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节目“播”与“说”的语流变化

2022-11-22

视听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样态重音语气

王 沛

20世纪中国大陆的新闻主播以标准的语音、昂扬的基调、相对固定的节奏形成了风格鲜明的“播”新闻的业务样态。这种语言样态以“内三外四”为播音创作基础,强调播音形式上的字音准确、调值到位、情绪饱满、音色明朗、语感大气、态度鲜明,以达到清楚、准确、明意的传播目的。这样的“播”新闻的形式成了此后20年主流的新闻语言表达形式。

2000年前后,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活节奏的变迁,电视新闻节目渐渐开始多元化,带来了受众对于新的表达形式的期盼,《元元说话》《凤凰早班车》《南京零距离》等一批新的语言样态的节目应运而生。这些节目的内容依然是新闻范畴,而主播/主持人的语言样态已经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迅速为受众所喜闻乐见并给予“接地气”“说人话”的评价。业界也给这种新闻表述形式定义为“说”新闻。

从“播”到“说”,新闻内容的创作规律并没有大的改变,改变的是语言表达的呈现形式,这种改变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的。

一、语气的变化

在“播”的层面,《中国播音学》主编张颂先生明确提出,“语气既不是日常生活中具体人的自然语气,也不是电影、话剧里边的角色语气,而是播音语气,是指在一定的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具体语句的声音形式”,提倡强调分析语句本质及不同语境,使得每一个语句必然呈现出“这一句”的情感色彩和分量,音色、音高、音强、音长相对统一立体呈现。“播”的语气更多呈现的是相对客观中立的态度,思想感情的起伏运动相对恒定,曲线变化不大。

而在“说”的层面,在具体思想感情支配的前提下,“具体人”的自然语气、不利用技巧具体修饰的生活化语气被突出了,音色、音高、音强、音长不一定追求一致性,这种语气变化因人而异,不再具备统一的标准,而是在具体播讲人的阅历、自然语言习惯、对思想情感的度的拿捏等作用下的统一调度,情感表达的因素更多,播讲者的态度更鲜明。

二、节奏的变化

这个节奏就是指有声语言运动的形式,在“播”的层面,节奏是以全篇为单位,在思想感情的驱动下,声音形式有规律地回环往复。技巧上重点强调抑与扬、顿与挫、轻与重、缓与急之间规律性的对比关系,节律感较强,规律相对固定。

而在“说”的层面,同样在思想感情的驱动下,播讲者个人的表达节律往往突破“播”的创作规律,声音的表现形式不一定是规律性的回环往复,抑与扬、顿与挫、轻与重、缓与疾往往不那么明确和明显。有的播讲者“扬”前未必“抑”,甚至“扬”后继续“扬”,“顿”“挫”的界限不再分明,有的播讲者“急”往往多于“缓”,或者“缓”远远多于“急”,这些变化跟播讲者个人的习惯与个体性格的关系反而联系得更紧密。

三、重音的变化

这里的“重音”就是指具体语句中最能体现语句目的需要重点强调的部分,在“播”的语境下,重音的选择主要以并列性重音、对比性重音、呼应性重音、递进性重音、转折性重音、强调性重音、比喻性重音、拟声性重音、肯定性重音、反义性重音等十类划分来确定,以强弱、快慢、虚实这三种方法来运用,以达到准确鲜明的表意目的。

在“说”的层面,播讲者在这十类重音中往往更加频繁地使用强调性重音、转折性重音、反义性重音这三种重音方式,且在具体运用中强弱变化运用是使用率最高的,重音位置的发声往往更重,重音的选择更多,但词组的轻重格式通常不那么明显。

四、停连的变化

也就是语句表达中的停顿与连接。“播音”的“停”是指根据稿件的意思层次、标点符号指示作出表达上的休止、停顿。“连”是指稿件上有标点符号,但内容、情感上不需要休止停顿的地方作出的表达延续。“停”和“连”都是语言表达中表明语意传递情感的方法。

在“说”的层面播讲者在处理停连关系的时候往往不像“播”那么有一定的运行规律。相较于“播”,“说”的停顿频率明显减少了,但是每次停顿的时长变得更长,休止、疑问、强调的意味变得更重。而“连”的功能性则被削弱了,在“说”者的播讲语势中“停”的功能更加放大甚至部分取代了“连”的作用,在“播”的状态中被强调的“直连”和“曲连”的区别也在“说”的状态下差别不大了。这样的停连方式听起来较为接近生活口语方式。

五、交流感的变化

播音员、主持人在播讲节目时其实是有具体交流对象的,在“播”的情境中,播讲者更加注重客观、中立的语态和立场,在情感的拿捏上更加强调分寸感,“度”的界限很明晰。这种交流方式让“通告”“广而告之”的意味很明确,首要传播目的是让信息内容传播出去。

在“说”的层面播讲者在语态上更多强调的是“叙”,这种“叙”是建立在“共情”的基础上,强调讲述要带“感”,这个“感”是指情感、语言形象、语言画面感的烘托,“共情”共的是交流对象的情感,是感受交流对象的感受,因而在交流中产生交互的可能,便于在与具体交流对象的交流过程中引发共鸣。

从“播”到“说”不是简单的说话方式的改变,它还有三个必要的条件。首先需要从节目调性的角度出发,是“播”还是“说”要根据节目的内容、基调来确定。其次还要根据节目具体受众对象背景来调整话语方式。再次节目播讲人的具体表达个性是否能将节目传播目的释放到最大化。因而节目调性、受众背景、播讲人表达个性三者的高度统一才是决定节目讲述方式的根本。

猜你喜欢

样态重音语气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单词重音
构建指向“五要素”的乡村初中教学样态
重音和语调
语气不对
重音朗读,让朗读更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