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苗技术①
2022-11-22丁宝成许家宁
丁宝成 陈 良 许家宁
(1 吉林省双辽市水稻研究所 吉林 双辽 136400;2 吉林省双辽市辽东街道办事处 吉林 双辽 136400)
粮食安全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东北地区幅员辽阔,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基地之一。水稻在北方与南方的种植存在明显差异,一方面,南北的纬度差异很大,气温差异对水稻的种植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东北地区土壤条件更加优渥。通过对水稻的生长特性研究,探索出更适合东北种植的水稻育苗技术,为发挥吉林省水稻粮仓的作用和增强我国的农业生产实力服务。
1 选择合适的育苗地
吉林的冬季比较长,春季比较短。在冬季与春季交替的时节开始育苗,过冷的天气会让水稻苗冻死,不利于前期育苗[1]。育苗地选择是育苗的首要环节,育苗地应该满足以下的条件。首先是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平坦的地势可以让水稻苗均匀地得到充分的光照,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背风可以让前期脆弱的水稻苗得到充分的保护。其次是土质疏松肥沃,土壤偏中性或者偏酸性。中酸性的土壤更适合水稻苗的生长需要。选定的育苗地要相对固定,每年对土壤进行培肥和锄草。当选择旱田作为育苗地的时候,要挖好排水沟渠,防止下暴雨时苗地大面积积水;如果选择水田地育苗,则需要将苗床抬高大约30 cm,当地下水位高导致土壤湿度过高不利于稻苗生长。
2 提早扣棚保温
北方一般在每年的三月底开始化冻。东北地区因为过于寒冷,在冬天的时候冻层很深,解冻也比较缓慢,一般在四月初的时候才进行育苗。因为冻层的厚度在20 cm 左右,育苗的种子不能播种到这种苗床,否则化冻后会产生大量的浆水让苗根损坏,造成苗秧大面积的死亡。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出现,需要对土地扣棚处理。通过扣棚处理可以提高苗场的温度,在较高的温度下,土地的解冻速度会明显的加快,一般扣棚的时间在育苗前的10~15 d。
3 控制播种密度
对于水稻育苗而言,并不是播种的密度越大,秧苗的产量就越高,播种的密度会影响壮苗的成功率。部分农户缺少育苗的知识,对育苗的密度一再增加,导致秧苗的存活率降低。秧苗素质降低,无法抵御前期的病害,最终的结果就是土地减产。对于秧苗的播种密度,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经过长期的试验,对于11~12 叶的品种,每盘的播种量维持在100 g,13 叶片的品种则维持在60 g。播种要均匀,在插秧的时候,注意苗根不要断。苗根断裂会造成秧苗后期生存能力降低。
4 棚内温度控制
对生长期的秧苗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2]。在秧苗的成长过程中,需格外注意温度和湿度,良好的温度和合理的通风是秧苗生长的前提。
在种子发芽时,温度需要维持在30 ℃左右。在种子没有出土的时候,保持大棚的适宜温度,依据种子发芽温度,维持30 ℃度左右的棚内温度。膜下温度可以适当的高一些,维持在32 ℃;当棚内的温度大于32 ℃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棚内通风。高温对发芽有很大的影响,会出现烫苗的现象。
在秧苗破土量接近三分之一的时候,要及时清膜。植物种子发芽的时候,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造成膜内的温度升高,对整体的温度控制产生影响。为避免对还没有发芽的种子产生影响,可以考虑把膜去掉,防止烫苗现象。
稻苗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温度不同。在一叶一心期,将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5~28 ℃之间,严防烧苗现象;在两叶一心期,温度要控制在20 ℃;在三叶一心期的时候,秧苗移栽。移栽前,将棚内温度与室外的温度保持一致,秧苗对温度仍然十分的敏感,不要将秧苗长时间处于25 ℃以上,不然出现早穗现象。
每天早晨定时通风。交换棚内外的空气,达到控制温度的效果。一般而言,在早上太阳出来前开棚,这时候棚内外的温差较小,太阳出来后可及时吸收阳光。前期通风时间短一些,后期慢慢的加大通风量,大约下午两点时候关棚,这时候的温度最高,可以保持棚内温度。
在秧苗后期的培育过程,可以适当的延长关棚时间。晴天适合早一些关棚,阴雨天天气很差,不利于开棚通风,不开棚有利于保持棚内温度,有利于散墒。
5 水分控制
5.1 水分控制原理
通过对水稻的结构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在水稻三叶期前,水稻的根与水稻叶之间的联系较少,还没有形成通气腔。通气腔从土壤中获取氧气,所以需要对苗床中的水分进行严格控制。水稻在出苗前,要对水稻秧盘中的水分进行查看,如果水分检测百分比高的时候,就要散水降低土壤中的水分。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去除棚内地膜,及时通风。
秧盘内的水分过低,会让秧苗无法吸收到足够的养分,一般拯救的措施是针对性浇灌,不能使用微喷整个苗床。不是秧盘内的所有秧苗都缺水,微喷会造成处理过度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撤去大棚模后,还需要适当的补充部分水分,如果此时秧苗盘内的水分过量就不需要补水。
5.2 浇灌原则
浇水需要根据秧苗的生理特点和环境进行,不能在炎热的中午或者温差很大的时候浇水。在一心一叶期,外界的温度很低,需要选择白天浇水,上午的光照充足,大棚内的温度升高,不会影响秧苗的生长。在二叶一心期,外界的温度较高,这时候水分的挥发的速度也会增加,一般选择在下午三点钟左右浇灌,气温较低会减少水分的蒸发。
5.3 浇水技巧
浇水要实行三看的原则。一看秧苗是否还有露珠,当秧苗上还有露珠的时候,说明秧苗并不是很缺水,要减少浇水量,不适宜浇灌过多的水。二是观察土壤的表面,当土壤的表面呈白色的时候,说明秧苗很缺水,缺水的秧苗吸干了土壤中的水分,导致表面干涸。三看新生叶是否出现卷曲,卷曲程度决定浇水的速度由缓慢到迅速,要一次性的浇灌好。
6 病虫防治
在北方水稻秧苗的病害比较单一。首先需防治立枯病[3]。在摆放秧苗的时候,对秧苗进行前期杀菌,立枯病会让秧苗的根尖产生病变,根尖颜色开始发黄并伴随萎缩的情况。发病初期只有个别秧苗,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染后会蔓延到整个苗床,需要引起极大的重视,这种病发生的几率很大。
其次是绵腐病。当苗床内的水分过大、湿度很高时,幼苗会出现白色的絮状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幼苗会逐渐的死亡。病害爆发初期呈点状出现,但一场雨之后就会迅速的传染到其他的区域。预防这种病的方法就是要加强水分管理,让土壤保持在比较干的状态。
第三种是青枯病。青枯病的成因是秧苗本身的生理病变,发生后暂无有效的方式进行抑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连续多雨天气让植物的根系吸收太多的水分,天突然放晴会让植物大量的脱水,导致秧苗的快速变化致使内分泌系统出现问题。所以在育苗的时候,需要观察天气,在育苗的过程中,保持大棚内的湿度,如果出现3 d 以上的多雨天气,不能再给秧苗浇水,当天气放晴的时候,根系可以进行蒸腾作用。一旦出现青枯病,将病变的组织进行包裹,可减少死亡率。
7 总结
北方的天气寒冷,相比于南方的水稻育苗,北方的育苗技术更注重对温度的把控。苗床选址需要具备良好的土壤条件和适宜的湿度、温度、水分环境。育苗的时间点,一般选在四月的初期,提前进行扣棚处理,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播种的密度需要均匀,注意秧苗的完好程度,根据棚内的温度情况进行通风,不能出现烫苗的现象。定时观察苗场的水分,根据发芽的节点定时的浇水,遵循浇水的原则,根据秧苗的特征判断秧苗是否需要浇水。目前在东北地区,水稻幼苗常见病有立枯病、绵腐病和青枯病,在秧苗的发育时期要合理控制秧苗的生长环境避免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