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速铁路发展新需求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探索
——以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为例
2022-11-21罗立娜唐湘桃王廉正
罗立娜,唐湘桃*,王廉正,李 曙
(1.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430;2.广东城际铁路运营有限公司,广州 510010)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高铁网,在运营管理方面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性、舒适性和准时性达到世界领先,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截止到202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4.63 万公里,覆盖大约99%的20 万人口及以上的城市。其中,高铁(含城际铁路)大约3.9 万公里。随着高速铁路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铁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规模和质量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人才瓶颈问题日益凸显。
一、中国铁路企业改革发展及其人才需求分析
(一)我国高速铁路综合维修一体化改革发展情况
我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系统集成度高、养护维修标准高、专业协调要求高,是高铁运营场景和外部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2019 年,国铁集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站段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铁路局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开展高速铁路综合维修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创新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设立高铁基础设施检测中心,推进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段组织管理模式的实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段按“技术+生产”重组机构,整合高铁基础设施现场的维修岗位,形成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作业组织形式,促使劳动密集型、单一专业的生产方式转变为技术技能密集型、多专业融合的生产方式。这一系列变化必然要求高职类毕业生适应全新的作业方式,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多项专业技能、较强的迁移能力和适应能力。
我国90%以上的高铁已实现了综合维修一体化组织管理[1-3]。按照创新劳动组织、多专业融合的原则,在综合维修车间设立高铁综合维修工,要求做到科学施检、综合养护、专业维修,以实现集约高效、强化质量和提升效能;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迫切需要大批优秀的高铁综合维修技术技能人才,如图1 所示。高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图1 综合维修管理体系与人才需求示意图
中国高铁已进入智能高铁发展新阶段,轨道交通产业升级是以“技术密集型、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的集群突破”为特点的内部结构质量的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了高铁基础设备安全质量检测、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为更好地满足我国铁路繁重运输任务的需要,适应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系统集成度高、养护维修标准高及专业协调要求高的特点,基础设施综合一体化检测监测体系、工电供设备状态综合检测监测作业平台、基础设施检测大数据管理分析平台等大量一体化作业装备和监测检测设备投入运用[4],从而显著提高了高铁基础设施综合智能分析和故障诊断能力,提升了中国高铁运维装备信息化水平。
(二)铁路企业高铁综合维修工岗位需求分析
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要求各工区在综合维修计划下联合细化施工方案,对各专业结合部实施联合检查、诊断、作业和验收。铁路企业推行工务、电务和供电“三位一体”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对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用维护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和人才规格提出了全新要求。现场技术人员必须掌握铁路工务、电务及供电设备综合维修的基本知识,具备高铁基础设施巡视检查、日常养护、故障诊断、应急处置、施工配合及安全防护等能力。
目前,各铁路局将各专业人员整班组划入,采用“兵种联合”的管理模式开展高铁基础设施维修养护工作。该模式下工作人员组成均为原工务、电务和供电等各专业人员的机械组合,采用多工种人员同时上线作业。由于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对其他专业的专业技术及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另外,铁路局跨专业应急支调作业人员的综合协调能力等不足,“兵种联合”的管理模式远没有达到所期望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各铁路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工紧缺的问题。
按照《国铁集团关于进一步深化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站段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高铁综合维修工是掌握综合业务技能的“一岗多能”型、“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在未来2~3 年内,各高铁基础设施段的综合维护人员要达到总量的50%以上,未来5~10 年内企业人才需求将达到90%以上,进而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5]。指导意见中强调:按照创新劳动组织、多专业融合的原则,在综合维修车间设立高铁综合维修工岗位,积极协调铁路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截至2020 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4.63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79 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根据国家铁路发展规划,到2030 年高铁规模将达到4.5 万公里,新增1.6 万公里。随着综合维修一体化管理在全国各铁路局陆续全面铺开,预计未来10 年,国家高铁和国际铁路每年需要新增约8 000 个高铁线路综合维修工[6-7],从事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营维护和普速铁路综合维修一体化生产工作。
(三)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由于高速铁路综合维护人员需求数量较大,国铁集团要求各高铁基础设施段加大高铁综合维护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现有职工进行转型和培训。为了解决当务之急,铁路企业采取选择一些在线路维修、供电检修和信号检修工作中优秀的人员参加在职培训,加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相关学习,鼓励一人多工种取证,实现一岗多能、一人多技能。
一直以来,我国铁路类高职院校开设了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和铁道供电技术等专业,按照线路工、桥隧工、信号工及接触网工等岗位需求,培养从事铁路基础设施各专项日常维修养护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教学内容与高铁综合维修需求相差较远。人才培养标准与铁路企业职业技能标准脱离,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等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人才培养效果欠佳。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单一,融合度不高,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即使参加了企业组织的职工培训,也难以满足高铁站段一体化改革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
根据教育部2019 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专业是2019 年度增补专业之一,该专业于2020 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招生。2021 年3 月,教育部公布新版专业目录,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中,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更名为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专业。新专业开设所依托的原有专业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铁道供电技术和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从2020 年开始,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相继开设了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专业。
二、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为铁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现有在校生140 人,已组建订单班,积极探索校企共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路径,同时,以产教融合为逻辑组建了铁道工程专业群。
(一)对接高速铁路发展需求,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我国高速铁路综合维修一体化改革等高速铁路发展的新变化,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广铁集团合作,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校企共建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紧贴高铁综合维修工岗位需求,准确定位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广泛调研铁路企业,调研结果显示,毕业生需具备信息系统应用与维护、结合部联合作业和工务、电务及供电专项作业三方面岗位能力[8],如图2 所示;而且企业非常看重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为铁路基础设施运维领域的高铁综合维修工、铁路线路工、铁路桥隧工、铁路信号工、接触网工及电力线路工,既能从事高速铁路线路、路基、桥涵、隧道、信号、接触网和电力等设备设施的检查、故障诊断及应急处置、一般性养护维修等工作,也能从事普速铁路工电供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工作,确定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高速铁路线路、路基、桥涵、隧道、信号、接触网和电力等设备设施综合维修一体化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营维护和普速铁路综合维修一体化生产工作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迁移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图2 高铁综合维修工岗位能力分析
(二)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协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建设委员会应召开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议,研讨和分析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归类整合职业行动能力,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岗位群到典型工作任务映射表、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关系映射表,归纳出岗位所需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设铁路工程和城轨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设置两个专业选修课程模块,模块一为铁路工程方向,设置高速铁路概论、电工基础、轨道交通技术创新指导、铁道工程专业英语、工务安全与应急处理和钢轨探伤6 门课程。模块二为城轨工程方向,设置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工程地质与水文、钢轨探伤、城轨工程专业英语、轨道交通技术创新指导和职业素质与安全技术6 门课程。按照“通专融合、全面发展”的理念,增加人文素质类和创新创业类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的选修课学时比例应增至25%以上,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同时,健全学分互认和转换制度,允许优秀学生跨专业转入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学习,允许跨专业选修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
在开发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专业教学团队应紧紧围绕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基于高铁综合维修工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人才培养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构建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9],如图3 所示。专业对接高速铁路发展的新变化和职业岗位新要求,将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规范和新工艺等“四新”内容和1+X 证书相关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和项目化课程。例如,高铁信号设备构造与维护、高铁线路构造与维护、高铁桥隧设备构造与维护及高铁接触网构造与运行维护等专业课。课程体系将原工、电、供各方向专业课有机结合,实现课程间互相渗透、层层递进,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图3 高铁综合维修专业课程体系
(三)以“系统、先进、共享”为原则,校企共建多功能实训基地
铁路类高职院校应携手铁路企业,以服务高速铁路发展新需求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系统、先进、共享”为原则,按照铁路运输特点设计与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实训基地,做到相互支撑,设备配套,涵盖基本实训室和实训项目设备配置要求。同时,对接企业现场工作任务,开设综合实训项目,例如,开发高速铁路精测精调、道岔转辙机组装测试、计算机联锁设备操作、接触网腕臂装配及结合部联合作业等实训项目,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能够满足铁路企业高铁综合生产一体化的员工培训需求。
遵循“共建、共享、领先、能学、辅教”原则,建设与高速铁道综合维修技术相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及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实现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全方位展示,工作全过程模拟训练,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情景,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获得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有效解决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涉及知识内容多、技术难点高和教学难度大等问题。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高速铁路维修作业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内化,有利于学生了解到生产一线的岗位工作过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从而明确学习方向与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避免出现由于学生不了解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工作,导致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校内实训基地不可或缺的延伸与补充,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要做到实训教学设施完备,实训组织流程完善,实训指导教师职责明确,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通过开设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习实训课程,安排学生到生产一线开展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使职教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中“零距离”地接触职业岗位,有利于帮助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完成从学校学生到铁路企业综合维修工的角色转换,使毕业生能够从事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营维护和综合维修一体化生产工作,适应轨道交通行业高效、安全和精准的要求。
(四)以校企合作平台为纽带,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教师是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铁路类高职院校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校企合作平台;以校企合作平台为纽带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应建立互聘互派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共建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以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为主,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由企业技能大师带徒传技、传承技艺和传播企业文化,以真实项目为课程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开辟独特的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人才成长路径,从而实现行企校多方合作共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依托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深入了解高铁综合维修“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习先进技术和生产流程,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解决生产难题,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以“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为平台,高职院校的教学名师牵头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双向交流活动,校企人员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和技术技能积累,为教师和企业人员提供了专业发展、交流研讨和共同成长的平台,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高铁综合维修技术的前沿动态,有利于从跨界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和更新教学内容,有利于更新知识和技术创新,有利于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有利于培养适应铁路企业发展的技能人才,持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和持续改进,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修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结束语
在轨道交通产业升级背景下,产业需求侧倒逼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铁路类高职院校应随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加快研制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一系列标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校企共建共享功能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形成校企合作运行长效机制,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铁路企业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工紧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