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吞咽功能评定筛查和分级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2-11-21潘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9期
关键词:饮水功能障碍分级

潘霞

215400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太仓

吞咽功能障碍是一种由脑神经反射活动异常及吞咽肌群协调性下降所引起的障碍表现,其作为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引发不同程度的吸入性肺炎、窒息、感染、营养不良等情况,进而不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影响生活质量[1-2]。所以尽早给予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准确的病情评估并进行对症干预是恢复其吞咽功能的关键[3]。相关研究指出,通过尽早为患者开展吞咽功能水平准确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为其实施相应的分层护理干预,可在有效提升吞咽功能康复效果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4-5]。本文主要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评定和分级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及方法

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4.25±4.46)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19±4.45)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具有基本认知水平。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②无法主动配合研究;③临床资料不完整。

方法:(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依据早期吞咽功能评定结果给予相应的分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早期吞咽功能评估:患者在入院24 h 内在接受经口进食、液体或口服给药前使用改良版洼田饮水试验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评估,具体评估方法:患者处于端坐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依次试饮水1 mL、2 mL及3 mL,若患者可顺利完成上述试饮水吞咽试验,则可继续进行30 mL 饮水吞咽试验,观察患者全部饮完所需要的时间、次数及呛咳情况,分为5 级。a.Ⅰ级:能顺利地1 次将水饮完(5 s 内),无呛咳;b.Ⅱ级:≥2 次将水饮完,能不呛咳地饮完(5 s 内);c.Ⅲ级:能1 次饮完,但有呛咳;d.Ⅳ级:≥2 次饮完,但有呛咳;e.Ⅴ级: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②吞咽功能水平评价:a.饮水试验Ⅰ级,表明吞咽功能正常;b.饮水试验Ⅱ级,说明存在轻度吞咽功能障碍表现;c.饮水试验Ⅲ级,说明存在中度吞咽功能障碍表现;d.饮水试验Ⅳ级、Ⅴ级,说明存在重度吞咽功能障碍表现。③分级护理:a.轻度吞咽功能障碍: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病情现状为其开展相应的饮食干预及健康宣教,干预期间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针对性实施吞咽康复训练干预。在饮食习惯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提醒患者提高进食注意力,少食多餐,饮食应以半流质或细软食物为主,进食全程均需由患者家属陪同,并于餐后告知患者用温水漱口。b.中度吞咽功能障碍:护理人员在护理干预开始前为患者进行容积黏度测试,测试期间需为患者选择合适黏稠度的食物及安全的一口进食量。然后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进食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进食姿势、口腔内食物放置位置、食物黏稠度及适宜一口进食量调整、餐具选择及用法、进食环境改善等,单次用餐时间应保持在30~40 min内;若患者病情处于脑卒中急性期,则应为其妥善留置胃管,并进行鼻饲干预。在此基础上,可告知患者适度开展颈部活动度训练、舌肌训练、咀嚼肌训练等,上述训练内容的开展频次均为2 次/d。c.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留置胃管后开展鼻饲饮食干预,鼻饲期间应用肠内营养泵进行持续输注,初始输注速度保持在20~50 mL/h,然后依据患者的具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输注速度,同时每间隔4 h 为患者应用20~30 mL温水进行脉冲式冲管处理,并定期进行口腔护理。在此基础上,患者可同步开展咽部感觉刺激训练、颈部活动训练、舌肌训练、咀嚼肌训练等,上述训练内容的开展频次均为3 次/d。在护理干预期间,若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则可将其进食方式转换为经口进食。④康复训练内容:a.咽部感觉刺激训练:将冰片、薄荷、川贝母各10 g煎制成药液,然后将药液冷冻制成冰棒。训练期间应用冰棒对患者软腭、咽后壁、舌后根等部位开展低温刺激训练,单次训练时间15~20 min。b.颈部活动度训练:护理人员应于训练开展期间指导患者练习颈部屈伸等训练动作,依次有效提升颈部肌力及咽下反射效果。c.舌肌训练:护理人员应于训练期间指导患者练习舌头前伸、后缩及上下提压等动作,并可针对性采用电动牙刷及舌尖牵拉训练。d.咀嚼肌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展上下牙互叩动作,并告知患者咀嚼应用纱布包裹的苹果块。上述训练持续4周。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吞咽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等级Ⅰ~Ⅴ级,等级越低表示机体吞咽功能水平越高。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吞咽功能Ⅰ级例数占比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除吞咽功能Ⅰ级外,其他各级患者例数占比均相对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比较[n(%)]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讨 论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升高,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等症状,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后可引发舌肌瘫痪、感觉功能异常、面部肌肉功能失调等障碍表现,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吞咽延迟、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影响患者的健康恢复[6-7]。由于机体神经系统具有较高水平的重塑性,所以患者在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表现后可及时进行干预,通过采用神经生物学手段为患者同步开展功能恢复及神经系统重建,可进一步提升神经功能恢复效果[8]。因此,在患者出现脑卒中吞咽障碍表现后,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指导及针对性康复干预非常重要。吞咽功能评定筛查是近年来临床应用广泛的评估方法,其可明确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表现及病情进展程度,进而为后续治疗及康复干预提供重要参考依据[9]。通过对早期吞咽功能评估相关分级内容进行分析后,依据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开展相应的分级护理干预及营养支持,使护理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同时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舌肌及咀嚼肌功能恢复,改善吞咽反射灵活度,逐渐提高患者的进食及吞咽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早期吞咽功能评定后采用分级护理干预,其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控制效果更好,由此进一步证明早期吞咽功能评估和分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总之,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护理期间实施早期吞咽功能评估并进行相关的分级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加快吞咽功能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饮水功能障碍分级
简易饮水鸟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防丢干伞饮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