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亲子互动 改变孩子一生
2022-11-21北京协和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徐新杰教育处魏怡真
文◎北京协和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 徐新杰 教育处 魏怡真
大家都读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刚孵化出的小蝌蚪就可以独立生存,在寻找妈妈的路上,小蝌蚪经历了一系列充满童趣的波折,并逐渐发育成为成熟的青蛙。
对于小蝌蚪而言,子代自出生即可脱离父母独立生存。与之相比,在进化历程中处于较高级别的哺乳动物的子代,发育模式却完全不同。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子代,往往依赖父母双亲或其他成年个体的养育和照料;在出生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需经历神经和心理的逐步发育成熟过程;最终个体成熟后,才能独立生活。
近年来,对人类婴幼儿进行的大量观察研究表明,父母双亲的养育和照料对于宝宝的身心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意义不仅体现在为子代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充足的营养方面,还包括父母对于孩子全身心的陪伴和关注,陪伴孩子吃、睡、玩,以及成长中的各个环节。婴幼儿的大脑正处于快速的发育成熟过程中,生命早期的经历对于宝宝的大脑发育和心智健全,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袋鼠式护理的启示
有一部分早产儿出生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需要在保温箱中度过,不得不经历生命早期的母子分离。研究发现,这些早产儿在睡眠质量、运动发育等方面,会与足月出生的宝宝存在一定的差距。
有一种袋鼠式护理模式,即模仿袋鼠照顾幼儿的方式,将早产儿直立式地贴在母亲或父亲的胸口。这种护理方式不但可以提供早产儿所需要的温暖,而且伴随着呼吸时缓慢韵律性的摇晃,听着父母的说话及心跳声,宝宝能有更强的安全感和亲密感。研究发现,袋鼠式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早产儿的睡眠质量,有效减少夜醒次数。不仅如此,袋鼠式护理对于促进婴幼儿的精神发育也有显著作用。与住保温箱的早产儿相比,袋鼠式护理的早产宝宝智力发育指数更高。
那么,对于足月出生的宝宝而言,亲子互动又会对其今后的神经精神发育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动物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排除早产的影响,足月出生的大鼠如果在出生早期经历母子分离,也会对今后的社交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而如果对这些母子分离的大鼠在新生儿期进行人工补偿性的抚触刺激,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母子分离对子代社交功能的不良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也再次提示我们,亲子互动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和心智健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互动能力是发展的
宝宝的互动能力在出生后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能。比如,婴儿出生之后很快就会表现出对人类面孔的偏好,尤其是对妈妈的面孔会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和兴趣。3个月大的宝宝即可与大人进行面对面地互动,面对社交线索,能进行眼神、表情和声音的回应。
例如,当妈妈亲切地爱抚宝宝时,宝宝的眼睛会注视着妈妈,宝宝的脸上会有舒适开心的表情,嘴里也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而到了6个月,宝宝会发展出更强的社交能力。此时,宝宝已经能够区分熟悉、亲近的人和陌生人,更喜欢父母的陪伴;当妈妈突然离开时,宝宝会表现出压力甚至大哭;而面对陌生人的接触,宝宝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拘谨。而且,此时的宝宝已经能较准确地辨识他人的表情变化,能够读懂父母的喜悦或者愤怒情绪。
由此可见,宝宝与大人的互动能力发展迅速。即使是刚出生的宝宝,也并不是只需要“吃得饱、穿得暖、睡得好”,他们也有情感和社交上的互动需求。所以,父母应该根据宝宝在不同阶段的发育水平和兴趣特点,在日常的照料中,从情感上多去关注宝宝的心理需求,多与宝宝进行互动。与宝宝的互动一定要尽早进行,从宝宝出生来到我们生活中开始,就要进行积极的亲子互动。
离不开父亲的参与
婴幼儿早期的发育环境是一个复杂、综合、多维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双亲在婴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父亲在育儿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以及良好的父子互动模式的建立,对于孩子的人格健全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宝宝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席、父爱的缺失对于孩子今后心理的健康发展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基于动物研究发现,由单亲妈妈抚养长大的雄性子鼠在成年后对异性伴侣的偏好存在异常,提示子代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席会影响子代成年后面对异性时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巩固。
此外,在宝宝成长过程中,爸爸的参与也可以在日常照料、疾病看护、休闲娱乐等方面,给宝妈提供不可替代的帮助。其实,爸爸的参与不仅可以降低妈妈的育儿压力,爸爸在育儿过程中对妈妈的鼓励和支持,能促进妈妈的自信和母亲角色的顺利形成,这对于良性亲子互动关系的建立也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亲子互动需要父母双方的参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双方中任何一方参与的显著缺失,不仅不利于家庭婚姻关系的和谐,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全发育。
身心投入,有效互动
在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场景中,父母会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兴趣所在,对孩子合理的情感需求进行恰当的回应,并对孩子的兴趣进行适宜的引导。
在亲子互动过程中,父母双亲的身心投入程度十分重要。例如,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父母跟孩子虽然在一起,却各自抱着手机看个不停。在这种情景下,父母和孩子虽然处于同一空间,但彼此间基本上没什么沟通交流,更谈不上情感层面的互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更多是以一种强势的姿态,或以严肃、刻板的教育者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执意地灌输知识或培养能力,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情感需求,将本应亲近的、欢乐的亲子互动变成孩子的学习任务。这些互动模式,并不能算是良性的亲子互动。
在一次看似简单的亲子互动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会传递非常多的信息,如情感、语言、抚触等。研究发现,在妈妈和宝宝进行开心的互动时,特别是充满爱的肢体接触和拥抱过程,可有效刺激母亲和婴幼儿体内催产素的释放,这可能与亲子互动会促进宝宝今后社交功能的发展有关。所以,高质量的亲子互动不是简单的躯体陪伴,而是需要父母关注婴幼儿的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孩子的互动和游戏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