全部完成系统备案和建档建册。
3.3 着力五大重点
综合县域实际情况,整县着力推进五大重点建设项目。即重点支持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非规模畜禽养殖户、种植基地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五大重点建设项目。
3.4 狠抓项目实施
长沙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从2019年2月正式开始,涉及到辖区内13个镇(区),分二批实施,共完成了255个项目实施主体(包括全县规模养殖场、第三方服务机构、非规模畜禽养殖户和种植基地)的申报、实施和验收。项目补助标准不超过总投资的50%,组织遴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视化监测试点项目1个,涉及6家规模养殖场,共计拨付中央补助资金4500万元。
4 效益分析
长沙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逐步推进,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有效减少了畜禽粪污排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实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种植绿色有机农产品,提升农畜产品价值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益。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
4.1 经济效益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行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实现了变废为宝,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一是节约养殖成本。通过节水工艺改造,每头猪平均每天可节约用水15公斤;二是节约种植成本。通过配套粪肥种植消纳基地、推广施用生物有机肥等方式,带动种植基地消纳以畜禽粪污为原料的农用有机肥或沼液肥;三是新增产值。年新增4万吨生物有机肥料可替代1.2万吨化肥(每吨生物有机肥可替代0.3吨化肥)施用,按每吨化肥平均价格为1600元计算,可节约资源、能源价值达1920万元。同时,每年可提供沼液肥作县域蔬菜、水稻、玉米、果园、苗木种植用液态肥料,可替代大量的化肥,实现生态种植与节本增效。近年新增沼气池9234m3,年增产沼气约337万m3,按1.5元/m3计算,每年可为全县规模种养场(户)与种植合作社农户增收505.5万元。
4.2 社会效益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农牧结合、种养循环、以养促种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和环保意识。在实现畜禽养殖产业清洁化生产的同时,培育培优了“盛大蛋鸡”“自成肉牛”“瑞隆肉牛”“罗代黑猪”“航伟黑山羊”等特色产业,促进了标准化、规模化高效种植养殖基地的发展,优化了县域农业产业、畜禽产业结构。项目带动农户从事生态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业化经营,创造就业岗位2500个以上,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4.3 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75%,比2018年的84.89%提高了10.8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项目实施完成后,每年可新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量30万吨以上,可新增年产沼气约337万m3,通过沼气化、肥料化利用实现零污染。施用畜禽粪污生产的有机肥,将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的良性循环,将有力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5 结语
畜禽养殖废弃物具有污染与资源双重属性,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长沙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作,将以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削减面源污染、提高土壤肥力为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粪污高效利用等措施,结合地域实际,实现种养平衡,将粪污变成有用的资源,加快农牧循环、促进现代畜牧业绿色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