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内在逻辑
2022-11-22解红晖贾一曼
解红晖,贾一曼
践行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内在逻辑
解红晖,贾一曼
(宁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政治解放基础上的社会解放是无产阶级政治价值实现的内在要求,维护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价值原则、能否有利于化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是政治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实现共产主义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是无产阶级政治的终极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苦奋斗的历史,是一部践行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伟大历史。中国共产党顺应无产阶级政治价值的内在要求,彰显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价值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治价值评价标准,蕴涵着无产阶级政治价值的终极追求。
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
政治价值是特定社会的政治活动、政治机构和政治制度对于个体、群体或整个社会有机系统的积极意义[1]76。政治价值观,是关于政治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包括关于政治原则、政治行为准则、政治评价标准等观点和思想体系[2]147,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政治价值观对于构建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形塑政治生活和引领意识形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在指导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实践中构建了科学的政治价值观。本文从内在要求、根本原则、评价标准、价值目标等方面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价值观,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勾勒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发展轨迹。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理解,深刻体会“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也有助于新时代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3]。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究政治价值问题,实现了对资产阶级所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的超越,标志着人类社会政治价值观的“一个历史性进步”[4]。
(一)无产阶级政治价值实现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文中提出“政治解放”“人的解放”“社会解放”系列范畴,厘清政治解放与社会解放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握了无产阶级政治价值实现内在要求。政治解放是新的政治共同体打破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旧政治共同体,确立新的政治理念、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实施新的政治策略,产生新的政治价值。马克思充分肯定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积极意义,认为政治解放是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体系内的“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5]32,同时深刻指出政治解放的局限性。政治解放后的人仅是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他们囿于利己主义,关注个体利益,脱离社会整体,并彼此之间相互隔离[6]439。人的解放则意味着: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作为抽象的个体存在,而是复归于现实的自身,在自己的经验生活、个体劳动和个体关系中成为“类存在物”,并认识到自身所“固有的力量”是一种社会力量[5]439。社会解放是从国家政治上的解放到人的解放过程中一个重要过渡阶段,通过推进无产阶级民主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最终实现人的解放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实现的仅仅一种政治形式上的解放,满足的是社会经济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缺少推动“社会解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何突破“政治解放”的限度,实现“社会解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作为“大工业本身的产物”的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解放的主体,因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7]41。无产阶级与先进的生产力紧密相连,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而其余的阶级则会在现代大工业发展进程中逐渐没落及至消亡。阶级斗争是实现社会解放的途径,1871年巴黎公社宣布成立后,法国所有富有生机的力量都承认,共和国必须以“社会共和国”的形式才可能存在,通过剥夺资本家和地主阶级手中掌控的国家机器建立的公社“社会解放”,是巴黎公社对外公开宣布要实现的“伟大目标”,以公社的组织形式来保证这种社会的革命性改造[8]205。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最高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利用政治领导力量对社会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实现政治解放与社会解放的统一,为人类最终解放奠定政治制度基础。
(二)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价值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高高在上的“思想”从来都离不开利益,离开利益的思想必定“会使自己出丑”[9]103。利益是思想构建的基础和动因,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思想理论都有现实基础,并为特定阶级利益服务,不存在脱离人的现实利益的纯粹的思想观念。政治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理念,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其实质是在特定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各个政治主体不同利益需求的外在表现。马克思说:那些被群众认同和掌握的思想理论才有可能变成物质力量,变成变革社会的思想利器[5]11。历史活动,归根到底是属于群众的事业,必须认识到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伴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和推进,“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5]287。一切社会的思想理论都要从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人民群众出发,反对脱离现实社会而空谈人的解放的任何论断。理想社会的政治价值是以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普遍利益的有机统一作为根本原则。
阶级社会中的政治运动,是政治主体以某种普遍的形式、凭借某种具有普遍性的强制性力量,达到实现本阶级成员利益的目的。被戴上彻底锁链的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无产阶级的特殊性体现在,其所遭受的普遍的深重苦难表明:形成了“具有普遍性质的领域”。无产阶级的解放意味着“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无产阶级的原则”成为社会的原则[5]16-17。无产阶级代表了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共产党人领导的无产阶级政治运动在各个发展阶段中所争取的不是私人利益,而是不分民族的普遍性利益,决定着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方向。是否为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谋取利益的,是无产阶级运动与过去的一切为少数人争得利益的运动的根本区别之所在[7]42,无产阶级政党是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忠诚体现者、积极倡导者和笃实执行者,“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7]44。无产阶级的政治行动,必将推动社会整体的向前发展。共产党人始终把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最终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内在统一的共产主义社会。总之,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逻辑构建的起点和归宿。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现实的人的物质利益问题的关注,深入探析现实社会中的人的政治需要及如何满足这些政治需要的路径,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价值原则。无产阶级政党以维护社会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政治实践的价值原则,超越了资产阶级政治价值原则的狭隘性和自利性。
(三)政治价值评判的根本标准
政治价值的评判标准,是指主体对政治的机构、运行机制、政治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价值评判所遵循的基本准则。政治价值的评价标准是否具有确定性和合理性,影响着政治价值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统一性,进而影响着对社会成员政治行为进行引导、整合等积极作用的发挥。
马克思将人类社会形象地比喻为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活的有机体,指出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的必然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与特定发展阶段的物质生产力相适应,其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结构,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现实基础,它要求竖立于其上的政治上层建筑与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7]59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生活领域的各种变化归根到底是经济领域变化的体现,政治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过程受制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性质和水平。国家政治活动不是某个抽象的绝对精神指引的产物,而是存在于并受制于各个不同阶段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同物质生产方式直接相联系并由其产生的交往形式。因此,应从市民社会出发去阐明资本主义社会里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形式,去追溯它们的产生过程。进言之,经济的作用力和影响力广泛地弥散于社会政治生活之中,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人权,离开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一切人权的观念就成为空中楼阁”[10],社会存在是政治自由的现实基础,“人们只有拥有了基本的经济条件,才有可能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关心公共事务并诉诸行动,政治自由才成为可能”[11]。只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保证稳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才能不断满足政治主体的利益需求。恩格斯在概括唯物史观原理时强调,“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存在于当代人的头脑中以及人们对永恒真理、公平正义的不断完善的认知中,而是存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中。人们不能囿于某个时代的哲学理论中,应当到经济领域中去寻找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必须基于社会物质生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动态的现实冲突中去解释和评价特定社会的政治体制、政治运行、政治生活等。
概言之,应以能否和多大程度上有利于化解现实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作为对特定社会政治价值进行评判的根本标准,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得以构建所围绕的中心线索[12]。
(四)无产阶级政治的终极价值追求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指明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它们的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低级的社会形态会被更为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不同以往带有浓厚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未来预测,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未来社会的描述,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之上、对资本主义旧世界的深刻批判中所做出的科学论断。他们明确指出,现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已经超出了资产阶级可控制的范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能再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它内在要求实现生产资料的全社会占有。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抗拒的潮流。世界历史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彻底革命和全人类的解放,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新的联合体里,没有阶级和阶级对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53,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做出的科学设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目的[13]31。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是无产阶级政治的终极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基于三重维度构想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即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公共权力去政治化,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真正实现结合[14]108。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突破了资本主义政治价值观的抽象性、局限性和虚假性。“实现共产主义,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做出的科学预测,是无产阶级政治的最终价值目标,也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政治价值观的内在逻辑
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
(一)顺应无产阶级政治价值实现的内在要求
中国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曾经是世界前列的文明大国,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了备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3年,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无情鞭挞了外国殖民者野蛮掠夺的不正当行径,指出不要被资产阶级伪装的体面样子所蒙蔽,要认清资产阶级的“野蛮本性”和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性[7]690。
为了改变当时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悲惨命运,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开明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等相继登上历史舞台,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再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这些救国努力均遭遇失败。中国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深受“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指明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全新道路。无产阶级必须拥有自己的组织,以坚强有力的组织形式来保证政治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实现。首先,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与先进的生产力密切关联,是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革命阶级,是社会解放的主体。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在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成立,掀开了中国革命的崭新一页。中国共产党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要求,使中国工人运动具有了明确的政治性质。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决案中提出坚决打倒“本国的封建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口号,将“驱逐帝国主义于殖民地之外”作为党的行动方针,郑重地将真正民主共和国的建立、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作为党的奋斗目标[15]10-15。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必须掌握国家的政治统治权。政治的支撑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只有取得国家政权,才能进行以国家政权依托的各种支配行为,推动社会解放的进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选择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正确之路。历经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起,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以无产阶级为基本力量、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理想的政治团体[16],顺应了无产阶级政治价值实现的内在要求。在取得国家政权后,中国共产党利用领导力量推进社会解放,人民群众平等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民主权利,为人类的最终解放奠定扎实的政治制度基础。
(二)彰显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价值原则
区别于资产阶级狭隘的政治价值原则,共产党人将维护无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政治实践的价值原则。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其性质和宗旨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价值原则。
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明确知道,人民群众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大舞台上的主角,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不让社会舞台上是剩下少数人几个人清唱或一个人独白的舞台[17]。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要求,深切关注群众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诸如土地、劳动、柴米油盐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18]138-279。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强调,要关心人民群众生活的实际问题,反对无视“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19]28。在改革开放体系化奠定时期,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并将“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升到决定党和国家事业兴亡的高度[20]928。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要求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内容不仅要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要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3]。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的最深厚的基础和最大底气的源泉。共产党人必须诚心诚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1]。
在百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践行着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价值原则。也唯于此,中国共产党才有巨大的勇气,能够从容应对各类风险和严峻挑战,创造性地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转变,取得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成就”[22]。
(三)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政治价值评价标准
马克思主义坚持从社会物质生产,尤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中来把握和理解社会。意识并积极化解现存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是对特定社会政治价值进行评价的最为根本的标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进程中非常重视政治价值评价标准的确立和完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认识到经济基础是否牢固、生产力是否充足、新政权是否稳固等关键性因素。在早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运用国家政权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制度,以此夯实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通过建立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在实践中十分注重维护社会主义市场关系的纯洁性。但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理解上存在着片面性,乃至后来造成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处理上的严重僵化局面,影响了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充分实现。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性决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征程。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对外开放体系,实现从沿海到内地、从国内到国外的资源流动与优化配置等。这些重大决策都是党和政府重视政治价值评价标准建设的产物,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并着眼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来推进和深化政治上层建筑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释放市场活力,提高财富的创造效率的同时通过完善社会政治制度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是政治价值评价标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反映政治价值评价标准的历史性继承性[23]。
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地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日益提升,并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4]10。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建立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社会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难以克服的弊病和顽疾,破解了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之后如何发展的历史性难题。中国在实现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诉诸行动,提高政治民主意识和政治认同感。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实践产物[2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建设过程是政治价值评价标准建设和完善的过程,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正确选择。
(四)蕴涵无产阶级政治价值的终极追求
实现共产主义、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是无产阶级政治价值的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之日始,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最高理想,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蕴涵着无产阶级政治价值的最终目标。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面对“在一个经济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崭新而严峻的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强调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6]3。在对国情、世情、党情作出正确研判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拓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人民生活从温饱向基本小康的三个重要转变。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增强四个自信,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成效斐然。中国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得到广大人民的高度认同、积极参与及衷心拥护,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面对世界公共问题的未知性、联动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始终立足于实践,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为全球的发展问题贡献出行之有效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发挥制度优势,采取最为全面和最为严格的防控举措,为世界赢得了宝贵的防御窗口期,还尽己所能向世界提供多种公共产品。中国以实际行动积极地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其殷殷的人类情怀,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中国正以日益壮大的国家实力稳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建设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为实现无产阶级政治价值的最终目标而不懈努力,始终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砥砺奋斗。
三、结语
梳理中国共产党践行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百年历程,清晰把握其内在逻辑,不仅有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还将有助于预见和规避未来社会发展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
第一,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社会治理,规避各种潜在的政治风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解放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偏离社会主义的轨道,削弱中国共产党领导权,人民群众遭受因社会秩序混乱而带来的利益损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强调,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组织者,是无产阶级利益的忠诚体现者[9]413。因此,必须大力革除现有制度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弊端,实现政治秩序的有效治理,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深化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体系[27]。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开拓进取的态度破解党内党外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拒腐防变和抗御风险能力能否切实提高的历史性课题;在此基础上,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拓宽社会公众有序政治参与途径,构建与之相配的政治文化环境,不断促进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28]。总之,以党的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完善社会治理,实现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推进高水平的社会解放的实现,有效规避各种潜在的政治风险。
第二,坚持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规避执政根基蛀蚀的风险。维护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价值原则。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的历程中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笃实践行着该价值原则。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今后必须继续严格遵循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价值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凸显人民立场的政治性,大力传承弘扬党的群众路线,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做到有计划、分步骤、真落实,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制度体制保障、社会环境条件等。发展更加广泛健全的人民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化、多层次、制度化发展,充分保障人民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29],规避执政根基蛀蚀的风险,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
第三,推动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规避现实政治价值评价弱化的风险。能否意识到并积极化解现存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是对特定社会政治价值进行评判的根本标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得以构建所围绕的中心线索。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着新突破。新的发展格局的形成,意味着中国发展将会面临着多重风险挑战,甚至重大斗争[30]226。应对新的发展格局和各种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需要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并将其纳入到国家政权活动的主要领域,规避因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等导致的政治价值评价弱化的风险。同时做好应对各种重大风险和不确定性挑战的准备,确保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 安德鲁·海伍德. 政治学[M]. 张立鹏,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2] 王玄武. 政治观教育通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1-07-02(2).
[4] 肖光文.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及其当代价值[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11): 14-18.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1843-1848[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2卷1848-1859[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8]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3卷1864-1883[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9]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7.
[10] 李海涛.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J]. 南京社会科学, 2009(9): 51-56.
[11] 王岩.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政治自由及其实现[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1): 87-90.
[12] 郑青. 利益政治: 马克思主义现实性政治价值观的研究[J]. 长白学刊, 2009(9): 23-26.
[13] 王沪宁. 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14] 李佃来.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理论与现实[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
[15] 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室.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一[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7.
[16] 孙成武. 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看加强政治建设的内在逻辑[J]. 长白学刊, 2021(2): 1-8.
[17] 孟宪平. 马列主义群众观论析[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5): 43-49.
[18]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9] 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 第7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21] 习近平. 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J]. 求是, 2012(8): 3-7.
[22] 杨金卫. 党的群众路线的百年演进及其历史经验[J]. 东岳论丛, 2021(2): 15-26.
[23] 谭德宇. 试论江泽民的政治价值观[J].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7): 276-278.
[24]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25] 杨绪盟. 正确认识普世价值观 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1): 70-73 .
[26]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27] 黄亦君.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党的政治建设的运行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J]. 学习论坛, 2021(3): 15-23.
[28] 庄仕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价值变迁论略[J]. 理论导刊, 2019(1): 10-14.
[29] 顾友仁. 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观的历史构建[J]. 湖湘论坛, 2020(6): 70-78.
[30]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3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Internal Logic of Practicing Marxist Political Values
XIE Hong-hui, JIA Yi-man
(Faculty of Marxism,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Social liberation based on political liberation is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the realization of proletarian political value, and the value principle of the political practice of the proletarian party is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society. The basic criterion of political value assessment is whether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ductivity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 can be resolved and the ultimate value-pursuit of proletarian politics is to establish a union of free people.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hundred years of hard struggle is a great history of creatively practicing Marxist political valu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llows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s of the realization of proletarian political value. The purpo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hows the value principle of the political practice of the proletarian part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political value in practice, its highest ideal implying the ultimate goal of proletarian political value.
Marxism, outlook of political valu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ennial course
D61
A
1001 - 5124(2022)02 - 0010 – 08
2021-09-0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与世界意义研究”(20&ZD027)
解红晖(1972-),女,江苏兴化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E-mail:xiehonghuii@163.com
(责任编辑 夏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