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化护理管理配合心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2022-11-21李艳曹广喜
李艳 曹广喜
276004 临沂市皮肤病医院,山东临沂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病程>6 周,其发病主要由于药物、饮食、物理、感染、生物等因素影响,患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有时会急性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使生活质量显著降低[1]。所以,在慢性荨麻疹患者接受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以缓解不良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临沂市皮肤病医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00 例,男67 例,女33 例;年龄23~62 岁,平均(42.36±5.78)岁;病程1~8年,平均(4.35±1.52)年。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 例。观察组男33 例,女17 例;年龄23~61岁,平均(42.31±5.71)岁;病程2~8年,平均(4.34±1.51)年。对照组男34 例,女16 例;年龄24~65 岁,平均(42.30±5.70)岁;病程1~7年,平均(4.35±1.5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患病时间>6周;年龄>18 岁;可正常交流、沟通,意识清楚。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慢性疾病患者;并发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患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口头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告知其注意事项。(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细节化护理管理配合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干预: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病房规章制度和环境,责任护士与患者面对面进行深度访谈,详细了解患者生活史以及对荨麻疹的认知程度等,在访谈期间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其负面情绪给予疏导,以温和、诚恳的语气与患者交流,通过提供支持、耐心倾听、提供鼓励等给予患者安抚,认真解答问题,开导、安慰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尊重、关心,保持情绪稳定。与患者积极沟通,避免讨论导致其情绪波动的话题,了解患者心理和思想动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②细节化护理管理:a.向护理人员进行细节化护理管理理念的宣讲,确保其详细了解细节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于细节化护理管理的了解程度、认知程度以及掌握程度,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观察力,当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头痛以及发热等情况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b.分析患者的发病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宣教,如乙酰胆碱性荨麻疹要注意减少情绪波动、出汗等;寒冷性荨麻疹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寒。嘱患者瘙痒时不能用力搔抓,可通过止痒洗剂、炉甘石洗剂等进行止痒。c.针对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分析其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措施,使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d.按照患者的兴趣对干预细节进行调整,如针对喜欢绘画的患者,鼓励其参与荨麻疹宣传标识册的设计,在标识册上抄录荨麻疹的相关知识。e.嘱患者穿柔软、舒适的衣服,日常多运动,禁止淋雨和暴晒,生活作息规律。禁止接触易过敏物质,病房要做好通风、清洁以及消毒等工作。f.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针对平和性体质患者,嘱其少食腥膻类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当减少户外运动。阴虚体质的患者,禁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等助火生热的食物,可多食用养阴清热、甘凉滋润的食物,患者可聆听舒缓、轻柔的音乐,进行太极拳、瑜伽以及慢跑等轻柔舒缓的运动。气虚体质患者,嘱其多食用益气食物,进行慢跑、散步等运动,运动量要适宜,避免过度劳累。痰湿体质患者,嘱其禁食油腻、甜的食物,清淡饮食,可开展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湿热体质患者,嘱其多食用甘平、甘寒食物,适当进行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运动。阳虚体质患者,嘱其少食或者禁食肥脂油腻、寒凉食物,多食温热性食物,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可进行较快节奏、动作幅度较大的运动。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心理健康、生活质量、负面情绪情况。①心理健康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包括躯体化、偏执、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焦虑、恐惧、抑郁等,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情况越差[2]。②生活质量采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差[3]。③负面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负面情绪越重[4]。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消失;②显效: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明显改善;③有效: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减轻;④无效: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无改善[5]。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心理健康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比较(±s,分)
组别n躯体化偏执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焦虑恐惧抑郁对照组 50 1.69±0.13 1.42±0.10 1.73±0.14 1.45±0.101.81±0.141.55±0.10 1.60±0.13 1.50±0.12 1.68±0.12观察组 50 1.51±0.10 1.33±0.09 1.60±0.12 1.36±0.081.70±0.111.41±0.08 1.45±0.12 1.41±0.10 1.56±0.11 t 7.760 44.730 34.985 34.969 44.368 77.730 25.995 24.074 15.212 5 P 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0.000 0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n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对照组 5052.35±5.11 51.35±5.22 56.21±5.2153.35±5.7555.35±4.72 46.35±4.7251.36±5.4457.52±5.36观察组 5058.33±5.36 57.36±5.33 61.35±4.7860.42±5.1161.62±4.92 53.35±5.1158.32±5.7867.41±7.12 t 5.709 95.696 45.140 46.498 96.502 87.115 56.200 47.847 0 P 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比较(±s,分)
组别n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照组5053.35±5.1154.32±5.08观察组5045.35±4.2546.42±4.33 t 8.511 28.368 8 P 0.000 00.000 0
讨 论
慢性荨麻疹是指血管、皮肤以及黏膜等出现暂时性的炎性充血以及组织水肿,可数天发作一次,也可1 d 发作数次,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6]。慢性荨麻疹与心理因素具有一定关系,所以需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以调节其心态,改善生活质量。细节化护理管理是从生理到心理、护理人员到患者的一种注重细节的管理措施,为患者提供细致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效果以及护理质量[7]。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以及心理负担,进而改善生活质量[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干预配合细节化护理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观察组心理健康、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干预配合细节化护理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降低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心理干预配合细节化护理管理能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与患者面对面交谈,评估其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能鼓励、支持、安抚、稳定患者情绪,同时对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保证心理健康[9]。给予护理人员细节化护理管理理念的宣讲以及培训,能更好地实施细节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10]。分析患者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实施针对性宣教,增加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自护能力提高,减少疾病复发风险。按照患者的兴趣对干预细节进行调整,充分考虑患者的舒适度以及主观能动性,提高其治疗配合度[11]。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保证干预效果,利于患者尽快康复。针对患者不同体质实施针对性运动、饮食指导,利于疾病控制,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总之,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联合细节化护理管理后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而且心理健康、负面情绪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