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2022-11-21蒋淼
蒋淼
211400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江苏仪征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外科最常见的疾病[1],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多数患者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是该病的重要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四种类型[2]。常见的病因是由于阑尾管腔狭窄、血供障碍和细菌感染等导致[3]。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为阑尾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本研究为探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将收治的20 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2018年11月-2021年11月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0 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中男12 例,女8 例;年龄9~80 岁,平均(57.1±2.3)岁;病程2~14 h,平均(6.4±0.5)h;阑尾炎分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 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 例,阑尾周围脓肿9例。
方法:采用GE vivid E9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探头频率设置为3.5~7.5 MHz,先借助低频探头多方位逐级加压扫描患者的右下腹,行纵、横、斜等多切面全面扫查,排除阑尾以外病变。重点探查患者的压痛明显部位和下腹麦氏点,观察阑尾的形态、位置、内部及组织结构情况,测量阑尾的长径、厚径以及囊壁厚薄、内外回声、大小、渗出液等,观察黏膜层与腔内外是否存在液性暗区,并利用彩色血流显像(CDFI)技术分析血运情况。
急性阑尾炎超声学表现: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直径增粗(>6 cm),呈轻度肿胀的管样结构,阑尾管壁略厚,层次分明,黏膜毛糙,阑尾腔内可见少量暗区(图1)。阑尾四周通常无渗出性液性暗区,盲端呈现低回声,长轴切面呈“腊肠样”盲端结构,横断面呈“同心圆”,若伴有粪石可探及强回声团。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形态无异常,明显肿胀,轮廓尚清,阑尾直径明显增粗(>10 cm),阑尾层次较模糊,阑尾区内存在低回声区,呈囊状,囊壁较厚,黏膜毛糙回声中断,壁周围可观察到炎性渗出物,呈无回声区,阑尾腔内可见较多积液,压力增高,透声性差,若腔内存在粪石,可发现强回声且有声影。阑尾壁及周围组织有丰富血流信号。③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区内存在回声不均的低回声团块,形态欠规整,无包膜,边界模糊。经CDFI 显示,阑尾区血流信号明显增多。
急性阑尾炎超声间接征象特点:①右下腹局部肠管扩张,可见肠壁变厚,结构组织紊乱,右下腹腹膜变厚。②位于右下腹的淋巴结增大。③阑尾四周有网膜包裹,网膜脂肪组织显示回声增强。④右侧髂窝或肠间隙出现积液。⑤许多气体呈多层反射。
结 果
20 例急性阑尾炎超声学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相比,超声学诊断符合率为95.0%(19/20),其中单纯性急性阑尾炎9 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9/9);化脓性阑尾炎1 例,诊断符合率为50.0%(1/2);阑尾脓肿9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9/9)。
讨 论
急性阑尾炎是由于阑尾管壁的淋巴滤泡增生以及管腔中的粪石,或者结石引起阑尾管腔阻塞,导致管腔中的细菌生长繁殖而引起阑尾的急性炎症,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4],为急腹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阑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尤其多见于青壮年人群。在诊断时,临床医师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尽管此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仍旧存在漏诊以及误诊的风险[5]。
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超声检查提示阑尾管样结构轻度肿胀,管壁轻度增厚,为双边管状,直径通常在6~10 mm[6],阑尾底部表现为盲端,管腔内存在条状的液性暗区[7],内部回声呈细小点状,少数存在粪石强回声团,大部分阑尾周围不存在渗出性的液性暗区[8]。有的阑尾炎患者,超声检查提示阑尾明显肿大,外形尚可,囊壁明显增厚[9],但轮廓不清楚且不连续,存在不规则的低回声区,有杂乱不清的内部回声,若合并穿孔,右下腹可出现不规则的低回声包块,且包块中的回声通常为气体样和点状的强回声,包块与周围组织存在粘连情况,分界不清楚。本组20例患者超声检查漏诊化脓性阑尾炎1例,原因为肥胖导致肠道气体过多而无法显示,误诊为右侧附件炎。对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超声检查提示阑尾明显膨胀,阑尾张力显著增高,阑尾为囊袋样状,大部分阑尾直径>10 mm,管壁不对称增厚、模糊以及毛糙,管腔中有脓性光点样的回声,若阑尾中存在粪石,可发现强回声光团,且伴有声影。
本研究结果显示,20 例急性阑尾患者超声学与手术病理诊断相比,超声学诊断符合率为95.0%(19/20),其中单纯性急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50.0%、100.0%。说明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分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