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羊养殖场标准化管理措施

2022-11-22邱良伟何庆玲谭学桃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产区羊舍母羊

邱良伟 何庆玲 谭学桃

(1,江苏省睢宁县畜牧兽医技术指导站 221200;2,徐州丰尚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22122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餐桌食品的口感及质量更加重视。羊肉由于其细腻的口感,丰富的营养,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近年来,我国养羊场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大多数饲养人员依然沿用传统的饲养管理模式导致我国养羊业问题不断增多。传统饲养模式由于饲养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标准化饲养管理措施,从而造成养殖场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因此,做好规模化养殖场内标准化管理措施对提高我国养羊业健康发展,增加养殖人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选址标准

选好址是做好羊养殖的第一步,大规模羊养殖场选址较为科学、标准,但中小规模养殖场选址随意,并未完全意识到科学选址的重要性。首先,中小规模养殖场未详细了解实际饲养规模及周边环境,因此,养殖场的建设也未经过科学的规划,最终造成养殖场建设规模较小,饲养规模较大,从而造成饲养密度过高,不利于动物疫病的防治。其次,选择地势低洼地区建厂,容易出现积水现象。长时间处于污染区域内,对羊机体健康及正常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且增加各类传染病发生概率,危害食品质量安全,最终造成人体健康受损。因此,养殖场的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通常选择地势较高、交通便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远离学校交通主干道、水源等地区。养殖人员还应根据各地政府划分的养殖区域和禁养区域建设养殖场,禁止在禁养区内建设。除此之外,养殖场外还应配备充足的运动场地和粪污处理场地,确保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尿液等污染物完全处理为有机肥,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达到资源化利用,实现养殖零排放零污染的要求[1]。

除养殖场选址建设外,羊舍的建造也应充分考虑采光、通风、保暖等条件,全方位保证羊舍内部各项条件良好,充分满足羊的正常生长发育。

2 布局规划

做好养殖场各生产功能区的科学规划布局可有效提高养殖效益。养殖场内主要分为生产区、管理区及隔离区3 个部分,生产区主要包括羊舍、饲料储存室、饲料加工室。生产区域是规模化养羊场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养殖场进出口内应设置管理人员的更衣室和消毒间,养殖场门口设置消毒池,所有进出车辆和人员必须在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后才可进入生产区。进入生产区前还应更换专业服装。另外,生产区中心部位应作为羊舍的所在区域,相邻羊舍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授精室应建设在母羊室周边方便进行人工授精,生产区地势较低的地方应作为粪便收集场的所在地。由于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尿液等排泄物,对环境具有严重的污染,因此,粪污处理设施应远离羊舍,处于地势低洼地区,更有利于收集和清理。饲料室应建设在羊舍周围,与饲料加工室应紧密相连,方便取料,还可有效避免饲料的营养损耗。

养殖场内的管理区域主要用于整个生产环节的指挥及对外联系。如饲料生产、羊饲养、销售等,管理区域应建设在地势较高的地区,通常处于养殖场上风向,从而避免养殖人员遭受污染。

隔离区主要用于病羊的隔离和治疗,因此应设置于养殖场的下风向,与羊舍应保持较远的距离,设置消毒和隔离屏障。隔离区域内应设有废弃物无公害化处理设备,通过对粪便等污染物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而降低环境污染。

3 疫病防控标准

3.1 控制病源

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规模化养羊场内实行标准化管理,有效降低病原微生物入侵,通过控制病源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养殖各环节都有可能发生疾病,因此,饲养人员应利用现阶段预防条件和方法,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通过合理选择养殖场地,禁止在疫区内建厂等措施可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另外,养殖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疾病预防制度来开展各项疾病防控工作,且需严格执行。其次,坚持自繁自养,减少不必要的羊群购入,对于新购入的羊群在开展疾病检疫过程中还应对其进行隔离观察,在确保无任何传染性疾病后方可混群饲养。除此之外,养殖过程中应定期对羊群进行疫病检疫工作,加强日常观察,及时记录羊群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疫情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并对病羊进行及时的隔离治疗,防治疾病的快速扩散[2]。

3.2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疾病传播途径作为降低疾病发生率的重要手段,可有效降低疫情的大规模扩散。因此,养殖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杀菌、消毒的重要性。做好养殖过程中的消毒工作,同时还应提高羊舍内的通风频率,提高羊舍内空气质量,避免有害气体对羊造成健康损伤。另外,还应控制羊群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造成疾病快速传播。定期对羊舍内的所有用具及周边环境进行杀毒处理,从而降低病毒细菌的大规模繁殖。但应注意消毒药物的使用,避免长时间使用一种消毒药物。养殖人员应交替使用多种消毒药,防止细菌、病毒出现耐药性。

3.3 科学管理

养殖过程中应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加强对养殖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疫病防范意识,定期组织管理方面的培训还可帮助养殖人员在疫情发生时快速作出反应,采取有效合理的防控措施,从而避免疾病的大规模扩散。另外,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应做好相应记录工作,为后续疾病发生提供良好的治疗基础。

4 品种及饲养技术

目前,我国肉羊优良品种主要具有早熟、生产性能优良、繁殖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应精选优良品种,除精选优良品种外,羊群结构是否合理也是影响羊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通常合理的羊群结构为母羊与羔羊比例为5:2,育成羊与羔羊比例为3:2,公母比例应为1:25。

对于羔羊可实行早期断奶技术,通过早期断奶缩短母羊繁殖周期,从而提高母羊的繁殖性能。另外,羔羊应尽早补饲,通过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瘤胃生长发育,进而提高其生产潜力[3]。

养殖场应聘用饲养技术水平较高的畜牧师进行专业的养殖指导,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生产计划、免疫程序及管理方案有效提高养殖效益。另外,养殖场内对工作人员应严格计划和工作方案。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及时淘汰工作不积极、饲养技术水平较低的人员。

5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规模化羊养殖场标准化管理可有效提高养羊业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养羊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养殖人员应通过合理、科学的选址及羊舍建设和布局,提高养殖水平,降低疫病的发生。另外,对于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疾病应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科学管理等手段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扩散程度,进而降低养殖损失,提高羊肉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除此之外,还应选择优良品种及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通过合理配置羊舍内羊群结构,加强母羊和育成羊、羔羊的饲养管理,从而实现养羊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生产区羊舍母羊
羊热应激 这里有办法快速解决
做好牛场规划和布局
江淮地区冬季供暖对羊舍环境质量、绵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繁殖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
务川县高床漏缝式羊舍的推广应用
吃狼肉
提高母山羊一胎多羔的三措施
贵州山区肉羊圈舍的类型选择与修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