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技术在创伤急救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2022-11-22张爽婷张兴文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远程医疗体系

张爽婷,王 涛,张兴文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长沙 410011

近年来,在网络通信领域,新兴的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成为了全球激烈讨论的新话题[1-2]。5G技术的出现,对当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均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衍生出各种新型技术、应用以及运营模式,为医疗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助力[3-4]。5G+创伤急救模式应运而生,利用5G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5-6],实现“急救工作部分前移、上车即入院[7]”,抢占黄金时间,极大地缩短抢救反应时间,为患者赢得更多生机。本文就5G技术应用于创伤急救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展望进行阐述,以期对全国各级创伤体系建设有所裨益。

1 5G+智慧医疗

5G技术是4G的延伸[8]。作为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5G技术有着低时延、高速率、广连接的特性,不仅实现了高速传输大规模、高质量3D图像,还可以提供通信之外的数据采集、实时定位、远程诊疗等融合功能等服务,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科技创造力及商业潜力,有利于推动相关行业完成产业升级及技术革新,迎来了万物移动互联的时代[3,9-10]。对于现代医疗,5G技术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疗行业的运营及发展方向[11]。

目前,在医疗领域,智慧医疗已初具规模。而5G+智慧医疗则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医院相关医疗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医院自身优势,从而实现对患者远程、实时、高效、数字化的诊治与护理,让远程急救、远程会诊、移动ICU、数字化手术室以及远程示教成为现实[12-14]。急危重症救治更需要智慧医疗,研究表明[15],各种急重症仍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因发生突然、难以预测,传统的急救模式在救治过程中会存在送医、转运、评估及确定性处置延迟等诸多问题,导致伤者失去最佳救治时间,影响救治效果,进而增加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16]。5G技术其无时间、空间障碍并高速传递信息的特点可以有效提升医疗应急救援效率和响应能力[17],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急救过程中延迟问题,使得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

2 创伤急救

2.1创伤流行病学 创伤是一种有经济影响的“现代疾病”[18],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6%,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创伤死亡或永久残疾[19],而我国每年的创伤致死人数占全国年死亡总人数的10%,是1~44岁青壮年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20-21]。

2.2创伤救治特点 创伤急救医学不同于一般内、外学科,其致伤机制复杂,往往涉及多个器官或系统的多重伤害,伤情相互影响,从而导致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22]。创伤死亡有3个高峰:即刻、早期、晚期[23]。其中,近80%为立即和过早死亡,通常是由创伤性脑损伤或大出血造成。对于第一死亡高峰,很难经临床救治得到改善,主要以源头预防为主。创伤早期(伤后数小时内)的死亡数约占总数的50%,如何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理想时限为“黄金1小时”内) 接受有效的治疗,是目前世界创伤急救的重点及难点[24]。若患者能在伤后1h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可以减少约80%创伤患者的早期死亡,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还能明显减少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率[25]。对于多发伤这种复杂又危重的严重创伤来说,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的优势在于患者受伤后能够尽早采取有效检查及干预措施,这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初期管理,稳定生命体征尤为重要。MDT能够在第一时间制定可行的诊疗方案,确保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共同完成伤情评估、制定诊疗计划、是否需要紧急甚至后续分期手术等步骤[25],这一过程涵盖了院前、急诊科、手术室、创伤ICU、普通病房等多个环节[26]。近10年的研究表明,建立完善的创伤体系可以明显改善创伤结果[27-28]。

3 创伤急救体系建设

3.1社会和政府发展需要 (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9]中指出,2030年要建立起覆盖全国、较为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力争将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2020年6月19日国家发改委《面向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5G智慧医疗系统建设》中提出建设面向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5G智慧医疗系统,提升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效率,建立医防融合应急管理系统。

3.2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现状

3.2.1国外创伤体系建设现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伊利诺伊州建立第一个正式创伤救治系统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医疗特点,在国际上形成了两种带有鲜明特色的紧急医疗服务体系模式,分别是美-英模式和德-法模式[30-31]:(1)“美-英模式”(Lift and Go-抢先转运):其显著特点是“急”,强调以最快速度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借助Ⅰ~Ⅳ级创伤医学中心及高级创伤生命支持形成了完整的创伤急救网络及运行机制,极大缩短患者从受伤到接受全面检查和后续治疗之间延误的时间,降低了创伤患者因时间延搁而产生晚期并发症的可能性;(2)“德-法模式”(Rescue and Transfer-将医院带至患者身边):其显著特点是“救”,强调就地、迅速救治,借助遍布全国的院前直升机急救网络(HEMS)和地面急救体系形成了世界上最密集的创伤急救网络,让患者在受伤的第一时间得到较为完善的处理,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的生命体征基础,也能降低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31-32]。上述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均能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确定性救治,极大地缩短了创伤救治时间。

3.2.2国内创伤体系建设现状:在中国,创伤患者急救流程的实施面临着重大挑战,因为我国没有独立的创伤中心,且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化、规范化创伤救治体系,多种院前-院内急救模式并存,难以规范统一,使得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长,院前、院内急救缺乏实时有效的交流,使得创伤救治效果差[33-34]。但值得庆幸的是,全国各个省和县均有许多三级、二级综合医院,这使得要建立一个带有中国特色且符合我国现阶段医疗环境及医疗水平的创伤治疗体系这一目标成为可能。如在北京、天津等主要城市及地区尝试施行严重创伤救治标准,推动建立以大型三甲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通过整合各个地区的省市级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和县级二级医院的医疗资源,将基层救治及专科救治相结合,从而提高创伤救治效率。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实,试点区域实行以综合医院创伤救治团队替代独立创伤救治中心的新模式后,院前急救响应时间缩短了约53%,严重创伤患者的平均住院病死率降低了约40%,创伤救治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4-37]。

3.3创伤急救体系中的管理要点 创伤是时间依赖性疾病,“黄金1小时”的理念突出了在创伤急救中时间对于患者的重要性[38]。时间是创伤救治的灵魂,不同疾病其最佳救治时效及意义各不相同,有的决定生死,有的决定疗效[39],即救治时间窗[40],严重创伤只有在这个时间窗内得到救治,效果才较好。

尽管创伤急救体系中的管理要点已经有了很多的流程及指南,但由于抢救过程中存在时间、地点、人员等多种不确定因素,需要参与的科室、人数也较多,不时就会出现新的影响因素妨碍抢救的顺利进行[41]。创伤救治时间轴原则[42]是创伤急救首要且共同遵循的行为标准。通过建立从患者呼救、急救车出发、接到患者、抵达医院,进入创伤中心完成抽血、输血、CT检查、会诊、手术室到EICU的每一个时间节点管理,最后患者好转转专科或出院这一完整的时间轴,达到对于一个创伤患者从“院前-急诊/危重症-专科救治”整个救治过程的总体把握,将创伤救治这一较复杂的工作通过分割细化成多个时间任务节点,实现流程化、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创伤救治效率[41]。随着5G技术发展,为创伤时间轴和时间窗管理提升带来曙光,近年来院前急救实现了对单急救任务进行全程时间轴监控与展示,以及对急救数据进行多维度可视化统计和分析,从而为急救资源规划、质量提升提供数据支撑。借助5G技术的优势,通过建立创伤急救网络系统,为首次医疗干预(first medical contact,FMC)[43]提供了巨大空间,让“白金10分钟[44]”、“黄金1小时”成为创伤救治时间轴可实现的重要一环。

4 基于5G技术的创伤急救体系

我国目前已建立的创伤救治体系,在创伤救治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院前与院内的联系难以整合。随着5G技术的出现,使得创伤急救可以实现区域急救资源合理调配、患者个人信息及生命体征信息同步实时传输、远程急救远程会诊精细化和院前-院内急救无缝衔接,极大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明显提升救治速度,做到将急救关口前移[45]。

4.15G院前急救系统 5G院前急救是从院前急救电话的接警开始,急救调度员在登记患者的基本情况(事发时间、地点、原因、伤者情况等)的同时,将电话转至急救医师以实现三方通话。急救医师通过电话评估患者情况,迅速做出危急程度的判断,选择最佳急救方式或迅速派出急救医疗组[46-47]。一旦患者进入5G急救车,随车急救医师便可使用5G设备就可以实现快速评估、检查和诊断、监测和初始治疗的实时数据同时传输到医院系统。如有必要,通过远程监测,一个多学科诊疗小组可以在几分钟内到达进行会诊和决策,使救治在急救现场、救护车上及运送途中即开始实施,同时急诊室已经准备好接收患者,到院后即可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5G急救车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智慧医院,可以更好地完成院前急救的工作[47-49]。

4.25G用于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思考 通过5G技术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结合我国目前现有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实现院前院内信息共享,解决院前院内救治分离,长时间多次转运的问题[32,46]。院前急救团队、院内急诊团队、专科救治团队实现三方信息共享并提前预警,在创伤患者到达医院前,就可以为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甚至可绕过急诊科,直接进入手术室或入住专业科室治疗,提高创伤救治的时效性[48]和整体性,实现现场急救-院前转运-院内专科诊治无缝衔接,真正做到创伤伤员“上车即入院”[48-49]。

4.35G+创伤急救体系模式应用实例 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由中国移动成都研究院联合四川省人民医院研发的国内首个5G应急救援系统即刻启动,在5G技术的支持下,持续进行多起远程急救、远程会诊、远程医疗培训,这是全球首次将5G技术运用于灾难医学救援[50]。

2020年10月,国内首个智慧急救体系由中国移动联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同建立,其基于5G网络,整合了虚拟现实(VR)诊疗、远程超声、远程急救指挥、5G重症监护室(ICU)和远程指挥平台等应用,大大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51]。

5 总结与展望

建设创伤救治体系的目的是使创伤患者伤后尽快得到确定性急救[52]。基于我国国情,一个理想的创伤救治系统应是预先设计好、全面协调统筹区域内的所有急救网络,形成闭环式区域性创伤分拣、转运、院内救治流程的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体系,并根据患者伤情,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个体化创伤急救方案,将院前、院内及后续康复治疗资源结合起来,为创伤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创伤救治手段[53-54]。

5G+智慧医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5G技术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组建专业化的院前救治和急诊科为主导的专业创伤救治团队,衔接院前救治、急诊损害控制性复苏、损害控制性手术、ICU监护、确定性手术治疗等环节[47]。将急救关口前移仅仅是5G创伤急救体系迈出的第一步。未来需继续加大5G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推广力度,积极推动其与医疗行业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53],真正做到“呼救即抢救,上车即入院,专科技术向急诊前移,急诊技术向院前前移,院前急救向现场前移,急诊向公众社会前移[55]”。虽然国内创伤救治过程仍有诸多问题,但随着5G技术和创伤急救相关平台及技术、相关基金的增加、国家政策支持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未来我国一定能够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法律效应的标准化创伤治疗流程与体系[34]。

作者贡献声明:张爽婷: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论文初稿写作;王涛:文献资料整理;张兴文:论文选题和整体设计、提供研究方向、指导论文写作

猜你喜欢

远程医疗体系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远程求助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