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分析
2022-11-21王东亮郑州天健湖大数据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文/王东亮(郑州天健湖大数据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在新经济常态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财务风险成为企业风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不足之处,将给企业的正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研究,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相关概念
财务内部控制指的是以内部控制的方法开展财务管控的方式,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要求针对财务管理开展自我约束、自我协调,促使各项管理环节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工作要求开展,防范企业由于管理不当导致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促使企业的财务工作更加合理。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首先,很多企业的成员认为财务内部控制仅是财务部门的主要责任,没有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和各部门息息相关。其次,部分企业内部的岗位职责不明确,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不了解自身的职责,存在相互推诿等一系列问题。
(二)财务风险管理不足
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环节,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没有明确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应对机制。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不当,只有风险发生之后才实现对风险的管理,导致风险发生后给企业的正常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三)财务活动不细致
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资金控制、资产管理等活动,资金控制主要是依靠预算开展的,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管理。但是很多企业的主要财务活动在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给企业的正常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四)财务信息沟通不畅
信息沟通机制要求企业加强财务相关信息的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但是很多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不主动参与到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企业也没有通过建立信息沟通系统实现对各类信息的集成,不利于提高信息沟通的效率。
(五)财务监督不力
内部监督机制主要是依靠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的,但是很多企业的财务内部监督仅依靠财务部门开展,无法保障监督工作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
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对策
(一)健全财务内部环境
第一,改进企业管理层的理念。首先,若管理层不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将导致财务内部控制难以得到全体成员的重视,因此管理层需要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涉及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只有让全体成员参与财务内部控制,才能有效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水平,防范企业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因此,企业需要借助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对各项工作的全面统筹,促使各项管理工作的要求得到落实[1]。其次,管理层需要引导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形成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让员工在思想上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管理层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并在工作过程中通过会议等方式向员工传递财务内部控制的要求,提高员工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
第二,改进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需要明确企业各层级人员的权责,避免工作中相互推诿等一系列问题。财务部门的工作要严格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促使财务部门的人员实现相互监督,以防范管理中的风险。
第三,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首先,企业需要提高人员的素养。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内部的人员,全体员工的专业素养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需要提高全体成员的专业素养,形成完善的人员聘用、培养办法。在人员聘用时,需要招聘具有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保障人员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在招聘人员时,需要建立统一与公平的招聘制度。同时招聘人员时需要重点关注人员的诚信意识,如果企业招聘的人员诚信意识不过关应该不予录用,避免人员工作中由于诚信意识不足产生舞弊的风险,进而形成对员工的有效管控,促使全体成员的专业能力能够符合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同时,在人员的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培养,对于财务人员需要重点管理,由财务经理专门负责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以确保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执行。
表1 A企业财务风险评价表
(二)强化财务风险管理
第一,建立风险管理团队。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日益复杂,如果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仅由企业的财务部门实现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将导致企业的风险难以得到有序的管控。因此,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管理部门,由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确保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并通过梳理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首先,企业需要明确风险管理岗位的工作要求,风险管理岗位需要有企业管理经验,熟悉企业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问题。其次,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认识到风险管理工作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风险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企业建立风险管理团队之后,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通过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促使企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能够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改进管理规划,以促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序提升。同时,企业需要在工作过程中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通过优化企业的培训工作,促使风险管理人员能够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管理。
第二,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由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梳理,并且积极与基层的人员进行沟通,通过上下结合的方式听取基层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所反馈的相关建议,以签订任务书的方式明确各层级责任主体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
第三,建立风险识别机制。企业的财务风险较为复杂,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可能产生较大影响,企业需要对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梳理,形成对风险的分析机制。企业在对风险进行分析时,需要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式进行分析,通过恰当的分析机制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梳理与防范。例如A企业在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时,定量分析的结果按1至5分进行评价,分数越高代表风险发生可能性越高或影响程度越大。定性分析由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对各类风险按照管理经验进行评价。
第四,制定恰当的风险防范机制。风险管理部门在对企业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需要结合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恰当的风险防范机制。例如对企业的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风险,企业在赊销时就需要加强对客户授信的管理,避免向资信情况较差的客户进行赊销,降低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可能性。
(三)完善财务活动
第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务工作中的重点环节,通过预算管理体系能够保障企业的资金得到合理配置,防范资金超支或浪费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首先,明确企业的组织架构设置。企业在预算管理组织架构设置方面,需要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领导预算管理各环节工作,对预算全权负责,确保预算得到统一的领导,并针对预算执行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协调与统筹规划。同时需要设置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判断差异的成因,落实整改机制。企业的各职能部门作为预算的归口管理部门,需要结合自身的工作任务明确预算工作中的具体工作要求。其次,优化预算编制。企业需要通过上下结合的方法开展预算编制,保障预算编制数据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企业在预算编制时,需要关注预算编制信息的合理性。企业的各部门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编制预算草案,编制完成之后由预算管理办公室进行汇总,汇总之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统筹协调要求各部门修正,通过反复的协调形成最终的预算指标,下达各部门执行。再次,落实预算的执行机制。企业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各项支出都得到预算的控制,对超预算的支出不得审批,以保障企业的资金严格按照预算规划开展支出,防范资金超支等风险。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关注预算执行的差异,针对预算执行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判断预算执行是否存在重大差异。当预算执行存在重大差异时,需要针对差异的情况进行深入剖析,保障企业的资金收支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后,优化预算的考核。企业预算考核需要借助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充分考虑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促使指标体系更加细致。
第二,改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保障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尽可能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确保固定资产的会计信息准确,防范账实不符的可能性。首先,优化固定资产采购流程。企业在固定资产采购之前,能够通过调拨方式使用的固定资产要避免重复购置,避免采购之后闲置的问题。确定需要采购的固定资产,需要明确固定资产采购的供应商,通过货比三家的方式确定质优价廉的供应商。对于重大固定资产采购,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其次,优化固定资产的使用流程。企业需要确保固定资产的各类信息记录准确、完整,通过编制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并且需要定期针对固定资产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维修或保养,若需要维修或保养需要由专人进行,防范由于维修保养不当导致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可能性。再次,落实固定资产的盘点规划。企业在固定资产盘点时,需要针对重大固定资产重点盘点,防范固定资产闲置或账实不符的问题。企业每年至少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分析固定资产是否账实相符,针对账实不符的问题明确成因并落实责任。
(四)畅通财务信息沟通
企业的信息沟通要求企业系统性地收集各类信息,并通过恰当的方式实现对各类信息的分析。企业在信息沟通过程中,需要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高效流通[2]。首先,加强企业外部信息的传递。企业在外部信息传递时,需要促使企业了解法律法规的管理要求,并结合相关要求不断改进企业的管理机制。同时企业需要加强与外部供应商、客户等主体的沟通,通过与相关主体之间的沟通,改进企业的管理机制。例如企业在与客户进行沟通后,能够结合客户的经营情况及时改变对客户的授信。同时企业需要加强与外部税务机关等相关主体的沟通,通过与相关主体的沟通,了解监管机构对企业的管理要求。其次,加强内部信息沟通。内部信息沟通要让企业内部的各类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管控。企业通过建立信息沟通管理办法,能够实现信息在企业各层级之间实现高效传递。企业的基层向管理层传递信息,主要是通过内部报告方式开展的,例如企业的财务部门在出具财务报告之后,及时传递给企业的管理层,管理层能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管理层对基层的信息传递是通过会议、文件等方式传递的,例如企业的管理层对财务工作有要求时,通过制定相关的文件或开展会议传达财务工作的要求。再次,企业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要求企业建立ERP等信息系统,将企业供产销环节的数据进行集成,让财务部门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各环节的相关信息,并为企业各类信息的管理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五)优化财务监督
企业内部监督主要是依靠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的,企业需要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需要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针对企业各项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企业要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需要由企业的董事会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管理,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可以直接向企业董事会汇报,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机制。为了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企业还可以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机制,针对风险管理的相关信息明确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促使企业的审计工作得到细致管控。
(六)建立健全内控评价体系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是不断完善的过程,财务内部控制的效果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效。因此企业需要通过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分析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缺陷,并要求责任主体对缺陷予以改进[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包括日常评价和专项评价两方面的工作,日常评价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管理环节是否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落实管控原则,例如针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分析预算是否严格按照预算制度开展。专项评价是当企业发生重大财务活动时,针对重大财务活动进行专门分析,判断财务活动是否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开展工作。例如当企业发生重大固定资产采购时,需要针对重大资产供应商采购进行专项评价,判断重大固定资产采购是否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是否有必要进行采购。
四、结语
本文针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探讨,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如果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将导致企业发生风险。因此,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加强管理,通过落实权责,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