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防护研究进展

2022-11-21梁洁明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外渗输液伤口

梁洁明

钦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钦州 535000

新生儿身体各方面机能尚未发育完全,新生儿静脉管腔脆弱且容量小,难以承载较大口径的静脉留置针,且新生儿的静脉血管多成网状分布,静脉留置针输液极易发生针管滑动情况,导致输液外渗[1]。血管内部药液渗漏到外部组织中,会导致新生儿皮肤红肿疼痛,甚至发生组织坏死情况,这对患儿的疾病恢复极为不利。当出现留置针输液外渗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针对患儿情况实施护理干预。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在用药前进行风险评估,在用药期间严密观察预防输液外渗,或及早发现渗漏,并尽快给予干预措施将伤害降低最低。本研究就新生儿输液外渗的相关研究进展,展开下述报道。

1.新生儿输液外渗的高危因素

1.1 新生儿自身因素

新生儿由于皮肤细嫩,输液治疗会对其皮肤造成较大刺激性,加上新生儿血管脆弱﹑弹性较差,输液治疗发生液体外渗的风险较高。在既往相关报道中[2],有学者认为新生儿自身存在不同类型的疾病,也会增加输液外渗风险,如硬肿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等,这些患儿的皮肤弹性较差,且血管通透性异于正常新生儿,输液外渗情况发生几率较大[3]。

1.2 药物因素

发疱性药物,强酸﹑强碱性药物等,这些药物静脉输液后都会对血管产生刺激,造成血管损伤。引起血管损伤,导致输液外渗的药物种类较多,常见的如血管收缩药物﹑酸性药物﹑高渗溶液等,包括吗啡﹑多巴胺﹑甘露醇(20%)等药物[4]。静脉输液后,血管壁在药物作用下变厚,淤血﹑内皮细胞坏死物质沉积在血管内,导致血管内部血压上升,血管破裂损伤后造成输液外渗。

1.3 护理因素

除客观因素外,人为因素也是导致输液渗漏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若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过硬,出现2次或以上穿刺事件,就会导致新生儿血管弹性下降,造成血管损伤,引发输液外渗[5]。此外,护理人员可能并未考虑到新生儿多动的特点,在关节﹑皮下组织等实时输液,患儿不断活动导致留置针移位,进而造成输液外渗,这与护理人员未固定患儿也有一定关系[6]。

2.静脉输液外渗管理

2.1 系统管理

① 科室建立预防﹑评估和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相关制定﹑程序及实践指南;②查阅相关权威性资料,如护理实践指南﹑静脉输液实施细则等文献,以此作为理论依据,结合护理人员的自身情况,制定完善的新生儿留置针输液的护理培训方案[7-9]。将护理人员按照技能熟练程度﹑护理考级的级别等分成不同组,每组给予不同护理培训方案,做到培训有针对性。③科室通过内部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文献报道等途径学习特殊案例,特殊案例进行根因分析,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2.2 提升专业技术

2.2.1 加强责任心

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加强责任心,充分认识高风险药物外渗的危害性,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必须按操作流程进行管理。

2.2.2 建立规范化输液管理模式

科室成立新生儿输液管理小组,在护理部主任﹑科主任的大力支持下,由护士长任组长,2名高年资医生为医学顾问,高年资新生儿科护士7名﹑静疗成员1名﹑伤口成员1名组成。

2.2.3 充分评估

在入院后24h,务必迅速评估新生儿的静脉输液适应症,根据患儿病情﹑机体状况﹑血管条件,药物的性质制定合理使用静脉的计划,将输液工具缩小到2-3种,拟定初步的输液途径。如使用静脉留置针应合理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宜交替使用。避免选用腕部掌侧﹑足背等处静脉,这些部位有关节﹑神经及细小的肌腱韧带,一旦发生药物外渗造成损伤,将难以处理,重者可致残。根据患儿需要,针对性用药,强酸药物﹑高渗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等高危品种,需要全面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尤其是体重在3斤以下的患儿,必须检测其是否符合用药标准,并与家属做好沟通及解释工作,避免医患纠纷。

2.2.4 加强巡视

巡视时间缩短,增加巡视次数,每半小时观察一次患儿的临床情况,并根据患儿情况调节液体泵注速度,在输液巡视工作上需做到五点查看:一查患儿输液部位是否存在异常,包括皮肤肿胀﹑渗血﹑静脉炎等症状;二看管路是否通畅,观察患儿输液管是否弯曲折叠,或输液管中存在血栓,并检查留置针位置是否跑偏;三看药品性质,并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进行穿刺,避免静脉和药品相斥;四看药物输注情况,观察药液输注情况,液量是否匀速减不依赖于电子输液泵报警来确定是否少;五看输液泵是否完好,校正输液泵参数,确保输液泵时刻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若出现堵管情况,输液泵需要及时“报警”,以便护理人员及时处理[10]。

3.静脉输液外渗后的干预

3.1 输液外渗评估

一旦发生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应立即进行临床评估,并对渗入到组织的液体量进行估计。美国静脉护理学会根据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将药物外渗分为 0~4 级[11],为4级评估,随着分级数的增加,药物外渗症状越严重。

3.2 输液外渗的处理

3.2.1 药物外渗的紧急处理

药物外渗发生后,输液停止但不能拔回原针头,需要连接注射器抽回外渗的药物。将头皮针软管进行反折,随后拔针,将针孔位置用适当力度按压,保持5min左右直至不在出血[12]。用标识笔标记外渗界线范围,拍照,通知值班医生﹑科室主任和护士长。

3.2.2 根据药物性质处理

药物外渗发生2h内进行皮下注射解毒剂效果最好,一般12小时内均有效。如CT造影药物,强酸性(P H<5)﹑强碱性(P H>9)药物,化疗药物,无细胞毒性药物和高渗溶液外渗时注射透明质酸酶;血管收缩药时注射注射酚妥拉明。从而提高组织通透性,促进渗出的药液扩散及吸收从而减轻伤害。

3.2.3 局部环形封闭注射

药物外渗时,可用2%利多卡因4mL+0.9%NaCl 6mL+地塞米松 1mL行局部封闭注射,选择 4.5~5.5 号头皮针,以 15~20°角度进针,沿外渗范围做环形封闭注射,针头尽量到达红肿正中处。也可用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将透明质酸酶1500U/支稀释成15U/ml,一般抽吸1ml左右做点状皮下注射或分四个象限,每次注射剂量为0.1~0.2ml,行局部封闭注射。护理人员需充分评估患儿的皮肤状况,进而制定局部封闭注射方案,同时做好护理。

3.2.4 减轻肢体肿胀

①抬高患肢:为防止患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在药物外渗的48h内[13],应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与药物吸收;注意肢体应高于心脏20~30cm。②药物外敷:可采用高渗性药物如 50%硫酸镁溶液或 50%葡萄糖溶液进行湿敷;也可采用如意金黄散等中药调和成糊状,均匀涂抹在纱布上后敷于患处[14]。③冷敷或热敷:如碳酸氢钠﹑长春新碱等,首选热敷,禁冷敷,注意防止烫伤,可促进扩散吸收;血管收缩药﹑CT造影药物﹑20%甘露醇﹑高浓度营养液等,可用冰袋间断冷敷局48h,可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

4.药物外渗损伤溃疡阶段的处理

4.1 水泡的处理

对多发性小水疱,保持水疱的完整性,并抬高患肢,待自然吸收。当水疱直径>1cm时,可用无菌注射针头在水疱下缘刺破水疱,一手用无菌纱布轻压水疱,一手持注射器吸干水疱内液体,再涂赛肤润等液体敷料,外贴脂质水胶体敷料后加纱布包扎或使用泡沫敷料[15],敷料外可适当进行加压包扎。

4.2 当伤口主要呈现坏死时

谨慎清创,保持伤口湿润﹑促进肉芽生长。可使用片状水凝胶类敷料,含水分丰富,可提供湿性伤口愈合环境,溶解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上皮爬行﹑吸收少量渗液﹑减轻疼痛,提供保护伤口的屏障,避免伤口受外源性污染。

4.3 当伤口主要呈现红色创面渗液多时

内敷料可选用藻酸盐敷料﹑亲水纤维敷料﹑脂质水胶体敷料等,外敷料可选择纱布﹑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等,吸收渗液,保温,促进肉芽生长。

4.4 当伤口转化为感染伤口时

抗感染治疗。做好伤口的评估,明确伤口有无感染,对没有感染的伤口,使用保湿敷料促进愈合。感染伤口,报告医生,局部运用抗感染敷料,必要时作充分引流﹑全身抗感染治疗。

5.小结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导致输液外渗的原因较多,如药物﹑护理工作﹑患儿自身等,其中护理工作对静脉留置针的影响最大。因此,本研究从临床护理工作入手,明确导致输液外渗的主要原因,从而针对性提升护士的防护管理技能,同时从不同外渗阶段实施护理,落实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并及时处理药物外渗。本研究只综述近几年的防护进展,对后期临床研究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外渗输液伤口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如意金黄散湿敷联合碳酸氢钠局部封闭治疗盖诺外渗的疗效观察
盐酸表柔比星迟发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