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压力的“加减”法

2022-11-22李慧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十几岁 2022年6期
关键词:矛盾性张弛杯水

文/李慧(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从小到大,我们时常被教导:“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然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多少人因“负重”难以前行。

人的心态如同琴上的弦,太紧则易断,太松则无音,只有松紧适度,才能弹出美妙之音。

让我们与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的李慧老师一起,谈一谈“负重”与“减重”,“增压”与“减压”。

材料传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老师课上问同学们:“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说着,老师拿起一杯水。有人说三百克,也有人说二百克。“是的,它只有二百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老师又问。很多人都笑了:二百克而已,拿久了又会怎样!老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这杯水的重量很轻,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我们只有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才能拿得更久。”

材料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紧紧的,弓很容易就会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顶用。”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说:“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等词语进行辨析,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写一篇在高三(1)班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和同学交流你的感悟与思考。

思维开拓

这是一道思辨色彩较浓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是寓言类材料,具有隐喻性和哲理性,要求我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联系现实感悟道理。材料一给我们的启示有:在适当的时候应当释放压力,学会停下,调整状态,才能走得更远。

材料二是名言警句材料。柏拉图和格拉西安的观点具有矛盾统一性。前者认为,减压方能持续发展,后者认为,负重方能成就美好。当我们辩证地去看待,可以发现,两种观点都体现了对人生压力的理性认识,是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态度。

两个材料的关联性较为明显,如此可进一步明确写作任务是对“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进行辨析。写作时,要注意本材料既“分离”又“统一”的辩证关系,需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多维度思考。

写作导引

任务身份:高三在读学生

任务文体:发言稿

发言对象:高三(1)班的老师和同学们

任务内容:

1.辨析“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的关系;

2.结合材料及现实生活(高三生活、社会话题等)谈谈自己对“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的理解;

3.正向引导,客观、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任务重点:解读作文材料中关于“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的关系。

文本材料共有两则,材料一虽然只有一个文段,但实际上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以二百克的水为例,强调再轻松的事情,做的时间长了也不轻松。第二层意思是适当的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坚持。

对应到本次“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等关系的辨析上,可以理解为: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轻”,“轻”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转化为“重”,即“负重”或“增压”都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存在;“减重”或“减压”的目的不是消除压力,而是缓解压力,然后更好地“负重”或“增压”。

材料二中有两个文段。一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名言,其重点在一个“松”字,对应到“重”与“压”上就应该是强调“减重”与“减压”。二是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的名言,其重点在“承受”二字,对应到“重”与“压”上就应该是强调“负重”与“增压”。将这两句名言放在一个材料里,意思十分明显,即生活中“负重”与“减重”、“增压”与“减压”都非常重要,它们是相伴相生的客观存在。

综合两则材料,本次作文在围绕“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的关系进行辨析时,可以强调“负”与“减”、“增”与“减”的相对性的客观存在,以及它们关系的对立统一。

写作技巧

1.题干有“矛盾”,立意来辩证。

在审题时不难发现,此次作文题出现对同一对象的不同看法。所以行文时一般可以有三种立意,即正向立意、反向立意、辩证型立意。前两种写作类似于辩论的正反方,只要立足于自身、自圆其说即可。但是,事物的发展与呈现往往是复杂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两种立意相对于第三种辩证型立意来说,就会显得较为片面,在立意上相对下乘。

2.“矛盾”有不同,侧重有区分。

近年来我国农村空心化、留守化、衰败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交通不便、教育水平有限、医疗卫生欠缺、就业形势严峻、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使得乡村越来越难满足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不少乡村劳动力外流,只有老人、小孩留守家园。另外,传统社会维系邻里的乡贤宗法体系、农耕劳作体系、风水匠作体系已趋瓦解,在当下重构民主管理、团结互助、和睦友善的邻里关系迫在眉睫。

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看法,其矛盾性有两种可能:一是对象本身有矛盾性,二是矛盾性存在于不同理解中。

如果对象本身有矛盾性,议论的重点,就应对对象本身进行一分为二的双向解读。

如果矛盾性存在于不同理解中,与对象本身无太多关联,议论的重点则应分析不同理解之间的关系。例如材料中的“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议论的重点应说清楚“负重”与“减重”、“增压”与“减压”之间的辩证关系。

作文共赏

张弛有度,加减有方

文/李嘉仪(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333班)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越是艰难越向前,压力变身“平难斧”。

作家王开岭说:“没有合格的黑夜,也就无所谓真正的黎明。”人生在世,没有经受压力的负荷,又怎能悟到“负重前行”之艰辛、知晓“诗与远方”之不易?奥运赛场群英争冠,赛制的严格、媒体的关注、观众的期盼……当无数压力席卷而来时,中国健儿化压力为动力——孙一文将手中的利剑打磨得更加锋利;陈芋汐、张家齐将入水姿态演绎得更趋完美……

同学们,我们在压力的洗礼中蜕变成长,在压力的护航下窥见人生的明媚与美好。

没有释压的心灵,负重难行。大到教育部“双减”政策的落地,小到近两年的热词“佛系青年”等,无不折射出“减压”的迫切。那高三的我们呢?同学们,高三生活不是只有“高三”而没有“生活”,而是过好了自己的“生活”,才有了充实而有效的“高三”。我们不如偶尔放下重担,走近自然;科学作息,训练于当训之时。适当“减重”,才可以更好地投入到下一轮的“负重”当中。

生命之弦张弛有度,人生之担加减有方。盲目施压不是智举,肆意放松绝非良策。人生何处无压力?何必纠结论轻重!压力当前,当抱“负重不重”之积极心态,志存高远,奋斗有为。

最后,愿你我能在张弛有度的高三不负青春、不负梦想;在加减有方的人生不负时代、不负使命!

作文解析

本文是一篇发言稿,作者在写作中不断体现出对话意识,难能可贵。整篇文章的说理也是建立在与同学的交流之上的。概述材料部分注意到了“负重和减重”的辩证关系,从而提出中心论点“张弛有度,加减有方”,肯定了压力存在的客观性。而在分论点的论证过程中对“负重”与“减重”进行了辩证性理解。文本最后,呼吁同学们正向面对人生中的压力,圆满完成了本次的作文任务。

猜你喜欢

矛盾性张弛杯水
高质量语文学习任务的建构与运用
常识:哪杯水更甜
“种”珍珠真神奇
《大大方方的输家》:一部先锋性与矛盾性并存的小说
杯水车薪
秋天
把包袱放下
浅析《当代英雄》中毕巧林的形象
波特小说中矛盾的宗教观
试论于连的形象及其矛盾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