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2022-11-21陈慧玲嵇潇雷通信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9期
关键词:骨粉骨组织骨量

陈慧玲 嵇潇雷(通信作者)

211100 南京博韵口腔医院1,江苏南京

211100 南京秦淮天乐口腔诊所2,江苏南京

牙齿缺失属于临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当出现牙齿缺失问题后,由于无功能性刺激等影响,患者牙槽骨将逐渐萎缩,所以许多患者在进行种植修复时,常伴有骨量不足现象,修复治疗缺乏可靠支撑,使治疗效果难以得到保障[1]。临床上,牙齿缺失患者中约有40%~60%在进行种植术前存在骨量不足[2]。而为了提高患者的牙槽骨骨量,保障后期种植修复的稳定性、可靠性,临床普遍使用各类骨移植材料进行辅助修复,以引导新骨形成。近年来研究认为,在骨缺损位置使用骨膜进行覆盖治疗后,能够起到屏障膜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减少骨植入物的吸收,降低软组织进入骨植入物,增加成骨可预期性。Bio-Gide 膜属于常用修复材料[3],为了进一步提高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本研究将牙齿缺失伴骨量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联合使用Bio-Oss骨粉与Bio-Gide膜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牙齿缺失伴骨量不足患者17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与试验组(122例)。试验组男64例,女58例;年龄20~67岁,平均(35.60±4.12)岁;种植位置:上颌75例,下颌47例;吸烟55例,不吸烟67例。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20~68岁,平均(36.05±4.41)岁;种植位置:上颌32例,下颌24例;吸烟22例,不吸烟34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牙齿缺失伴骨量不足诊断标准[4],且拟行牙种植治疗,均为单牙治疗;②年龄>18岁;③认知功能正常,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未控制的牙周疾病者;②特殊生理时期的患者,如妊娠期等;③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或材料过敏者;④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

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消毒、铺巾,对局部患牙缺失位置开展局部浸润麻醉,于种植处先作一切口,钝性分离组织,暴露种植、植骨处,参考邻牙和对颌牙的位置,结合缺牙区牙槽骨的形态,逐级扩孔备洞,然后植入合适的种植体。植入前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用1~2 mm 球钻穿孔,以增加植入物的血供,再填充骨粉。植入前骨粉均使用含浓缩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CGF)液浸泡湿润后放于植骨区。对照组采用Bio-Oss 骨粉[生产厂家:盖思特利商贸(北京)有限公司,颗粒直径0.25~1 mm,规格包括0.25 g、0.5 g],要求填充完成后材料高度略高于相邻牙槽嵴高度。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Bio-Gide 膜[生产厂家:盖思特利商贸(北京)有限公司,规格包括13 mm×25 mm 与25 mm×25 mm]覆盖,生物膜的尺寸大于缺损部位2~3 mm,如果缺损部位较大,同时使用膜固位钉,以便稳定生物膜和骨粉。最后充分松解软组织瓣,采用减张缝合。术后立刻进行CT 检查,确认填充效果。同时术后每日还需要进行漱口,维持口腔清洁,手术2周后复查拆线。术后6~9个月评价治疗效果,并进行种植2期修复。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骨缺损以及修复(植骨厚度、成骨厚度)情况,采用CBCT 检查测量骨缺损情况,10 分度游标卡尺测量植骨厚度、成骨厚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切口裂开、牙龈组织红肿、感染等。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患者成骨厚度约2.6 mm,植骨厚度2.3 mm,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后骨缺损得到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后骨缺损未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92,P=0.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骨缺损与修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骨缺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缺损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成骨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植骨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骨缺损与修复情况比较(±s,mm)

表2 两组患者骨缺损与修复情况比较(±s,mm)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骨缺损水平修复情况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植骨厚度成骨厚度对照组562.02±0.090.77±0.06*2.99±0.151.23±0.21试验组1221.97±0.100.05±0.02*3.02±0.171.95±0.33 t 3.194119.2151.13314.982 P 0.0020.0000.2590.000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9,P=0.498,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讨 论

口腔在出现牙齿缺失后,由于生理性吸收可造成骨量减少,故牙齿缺失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或缺损,在进行牙种植时,容易造成侧穿或种植体无法稳固。针对牙槽骨骨量减少的问题,当前临床多采用脱蛋白牛骨矿物质基质(Bio-Oss骨粉)进行辅助治疗,以促进骨形成。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修复膜材料在骨缺损位置覆盖的方案也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案进一步提高了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并成为牙种植的常用治疗方案。Bio-Oss 骨粉为牛骨脱细胞骨基质支架,有效保留了牛骨的三维多孔结构,其中β-磷酸三钙的吸收速度快,可溶血高,而羟基磷灰石则能够与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稳定性高,可成为新骨形成的重要支架。在种植修复后,患者的康复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修复材料的血管化,其次为成骨,第三为骨端融合,在常规采用骨粉治疗的基础上,通过联合使用生物膜,则能够进一步促进新骨生成以及血管化[5]。通过在缺损位置覆盖高分子生物膜,能够保障骨缺损位置骨的修复,通过精准放置,促进骨缺损尤其是牙槽嵴颊侧的骨再生,并抑制骨粉吸收。同时通过修复膜的使用,也能较好地保护血运,减少覆盖组织的压力,可提高修复膜和牙龈表面的接触空间,提升缺损部位骨组织的再生能力[6]。而本次研究所使用Bio-Gide膜由生物材料制成,软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在屏障外生长,能够在软组织与骨缺损间人为建立生物屏障。与常规采用颗粒状骨粉引导治疗方案相比较,其能够避免在切口闭合期迁移而影响周围组织,可避免对骨再生的影响,进而促进新生骨和自体骨进行紧密结合。Bio-Gide膜能够被口腔组织吸收,可防止再次进行手术,且降解时间、生存期长,降解产物无细胞毒性,能帮助骨粉稳定、维持成骨区的空间,同时空隙密度大,可保障骨生长区域的血液灌注,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骨粉联合骨膜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促进骨再生,改善患者预后。在骨缺损水平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降低(P<0.05),提示通过引导骨组织再生方案的应用,能够促进骨缺损的修复。而治疗后,试验组骨缺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则提示Bio-Oss 骨粉联合Bio-Gide 膜治疗修复骨组织缺损的效果更好。分析原因为使用口腔修复膜后,其能够起到隔断软组织、骨组织的生物屏障作用,将结缔与上皮组织阻挡在缺损位置之外,进而促使生命力旺盛但运动速度较为缓慢的成骨细胞可率先进入骨缺损位置,发挥血凝块保护与降压作用,并且为成骨细胞的生长营造良好环境,促进缺损位置形成新骨。此外,牙槽骨也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可提高成骨速度。常规采用骨粉进行引导,则无法起到生物膜的保护作用。在成骨厚度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方案能够促进新骨的生长发育。原因在于新型生物膜具有多孔层,可实现和骨组织的紧密接触,能够使血液进入种植物的生长处,可为骨组织的生长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骨组织的生长,进而使细胞进入缺损位置,保障空间稳定性,为骨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进而促进成骨厚度的增加。在治疗安全性方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治疗方案安全可靠,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原因为该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无细胞毒性,对患者的影响较小,而且在治疗6个月后普遍能够完全吸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牙种植中采用Bio-Oss骨粉联合Bio-Gide膜治疗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对牙齿缺失伴骨量不足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并提高成骨量,同时安全可靠,有利于维持牙周组织的健康,提升种植修复的长期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骨粉骨组织骨量
骨组织的生物电学特性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硅+锌+蚕丝 印度研制出促进骨组织生成的新型材料
骨粉加工技术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微粉碎骨粉对火腿肠食用品质的影响
PRF联合珊瑚骨粉在前牙美学区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研究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骨组织中HMGB1、RAGE、OPG和RANKL表达的影响
上前牙不翻瓣即刻种植联合骨粉颗粒植入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